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閒怔怔地看著范增的“道骨”,陷入了深沉的回憶當中,絲毫沒有發現老祖宗徐達已經飄走了,還獨自在那裡站著喃喃自語。

“唉,人走如燈滅,大英雄也有暮年。死者為大,理應讓他入土為安!”

於是跪了下來,鄭重地磕了個頭:“範老先生,一路走好!”

起身在山洞中尋找趁手的工具,只發現一把鏽跡斑斑的鐵劍。

鏽跡斑斑的鐵劍

“湊合著用吧。”

於是,在山洞角落,找了個鬆軟的地方,刨個坑,準備把范增的“道骨”給埋了。結果在扶起范增“道骨”的時候,好像掉落了什麼,定睛一看,是一袋書冊。拾起來,捧到光亮處,輕解布袋,細細一讀。

“咦?居然是《七星祈禳術》!”

範老先生果然大氣,還贈送我絕密神技。徐閒鞠了一躬,“範老爺子,謝了!”順手收了起來,以後再慢慢研究。

可惜沒啥陪葬品,四處一看,只剩一把陶壺,幾個陶碗。也罷,有總比沒有好。

待安葬好范增的“道骨”後,徐閒靜下心坐了下來,開始思考未來的路。

既然老祖交代要救大明,估計應該是救崇禎帝了。天啟帝小日子那麼滋潤,手藝又那麼優秀,可以排除。可一想到崇禎帝,徐閒嘬了嘬牙花。

唉,朱由檢這娃,忒慘了。

3歲死了娘,9歲死了爹,真·父母雙亡!嗯,16歲還死了哥。

16歲為皇帝,33歲自縊煤山。

在位17年,可謂是天災和人禍並行,內憂與外患齊飛。

據過目不忘能力記起的前世偶然看到的相關史料記載,天災如下:

崇禎元年七月,浙江颱風海嘯,卷死數萬人;

崇禎元年至二年,各地久旱,陝西流賊大起;

崇禎三年,各地久旱;

崇禎四年,大旱,朝廷求雨;冬,陝西暴雪;

崇禎五年六月,河南洪災,河水決堤;

崇禎六年,山西大旱一年不雨;

崇禎七年,山西大旱,安徽洪災;

崇禎九年,山西大饑荒,人相食;

崇禎十年,全國旱災;河北、江蘇、山西大旱;河南、山東蝗災;

崇禎十一年:河北、江蘇、河南、山東,大旱災、大蝗災;陝西山西旱災;

崇禎十二年: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旱災、蝗災;

崇禎十三年:各地久旱災,朝廷求雨;河北、河南、江蘇、山東、山西、陝西,旱災、蝗災,人相食;

崇禎十四年:朝廷久旱求雨;全國大鼠疫。北京疫病死二十萬;大名府疫病死亡50%~60%;天津大疫;河南全省大疫,部分縣人近乎死絕;山東大疫;安徽大疫;廬州府病死90%;

崇禎十六年:北京鼠疫大疫,日死萬人,丁戶盡絕,十室九空;死屍遍佈北京城,而無人收屍,恍如鬼城。

人禍如下:

朝堂有眾正,西北有匪亂,東北有韃亂,東南有倭寇。

西南“奢安之亂”,前後持續了17年;

雲南 “沙普之亂”,前後持續了36年;

山東、江蘇、浙江、福建也一度發生民亂。

總結一下:崇禎一朝,軍事、經濟、官僚全部報廢,全國大規模造反起義此起彼伏。

朱由檢這個苦逼的娃,16歲時,哥哥朱由校因划船嬉戲,溺水獲疾。後雖痊癒,仍沉緬於聲色犬馬之中,飲“仙方靈露飲”,以求長生。結果崩了,到達長生的彼岸,終年23歲,遺詔以皇五弟信王朱由檢嗣皇帝位。

就這樣,根本沒有經過帝王培訓的朱由檢,越過了培訓期、實習期,直接登基,達到了人生的巔峰。次年改元崇禎,他雖有一腔壯志,但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終落得個亡國之君,煤山自縊。

清人蕭徵模詠崇禎皇帝的詩歌寫道:

心匪不仁計則窮,

減夫派餉事重重。

可憐三百年天下,

斷送憂勤惕勵中。

唉,崇禎啊,崇禎啊,你雖非亡國之君,卻恰逢亡國之運。時也,命也。可悲,可嘆,可憐!

徐閒邊想邊嘆,不覺搖頭詠起來: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突然一頓,啥情況?不對頭,不對頭!

前腳救項羽,後腳救崇禎。

當我是什麼?

亡國之君救援專業戶?!!

老祖啊,不帶這麼坑孫啊!我是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但不是挑戰性命的工作啊。

每次都是地獄難度,上回那個還會領軍,還會打仗。

這回這個會幹啥?幹啥啥不會,剛愎第一名!

苦……啊……啊……啊……(潮劇唱法)

自憐了三分鐘後,徐閒安靜了下來。開始制定救援方案:

《大明國運及人質崇禎的救援方案》

一、案件的未來已知結果: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命後宮嬪妃盡皆自殺,懿安張皇后、孝節周皇后自盡。其後崇禎皇帝親手砍殺自己的兩位女兒,昭仁公主被殺。長女長平公主因用手擋劍手臂被砍斷,倖存。崇禎皇帝於煤山自縊而死,太監王承恩、大學士範景文、都御史李邦華、戶部尚書倪元璐等諸臣從死,明朝滅亡。四月,清軍入山海關。很快,清朝建立。

二、救援方案前期準備:

1、這是一起惡劣的謀朝篡位及逼死人質案件,為了避免案件的發生,我方必須要首先穩定匪徒李自成的情緒,做好案件的前期受理工作。

2、由於在案件發生後,會影響整個大明的國運,造成朝代的更替,所以,我方在接受委託後,要注意觀察的大明局勢的變化,以及其他敵對勢力的動靜,周密布控,及時警戒,利用有利的一切因素,實施有效救援。確保大明江山的穩固,及人質崇禎的安全。

三、救援方案的預設

《孫子兵書》曰;"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1、上策:若離案件發生時間較長(即李自成尚未成氣候),則可採取滲透、分化、勸降的方式,招安李自成部,並讓其狙擊韃子。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標,並取得一石多鳥的功效;

2、中策:若離案件發生時間較短(即李自成已成氣候或兵臨京城),則可透過外交遣使談判的方式,適當的讓利,如割地封王、賜婚結盟等方式,達到苟且偷安的目的;

3、下策:若離案件發生時間極短(即李自成已攻陷京城),則可採用特殊的手段,既然不能解決麻煩,那就解決製造麻煩的人。如採取美人計、套麻袋、暗殺、下毒等方式,擒賊先擒王,殺了李自成,達到亂其軍心,趁機脫逃的目的;

4、下下策:若暗殺失敗,則發動一切可發動的有生力量,拳打李自成,腳踏多爾袞,人死鳥朝天,不死萬萬年。大明要亡,也要綻放最後的璀璨。

四、救援方案實施人員

救援隊總負責人:徐閒。

隊員:無。

徐閒拿著根小木棍蹲在地上寫寫畫畫,總算理清了救援方案,制定了救援方向。

起身,扭了扭痠麻的腰肢,神情頗為自得。

“嚯嚯嚯,我還是很厲害的嘛,頗有一種運籌於帷幄之中,不對,是運籌于山洞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風采。嗯,不錯,不錯!這年輕人,老帥了!”

接下來,該做什麼呢,當務之急,是下山,問今是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