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商船的保護費
穿越明朝,我要做大貪官 古凌逝煙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在明麗的皇宮中,朱標,大明的太子,謙卑地向他的父親朱元璋提出了一個深思熟慮的問題:“父皇,在世間萬千事物中,是否存在那些功績超越權力的人呢?”他的聲音裡充滿了對真理的渴望和對未知的好奇。
朱元璋,大明的皇帝,聽著這個問題,微微皺起了眉頭。他思索著,然後淡淡地問道:“那又如何?”他的聲音雖然平淡,但其中蘊含的深意讓人難以捉摸。
在朱元璋的內心深處,朱標的問題確實引起了他的共鳴。他想起了福建省布政使夏椒,一個才華橫溢、能力出眾的官員。夏椒的能力無需質疑,他的政績在朝廷中廣為傳頌。但朱元璋心中卻有一絲不安,他知道夏椒比胡惟庸更為聰明,更有才能。然而,每當想到夏椒的所作所為,他的心中便會產生一種冷笑。他明白,只要有他在位,夏椒就無法坐上更高的位置。
朱標看著他的父親,他知道他的父親心中所想。他深深地點了點頭,表示理解。朱元璋看著他,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信任。他知道,他需要將大明的江山託付給朱標,而朱標也必須承擔起這份重任。
“標兒,你是太子,更是朕選定的儲君。朕將大明的江山交給你,你成為皇帝的那天,權力將掌握在你的手中。你登基後,若真有能勝任丞相的人,你再設立丞相也無妨。”朱元璋的聲音充滿了堅定和信任。
朱標聽著父親的話,心中充滿了感動和決心。他知道,他不能讓他的父親失望。從那以後,他更加努力地學習,勤奮地工作,即使感到疲憊也不敢向父親訴說。他害怕讓父親生氣,害怕讓他失望。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深思,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學習各種技能,為了孩子的未來而不斷施加壓力。然而,作為父母,我們是否真的瞭解孩子的內心呢?我們是否考慮過他們的感受和需求呢?
每個孩子都有自已的興趣和才能,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而不是強加自已的意願。我們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間,讓他們去追求自已的夢想。畢竟,人生的最終目的是追求幸福和快樂,而不是無休止的競爭和比較。
半年後的一天,皇宮內,朱標正在向朱元璋彙報近期的事務。當彙報結束後,他準備告退時,朱元璋卻叫住了他。“標兒,你的幾個皇弟也不小了吧?”朱元璋的話讓朱標愣了一下,但很快他就明白了父親的用意。
這是朱元璋對朱標的考驗和提醒,他希望朱標能夠明白,作為未來的皇帝,他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他也希望朱標能夠關心和照顧他的弟弟們,維護皇家的團結和穩定。
朱標深深地理解了父親的用意,他恭敬地回答:“是的,父皇。”然後退出了皇宮。他知道,他的路還很長,他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學習和成長,才能不辜負父親的期望和信任。在大明朝的輝煌歷史中,隨著時光的流轉,皇子們也逐漸從稚嫩的兒童成長為了風華正茂的青年。他們,身為皇室的血脈,註定要肩負起守護國家的重任。按照大明律法與傳統,一旦成年,他們便需離開皇宮,前往各自封地,就藩為王,以拱衛邊疆,確保國家的安寧。
目前,皇子們雖已封王,並劃定了各自的藩地,但尚未正式就藩。大明邊境遼闊,需要有人去鎮守。朕的幾位兄弟雖掌握兵權,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朕思前想後,決定讓皇子們掌握兵權,如此,朕才能真正安心。
朱標,作為朕的嫡長子,自然也深知朕的用意。他心中清楚,與秦王朱爽、靖王朱啊以及四皇子燕王朱棣之間的情誼深厚,然而,為了國家的大局,他們必須做出犧牲,前往各自的封地就藩。藩王就藩後,按照大明禮制,他們兩到三年內不能無故回京,這也意味著他們之間的相見將變得格外珍貴。
朱標站在朕面前,沉默了片刻,然後堅定地說:“孩兒聽從父皇決斷,即刻召集文武百官,準備藩王就藩一事。”
朕微微點頭,欣慰地看著朱標:“吾兒懂事,深知國家大事。皇子們已成年,封王與藩地也已確定,是時候讓他們去守護自已的領地了。”
