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媽在洗菜,她女兒跑了過來。

女兒:“媽媽,咱家那個墨汁你給我找出來!”

媽媽:“幹哈?”

女兒:“我這要練書法,人家都賣字兒去了,賣字掙錢。”

媽媽:“哎呀我滴媽,就你那兩把刷子,燒烤醬你都抹不勻,你還要練書法?”

女兒:“就我這一身藝術氣息,你是一點沒感受到啊。”

媽媽:“你這一身藝術氣息,我沒感受到,我就聞到一股子哈喇子味。”

女兒:“我這尋思咋能一夜暴富,給你留筆錢,然後我遠走高飛。你說這也不難啊,我又不是要天上滴月亮。”

媽媽:“月亮也要上班啊,要不你盡過白天?你還遠走高飛,養活你是為了放飛的啊?要不我養個鳥得了的唄?”

“一天不合計正事,一天淨合計著五馬換六羊,空手套白狼!站這山望那山高,那山它也沒柴燒啊!”

……

“哈哈哈,這老孃絕了,這抖包袱可是一套接一套的,張嘴包袱就來啊!”

“大娘這口才,可以上春晚了!”

“彩禮五百萬給你,條件是咱媽得跟咱一塊住!”

“丈母孃這嘴皮子趕上德雲綱了。”

這彈幕上一溜溜,小嘴特甜,一口一個丈母孃叫得可親熱了。

……

相聲這種獨有的華夏藝術表演形式,出現於清道光年間的京都,前身為八角鼓。原作“象生”,後發展為“象聲。”

一開始是由個人模擬口技,發展為單口笑話,名稱隨之轉變為相聲。後來就從單口,逐步發展為對口相聲,再到群口相聲。

相聲傳承,分一般民眾和滿清旗人兩個流派。

這古人哪曉得啥是相聲啊,聽到大媽小嘴叭叭叭的。

而且這地道東北口音,拐彎的小音調,如悅耳的黃鸝鳴叫,又像小曲兒似的,煞是好聽。

有的詞雖然還不太明白,可這老孃埋汰女兒,這還是聽得懂的。

舊時女子地位不高,而且大多時候都被認為是“賠錢貨”。

那時嫁女可是要給夫家嫁妝的,哪怕是高官嫁女,給出的嫁妝抬扁擔的可多達數十人。

嫁妝沒給夠,搞不好嫁到夫家不好過。

女子做事,稍不順主人或爹媽心意,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

哪兒有像今天什麼“小棉襖”一說。

不過大媽這口音,除了華夏靠近邊境的人稍微熟悉一些之外。

大多數人是沒聽過的。

東三省,宋朝時期被稱為“契丹,”明初期版圖最大,但當時也只是佔領遼東一帶,相當於當今的遼寧一半。

當時駐守的著電視劇裡聽著比較熟悉的“福餘衛”“朵顏衛”“泰寧衛”。

天幕中大媽埋汰女兒,在這群百姓的眼裡,就相當於講相聲,一個逗哏,一個捧哏。

再加上這象唱歌似的東北口音,給百姓帶來的震撼不亞於第一次看小品“賣柺”了!

……

女兒:“前男友有新女友了,我這心情不好。”

媽媽:“那你這也不是心情不好啊,你這是行情不好!”

女兒被媽媽一通話氣笑了!

女兒:“你咋這麼煩人捏?我這心裡都可不是滋味了,唉。”

媽媽:“我剛才瞅你吃四個螃蟹,那吃的挺是滋味啊,咋又不是滋味了?”

本來應該是比較悲傷的畫風,愣是給這大媽這一“突突突”機關槍似的小嘴給驅散了!

這女兒是又想哭又想笑,看樣子都快憋出內傷了!

女兒:“我在這默默下決心捏,你不懂,我決心要把他忘了。”

媽媽:“哎呀,你可拉倒吧!就我對你的瞭解,你那個決心,都沒有屁臭的時間長。”

女兒真是氣得眼淚都笑著飈出來了:“幹啥你!人家搞這傷感呢,你看你!”

媽媽一副豁達:“傷啥感,閨女,這不挺好嘛,三十來歲,經濟獨立。”

“家給點就花點,不給點咱就要點。”

女兒被神特喵的“不給點咱就要點”,直接當場就笑抽筋了。

媽媽:“慢慢人生路,誰都得錯幾步,錯過就錯過吧啊,閨女。”

女兒:“我就是感慨啊,感慨時間過得好快,好像人生都過去一半了。”

媽媽:“你這才哪到哪兒,十年弱小,十年讀書,你這正是第三個十年,正是好時候,想喝酒喝酒,想旅遊旅遊。”

“媽告訴你,地球是圓的,有緣的人,早晚還會見面。”

……

不論哪個時代的帝王。

聽到“十年讀書”還有“想喝酒喝酒”的一刻,都驚呆了。

後世女子,讀書十年?

自古不是有云“女子無才便是德”?

怎麼女子也能讀書?

看這對母子的著裝也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之家。

難道普通人家的女兒,也能夠上學讀書了?

而東北口音。

滿清人最為熟悉。

康熙:“難道這是咱皇朝後期沒落的格格,母親是沒落公主或者貴妃一類的人物?”

他的想法裡,只有貴族的公主或是格格,皇親國戚才有的特權。

但是看這對母女,身上穿的衣服。

貌似又不像什麼貴族。

真是難以搞懂,後世之人的風俗習慣。

要是能夠天幕能夠有連貫的畫面就好了。

再或者,難道,這對母子真的就是後世之人?

女子能夠自由的入學讀書?

這個已經超出了他的認知範圍。

……

畫面轉到女兒在化妝。

正拿著粉餅,不斷的敲打的面部,一時間粉塵到處亂飛。

媽媽:“好傢伙,你這化個妝,東三省都有震感!又在這嘎達,打腫臉充胖子!”

女兒:“你咋那麼能埋汰人,人家這化妝不卡粉,你懂啥?”

媽媽:“我問你來,我這放這兩古董,是不是你又給我扔了!”

女兒:“啥古董,你這不是上週要那兩花盆嗎?咋這會兒又變古董了?這埋土裡也沒變那麼快呀。”

媽媽:“誰說上週,我那是商周滴。”

女兒:“還商周的,你跟誰要的來,你告訴我來?”

媽媽:“誰說的要,送的不行啊?”

女兒:“誰送的?”

媽媽:“北宋的!”

媽媽笑臉盈盈,伸出兩個手指頭:“這事沒貳佰塊錢完不了!”

……

女兒:“你晚上咋不做飯,我都餓了。”

媽媽:“餓了喝水,饞了扇嘴,死老胖了還吃!”

女兒:“你要不做,我一會我叫我朋友出去吃。”

媽媽拿過手機來給女兒看:“你看這叫朋友騙緬北去了,血都抽乾了,多危險!”

女兒:“那是他不行,你看要是吳驚去鐵定能跑回來!”

媽媽:“還吳驚八經的,特麼牛魔王去了都得耕地,唐三藏去了都得給你打出舍利,孫悟空去了都得演大馬戲!”

女兒;“你這順口溜咋那麼厲害,那照你這麼說,唐僧師徒走錯地方了唄?”

媽媽:“那可沒走錯,當年他擱西安出發,要是從雲南出發,上午到緬北,下午他就能到西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