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神秘的天供山
宇文海 愛吃芥藍炒牛肉的田懿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天供山,一座神秘而美麗的山峰,高聳入雲,雲霧繚繞。它宛如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俯瞰著世間萬物。
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天供山的巔峰,金色的光芒逐漸蔓延開來,猶如給山峰披上了一件華麗的錦衣。此時,山間的鳥兒也被這美麗的景象所吸引,紛紛唱起了歡快的歌曲,為這座山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午後的陽光照耀下,天供山顯得更加壯美。站在山巔,俯瞰四周,群山連綿,森林鬱鬱蔥蔥,讓人心曠神怡。山間的小溪流,清澈見底,水聲潺潺,彷彿在訴說著大自然的美麗與神秘。
傍晚,夕陽西下,餘暉映照在天供山上,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此時,山峰漸漸被夜色籠罩,繁星點點,彷彿在為這座山點綴著璀璨的星光。
天供山不僅有壯麗的自然風光,還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山上有許多古老的寺廟和石刻,見證了千百年來人們對這片土地的敬仰和熱愛。這些文化遺產不僅是天供山的瑰寶,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於天供山,有一個傳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供山上有一個神奇的石臼。每天早晨,這個石臼都會自動產出一碗米,剛好夠一個人一天的飯量。這個秘密被一位善良的窮人發現了,他每天都會去石臼那裡取米,並且將多餘的米分給其他需要幫助的窮人。
這個訊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村莊,越來越多的窮人來到天供山,依靠石臼的米度過了難關。人們對這個神奇的石臼充滿了感激和敬畏之情。
然而,這個秘密最終還是被一個貪心的財主知道了。他看到石臼每天只能產出一碗米,覺得太少了,便決定用鐵鑿將石臼鑿大,這樣就能每天得到更多的米。財主的貪婪和自私讓他失去了理智,完全不顧及石臼的神秘力量。
當財主將石臼鑿大後,他滿心歡喜地等待著更多的米出現。然而,令人驚訝的是,自那以後,石臼中一粒米也沒有了。這個貪心的財主最終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如今,那個石臼依然存在於天供山上,上面還能看到被鑿過的痕跡。它成為了一個永恆的警示,提醒人們要珍惜自然的恩賜,不可貪心和過度索取。
離石臼不遠的地方就是天供寺,這座寺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千百年來,每天都有無數善男信女前來燒香拜佛,祈求平安和好運。關於這座寺廟的修建,還有一個傳說。據傳女媧煉石補天曾濺落一塊石頭於此,形似石臼,臼中有米,取之不竭,普救庶眾,山、寺因此得名。後人在此修建寺廟,名為“天供寺”。
關於天供寺,有一個民間傳說。在天供山腳下,有一個寧靜的小村莊。村莊裡住著一位年輕的寡婦,她的生活並不容易。她的兒子身患重病,無法下床,這讓她心如刀絞。
每天,寡婦都會懷著殷切的希望,踏上前往天供寺的山路。她穿過茂密的樹林,踏著崎嶇的石頭臺階,只為向天供寺的神明祈求兒子的康復。
有一天,寡婦在天供寺裡遇到了一位和尚。和尚身穿袈裟,面容慈祥。他注視著寡婦,輕聲告訴她:“只要你虔誠地祈禱,你的兒子就會康復。”寡婦非常相信和尚的話,她將這句話深深地刻在心中。
回到家中,寡婦每天都會來到天供寺,靜靜地坐在佛像前,閉上雙眼,誠摯地祈禱。她將自己的痛苦、憂慮和希望都傾注在這份祈禱中。
日子一天天過去,寡婦的祈禱從未間斷。她堅信,只要自己堅持下去,神明一定會聽到她的聲音。
終於,有一天,寡婦的兒子開始慢慢康復。他的病情逐漸好轉,笑容重新回到了他的臉上。寡婦感激涕零,她深知這是天供寺的神明聽到了她的祈求。
寡婦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整個村莊。人們對天供寺的神明充滿了敬畏和感激之情。從此以後,每天都有更多的人來到天供寺,尋求神明的庇佑和指引。
天供山的傳說故事,讓人們對這座山充滿了敬畏之情。它不僅是一個自然景觀,更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知足和感恩,不可貪心和貪婪。只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珍惜所擁有的一切,才能真正領悟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天供山,以其雄偉壯觀的自然景觀,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朝拜。站在這座山上,人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與神秘,也可以領略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