聞言,朝中的將領如藍玉、馮勝和傅有德等人,臉上不禁露出了複雜的神情。他們明白,藩王就藩意味著他們的兵權將被瓜分,但這也是為了國家的穩定與皇子的成長。
朕再次強調:“你們聽好了,朕讓你們就藩,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你們既是朕的兒子,也是大明的皇子,未來更是大明的藩王。朕將大明的江山社稷託付給你們,希望你們能夠肩負起這份重任。”
朕的目光轉向朱棣,心中頗為感嘆。這孩子在福州府跟隨夏椒學習,進步神速,其他皇子也不遜色。有他們在邊境鎮守,朕確實能夠安心許多。
幾個皇子紛紛表態,願意為國家盡忠職守。朕滿意地點頭,並鄭重地告訴他們:“若朝中奸臣當道,皇上受困受制,你等可返京擒王,剷除奸臣,保我大明江山安危。”
眾人聞言,雖有些不以為然,但並未多言。畢竟,有朱標在朝中輔佐皇上,他們相信大明會保持穩定。
時光荏苒,大明朝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度過了動盪的一年。朝堂之上,君臣和諧,國家安定。洪武十四年,朕如常處理朝廷事務,這時錦衣衛指揮使胡雄匆匆進來,呈上了一份關於胡惟庸涉案黨羽的清理報告。朕審閱後,滿意地點頭:“很好,可以結案了。”
胡雄又彙報了錦衣衛的發展情況,朕聽後,心中頗為欣慰。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在朕與眾位皇子的共同努力下,必將更加繁榮昌盛。經過胡惟庸議案的推動,錦衣衛的人數已擴充至近五千之眾,遍佈六部重臣及各地監察,嚴密監控,確保事無鉅細,盡皆掌握。朱元璋對此極為滿意,這正是他設立錦衣衛的初衷。
近日,胡雄前來稟報,錦衣衛財力迅速增長,結餘近六百萬兩白銀,欲上交朝廷,卻對上交方式感到困惑。朱元璋聞聽此言,不禁驚愕:“錦衣衛竟有如此之財力?此等鉅款究竟從何而來?”
胡雄恭敬地回答:“陛下,依照您的旨意,錦衣衛收入的五成需上繳國庫。如今錦衣衛盈利一千二百萬兩,按規定應上交六百萬兩。其中,福州府的琉璃生意收益頗豐,陛下您曾言明,收益與朝廷對半分。”
朱元璋恍然大悟,對於一千多萬的收益感到驚訝,尤其是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僅憑琉璃生意便賺取了如此鉅額的利潤。他不禁好奇地追問:“你們是如何實現這從六十萬兩到一千多萬兩的飛躍的?”
胡雄繼續解釋:“陛下,以往我們的生意侷限於福州府周邊的富商交易。如今,福州府開通海上貿易,我們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收益自然大幅提升。”
朱元璋聽後,深吸一口氣,感慨道:“當初規定錦衣衛上交五成,我未曾料到會有如此豐厚的盈利。上千萬兩的銀子,實在令人難以割捨。然而,既已開此先例,我豈能因貪婪而失信於民?只是,稅收方面還需仔細核查。”
於是,朱元璋詢問:“對應的稅收都已如實繳納了嗎?具體數額是多少?”
胡雄恭敬地回答:“陛下,所有應繳稅款均已足額上交,截至目前,已繳納近一千五百萬兩的稅款。戶部皆有詳細記錄,絕無漏稅之情。琉璃出口稅較高,我們更是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懈怠。”
朱元璋聽後,心中雖有不捨,但也明白稅收的重要性,便點頭表示滿意。他對胡雄的謹慎和誠信表示讚賞,並勉勵錦衣衛繼續為國家盡職盡責。
朱元璋對胡雄的話語似有所疑,他以一種審慎的口吻詢問道:“胡雄,你所謂的琉璃生意之後,是否還有其他事宜需向我彙報?” 胡雄恭敬地回答:“陛下,除了按規矩上繳給夏大人的150萬兩白銀之外,並無其他事務。”
朱元璋的眉頭微皺,他似是在責問,卻又帶著幾分難以察覺的期待:“哦?夏椒收了這150萬兩,莫非他又開始貪婪無度了?這150萬兩究竟是何用途?難道他又開始中飽私囊了嗎?”
胡雄感到有些困惑,他琢磨著皇上的語氣,似乎並非全然憤怒,而是帶著一絲期待。他小心翼翼地回答:“陛下,並非如此。據夏椒所言,這150萬兩是用作打點的費用,以確保海外貿易的順利進行。”
朱元璋的聲音變得更為嚴肅:“打點費?你需向我解釋清楚這所謂的打點費究竟是何意思,否則我必將追究到底。”
胡雄解釋道:“夏椒表示,入選海外貿易的商品皆為珍稀貴重之物,價值非凡。然而,海盜橫行,且有他國勢力虎視眈眈,使得出海的危險性極高。為了確保貨物安全,需有軍隊隨行保護。這150萬兩打點費,便是用於此等事宜的支出。”
朱元璋的神色凝重:“軍隊隨行保護?這豈不是說大明的軍隊竟成了商人的保鏢?徐達也牽涉其中?他竟敢讓軍隊去護衛貨物?”
