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不見了,整支“敢死隊”都不見了。

劉楞子也失蹤了,“突擊隊”一樣沒了蹤影。

“武平堡”裡的人,有三天沒見到他們了。雖說他們搞訓練時常外出,但是這次不同,大家都知道,攻打“安勝關”就在近期,此時此刻,最精銳的兩支隊伍同時消失,在任何人看來,都是極不尋常的。

林運是知情人之一,他知道,雷火他們是在做最後一次訓練,也是一次實戰。

他們的任務是,五天之內,來回行軍兩百里,並且在行軍途中,找到合適的隱藏點,建立營地,並且攀越“安勝關”右側相對較緩的山峰,深入關後,探查地形。如果一切和預先所知一樣,他們將會把隨身攜帶的物資,掩埋在山峰上。

這是一次危險的任務,謝巖本不想搞預先偵查,可是雷火和林運等官員們,都不完全相信那些“高句麗”婦人的話,他們堅持要親自探查,對於什麼危險等等,似乎從來沒考慮過。

謝巖爭不過這些人,只能把他們派出去,當成最後一次訓練,因為他已經決定了,下一場大雪來臨的時候,就是出擊的時間。

至於為什麼要選擇雪天出戰,除了什麼好隱蔽自己,麻痺敵人等常規說法外,更重要一點是溫度。

常言說的好,下雪不冷化雪冷!特別是在夜間,謝巖親自感受了過,他發現在雪夜裡,溫度似乎比不下雪的夜要高那麼一點。

因為沒有溫度計,他沒有辦法做出最準確的判斷,但是他總覺得,溫度哪怕只是高一點點,都是好的。

按照預定計劃,今天是雷火他們回來的日子,謝巖讓人準備好熱飯、熱水、並且一再告誡部下,如果有凍傷者,必須在事先準備的暖屋裡,用溫水擦拭,然後再用毯子裹好,安置在暖房中。絕對不允許,用什麼土辦法,違者嚴懲不貸!

做好所有準備工作後,謝巖和眾官員們一起,焦急的等待雷火他們的歸來。

下午申時剛過,堡門守衛軍士即來稟報說:“發現有移動的東西,不知是人還是狼?”

“屁話,你見過哪隻狼敢主動靠近軍隊的?”馮寶一急,粗話都說了出來。

可是道理沒有錯呀,所有人一起起身,全部往堡門那裡快步走過去。

堡門前,眾官員極目遠眺,除了看到移動的黑點,其他都是白茫茫一片。

謝巖也瞧不出具體情況,便對身邊一名軍官道:“你帶人過去看看。”

軍官二話不說,叫上二十多名士兵,跟隨自己前往黑點出現的方向。

差不多接近酉時,眾官員裡有人看出來了,那些黑點,是人!

很快,又有人發現,接應的軍士們和黑點遇上,開始向後揮手示意了,至此,可以確信,雷火他們回來了。

官員們第一眼看到這些人的時候,一個個顯得無比疲憊的樣子,有很多士兵的衣衫都破了,又有很多士兵臉被凍傷,但是出乎官員們意料的是,士兵們的精神頭都很不錯,居然還有一些人和同僚說笑打趣。

按照事先安排,雷火他們被帶進暖房,不管有沒有被凍傷,都必須接受檢查,有傷的人先進行治療,沒有傷的人先沐浴後休息,不管有什麼事兒明天再說。

或許他們太累了,許多人在接受治療中睡著了,又有許多人在沐浴的時候睡著了。

謝巖讓人替他們完成沐浴,再一個個抬到床上,讓他們好生休息。

根據檢查結果,情況比預料的要好,高達六成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凍傷,幸運的是,除了極為個別的兩三個人,其餘受凍傷的人,程度都不是很嚴重,並不會影響下面的真正戰鬥。

雖然沒有出言詢問,但是從雷火他們的表情中,官員們已經判斷出,探查結果和預想的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攻打“安勝關”將如期進行。

第二天晚上,雷火醒來以後,先是飽餐一頓,然後去“議事房”,在沙盤前,將途中可以避風休息的地方和自己建立的營地一一指了出來,還特別指出來一件事情,就是往“安勝關”方向是下坡,極為方便馬拉爬犁行動。

這是個好訊息,謝巖根據雷火提供的情況,重新計算了行軍速度,最後把全部的行動細節都告訴了所有的官員。

文官們聽完之後的反應,大多數和當初馮寶一樣,那就是“太瘋狂!”

