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是個問題,老道的純陽無極功雖已練到爐火純青,卻於治傷無益,也幫不上什麼忙。這娃兒怕是熬不過這一關。”

“唉!真是個苦命的孩子。”渡難大師苦笑搖頭,他已極盡全力還是救不了仇天賜。

“小和尚,老道有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前輩請說。”

“易經筋、洗髓經能為這個娃兒鍛骨洗髓再造經脈,你現在重傷在身不能用易經筋為他續命,何不死馬當做活馬醫把易經筋、洗髓經教他,讓他自練看他造化?”

“易經筋、洗髓經都練到九段倒是能治癒他的傷,只是水來才通溝,雨來才建房,不知道來不來得及?”

“管他來不來得及,先試試再說,反正這個娃兒已是傷重不治,咱們盡人事而聽天命。”

“也好,小僧試上一試。”渡難大師話說一半,突然話鋒一轉,又道:“不過還有一個小問題。”

“什麼問題?少林玄功不許外傳?這也不難你收他做個關門弟子,一切問題迎刃而解。”鬼見愁自說自話。

“少林武功一為衛道除魔,二為普濟眾生。易筋經、洗髓經傳他正得其便,並非是小僧說的問題。小僧說的問題是仇天賜就算大賦再高,也不可能在兩三日內參透兩經練至小成。在這二三日內,小僧又無力用易筋經為他續命,他要撐不過這二三日,傳他神功也無用。”

“嗯,這倒是個問題。”鬼見愁皺起眉頭,一向豁達的他也犯上難。

“只可惜小僧沒有九轉大還丹,有此靈藥為他續上九九八十一日命也不甚難。”

“哎啊!老道糊塗,竟把這茬忘了,正好老道身上有一粒九轉大還丹,給他服下續命。”

鬼見愁麻利的從懷裡掏出一個瓷瓶,拔開瓶塞,倒出一顆雪白的蠟丸,用手捏碎蠟皮現出一顆如菩提大小的血紅色藥丸,捏開仇天賜的嘴,喂他服下。

“多謝前輩。”渡難大師抽回抵在仇天賜後背的掌,鬼見愁趁機勸他打坐療傷,把仇天賜平放床上讓他美美睡一覺,等他醒來就讓渡難大師傳他易經、洗髓二經。

“煩請前輩照顧一下小仇天賜,併為小僧護法。”渡難大師客氣一番才盤腿打坐開始執行周天。

一直練到天亮,執行三十六個大周天,傷勢已小有好轉,與人動手過招還不行,但自如行走毫無問題。

待仇天賜醒來,渡難大師便傳他易筋經的修練要訣,鬼見愁是武當弟子自覺外出避嫌。

仇天賜年幼,渡難大師在傳功時說到舌頂上顎,五心向天,長吸短吐,他不知五心指的是那五心,奶聲奶氣詢問。

渡難大師細心解釋,告訴他五心指的手掌心,腳底心,頭頂心,邊說邊用手指他的手腳頭。

他年紀不大卻已識數,細細一數才只三心,又問這才三心還有兩心是什麼?

渡難大師不覺莞爾,只覺這個小孩認死理聰明又認真,將來定是個善良的人,不枉他勞神費力救他性命。

於是問他手有幾隻?腳有幾隻?仇天賜恍然大悟說手有兩隻腳有兩隻,共有四心再加上頭頂心,一共五心。

渡難大師連誇他聰明,剛誇過他又問上顎是什麼地方,長吸短吐是什麼意思。

渡難大師張開嘴,用手指自己的上顎告訴他上顎的位置,又解釋長吸是指吸氣要久,短吐是吐氣要短。

仇天賜一一記下依法施為很快入定,驚得渡難大師目瞪口呆,這是他第一次見有人初練易筋經便入定。

一般來說天賦高的要半個月入定,七天左右入定的已是天才中的天才,像仇天賜這種初學乍練便即入定,他已找不到詞形容。

入定的仇天賜直到中午才醒來,三人一起用過午餐才結了房錢趕路,渡難大師有傷,鬼見愁擔心他們再遭暗算同行保護。

這一路小仇天賜便由他背,九轉大還丹極有神效壓制住仇天賜的傷勢,他心前區不痛一路十分健談,走一路問一路。

每次開口必甜甜的叫一聲道士爺爺,逗得鬼見愁異常開心,一生未娶的他頗有幾分後悔年輕時沒娶妻生子,少享不少天倫之樂。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有九轉大還丹壓制傷勢,三人無需把時間花在為仇天賜續命上,就算渡難大師有傷在身腳力不如從前,還是比他一個人帶著仇天賜走得快。

兩天多的路程,只用了兩天,第三天傍晚便趕到少室山下,鬼見愁一向閒散不願與少林眾僧寒喧,只把渡難大師和仇天賜送到少室山下便告辭離開。

他想已到少林轄地,鮮于通膽子再大,也不敢來此刺殺少林方丈。

送走鬼見愁,渡難大師牽著仇天賜的手慢慢往山上走。

離寺十丈,早有支客僧看見,一人親自來迎,一人跑進寺內去通知各堂各院首座前來迎接。

“方丈師伯祖,您總算回來了,寺中的師伯師叔祖遲遲不見您回,都急壞了。”迎上來的支客僧一臉欣喜。

“路上遇到一些事耽擱了行程,所以回來遲了些,寺中眾僧可還好?我離開這斷時間,可有事發生?”

“眾僧安好,每日頌經習武不曾發生大事。”

“阿彌陀佛,大家好就好。你去各堂各院,通知首座來我的禪院議事。”渡難大師把師兄弟們召集起來是要給大家說他要收仇天賜做俗家關門弟子。

“了因師弟已去通知各位師祖,他們很快就會趕來迎接。”

“好,他們既來就不勞你去請,我親自邀請他們去禪院,你好好招呼來上香拜佛的香客。”

渡難大師說完拉著仇天賜往門裡走,剛進門羅漢堂、般若堂、戒律院、苦提院、證道院、懺悔堂、藥王院、舍俐院、藏經閣、達摩堂,四堂五院一閣的首座齊齊迎上。

有人叫師兄,有人叫師弟,爭著問渡難大師此行是否順利。

渡難大師止住眾人,說此行還算順利,他傷勢還未痊癒,說話中氣不足,自然逃不過十大高手的敏銳聽力。

羅漢堂首座渡心大師性子最急,聽出他受了傷,急問道:“師兄,是誰傷的你?告訴師弟,這就下山為師兄報仇。”

“對,此事不能就這麼算了。”般若堂首座渡緣大師、戒律院首座渡正大師、菩提院首座渡危大師、懺悔堂首座渡情大師、達摩堂首座度困大師皆是性格剛烈之人,支援渡心大師以牙還牙。

藏經閣首座渡文大師老成持重,有不同意見,止住鼓譟的幾位大師說道:“敵情不明,方丈師弟又重傷在身,為今之計是先幫方丈療傷,大家稍安勿躁,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證道院首座渡月大師、藥王院首座渡苦大師、舍俐院首座渡缺大師認為師兄渡文大師言之有理,齊頷首點頭贊同從長計議。

雙方意見不同,渡難大師怕他們又起爭執,在羅漢堂首座渡心大師反擊前搶先說道:“此事說來話長容後再議,大家隨貧僧去禪堂,有重要的事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