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這就投降了?
大明:鉅貪縣令,震驚朱重 墨刀十八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他們早就打聽明白了,燕王朱棣帶來的幾十條大船,正停在丹東港邊上呢。
那裝載貨物的能力,超出想象。
如果能開始貿易,大明說不定還會派更多的船來幫忙,甚至他們自己的船也能加入運輸隊伍。
這樣一來,只要有錢,運多少東西都不是難題。
這些貴族裡頭,很多人以前就把人參啊、香油啊這些高麗的高階貨送到大明,賺回來的錢票多得連自己都吃驚。
再反過來從大明進口茶葉、瓷器、絲綢什麼的,回到高麗一轉賣,又是一大筆收入……
只是以前因為沒有正式的海運通道,只能小規模操作,賺不了太多。
他們對做生意的好處早就眼紅得很,無奈一直沒有機會大幹一場。
現在朱棣問他們想不想做貿易,這些被問到的貴族們,哪個不是激動得不得了。
恨不得馬上就行動起來。
正當這些貴族和趙行派來的談判人員談妥了條件,各回各家準備往大明送的貨物,等著大明的人幫著運貨時,
忽然傳來了訊息,高京的城門關了,戒嚴了,整個城市晚上還有宵禁,誰也不能隨意出門。
原來是打算向東攻打大明遼東的趙向西這些大將軍,帶著十幾萬大軍回來了。
在高麗人眼中,趙向西簡直就是戰場上的戰神。
對於這種勇猛的將軍,朱棣自然很看重,親自上前線迎戰。
當趙向西率領著十幾萬大軍來到高京下的時候,朱棣、高麗國王崔煩田以及一群貴族,都站在高高的城牆上面,迎接他們歸來。
在朱棣一個眼神的示意下,高麗國王崔煩田,雖然心裡特別不樂意,但還是鼓起勇氣,對著城牆下面烏泱泱的十幾萬大軍喊了起來。
“趙向西、李子、西言,你們幾個在下面?”
剛開始的慌張過後,崔煩田慢慢平靜下來,他的眼光穿過密密麻麻的人群,真真切切看到了李子和西言站在大軍裡面。
接著,他板起臉,質問起來:“我早就下令,讓你們向燕王殿下低頭稱臣,怎麼你們還帶著大軍跑到城門口來了?”
“難不成,你們想用武力來造反嗎?”
這話一出口,高麗的貴族們,各有各的想法,但都不想打仗,一個接一個開口勸和。
“大家別激動,高麗歷來就是大明的屬國,而且這事兒確實是我們國王理虧在先,燕王殿下才不得不來討個公道。”
“你們忠心耿耿,但也別太死腦筋了。”
“是啊,何必非得動刀動槍的呢?”
“陛下投靠大明,其實是為了高麗百姓的安全著想,不讓戰火再燒到我們的家園。”
“李子、西言,快讓你計程車兵放下武器,歸順了吧!”
李子和西言看著這讓人傷心的一幕,連自己的國王和那麼多老前輩都在勸降,心裡五味雜陳,滿是悲涼。
城牆頂上站著的那些有權有勢的人裡,有不少是他們的親戚,甚至是兒女親家。
這讓他們心裡更不是滋味,好像這一仗,把他們家族的臉都丟光了。
他們本來是為國家征戰,收復失去的土地,現在倒像是變成了侵略者,成了全國人的對立面。
還好,在回高麗前,他們有先見之明,抓了那個叛徒趙三四。
眼看事情已經定了,李子嘆了口氣,無奈地看向西言:“西言兄,看來咱們是非投降不可了。”
西言本來就沒什麼大的野心,見李子主意已定,就點頭同意:“好吧,就這麼決定了。”
“來人,把趙三四帶過來。”
“是!”
沒多久,趙三四被捆得結結實實地拉到了大家眼前,一臉髒兮兮,樣子狼狽極了。
李子冷冷地掃了趙三四一眼,然後堅定地看著城牆上的人群:“我們願意投降,表明忠心,已經抓了叛徒趙三四,請燕王殿下定奪。”
朱棣心裡暗暗鬆了一口氣,不用動武是最好的,就點點頭說:“好,識時務者為俊傑,你們先讓大軍在城外紮營休息,你們可以帶親信進城。”
對於朱棣的要求,李子和西言沒多猶豫,答應了下來。
沒過多久,在高麗的王宮裡,朱棣接見了他們兩個。
這次,他對他們特別客氣,特別是面對高麗的名將李子,有種英雄相惜的感覺。
“你們兩位心繫民眾,能和平解決爭端,又願意歸順大明,本王非常滿意。”
李子和西言對著在座的大明官員,畢恭畢敬地說:“高麗本就是大明的藩屬,我們效忠大明,是天經地義的事。”
朱棣聽了,心情大好:“這樣最好!”
但是,當他轉向跪在地上的趙三四時,剛才的笑容一下沒了,眼神變得冷冰冰。
“你這個卑鄙小人,作為高麗的大臣,不想著讓國家富強,只知道慫恿國王背叛大明,破壞兩國友好,罪大惡極。”
“來人,把這個叛徒趙三四拖出去,亂棍打死,並且滅他九族!”
“遵命!”
負責看守計程車兵不管趙三四怎麼求饒,無情地把他拖了出去。
這一幕,雖然大家都有點預料到,但李子、西言和在場的高麗貴族們都臉色大變。
處理完趙三四後,朱棣再看向李子和西言,表情已經恢復了平靜。
“你們兩位長途跋涉,辛苦了,先回府邸好好休息吧!至於城外的軍隊,我會安排人妥善安置,送他們回家。”
李子和西言連忙行禮:“臣感謝燕王殿下寬宏大量,不殺之恩。”
跨出宮門那一瞬間,兩人的腳步不自覺地停住了。
宮門外面,空蕩蕩的地面上,兩個士兵手握著像碗口一樣粗的木棍,狠狠地打在趙三四的身上。
趙三四早已經滿臉是血,痛得輕吟聲越來越小,幾乎聽不見了。
在他旁邊,倒下的族人一片片的,那情景慘得讓人不忍多看。
李子和西言,這兩個久經沙場的老將,看到這一幕心裡也緊緊揪了起來,怎麼也無法把這殘忍的場景和之前那個面帶微笑的朱棣聯絡起來。
戰場上風吹雨打的日子,他們經歷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