胡雄回答:“陛下,是徐達將軍訓練的軍隊負責護衛出海物資。”
朱元璋的怒氣更盛:“徐達,他竟與夏椒勾結在一起!他是我大明的開國大將軍,與我並肩作戰的兄弟。我派他去福建省負責軍方事務,他竟與夏椒狼狽為奸!至於夏椒所說的打點費,分明是為貪汙找藉口!他竟敢收取錦衣衛的保護費,豈不是公然挑釁我的權威?你給我詳細說說,夏椒是如何使用這打點費的!”
胡雄只得如實陳述:“陛下,所有參與海外貿易的商人都需交納打點費,這是為了保障貿易的順利進行。商人們都明白,這筆費用是必要的,也都願意交納。”
朱元璋面帶嚴肅,沉穩地詢問:“一百多萬兩,這個數字究竟意味著什麼?難道所有商人交納的打點費,僅止於此嗎?”他繼續分析道,“現在,一趟海上的航行便能帶來超過千萬的利潤。面對如此誘人的收益,難道願意冒險前來的商人會稀少嗎?夏椒所提及的打點費,難道真的微不足道嗎?”
朱元璋的聲音中透露出深深的憤怒,“我早就料到夏椒的本性難以改變,既然他如今敢於輕舉妄動,我便不能坐視不管。”他緊接著說,“我一直都在尋找合適的機會,抓住夏椒的短處,給予他應有的敲打。”
稍作停頓,朱元璋的目光轉向胡雄,嚴肅地說:“話雖如此,錦衣衛能賺取如此豐厚的利潤,也並非全然壞事。既然盈利可觀,胡雄,我希望你能夠全力發展錦衣衛,讓大明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特別是北境之地。除了日常的巡查任務,北境之外的任何風吹草動,也需嚴密關注。”
聽到朱元璋的這番話,胡雄內心激動不已。他深知這次回去後,將有更廣闊的空間來施展才華,賺取更多的財富。他深吸一口氣,抑制住內心的喜悅,恭敬地回答道:“陛下,臣定當遵從您的旨意。只要資金充裕,無論是北境還是南方,錦衣衛都將嚴密監控,確保通敵之事絕不再發生。”
朱元璋微微點頭,表示滿意,“明白就好。”
胡雄見朱元璋並無其他指示,便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臣還有一事稟報。不知陛下是否有時間聽取?”朱元璋示意他繼續說下去。胡雄繼續道:“回陛下,夏椒託臣向您轉達,他手頭有一筆重要的生意希望與您面談。他請求您一個月後親自前往福州府與他商談。”
朱元璋聽後,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這個夏椒倒是聰明絕頂,知道有事求助於皇親國戚。你告訴他,一個月後,我會親自前往福州與他一個月後,福州府。
朱元璋踏足這片富饒的土地,滿目所見皆是一派繁榮景象。他此行,不僅是為了見見那位才華橫溢的夏椒,更是為了深入瞭解這片土地,這片他親手締造的繁榮。
夏椒早已在府中等候,他身著朝服,神情恭敬。見朱元璋到來,他立刻迎上前,行禮道:“臣夏椒,恭迎陛下蒞臨福州。”
朱元璋微微一笑,揮手示意他免禮。他環顧四周,讚歎道:“夏卿,你治理福州有功,這片土地在你的手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夏椒謙遜地低頭,“陛下過獎了。臣只是盡了自已的本分。”
朱元璋點頭,正色道:“我此次前來,除了欣賞福州的繁榮,還有一事要與你商議。”
夏椒心中一動,恭敬地道:“陛下請講。”
朱元璋沉聲道:“我知你手中有一筆重要的生意,願與朕分享。朕很感興趣,不知是何生意?”
夏椒深吸一口氣,緩緩道出他的計劃。原來,他打算利用福州的地理優勢,拓展海外貿易,將大明的絲綢、瓷器等優質商品銷往世界各地。這不僅能為大明帶來巨大的財富,還能進一步提升大明的國際地位。
朱元璋聽完,眼中閃過一道精光。他讚賞地看著夏椒,“夏卿,你的計劃很大膽,也很有遠見。朕很支援你。”
夏椒心中一喜,連忙道:“多謝陛下支援。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厚望。”
朱元璋點頭,沉聲道:“朕相信你的能力。不過,海外貿易涉及諸多事宜,需慎重行事。朕希望你能與朝廷各部門密切合作,共同推動這項事業。”
夏椒恭敬地道:“臣明白。臣定當與朝廷各部門緊密配合,共同推動海外貿易的發展。”
朱元璋滿意地點頭,又叮囑了幾句後,便離開了福州府。他知道,夏椒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他相信夏椒能夠完成這項重任,為大明開創更加輝煌的未來。
在回京的路上,朱元璋的心情格外舒暢。他看著窗外飛逝的景色,心中充滿了期待。他知道,在他的領導下,大明的未來將更加美好。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