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賜匾
大明:家父朱標,求我當皇帝 李七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一邊聽太孫朱允熥說話,朱元璋一邊點頭。
這斷案就是要抽絲剝繭、循序漸進。
先前大孫允熥派應天府尹吳伯宗四處走訪,得到了一張畫像,接著張貼畫像、掛出懸賞後又弄出來個二牛。
現在這個案子能不能破就看二牛了?
總歸是將陳大被害案又推進一步了,然而案中牽涉出來的倭人又讓朱元璋和太孫朱允熥失了策。
還是應該儘快搞清那些倭人的身份和意圖好一點。
回過神來後朱元璋站起身子對太孫朱允熥說道。
“二牛估計一時半會兒還回不來。”
“咱們就不在這裡等了,回宮等也一樣。”
“你說呢?允熥。”
聽到朱元璋說的話,太孫朱允熥點了點頭,而後說道。
“子堂你照顧沐晟。”
“毛驤押解著陳老大、王老二一干人等。”
“皇爺爺,咱們這就起駕回宮。”
聞言白子堂和從暗處出來的錦衣衛指揮使毛驤齊齊對著朱元璋和太孫朱允熥躬身行禮。
“屬下遵命。”
說完白子堂和毛驤轉身走出大廳。
待隨行的人將東西收拾好後,太孫朱允熥跟在朱元璋的身後向汪府外面走去。
得知朱元璋和太孫朱允熥要離開汪府回宮,府上的人全都出來相送。
尤其為首的汪府少爺汪維川和雲睿少爺看著朱元璋和太孫朱允熥說道。
“皇上、太孫。”
“很抱歉在汪府發生了那麼多不愉快的體驗。”
“小人恭送皇上、太孫。”
“希望下次皇上、太孫再來下榻汪府時,小人可以做的更好。”
聞言朱元璋看著汪維川回覆道。
“在汪府事情是多了些,但咱過的是開心的。”
說著朱元璋轉頭看向一旁的毛驤,而後吩咐道。
“毛驤,賞。”
聞言毛驤對著一旁的人揮了揮手,緊接著就有幾人抬著一塊寫著良善之家四字的木質牌匾走了過來。
將牌匾遞給汪府的下人後,朱元璋接著說道。
“咱看到你汪府這幾天重新修葺了一番。”
“想來這塊牌匾你應該能用得著。”
“於是咱親自寫下這幾個字命人打造了一塊牌匾送給汪少爺以示心意。”
看著下人手裡的牌匾,汪維川帶著汪府的人跪下一次又一次的對朱元璋磕頭謝恩。
“多謝皇上、多謝皇上。”
在汪府眾人的跪送禮中,拉著朱元璋和太孫朱允熥的馬車越走越遠,汪維川識趣的送了白子堂和沐晟一架馬車,接著後面跟著的是被押解、運送回宮的犯人,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向皇宮裡面走去。
路上暢通無阻,不大會兒朱元璋和太孫朱允熥他們就乘車馬車駛進皇城。
奉天殿內太子朱標一邊捂嘴打著哈欠一邊批閱著桌子上的公文、奏摺。
正當太子朱標垂喪著腦袋批閱奏摺時,有人從外面走進來對著太子朱標行了一禮。
“殿下、太子殿下。”
“皇上和太孫回宮了。”
“馬車已經行進皇城,不多時便會回宮。”
聽到宮人說的話,太子朱標不可置信的詢問道。
“再說一遍。”
“你剛剛說了什麼?”
聽到太子朱標說的話,那人將原先說的話又重複了一遍。
經過反覆確認,得到確定的回答後,太子朱標欣喜的看向侍奉在側的太監王景弘,而後笑著說道。
“父皇回來了、允熥回來了。”
“他們終於回來了。”
說著太子朱標將手裡的奏摺一扔,而後起身走下大殿。
“走”
“快隨孤去迎接父皇。”
“孤日思夜想、千盼萬盼的,終於將父皇和允熥盼回來了。”
說完太子朱標走出奉天殿。
距離奉天殿不遠的地方,太子朱標正快步向前走時迎面遇上了從宮外回來的朱元璋和太孫朱允熥。
看到多日未見的朱元璋,太子朱標恭恭敬敬的給朱元璋行了一禮。
“兒臣見過父皇。”
“多日未見父皇,兒臣甚是想念。”
看到許久未見的太子朱標,朱元璋的心理也是軟了一塊,而後對著太子朱標揮了揮手示意。
“標兒,免禮。”
“這些日子感覺怎麼樣?”
“累不累?”
“辛苦不辛苦?”
聽到朱元璋說的話,太子朱標恨不得給朱元璋將肚子裡的苦水全倒出來傾訴一番,然而朱標知道這樣做不合適,因此太子朱標只是淡淡說了句。
“還好。”
“藉此兒臣也能感同身受父皇的艱辛。”
“多年來父皇從未說過辛苦,兒臣又怎能抱著父皇訴苦呢?”
太子朱標說完後,朱元璋象徵性的安慰了幾句。
“標兒,聽聞這些日子你做的還不錯。”
“朝中的文武百官給你的評價也不低。”
“只是經驗欠缺了一些、耐心欠缺了一些、功夫還沒修煉到家。”
“再鍛鍊鍛鍊、再體驗體驗,你能做的更好。”
就這樣朱元璋、太子朱標和太孫朱允熥一行人一邊聊天一邊向奉天殿內走去。
說話間朱元璋、太子朱標、太孫朱允熥一行人步入了奉天殿。
奉天殿內朱元璋快步走到大殿之上,在龍椅上坐下,在龍椅上坐定後久違的那種感覺回來了。
此時此刻朱元璋牢記自己是一國之君的身份,牢記自己肩上擔著的責任,牢記自己對老百姓擔負的責任。
看著站在殿內的太子朱標,朱元璋接著說道。
“太子,累了這些時日,你今日回去早點休息。”
“明日正常時辰上殿,繼續熟悉公務。”
說完朱元璋低頭看向手中的摺子。
見狀太子朱標和太孫朱允熥躬身退出奉天殿。
在回東宮的路上,太子朱標看到一臉嚴肅的太孫朱允熥詢問道?
“怎麼臉色如此難看?”
“回父王的話。”
“孩兒在想宮外發生的兩起案子。”
“在宮外還未偵破的有兩起,一起比較複雜,一起可以用龐大來形容。”
“先說說案情比較複雜的案子,這個案子多年前已經立案,但是由於死者身份不明,兇手也沒有抓到,因此懸而未決,變成了懸案。”
“案子源於路上埋藏的一具屍體,當然這具屍體在先前已經挖出來了,就放在義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