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也曾輝煌過,現在的蒙古人之所以分裂成許多汗國和許許多多的部落,只是因為沒有一個像成吉思汗那樣讓人信服的大汗。

而現在的林丹汗之所以有一個汗王的尊號,只因為他具有成吉思汗家族的血統,就是蒙古人說的黃金家族血統。

天啟皇帝暗中鼓動蒙古人出兵攻打瀋陽,成與不成尚未可知,就看這個林丹汗有沒有魄力了。

如果他們開戰,大明確實坐收漁翁之利,這兩個遊牧民族其實對大明來說,都是敵人,現在大明和蒙古聯盟,只是因為建奴強大且鋒芒畢露,就像蒙古各部落不得不聯合起來對抗建奴一樣。

一旦他們開戰,就有了仇恨,再也不會像前世一樣,蒙古部落被建奴收編,成了建奴的蒙古八旗。

這兩個遊牧民族聯合起來,那才是大明真正的心腹大患。

所以大明的目的不在於讓他們兩敗俱傷,而在於讓他們結仇。

天啟皇帝的算盤打得叮噹響,可沒等來蒙古和建奴開戰的訊息,卻先得到了建奴攻打旅順的戰報。

旅順、皮島和寧遠,是大明封鎖圍困建奴的三個支點,也是建奴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

這個位面因為天啟皇帝沒有撤掉登萊巡撫袁可立,旅順城得以堅持,沒有被建奴攻破。

袁可立秉承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宗旨,在後方竭力籌措糧餉物資,支援旅順和皮島,才讓他們堅持下來。

旅順守將沈有容,是登萊總兵,也是袁可立十分倚重的大將,從軍四十年,為大明立下無數戰功,因為天啟皇帝制定的封鎖圍困建奴國策,親自堅守旅順孤城。

雖是孤城,但旅順具備天然良港,後勤物資可以依賴海上供給,由於袁可立全力支援,加上天津巡撫李邦華從旁協助,登萊水師擁有兩千多艘海船,足以供給旅順和皮島。

此次建奴攻打旅順,其實也很正常,皇太極擔心他們出征朝鮮後,明軍在後方搗亂,趁機攻打遼東,所以在出徵朝鮮前,先要拔掉旅順和皮島這兩顆釘子。

天啟皇帝看著地圖,暗道自己大意了,這麼簡單明瞭的事情竟然疏忽了,皇太極不是傻子,在大軍出征前,肯定要先拔掉這兩顆釘子。

這次率軍攻打旅順的,是莽古爾泰,而頂在前面的攻城先鋒,正是那五千多科爾沁士兵。

這些科爾沁士兵的命運,被天啟皇帝不幸言中,就是消耗品,只是沒用在朝鮮戰場上,而是提前用在旅順攻城之戰。

沈有容可不管他們是蒙古人還是女真人,敢於前來攻打旅順的,一律射殺砍殺。

連續幾天作戰,守城將士損失不小,好在大炮火槍數量不少,彈藥存量尚能堅持使用,有此等利器在手,沈有容有足夠信心守住旅順。

自從皇帝啟用徐光啟擔任工部尚書以來,明軍使用的火器質量大幅提升,去年孫元化出任南京兵部尚書,又在南京辦了一家火炮工廠,鑄造了大量火炮供應遼東前線,這批火炮現在派了大用場。

建奴第一天攻打旅順時,沈有容就派遣快船向登萊巡撫袁可立稟報,他相信袁可立會迅速給他提供物資和援兵的。

事實上三千援軍和大批物資已經在海上朝旅順駛來,袁可立是山東總督兼登萊巡撫,手中權力大得很,籌措物資並不費勁,山東的可用兵力也足夠多。

袁可立除了向朝廷稟報外,尚未向朝廷提出求援,旅順城池不大,只要援兵和物資一直供應不斷,建奴很難攻克,畢竟在守城作戰上,明軍還是很有經驗的,相反,建奴大多為騎兵,對攻城並不擅長。

此番攻打旅順,莽古爾泰一是要消耗那些科爾沁士兵,二是用投降建奴的那些明軍將領作為攻城主力,這些軍隊在建奴內部其實不受重視,消耗再多也不心疼。

袁可立擔心的是,建奴會攻打皮島,他已經給毛文龍去信,提醒他做好防備。

皮島雖然是一座海島,與大陸不相連,但皮島與陸地相隔並不遠,建奴雖然沒有水師,但肯定能搞到小船,在風浪不大的天氣,用大量小船渡海作戰也是可能的。

如果建奴不怕損失,鐵了心要攻打皮島,就很麻煩了,因為皮島沒有城牆,四周皆可登陸,一旦被建奴登陸,毛文龍那一萬多兵力恐怕支援不了多久,就會全軍覆沒。

袁可立只有派出大量戰船前往皮島,在建奴準備渡海時擊沉他們的小船,讓建奴葬身大海,才能阻止建奴的進攻。

可登萊水師要兼顧兩頭的話,雖然有這麼多海船卻依然不太夠用。

袁可立正頭疼時,朝廷送來密報,皇帝已派袁崇煥率領天津水師一千多艘海船前來支援,隨船還帶來了兩萬京營軍隊。

這下正解了袁可立心頭之憂。

有這麼多海船,這麼多兵力,袁可立心中大定,那就跟建奴拼消耗吧,看誰拼得過誰。

旅順這邊,每天送過去兩千援兵,足夠沈有容消耗了。

如果皇太極真要攻打皮島,至少要派兩萬精兵吧,到時候將這兩萬精兵擊沉在海中餵魚,看你皇太極會不會心疼。

袁可立沒打算給毛文龍派援兵,如果不能在海上打掉建奴軍隊,在無險可守的皮島上,明軍打不過建奴精兵,兵力再多也無濟於事,而且皮島沒有物產,後勤供應全靠水師運送,兵力太多,後勤供應的壓力就太大了。

袁可立作為統帥,需要仔細計算兵力、作戰物資、海船戰艦、糧餉等等,做好排程,所謂慈不掌兵,在一方統帥心裡,這些士兵其實也是消耗品。

至於袁崇煥率領的天津水師,袁可立準備將他們派往皮島,並駐守在那裡,如果建奴真的派兵來攻,就送他們到龍王爺那兒去報到。

讓袁崇煥幫助毛文龍守皮島?

遠在京師的天啟皇帝看到袁可立的佈置,不禁啞然失笑,這還真是有趣啊,不知這二位會擦出啥樣的火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