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1380年),秋

“王爺,找到那幫逃跑的女真匪徒了!”

“部分人已經同意歸降,燧發槍殺他們猶如割草一般,尤其是紅夷大炮,一發炮彈過去,直接炸的那幫蠻夷肝膽俱裂!”

遼東遼陽城,遼王府,正在享用著侍女喂葡萄的朱肅聽到凱旋歸來的太尉彙報,微微皺眉,“部分歸降?”

“那匪首布庫裡雍順誓死不降,現在帶著殘部逃往北方極寒之地,我們配備防滑鏈的特種輕騎兵部隊按您的吩咐正全力追殺!”

太尉有些擔憂:“王爺,真的要趕盡殺絕嗎?如今關東歸化的外族人才剛剛安定下來,如此一來,恐是要生變。”

朱肅冷哼一聲,“李將軍,記住孤的話,蠻夷皆是畏威而不畏德之輩!

只有將有不臣之人斬草除根,那些歸化之人才不會心存僥倖!”

太尉打了個冷顫,緩緩退下,一旁的王傅齊良眉頭一皺:“王爺,這麼做怕是會讓周邊的那些國家認為我漢人皆是兇殘嗜血之輩。”

朱肅坐了起來,示意侍女下去,“齊先生,如果可以用本王的一世罵名,甚至是我大明朝開國時期的一時罵名換來後世子孫的萬世無虞,本王願意承擔罵名。

可.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弱者沒有資格發言。”

齊良嘆了口氣,愈發擔憂:“王爺,如此做的話,若是被京城那些人知道了,恐怕也不好交代。

您本應就藩開封那等膏腴之地,可卻主動選擇來到遼東這樣的偏遠極寒之地,日夜跟女真族等部落生死拼殺。

短短一年半時間,就打下整個關東,甚至還拿下了庫頁島,此事定會惹得京城那幫人大做文章。”

朱肅目光眼睛一眯,“那幫廢物,只會呈口舌之利。咱們先瞞著便是了,就算真的瞞不住了,我大哥朱標也自會替我說話。

製藥廠,演武場,糧倉等工程要加快程序,本王有預感,此次關東平定,北元或許會有所動作。”

“是,王爺。”

看著齊良躬身緩緩退下的身影,朱肅的思緒有些發散。

能夠在洪武十三年就製造出明末清初時期才有的紅夷大炮這樣的大殺傷力武器,自然是因為朱肅是一個穿越者。

朱肅原本是一個醫學院畢業的高材生,因為某天連續進行手術,過勞猝死,於是他穿越成了洪武皇帝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

既然成為了周王,而且大哥朱標還在,朱肅就尋思想辦法把朱標的病治好,防止建文削藩事件的發生,然後當個閒散王爺安穩度過這一輩子。

誰知,朱肅的腦海裡卻突然響起一道聲音!

【叮!恭喜宿主覺醒科技興國系統】

【只要宿主發展出不屬於現在時代的科技便可獲得積分】

【積分可兌換珍稀資源以及已研發出來的科技配套裝置和召喚經過現代化訓練的軍隊(人數越多所需積分越多)】

【宿主現獲得新手禮包,包含了三千人的軍隊。】

可是朱肅卻猶豫不覺起來,前世自己都過勞猝死了,難道這輩子還要當個操勞的命?

此時,朱肅想到了明末的亂世,又想到了清末時的恥辱史,尼布楚條約、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甲午海戰。這一切彷彿都歷歷在目。如今自己則可改寫這一切!

想到這裡,朱肅終於下定了決心,心中升起一股豪情壯志。

所以在國子監讀書的時候,朱肅就總是琢磨火器,不去讀什麼四書五經,因此被群臣指責不學無術。

後來,朱肅在國子監宣揚未來人人平等的思想時被路過的太學士聽到,於是這等驚世駭俗的想法自然是被上報給了朝廷。

那幫迂腐的官員認為是異想天開,想要毀了大明,於是他們聯名彈劾朱肅。

群臣彈劾,加上朱肅本就不學無術,朱元璋實在無奈。

只得將朱肅趕往原先定下的封地開封就藩。

朱肅卻不同意,堅定選擇遼東這樣的苦寒之地就藩。

朱元璋十分不解,但拗不過朱肅,外加有心熬一下朱肅的性子,便同意了。

積分不僅可兌換珍稀資源,還可以兌換已經研發出來的科技配套裝置。

“還是要趕緊發育,明朝如今看似繁花似錦,實則弊病太多,百姓吃不起飯餓死的事情常有,加上貪官汙吏橫行……”

朱肅此時已經明白,如果想要正常改革,則會觸碰到太多人的利益,如今只有先行擴張,積攢自己的勢力,穩固根基後再做打算。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春

一艘大船從萊州前海出發正駛向遼東蓋州方向。

“老爺,起海風了,您還是先回船艙裡吧。”一名護衛打扮的人正對坐在船頭老人說道。

那老人聞言沒有理會,只是擺了擺手,目光繼續凝視著對岸的方向。

誰也不曾想到,這位老人竟是當今大明的開國皇帝洪武帝朱元璋!而那護衛則是錦衣衛二虎。

見到朱元璋不願回船艙,二虎心裡不免有些擔憂,但是知道老朱性子的他卻也沒有再勸。

兩人此次微服出行正是因為朱元璋心中掛念那不讓人省心的五兒子朱肅。此時朱元璋忍不住對身邊的二虎說道:“你說說看,這混小子到底在搞什麼名堂,放著好好的周王不做,非要跑到遼東那苦寒之地做甚麼遼王!”

二虎心中也是不解,只得答道:“五殿下臨行前言語之間透露著不凡,說不定此番前往遼東已經大有作為了呢。”

“哼!一說到這個咱就來氣,連朝堂都沒上過的毛頭小子哪裡來的膽量妄言改革,若不是這番言論引得朝臣彈劾,咱也不必早早的就趕他去就藩!”朱元璋不滿道。“若不是這次妹子心中對他甚是掛念,咱才懶得千里迢迢去找他!”

想到這,朱元璋的心裡不免得有些無奈,三年之前本來好好的朱肅非要在太學上頂撞太學士,還說什麼人人平等、改革之類的話,引得太學士和眾臣不滿。自古以來的尊卑階級觀念都是如此,哪裡是這麼容易改變的。這混小子還年輕,此次去遼東歷練一番能沉得下心來也是好的,若是他知道錯了,咱再把他的封地給調到開封去。

朱元璋站起身來回頭看了一眼已經遠去的山東半島,對著二虎說道:“離京城尚近的山東都是如此窮苦,想必那逆子的遼東恐怕已經民不聊生了吧。”

“臣不知。”

“你還有臉說!自從肅兒去就藩以後,遼東衛所的錦衣衛一次訊息都沒傳回來過,恐怕就算遼東被北元或女真打下來了,咱也是矇在鼓裡!”

二虎趕忙告罪,心裡卻想著:‘還不是遼王神通廣大,自己這些年來派去遼東的探子無論去了多少都是石沉大海,遼王甚至還親筆寄來書信警告於他。’當然,朱元璋是肯定不會怪罪朱肅的,只得拿他二虎撒氣。若不是朱肅這些年來一直在定期給朝廷上報奏疏,朱元璋恐怕還真以為朱肅的封地出了什麼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