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稅服老朱
大明:開局老朱私訪,最窮藩地曝光 一峰書信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朱肅拿出來一份奏摺,恭順說道。
“父皇,兒臣並非統帶私兵,只是身為塞王有領兵權,兒臣不來戶部報賬核銷,則是因為兒臣手裡有錢,而這錢,也是準備呈給國庫的。”
太監把朱肅準備的報表遞到了書案上,朱元璋拿起來一看,大驚失色。
“老五,怎麼會有這麼多的白銀,你是從何處弄來的?!”
聽到朱元璋所言朱標非常好奇,不知道奏摺裡究竟有何。
朱元璋就把這份報表送到了朱標的手中:“你看一下吧,這老五還真是了不得!”
聽到朱元璋的語氣並沒有多少怒意,朱標這才放下心來,拿過那個賬單仔細看。
其餘的詳細內容他看也沒細看,就看最後的金額,嚇了一跳:白銀一千萬兩!
要知道,洪武初期,朝廷白銀的產量匱乏,一般不是流通貨幣,有了銀子,一般用於國庫儲備,或者是製造一些精美的銀器。
就算給百官發俸祿,都是一半銅錢,另一半則用大明發行的寶鈔抵算。
這個老五,他是掉到銀子堆裡了嗎,怎麼做到一口氣給準備白銀一千萬兩?
於是,朱元璋面帶欣喜的將賬單給眾臣一覽。
滿朝文武都張大了嘴巴,這下,誰也不能拿遼東的賦稅說事了吧。
御史們確是不關心賦稅之事,再次重提剛才的意見。
“可是你要調兵出征,為什麼不到戶部支取銀兩,打完仗以後又為什麼不來戶部核銷?你有錢不假,但規矩也不能不守!”
朱肅呵呵一笑,說道。
“邪馬臺國有許多浪人到遼東邊境搶奪,我也曾經上奏父皇,請求兵部調兵剿匪,可是都如石沉大海,至現在也不知其中緣故。”
朱元璋愣了一下:“你什麼時候給朕上的密奏?”
朱肅信誓旦旦道。
“兒臣是走的正規程式,又透過兵部傳遞的。”
說著,他命令人將自己寫奏章的存檔上傳給朱元璋。
原來關於軍事的重要奏章一般有兩份,一份兒在自己家裡有存檔,另一份則遞送兵部以備核對。
朱元璋皺了一下眉:“兵部,遼王的奏章呢?”
這一句問話,瞬間一個尚書和兩個侍郎,包括都給事中和四個給事中,撲通一下跪了一片。
原來那份奏章,在確定物件是不徵之國以後,都被他們銷燬。
朱肅繼續說:“為了保境安民,我只好和遼東百姓說清楚情況,百姓甚至踴躍參與作戰,籌集軍備,在軍民奮力搏殺的情況下,狠狠的教訓了邪馬臺國,並尋得銀礦一座。”
朱元璋睜大了眼睛:“你說找到了銀礦。
“正是!”
朱肅斬釘截鐵。
“這個銀礦產量非常大,兒臣可以上交朝廷五成的收益。”
朱元璋哼了一聲。
“念在你剛才補交遼東所有的賦稅的份上,你上交銀礦七成的收益,這件事就算了!”
滿朝文武一看朱元璋竟就這樣被“稅服”了,頓時覺得不可思議。
但是現在朱肅弄來了銀子,又揚大明國威還保護了一方老百姓,誰還能說他是奸臣?自然都是啞口無言。
朱肅見到父皇鑽到錢眼裡,也只好認頭了,答應了七成的提議。
朱元璋大感欣慰,同時也決定再考察一下朱肅是不是有謀反之心,接下來下令道。
“遼王因地制宜,可謂揚我大明國威,保我大明百姓有功,內府從重議獎,你把治理遼東的經驗寫成條陳給太子,不得有誤!”
朱肅一來也想幫著大哥一把,二來也想看到大明國泰民安,於是就答應了。
奉了朱元璋的旨意,朱肅下朝後便跟著太子鑾駕一起去了東宮。
到了東宮之後,他才正式的給太子見禮,撲通一下跪倒在地。
“臣弟朱肅,拜謝太子皇兄,若不是您從中斡旋,我恐怕也很難不受處置了。”
朱標對於兄弟們那是相當的和氣,看到老五給自己磕頭,隨即還了半禮,然後將兄弟扶了起來。
“五弟,你我兄弟之間本該如此,說多了反而又傷情分,以後這種客套話就不要再說。”
朱肅站了起來,恭恭敬敬的說:“是!”
他的心中也只有對這位太子哥哥有由衷的敬意。
就在這時候,忽聽太子嘆息一聲,朱肅非常擔憂,就對他說。
“不知皇兄有什麼為難的事兒?儘管給臣弟說,臣弟雖然不才,卻也願意為皇兄分憂。”
朱標仔細斟酌了一下措辭,這才說。
“五弟呀,你的能力不在老四朱棣之下,尤其開疆拓土,充盈國庫,這會兒才能莫說是老四,就連為兄也不如呀。”
朱肅嚇了一跳,趕緊表忠心道。
“太子仁厚寬和,機明神鑑,臣弟區區才具遠為不及,慚愧的很。”
朱標搖了搖頭:“你先別打岔,聽我把話說完。”
朱肅順著他的意思說。
“大哥有什麼話儘管說吧,小弟聽著呢。”
聽到他這麼說話,朱標這才放下所有的架子,非常和氣的跟他說。
“你這番動作立了大功,可也容易遭忌,有些大臣已經對你開始警惕了,你要切記兵兇戰危,只有不得已而用之,切莫窮兵黷武,貽害無窮呀。”
朱肅搖了搖頭:“大哥,你這話小弟不贊成!”
朱標愣了一下,問道。
“兄弟,難道以仁義治國不對嗎?那麼窮兵黷武有什麼好處嗎?”
朱肅搖了搖頭,很是正色的說。
“仁義是對的,但也得分是對誰?如果一向對我朝恭敬的藩屬國,自然該以仁義之道對之,厚往薄來垂拱而治,但是對於一些包藏禍心的國家,一味的忍讓,只會叫他們得寸進尺呀!”
朱標愕然:“真的有這樣的事。”
朱肅剛才進京的時候,還看著幾個邪馬臺國的武士欺壓當地的百姓,百姓報告給五城兵馬司,反而被他們斥責為破壞邦交。
只不過由於見駕的事大,他沒有功夫下去幹預而已。
因此就對朱標把上朝時候的所見說了一遍。
“邪馬臺國的人外表看著謙恭,骨子裡相當狡詐,他們那裡有許多海盜,往返於高麗與大明之間,搶奪我大明的財貨,燒殺我大明百姓,幾乎無惡不作,這樣的人如何能成為不徵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