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2月20日,莫斯科,盧比揚卡大樓。

“庫茲涅佐夫元帥,我們的航空母艦什麼時候能完成海試?預計什麼時候可以服役?”

飛莫斯科的專機上,瓦西里和他的海軍司令,談起了蘇聯第一艘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元帥號”的海試情況。

“瓦西里同志,這艘航空母艦差不多年底前結束海試,不過要等到正式服役要明年下半年了。

我們的第二艘航空母艦,已經完成了50%的建造進度,整個建造過程比第一艘航空母艦縮短三分之一的時間,預計明年年底下水,1957年年底交付海軍。”

庫茲涅佐夫元帥元帥,提起正在海試的航空母艦頓時來了興趣,滔滔不絕的向瓦西里介紹起來航母的建造情況。

“目前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總共建造了四座大型幹船塢,正常情況下要預留一個幹船塢給航母做保養維護使用。

這樣以來船廠還可以同時建造三艘五萬噸級以上的大型軍艦。”庫茲涅佐夫元帥說道。

“這一級別的航空母艦建造兩艘就夠用了,畢竟是我們自行設計的第一款航空母艦,他具體的作戰效能還有待摸索。

按照武器發展研究委員會的報告來看,未來的航空母艦發展道路,還是要走核動力的技術路線。

我們的核反應堆已經初步完成了上艦的準備工作。

接下來要有設計人員設計出來一款新型的航空母艦,來滿足海軍的需要。

這個過程是都循序漸進的,任何新技術的應用都必須慎之又慎。

對了......為航母專門研發的艦載機咋樣了,不會拖航空母艦的後腿吧?”

瓦西里很滿意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建造航空母艦的速度。

瓦西里一年三次詢問海軍建設的進度,確實給庫茲涅佐夫元帥帶來了不小的心理壓力。

他知道沒有總書記的大力支援,就沒有蘇聯海軍現在的發展勢頭。

可總書記平均三四個月都主動召見自己,詢問海軍造艦計劃的實施進度,不知道總書記是對自己產生了不滿?還是對造艦速度產生了不滿。

他自然不清楚瓦西里內心裡的真實想法,他只是單純的認為被總書記時刻惦記著,並三番兩次進行問詢應該不是一件好事情。

在這種強大的壓力之下,庫茲涅佐夫元帥不得不對各大造船廠進行大動員,並且為他們增加了大量的人手,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儘可能的加快艦艇建造的速度。

“庫茲涅佐夫元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已經重新奪回了美國的領導權,甚至比前幾任美國總統的權力更大。

美國清除了“麥卡錫主義”的危害後,他們的科技研究也漸漸的步入了正軌。

雖然說美國因為麥卡錫主義的爆發,使其陷入了長達兩年的動亂,給美國經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尤其是美國科技界,大量泰斗級別的科學家的被“死亡”。

隨之麥卡錫、胡佛被以間諜罪判處死刑,美國國內對麥卡錫主義進行了撥亂反正。

開始有組織的釋放被關押在監獄裡的科學界人士。

幾十萬高階研究員在全國各地的監獄裡,迎來了來自總統府簽發的的赦免、平反檔案。

在監獄裡飽受折磨的他們,拿著艾森豪威爾簽發的無罪釋放證明嚎啕大哭,那情形真是令看者傷心,聞者流淚。

艾森豪威爾領導下的美國政府,又重啟那些已經陷入停滯不前的科研機構。

併為這些剛出監獄的科學家們補發兩年的工資、獎金。

並根據他們的技術能力以及學術研究方向,重新安排在聯邦各大研究中心。

一時之間,美國民眾對艾森豪威爾的滿意度,達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高度。

只要接下來幾個月內,艾森豪威爾不要做出什麼反人類的大事,他連任美國下一屆總統是板上釘釘的事。

連續兩年多在美國盛行的“麥卡錫主義”,嚴重摧殘了美國美國各行各業的發展,甚至一度讓美國民眾談“共”色變。

原本那些對美國的未來持絕望的民眾,親眼目睹了艾森豪威爾以美國救世主的身份,強力把麥卡錫從美國政壇上清除了出去。

艾森豪威爾擔憂的反武力干政大遊行並沒有出現,他原本已經打算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準備出動軍隊以武力強行鎮壓驅離遊行示威民眾。

當他接到聯邦調查局局長大衛的報告時,坐在辦公室裡腦袋裡一片凌亂。

他意料之內的大遊行沒有出現,美國民眾竟然舉著他的照片,有組織有秩序的出現在街頭,原本準備暴力洗地的軍警和聯邦調查局的探員們,竟然成為了維持秩序的力量。

時不我待,正是瓦西里內心此刻最真實的寫照。

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周邊佈滿了北約各國的軍事基地。

為了對抗這些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基地,蘇聯和華約組織不得不組建了五百萬規模的聯合軍隊。

再加上各國自行組建的軍隊,華約各國實際擁有兵員高達1500萬人。

巨大的軍事開支拖累了社會主義各國的經濟發展,以農業收入為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不得不拿大量的農作物、礦產出售給蘇聯,用以維持軍隊的正常開支。

如果這個局面不能得以改變,始終會制約社會主義的發展。

華約組織召開的第二次國家元首會議中,瓦西里做了發言,把他對各國發展緩慢的問題總結為一句話,那就是“軍事投入太大,民生經濟實在拉胯”,經濟民生跟不上人民的需求。

軍事投入過大,甚至佔到了有些國家年產值的百分之四五十以上,這嚴重阻礙了各國在經濟發展上的投入。

不是各國就熱衷於整軍備戰,而是不得不為之。

美國為首的北約在各社會主義國家周邊,部署了大量的軍事裝備,對他們形成了巨大的軍事壓力。

好在成立了華約組織,蘇聯利用他們強大的軍事實力,武裝了五百萬的聯合部隊,為他們贏得一絲喘息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