軍官們倒不是這麼看,他們覺得,這個計劃非常的夠刺激、夠冒險,同時也是真正的出其不意,因為絕對不會有人想到,竟然可以這樣行動。

林運在自己的冊子上記錄作戰計劃的時候,寫下了這樣一行評語:“如此用兵,鬼神難測。”

根據雷火和眾士兵的反映,謝巖又重新調整部分物資和裝備,等到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整個“武平堡”的人,都在期待著一場大雪,戰事,將在大雪中拉開帷幕。

十一天後,天空漸漸飄起雪花,根據過往經驗,這樣的天氣,往往最後都會形成大雪。

謝巖這個時候,又做出了一個許多人無法理解的決定。

他決定派人去“武平堡”左右兩側的其餘五個大唐軍寨和軍堡,把自己將突襲“安勝關”的訊息告訴他們,如果友軍們願意的話,可以做好準備立刻出發,將他們各自面對的“高句麗”軍事要塞拿下。

因為他在信中明確告訴友軍,只要“安勝關”失守的資訊傳開,“高句麗”方面必定軍心大亂,這是一個獲得軍功的絕佳機會,就當禮物送給大家了。”

這一次,除了馮寶外,沒有一個官員支援,在他們看來,作戰總有許多未知變化,萬一失敗,這個罪名可就太大了!

馮寶無所謂的原因極其簡單,在他看來,打敗就跑路,沒啥了不起。

謝巖面對眾人一片反對聲,不得不解釋道:“拿下‘安勝關’,則意味著‘高句麗’一線所有軍事據點,兩個月內都得不到物資補充,眼看即將開春,對方各據點內,物資必定所剩無幾,一旦發生戰爭,軍心、士氣根本無法維繫,除了撤退,沒有其它選擇。如果友鄰軍隊相信,能夠共同把握戰機,那將出現大唐徹底掌握我們對面一線所有適合駐軍要塞的情況,從而將大唐邊境線向東拓展至少一百里。這份功勞,應該不會有將領拒絕吧。”

“拓邊之功”就是開疆拓土,這是大唐首屈一指的軍功,封賞之優厚,遠超其他功勞!

沒有一個人再反對了,在這個功勞面前,根本就不可能有人會拒絕。

次日,雪大了。

隨著謝巖一聲“出發”令下,“敢死隊”和“突擊隊”全體成員加上五十名“後勤保障隊”的人,乘坐三十架馬拉爬犁攜帶必要物資率先出發,按照計劃,他們將先前進三十里,然後在指定的一個山凹裡,搭建“雪屋”。

“雪屋”很簡單,就是用少量木材包上毛氈,然後澆上水,凍成冰後再澆水,一直到形成厚厚的冰牆,再如法炮製,弄上屋頂就可以了。這個法子,事先演練過,人人都會。

每人搭建一個“雪屋”後,休息一個時辰,然後趁夜繼續出發;繼續前進三十里,這是最危險的一段路,黑燈瞎火的什麼也看不到,若不是雷火他們上一次是白日經過,並且留下一個個木樁做標記,他們甚至有可能迷失方向。

三十里後,可以到達雷火他們上次的宿營地,在那地方,雷火他們將休息兩個時辰後獨自以滑雪方式上路,而“後勤保障隊”的人,還有架爬犁的人,都將留在這裡,卸下物資,擴大營地,等待後續部隊到達。

謝巖跟隨大隊,比雷火他們晚兩個時辰出發,由於行軍速度做過事先計算,等到大隊到達六十里營地時,雷火他們休息完畢,離開不久。

這一次,大隊人馬只能休息一個時辰,由於滑雪速度快,他們必須提前,這樣才能在預定的時間到達位置,配合雷火他們行動。

這是一次非常艱苦的雪地行軍,必須用兩天兩夜的時間走完去“安勝關”的一百里路,如此惡劣天氣下的高強度行軍,在很多人眼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時謝巖說:“曾經有過那麼一支軍隊,不但做到了,而且走的更遠,做的更好。”

除了馮寶,沒有人知道那隻軍隊,因為那是一隻懷著崇高理想的“人民志願軍”。

事實證明,沒有崇高理想,但是對軍功的渴望,對財富的嚮往,同樣可以激勵人,同樣可以使人超越極限。

當大隊人馬到達“安勝關”前方十里最後一個營地的時候,雷火他們休整結束,剛剛準備出發。

謝巖看見他們向自己行禮,急忙阻止,更向每一名隊員拍了一下肩,對每一個人都說了同樣的三個字“拜託了!”

所有隊員齊齊打出了“OK”手勢,這是謝巖教會他們的,是肯定、確定的意思。

謝巖沒有注意到,在他打照呼的時候,馮寶單獨把劉愣子拉到一邊,嘰裡咕嚕的不知道說什麼……

一個時辰後,雷火他們抵達“安勝關”右側山下,先找到上次留下的繩索,費了很大勁才清理掉上面的冰雪。

有了上次的經驗,加上繩索的輔助,所有隊員安全爬上山頂。找到上次留下的物資以後,再把此次攜帶的物資和軍械彙集到一起,眾軍士依次上來找尋自己的裝備。

“敢死隊”的裝備,除了正常的戰鬥和保暖裝備外,最為特殊的就是,他們用來滑雪時作為支撐和轉向的兩根的棍子前端,需要橫向固定一把橫刀,形成類似戰國時期“戟”一樣的東西,刀刃向下,一旦滑雪下行不需要支撐、轉向的時候,可以將它們單手挺舉起來,藉助滑雪下行的衝擊力,不需要作什麼動作,就可以完成對敵人的衝殺,其實這和騎兵衝鋒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藉助速度形成的力量即可完成,根本不需要什麼招式動作等多餘的花哨,只要速度不減,衝殺就可一直持續下去。

