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們也都坐不住了。

朱元璋更是臉色陰沉,未曾想到草原大軍竟然如此詭計多端。

他原以為,有了趙行和徐達鎮守北方,防禦堅不可摧,至少可以無憂。

然而,北平確實在他們的治理下煥然一新,新建的長城更是堪稱千年偉業。

北平的變遷,朱元璋有目共睹,雖對趙行心存不滿,但不得不承認,趙行確實鞏固了北平和長城的防禦體系!

然而,現實卻給他當頭棒喝,萬無一失的設想被草原大軍打破。

“可惡的這些草原雜碎!”

朱元璋憤怒咆哮,十分惱火!

雁門關失守,這在大明建國以來無疑是一記驚天動地的霹靂!

赫然在大明輝煌的史冊上刻下恥辱的烙印!

正當朝廷上下震驚之際,早已經按捺不住憂慮的兵部尚書挺身而出。

“陛下,韃靼大軍此舉顯然蓄謀已久。”

頓了頓,他繼續沉聲分析道:

“他們翻山越嶺,特意繞過固若金湯的山海關長城,實則是韃靼軍隊那些靈活騎兵發揮出優勢來了!”

“然而,這樣的險峻路徑對我們而言是艱難挑戰,但對他們來說,十分容易!”

韃靼大軍不惜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也要避開山海關正面硬碰,明顯看出他們深知正面強攻勝算微乎其微。

因此,才精心策劃了這次繞道進攻,企圖從雁門關開啟缺口,直插北平!

朱元璋聽罷,臉色陰沉,心中怒火燃燒。

“韃靼賊子果真膽大包天!”

“竟敢冒此生死之險,一旦得手北平,那麼這般曲折迂迴的戰略也算能成就他們的狼子野心。”

面對韃靼如此大規模且極具針對性的攻勢,朱元璋可是決不容忍:

太囂張了!

“既然他們敢來!那咱就讓他們的好夢破滅!我大明將士必斷其鋒芒!”

山海關作為邊陲重鎮,地理位置是更看成大明國門!

若是韃靼大軍攻陷北平防線,尚有餘地進行戰略排程!

現在,他們一舉突破雁門關,這顯然是來者不善!

一旦雁門關被衝破,那些草原人就會再次南下!

而且,倘若韃靼藉此良機長驅直入,戰火將迅速席捲整個大明江山,這無疑是所有人都不願看到的局面。

大明曆朝歷代對邊境防守傾注巨資,兵力佈防、物資儲備均以優先保障。

近年來焦點集中在北平一帶,故而鮮有人料到韃靼會從其他地區發起攻擊。

使得大明在相對平靜的表象下,對北平以外區域的防禦有所疏忽。

雁門關防線本就相對脆弱,加之韃靼大軍的突然襲擊,令人措手不及,所以才會導致輕易被其攻破。

然而,不論韃靼的真實意圖為何,必須儘快挫敗他們的陰謀,不能讓其深入腹地的行動得逞。

“韃靼大軍破釜沉舟,著目標,必然是北平!”

兵部尚書焦急進諫。

“北平一旦淪陷,對我大明將是致命威脅。”

“陛下,我們必須即刻制定應對之法!”

經過對韃靼此次行動軌跡研判,他們極有可能繼續揮師北上,劍指北平。

北平雖不及江南富饒,但在趙行的勵精圖治下,城池繁華已遠超元朝時期,成為一塊令韃靼垂涎的肥肉!

豐厚的利益誘惑足以驅動韃靼大軍鋌而走險,他們認為風險越大,收益也將越高。

只要拿下北平,不僅能獲取豐富的資源,更能大幅度提升自身實力。

戰爭的本質,終究是為了利益的爭奪。

利益的多少,決定了戰爭規模的大小。

而這一次,韃靼大軍賭上的,不僅是士兵們的生死,更是整個草原未來!

草原這次集結的七十萬草原鐵騎幾乎全部出動!

對大明北平邊境虎視眈眈!勢在必得!

兵部尚書一番深入剖析後,朱元璋亦心知其險峻形勢。

此刻,朱元璋的腦子根本沒有趙行之前那貪汙的三瓜兩棗的事情。

他所有的心思全都凝聚在了草原那道生死防線之上!

“草原人既然敢傾巢而出,咱就必須讓他們在大明的土地上付出慘痛代價!”

“不然,有了這次,還會有瑕疵!”

朱元璋語氣堅定,透著一股不容置疑。

“這一次,咱務必要設法阻截他們”

“唯有如此,才能給草原勢力以重創,屆時對我大明而言,無疑是振奮人心的一件事!”

言畢,滿朝文武皆點頭贊同,深知此戰關乎國運。

然而,面對這七十萬精銳之師,想要輕易瓦解談何容易。

“你們,有何破敵良策?”

朱元璋的目光緩緩掃過殿內群臣,字字擲地有聲。

在這國家危難之際,自然要有勇者挺身而出。

聽到朱元璋詢問,這些武將們瞬間沸騰起來!

“陛下,臣願率軍迎戰!”

藍玉率先請纓,話語擲地有聲。

外敵當前,正是建功立業、揚名立萬之時!

對於他們淮西一脈來說,這是不容錯過的千載良機!

現在的淮西勢力,極其需要一場勝利來洗刷!

“陛下,臣也願領兵出征!”

緊隨其後,這些淮西一派的傑出將領紛紛站了出來。

這些淮西一派的武將,他們曾跟隨朱元璋南征北討,為大明江山的奠定,立下了赫赫戰功!

儘管歷經胡惟庸一案,讓淮西勢力損失不少。

但如今仍有許多開國武將在朝堂之上活躍,他們的身影幾乎撐起了大明軍事力量的半壁江山!

雖然也有如徐達這樣的名將雖出自淮西勢力,卻與淮西勢力的關係並不緊密。

此時此刻,淮西勢力武將齊聲請戰,場面震撼人心,然而朱元璋心中卻另有一番考量。

大明建國這麼多年來,朝廷內外經歷了無數風雨變幻。

可是大規模戰爭切未曾爆發過,尤其像此次草原大軍這般規模的侵犯更是前所未有。

和平時期,武將往往難以彰顯其勇武!

而大明實行的軍功制度,對於地位顯赫、甚至封王拜相的他們而言,獲取軍功並非易事!

所以他們依舊渴望透過軍功來鞏固自身的權位和威望!

尤其是藍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