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寶從後世帶來的高效抗生素,數量很少,只有六片,雖然他刻意將其儲存在“冰窖”,但畢竟過去很多年,藥效怎樣?可真只有天知道了。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馮寶在得到宮裡來人通知後,毫不猶豫立刻動身,拿著皇帝允許出城的詔令,以最快速度往“衛崗鄉”趕去。

“是藥三分毒!”

更何況西藥經常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副作用,所以,馮寶心裡非常不安。

馮寶清楚,謝巖兒子得重病,肯定第一時間會找上學堂“醫道院”,那麼,明崇儼也自然會知曉。如果在這種危急情況下,他想不到自己那些抗生素,那這個徒弟算是白收了。但要是這個藥沒有效果?又或者明崇儼在劑量上沒有把握好,後果難以想象。

在大唐,一個幼兒得這種急熱高燒症狀的病,九成九都是死路一條,能扛住活下來的,簡直是奇蹟。把一個孩子的生命交給老天爺,絕對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因此,出了城,馮寶立刻叫來劉長河,以最嚴肅認真的口氣告訴他“汝騎快馬趕去‘謝府’,告知小儼,一片藥足夠,寧可少,不可多,必須要算清楚體重,根據體重來確定藥量,這一點絕對不能錯,此外,每次服藥間隔四個時辰,最短也不得少於三個時辰,讓他切記,切記!”

“喏!”

“行了,快去!”

在馮寶催促聲中,劉長河縱馬疾馳,直奔“謝府”。

“明兄,汝在作甚?”王勃聽下人們說,得知明崇儼去了一趟“馮府”,再回來時,直接進入書房了,所以他特意過來看看。

“子安來的正好。”正在伏案計算的明崇儼,頭也不抬地道“趕緊讓人去拿些熱水和涼透的冷水,不能是生水。”

王勃不明究裡,卻依然吩咐門外僕役照做,自己卻走到明崇儼近前,見他紙上已經算好,寫了個十分之一。

“何意?”王勃不解地問。

“小郎君體重約成人一成,故藥物用量同樣得減為一成。”

“藥?在哪?”王勃看著桌上空空如也,很奇怪問道。

“在此。”明崇儼從袖中取出鋁塑包裝片劑,用手揚了一下,跟著取過事先備好剪刀,非常輕鬆將鋁箔剪開。

看著那一片極小的圓形白色藥片,王勃忍不住問“此為藥?從何而來?”

“不知。”明崇儼實話實說道“師父曾有交待,若小郡主突發高熱不退,可用此藥,然小郡主無事,小郎君倒是有此症狀,故而取來一用。”

明崇儼說完,即動手開始用小刀切割藥片,甚至開始前還不忘用火燒一下刀刃。

“此藥看著頗硬,小師弟如何能用?”王勃隨即又拿起鋁箔包裝,左看右看,又問“此是何物?從未見過。”

“藥可化於水,那東西,吾不知也。”明崇儼說完這番話時,已將藥物分好,然後將冷熱水調勻成溫熱,而後倒入一小杯,大約成人一口水的分量,最後將一小片抗生素置於其內。

“子安,吾等去見夫人。”

“謝府”嫡子重症垂危,命懸一線的訊息,在“衛崗鄉”裡知者甚眾,然因謝巖不在,家中長子年幼,故各家皆為女眷前往探視問候。

女子入後宅,雖無禁忌,但人多了,終歸影響醫者,因此,羅蘭出面在正廳招待,賀蘭敏月過於悲傷,僅和眾人見了一面。

只不過,當王勃與明明崇儼進入正廳時,意外見到謝家主母賀蘭敏月坐上首,雙目通紅,神色焦急看著身邊幾位年長醫者,其中包括“醫道院”主事張士道,以及剛剛進入“謝府”的“太醫令”等。

不用多想也知道,他們正在低聲說著病情。

“師母,明兄取來馮侯藏藥,料定能治癒小師弟。”王勃身份決定了他不需要顧忌太多,基本在“謝府”裡可以直言不諱。

“馮侯藏藥?可治吾兒?”賀蘭敏月聽到此話,瞬間眼放光彩,看著明崇儼就問“藥在何處?”

“夫人,藥在杯中,吾以調好,命人喂服小郎君即可。”明崇儼道“此藥極為珍貴,師父曾言,世間僅有六片,絕無可能再有。”

“少郎君,老夫可觀此藥乎?”張士道很好奇,他認識馮寶和謝巖很多年,從來沒有聽說過“藥”一事,而且對於一名醫者來說,良藥的吸引力比什麼都大。

“先生,藥已化於水中,觀之不過一汪清水爾,夫人,小郎君危急,還請莫要耽擱才是。”明崇儼也知道自己突然間拿出一種號稱能治病的藥太冒失,很難讓人相信,但他別無選擇。

“師母,弟子親眼所見明兄將藥溶在水裡,觀之無色,聞之無味,然治病良藥,無需苛責。”

其實對賀蘭敏月而言,到了眼下這地步,哪裡還顧得上藥從哪兒來是什麼樣?只要能救兒子,其他都不重要。可問題是她不懂啊!她怕藥物服下,萬一……那她真是要感覺天塌了!

