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他又召集幾名閣臣進來商議,看看派誰去征討高麗,平定叛亂。

朝中現在許多的大臣都各司其職,尤其是他的老丈人馮勝還要協助名將王弼,輔佐他的老弟楚王朱楨去南方平定叛亂。

而大將軍藍玉,現在又被朱肅任命為紫金山講武堂的校長,許多名將也在講武堂任職,全部抽不開身。

就在這時候,大將軍朱九霄推薦齊國公丘福,朱肅將邱夫照進宮內盤問一番,對他相當的滿意。

於是,他馬上下旨:派齊國公邱福領兵三萬出征高麗。

邱福是朱九霄一手培養起來的名將,冷熱兵器都操縱得得心應手,派他出徵,朱肅非常放心。

他哪裡知道,剛出了延邊,過了鴨綠江,邱福就和王子李舜民產生了矛盾。

按照邱福的設想,先拿下高立國的陪都平京,再拿下開京,徹底穩定北境,然後再強渡漢江,拿下樸赫鎮所盤踞的漢陽府。

李舜民卻不這麼想。

他現在歸心似箭,只想帶領一群敢死之士,奔襲到漢陽府,殺進漢陽王宮裡,砍下樸赫鎮的狗頭。

邱福對他相當的不信任:“殿下的願望很好,但是你的死士在哪裡?那老賊盤踞多年自然爪牙如雲,你哪能這麼容易就近身?”

李舜民卻拉下臉,向邱福要求從他的標兵營裡,百裡挑一,調出一百名死士,給自己調遣。

邱福等時就翻了臉:“殿下想要冒險,在下管不著,但不能拿我大明軍士的性命開玩笑,這話再也休提!”

剛開始李舜民也不敢翻臉,大軍相當的順利,很快就拿下平京和開京,邱福以大明欽差的名義,取消了這兩座城市的京字。

平京改名平邑,開京改名開城。

在這個時間,李舜民也大肆地招兵。

李氏王朝在民間非常有威望,聽說王子打了回來,許多人都踴躍地參軍,不久李舜民就召集了五千人。

他馬上把這五千人組成自己的近衛軍,跟大明的一萬人,合併在一起,以副元帥的身份跟邱福討價還價。

李舜民有了人,他又想執行自己的死士奇襲計劃,再度被邱福否決。

無可奈何之下,他只好答應和邱福一起進兵。

很快就來到了一個名叫金剛谷的地方,他原本打算叫李舜民領著手下,衝進金剛谷,他在後面接應。

誰知道李舜民馬上以自己部隊草建設有戰鬥經驗,另外兵器不足加以拒絕。

無奈之下,邱福只好自己率領寧軍打頭陣,叫李舜民帶領兵馬在後面接應。

一旦有人要在後面斷他們的後路,就叫李舜民衝進去將自己接出來。

然而他們大軍殺進金剛谷,卻發現對面那頭被人家堵死了,如果想搬開碎石過去,恐怕要有幾天。

但是,誰也不敢保證山谷上面沒有伏兵。

邱福大吃一驚,馬上命令撤退。

剛撤退到山谷,忽然聽到殺聲震天。

邱福大吃一驚:“李舜民呢?叫他在這接應,為什麼不見人了?”

他身邊的副將悄悄地說:“將軍,你不知道高麗國計程車兵打仗不行,逃跑比誰都快。

恐怕一看到叛軍就沒有鬥志,狼狽逃竄了吧.”

邱福氣得破口大罵:“李舜民,你這直娘賊,老子感謝你八輩祖宗!”

果然,上面也開始往下滾,石頭凝軍,死傷慘重。

就聽上面有人喊:“明朝的大將,我們王上有好生之德,只要你肯跪下,投降就饒了一條性命.”

邱福轉過身來問中軍關濤:“我們準備的信鴿還有嗎?”

關濤馬上取出了鴿籠,邱福馬上用筆給皇帝簡短地寫了一封奏章,排名自己這次全軍覆沒的經過,並說自己寧死不辱,請皇上赦免自己以及出征將領的家屬。

寫完之後塞進鴿腳上的信筒裡,展翅一放,信鴿凌空而起,巧妙地躲開了飛來的幾支箭,直奔大明飛去。

這時候,明軍有的被箭射死,也有的被石頭砸死,邱福的身邊,也只有十幾名親兵。

邱福長嘆一聲:“皇上,臣求佛不能為您效忠了,請您保重!”

他抽出佩劍,在自己喉嚨上一劃,熱血染紅了黑土。

朱肅正在御書房裡看各地送來的奏章,突然司禮太監捧著一封信來到朱肅的跟前。

“陛下,徵東大將軍邱福中了奸賊樸赫鎮的埋伏,全軍覆沒,大將軍寧死不辱,已經為國捐軀了!”

朱肅大吃一驚,馬上就站了起來。

他接過了邱福的信件,仔細一看,不由得勃然大怒。

“該死的反賊,該死的李舜民,害死了我的干城之將!”

這時候他一股怒氣難平,馬上吩咐人:“傳令內閣閣臣,昭告天下,朕要御駕親征,討滅高麗,為我邱大將軍報仇!”

這個命令傳出去不久,馬上有人來報:“漢王朱雄英以及內閣所有的成員前來見駕!”

朱肅命令人把眾臣宣了進來。

這時候眾人都知道軍在高麗全軍覆沒,於是一起勸朱肅要穩重,高麗雖然狡猾,但派員猛將自然能躺平,何勞陛下親征?朱肅咬牙切齒地說:“可恨高麗王子李舜民背信棄義,朕不但想要掃滅高麗叛軍,還想手刃此獠,為邱大將軍報仇!”

眾人怎麼勸也不聽。

無奈之下,朱雄英站出來躬身道:“五叔,臣侄願代替您出征!”

朱肅看了他一眼:“高麗人狡猾,背信棄義,你真的不怕他們?”

朱雄英當然說:“臣也曾剿滅幾波反賊,也曾聽您說起過高麗之事,自當和眾將商議妥當行事.”

這時候,閣臣徐達和周善信全看好朱雄英,也紛紛附議。

朱肅對他還不放心,又馬上命令朱高煦隨同他一起出徵,然後又給他們派了朱友霄作為副帥,輔佐二位王子。

朱肅覺得這麼做還有些不保險,於是又將七弟寧王朱權叫來,叫他率領大軍走水路,從高麗南邊往北打,兩支隊伍在高麗漢陽府會師。

兩路兵馬領了聖旨以後,各自點兵,分水旱兩路,浩浩蕩蕩,向高麗夾擊而去。

高麗國平定後,大明四海一統,再也沒有了戰亂,皇帝朱肅也成就了千古明君的賢明,世代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