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有斌一見此情此景立馬心中有數——他不顧趙大有的極力阻攔,拄著根掃把棍,一瘸一拐、齜牙咧嘴地來到了堂屋裡。
雖說是堂屋,然而也並沒有什麼傢俱和陳設——堂屋正中的牆壁上張貼著一張大幅毛主席像;正中是一張歪歪扭扭的小紅方桌,炒青菜、一小筐紅薯和半鍋大米飯就擺放在了上面。此外地上還有幾個破破爛爛的小馬紮。
一見是這種情況邱有斌的心中是完全明白了:原來這家人為了給素昧平生的自己療傷,被視為美味珍饈、逢年過節才能吃得上的炒雞蛋和白米飯統統都留給了自己!
邱有斌不禁老淚縱橫!他連忙回屋去端來白米飯和炒雞蛋,說要和大家同吃。
一家人連忙放下碗筷上下好言勸阻,大意都是說您現在可是重傷在身,自然要吃點好的補補身體,不必過意不去云云。
而且貼心的趙大有和他的新婚妻子孫小紅還將邱有斌小心攙上了床;孫小紅坐在床邊,將飯菜一勺一勺地餵給了邱有斌。
邱有斌只能是滿眼熱淚,吃下了這終生難忘的一頓晚餐。
晚餐之後趙大有又喂邱有斌喝了湯藥,並再次為其腰部敷藥。
應該是調整後的藥方發揮了大作用,邱有斌感到明顯退燒了不少;腰部也沒有那麼劇痛了。
這樣子邱有斌的精神也好了很多。
他決心下來走上一走,這樣的話身體可以恢復得快一些,也比較不容易罹患褥瘡。
之所以被人們稱之為“褥瘡”,那自然是跟“褥”息息相關;其實望文思意,也就是臥床太久,造成血脈不甚通暢通的緣故。
於是乎邱有斌艱難地下了床,拄著那根掃把棍,一瘸一拐地悄悄出了房門。
此時此刻這趙大有一家人還沒有歇息;他們點著煤油燈,在辛勞地做著家務活呢。
屋外臥倒歇息的大黃狗“阿黃”聽見動靜,連忙強睜開惺忪的睡眼,對著邱有斌亂叫了兩聲;待看清楚是邱有斌後便又停止亂吠,悻悻然重新進入了夢鄉之中。
唉,從某種角度看人還不如狗自由自在呢!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陰謀詭計,爾虞我詐。而那些家犬似乎完全不用有這些負擔。
此時正是仲秋時節;天空中圓月一輪,月朗星稀;能見度很好,只見周圍群山環繞,星星點點的農舍參差其中;蟲鳴聲聲,時不時摻雜了一兩隻不耐煩地犬吠。
一切都是那麼的和平和靜謐;然而這一切又似乎只是表面現象。
畢竟w化大革命這種世所罕見的大浩劫還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
想到這裡,邱有斌不禁喟然長嘆。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這是浪漫主義大詩人屈原在千古名篇《離騷》中的感嘆;同時也是太多仁人志士、有識之士的共同心聲。
其實人類如果少一些相互的爭鬥,那麼日子就會幸福很多。
自古以來中國的廣大勞動人民都是追求和平和安寧的生活的;這從取名就能看得出來。
中國很多人名、地名都和“和平”、“安寧”、“發財”、“順利”有關。
只是大家往往被一群野心家和陰謀家所矇蔽和煽動,因此一直爭鬥不斷。
這些爭鬥,有內訌也有外鬥。
不管是內訌還是外鬥,最終苦的都是老百姓。
不是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元曲嘛: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邱老先生,不知您為何嘆息連連?沒事的,您這傷沒有傷到要害還可以治療,養它個幾個月就好了,您不必為此過於憂心!”
這趙大有的父親趙發財發話了。
聞言邱有斌驚訝地轉身望去,發現趙發財不知何時來到了自己的身後。
“趙大恩人,實在是不好意思的!老朽我在這裡兀自感慨,卻驚擾了您休息啊!罪過啊,真是罪過啊!”
邱有斌連忙向趙發財道歉,邊道歉還邊稽首。
“邱老先生,您這說的是哪裡話呀!老夫我經常夜裡失眠,今夜又是如此;因此特地起床出門轉轉,您並沒有打擾我啊!”
“沒打擾就好!沒打擾就好!老朽我已經麻煩您趙大恩人太多、太多了,真的是萬分愧疚啊!”
“邱老先生不必客氣!對了,晚上聽老夫之犬子說,邱老先生是北京人氏?”
趙發財忽然有意無意地拋來這麼一句問話。
“嗯......是、是的!”
一時間邱有斌居然有些結巴了。
其實論祖籍,邱有斌是一本正經的天津人氏;然而現在的他卻擁有北京戶口幾十載了。
“哦!北京城可是皇城根兒,北京戶口不比老夫這荒山野嶺,可真是難得得很啊!”
趙發財的話語中似乎充滿了無盡的豔羨。
趙發財的豔羨其實很容易理解——緣由自然就不必多說了,因為太為敏感。
此去省去一萬字。
你懂的!!!
“是城裡人?”
趙發財又開始發問了。
“算是吧。”
邱有斌笑了一笑。
“那真是不得了哦!”
其實趙發財又說了一句天大的實話。
自解放以後中國一直實行的是“二元化經濟制”;城裡人吃皇糧,旱澇保收;而作為大多數的農村人則只能自食其力,靠天收。
所以產生了“跳農(龍)門”這個詼諧無比的說法。
當然了,現在是“跳出去”,而不是如古人般“跳進去”。
說完這趙發財蹲下自顧自地抽起了旱菸袋。
“邱老先生,您應該不抽菸吧?那老夫我也就不讓你了!”
邱有斌笑笑反問道:
“趙大恩人,老朽我的確平生不抽菸;但不知您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這個不難啊!老夫我前陣子給邱老先生換下血衣,發現並沒有菸捲、菸袋之類,而且衣服上也沒有任何煙味;因此老夫我就斷定邱老先生是一定不抽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