這一刻,她無比想念自己夫君,有夫君在,一切都有他!

“姐姐,莫有疑慮,馮侯乃夫君同窗,雖有嫌隙,早言明二人之事不涉他人。”

賀蘭敏月知道羅蘭誤會了自己,以為顧慮謝、馮二人如今冷淡關係,卻不知真正心情是患得患失,怕!太害怕了!

“不知幾位太醫以為……該如何是好?”賀蘭敏月還是很難下決心,想從旁人那裡得到一些支援。

“夫人,恕老夫直言,幼童高熱之症,歷來無良策,唯有等高熱退去,方可以藥物調之,眼下,實無他法。”太醫令葉運澤回道。

這話,賀蘭敏月之前聽了很多遍,她再不懂醫術也知道,實際上就是等,要等孩子挺過去最兇險一關,然後才能治療。

無論哪個時代的父母,實際上都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孩子被病魔煎熬,但凡有一絲可能,那也會去嘗試。

既然沒有等來自己想要的回答,賀蘭敏月毫不猶豫作出決斷“子安,汝陪同明家郎君去後宅。”說完再對羅蘭道“妹妹,煩勞汝走一趟,吾在此等候佳音。”

“姐姐放心,但有好轉,必定相稟。”

賀蘭敏月微微頷首,算作回應。

既然有了決定,那剩下來就是等待結果。

一炷香後,有僕役來報“小郎君已服下藥,明家郎君正以冷水擦拭,言曰物理降溫。”

賀蘭敏月哪有心思聽這些,揮手道“下去吧。”

僕役剛退出。府內兩位管事王三狗和老張頭的夫人聯袂走進。

“見過夫人。”崔氏、金氏同時行禮。

“可有問過?”賀蘭敏月沒心思理會繁文縟節,直接就問自己最關心的話題。

“回夫人話,妾身問過夫君,他說侯爺當年好似提過馮侯有藥一事,奈何時間久遠,記不太清,然夫君以為,馮侯懂醫乃實情,軍中醫者所用之法,皆兩位侯爺定下。”

“確實如此。”金氏接著道“夫君也有說,馮侯擅醫,世人少知,明少郎君更是天資聰慧,醫道一途,前程不可限量。”

聽到她們這樣說,賀蘭敏月一顆忐忑的心終於稍稍安靜了些。

王三狗和老張頭那都是跟了謝、馮兩位侯爺十餘年的老人,他們的話,錯不了。

很多時候,等待是一個煎熬的過程。

同樣,後宅裡,明崇儼與王勃他們,也是在等,只不過,他們更多是期待。

或許是覺得屋子裡過於沉悶,明崇儼在用手觸控謝巖之子額頭後後,輕輕走出房門。

“明兄,如今怎樣?”王勃很出,低聲問。

“暫且無礙。”

“依吾之見,高熱之症稍緩。”

“哪有,心有所感爾。”明崇儼道“師父曾提過,‘雞鴨孵化’需知曉溫、溼,需以算學定度衡,奈何玻璃終有瑕疵,若有度衡冷暖器物,當可知小郎君此刻境況,眼下唯手感,不準矣!”

“吾聽聞作坊制玻璃有所成,怎地?不可用?”王勃有些詫異。

“嗯,師父說,不夠純淨,不夠透明,可小用,難堪大用!作坊管事不服,師父著人以玻璃制‘望遠鏡’,差遠矣!”

“馮侯文治武功皆一時之選,然頗痴迷‘格物’,何故?”王勃問出了一個很多人想問而不敢問的事。

明崇儼沒有立刻回答,而是以充滿疑慮的眼神看了看王勃,繼而有所悟,方道“子安座師謝侯連年在外征戰,耳提面命之機甚少,故不知也。子安不妨想想,我華夏傳承數千年,朝代更迭,君王輪換,史書留名者寥寥,然卻有傳承不墜者,如造字之倉頡,治水之大禹、李冰,嘗百草之神農,皆以‘格物’之道永存,受萬民敬仰,天下信服!縱先賢聖人,恐亦不如也!君王保護萬民,功在當代,聖人著書立言,德被後世,‘格物’重實利,卻可‘利在千秋’,吾以為,彼此間,各有所重,皆不可或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