這下朱棣又在人心上大大得分了。

接著,朱棣開始安排離開高麗的事宜。

他叫來了韓子琪、趙向西這些高麗貴族,告訴他們馬上就要回大明瞭。

高麗貴族表面上依依不捨,心裡卻巴不得朱棣趕緊走人。

朱棣還說,跟他們一起回去的還有高麗國王崔煩田和世子,作為引起大明和高麗戰爭的罪魁禍首,這倆人得去大明向老祖宗朱元璋認錯。

這個決定在高麗貴族中間並沒有掀起多大波浪,畢竟以前元朝時候,這種事也不稀奇。

所以,不僅沒人反對,大家還湊了些金銀財寶,準備送給大明皇帝當貢品。

朱棣自然笑納了,這等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幾天後,一切都準備妥當。

朱棣選了個大晴天,帶著一萬名精兵,還有崔煩田和世子,踏上了回國的路,剩下的軍隊則留給趙行,幫他穩住高麗的開京。

分手後沒幾天,高麗就開始連著下雨。

趙行躺在家裡,望著窗外朦朧的雨景,就希望高麗的老百姓能安安穩穩的,別出什麼亂子。

差不多半個月後,燕王朱棣終於回到了北平府。

港口那邊,遠遠看到幾十艘大船慢慢駛近,每艘船上都掛著醒目的“燕”字大旗,人群一下就沸騰起來了。

“那不是燕王的艦隊嗎?”

“對,燕王殿下回來了!”

“但回來的船好像少了,士兵也少了?”

“難道是打敗仗了?”

“快,快把這訊息告訴陛下!”

在北平府港口一直等著訊息的督查司和地方官,一看這情況,個個神色緊張,連忙派人向上級彙報。

等到確認是朱棣的艦隊,港裡的船都忙著讓路,給燕王的船隊清出航道。

船隊越靠越近,甲板上的人影也越來越清楚。

等到大家看清楚甲板上士兵的臉,整個港口立刻炸開了鍋……

這時候,張克己正和北平碼頭的管事李問道等一群朋友,在碼頭上仔仔細細地對賬,看看貨物進出有沒有算錯。

現在,北平碼頭每天來來回回的運貨船多得很,一艘接一艘,數都數不過來。

以前趙行說要建這個碼頭的時候,可能有人心裡還犯嘀咕,但是現在瞧見這碼頭賺的錢像泉水一樣湧出來,大家都佩服趙行真是有眼光。

光是每個月從這碼頭收的租金和管理費,輕輕鬆鬆就能超過幾十萬兩銀子。

照這樣熱鬧下去,以後的好日子肯定是越來越有盼頭。

就在張克己和李問道低頭數著這個月的一大筆收入時,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匆匆的腳步聲。

大家好奇地抬起頭,心裡面犯嘀咕:是誰啊?啥事兒這麼著急?

還沒等他們站起來看個明白,門就被一股大力給推開了。

“燕王殿下帶著大軍回來啦!”

進來報告計程車兵臉上藏不住的激動。

“真的假的?訊息沒錯吧?”

“燕王殿下真的打勝仗回來了?”

張克己、李問道他們心裡一陣激動。

“千真萬確,那些停在那兒的戰艦就是燕王殿下出徵時候坐的。”

“艦上計程車兵們,一個個精神抖擻,威風凜凜!”

士兵搓著手,高興得不得了。

沒等他說完,張克己和李問道就像射出去的箭一樣衝出了門外。

朱棣帶兵回來,北平府裡留守的親信們個個笑開了花,爭先恐後地迎接回來的艦隊。

可大家找來找去,卻找不到燕王朱棣,連趙行、燕王的心腹張子強這些人也都不見了。

張克己他們急得見人就問:“燕王殿下在哪兒?”

“燕王殿下已經去應天府了,向陛下報捷去了。”

“那趙大人呢?”

“趙大人留在高麗的開城,暫時不回應天府。”

“高麗開城?”

“這麼說,燕王殿下是大獲全勝了?”

張克己他們聽了回來士兵的話,又是驚訝又是高興。

“那還用說,燕王殿下出手,高麗那些敵人哪裡招架得住。”

士兵得意洋洋地說了攻下高麗開城的過程,北平府留守的人聽得目瞪口呆。

接著,他們的注意力被慢慢靠近的大船吸引了。

“船上裝的是啥,怎麼壓水這麼深?”

他們都是老江湖了,一眼就看出船裝滿了東西回來。

“這些都是從高麗運回來的商品,準備在北平府賣。”

回來計程車兵簡單介紹了明朝和高麗做生意的情況。

“我的天,帶回來這麼多東西。”

張克己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雖然他們常在港口,看慣了貨船一天到晚的來來往往,但是這麼大艘戰艦裝滿貨還真是頭一遭。

“這些都是高麗貴族讓我們幫他們賣的東西。”

“因為他們要用我們的戰艦運回來,所以很便宜地給了我們。”

“回到大明後,賣多少錢就我們說了算。”

“而他們想買,讓我們送去高麗的東西,除了運費,我們出口的時候還會適當加價……”

北平府裡的親信們聽到這裡,個個眼睛瞪得圓滾滾的。

“這麼一搞,咱們不就賺大發了?”

負責交接計程車兵點點頭,把貨物清單交給了張克己。

“魏文書,這是船上貨物的詳細清單,還有高麗貴族想買的大明商品列表。”

“燕王殿下交代,讓各位商家趕快把這些貨推銷出去。”

張克己接過摞得高高的貨物清單,瞅了一眼便皺起了眉頭。

燕王和趙大人這次遠征高麗,說是為了打仗,倒不如說挖到了個金礦。

這可是一樁賺錢的好機會,張克己和李問道一夥人二話不說就忙活起來了。

燕王朱棣凱旋歸來,還帶回來不少高麗的稀奇寶貝。

這訊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霎時間傳遍了北平府的大街小巷。

特別是那些商人們,個個眼睛都瞪圓了。

畢竟這些都是異國風情的東西,想不惹人注意都難。

於是,各地的商人一聽風聲,紛紛趕來……

至於貿易的事,朱棣全權交給心腹去打理,自己是半點也不想費那個心思。

在外征戰的時候,滿腦子都在想怎麼少流血多辦成事,最後拿下了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