“突擊隊”的裝備也有一個特殊地方,他們每個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冬衣之外,再套上一身“高句麗”軍服,因為他們需要冒充“高句麗”軍。

裝備全部整理完畢之後,雷火帶著“敢死隊”迅速離開,他們必須在天色放亮前,分散潛伏開。

韓成帶著五十名“突擊隊”隊員,以滑雪的方式悄悄接近“安勝關”城關:劉愣子則帶著八名隊員,向關後移動,他們的任務最是艱苦,需要在山谷末段找個隱秘點潛伏,等待時機。

另外還在山頂留下兩個人,他們將手執紅旗,以“旗語”的方式,向所有參戰隊伍釋出“號令”。

雪天行動雖然無比艱苦,但是也有一個極大的優點,那就是人在雪地上行動的痕跡會很快被大雪覆蓋遮掩。

天色微微有些亮的時候,劉愣子終於帶人移動到了山谷末段,目力可及之下,隱約可見“安勝關”守軍大本營,那是諸多營寨連成一片的“營寨群”。

此時他的心情有些激動,他知道過不了半個時辰,韓成那邊就會率先行動,而自己這邊,還需要等,等“安勝關”方面的潰軍向大營撤退的時候,才是自己出手的時機。

“斬將之功啊!”劉愣子想想心裡都覺得發熱,過去的“斥侯”隊副,現在卻要承擔起斬殺對方大將,保護物資不被敵人燒燬的重任,他覺得,此時再冷再苦,都是值得的。更何況,馮寶校尉還偷偷給了他一件“神秘武器”,還有一小瓶“酒”,馮校尉說過:“這酒,剛剛試驗弄出來的,只此一瓶。”

他好幾次想偷偷嘗一嘗,可惜都沒機會,身邊人太多,拿出來不夠分的啊。

“還是等行動的時候,再喝吧!”正當劉愣子胡思亂想的時候,韓成帶著五十名“突擊隊”隊員,列隊向“安勝關”關門前走去。

一般來說,守城門或者關門計程車兵,通常都是在天亮時換防,所以,韓成特意選擇在天亮前兩刻左右,冒充換防士兵出現,只要他接近,他就有把握在最短時間裡控制關門,而且他知道,天一亮,山頂就會發出“旗語”,關外大部隊中,將有一百突前計程車兵第一時間接近關門,關門一開他們就會和自己匯合,剩下的事就簡單了。

“什麼人?”

一個聲音傳入韓成耳中,其實他根本就聽不懂,但是他毫不猶豫地用“高句麗”話說:“換防了,時間到了。”

“高句麗”話是“高句麗”婦人們教的,韓成只會這兩句,所以,無論對方說什麼,他都是用不大不小的聲音回答,大約快到三十步距離的時候,韓成用手勢在背後作了一個“準備”訊號。

“突擊隊”員們紛紛隱蔽地拔出插在後腰上的短矛,這是經過改制的短矛,是專門用來作投槍使用的,前端增加了配重,可以“飛”的更遠,在短距離內是敵人的噩夢。

守衛關門的有二十四個人,他們第一眼看到韓成的隊伍時,還想:“今天換防的時間好象早了點。”不過他們並沒多想,畢竟無人不想早點回去睡覺的。

等韓成隊伍走近些的時候,才發現人數有點多,這才隱約覺得不對勁,但是這個時候有點晚了。

沒有人說話,沒有人發出聲響,但是所有人一齊快跑兩步,然後停下,接著就見一片“短矛雨”落下……

無聲而一致的行動,就是“突擊隊”訓練的結果。

二十四名守關士兵,在一眨眼之間就倒下了一大半,剩下的人才堪堪叫喊出來兩聲,也全部倒下了。

韓成用“手語”通知部下,六個人去開關門,其餘人和他自己一起,列陣迎敵,他們都清楚,拿下關門只是第一步,最重要地是守住關門,這個時間,需要半個時辰。

或許是“高句麗”士兵發出的短暫叫聲,引起關上守衛的注意,又或者是到了真正的換防時間,很快韓成就發現有一隊士兵出現。

韓成沒有猶豫,更沒有想著“騙”過對方,而是直接趁其不備,發動襲擊。

“短矛”再次擲出,如同前次一般,擊倒一片,只是,這一次的慘叫聲、呼叫聲大多了,在空曠的地方也傳的更遠了。

天終於亮了,山頂的紅色旗幟終於開始晃動起來。

悄悄接近“安勝關”僅有五百步距離的一百名“武平特混營”士兵,看見紅旗後,第一時間駕乘馬拉爬犁向前衝鋒,他們由“刀盾兵”和“鴛鴦陣兵”混合組成。

“刀盾兵”掩護,“鴛鴦陣兵”衝鋒,無論代價多大,都必須最短時間衝進關門,和韓成匯合,這就是他們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