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計說來話長。”趙行長嘆一聲,接著道,“讓我和你細細說來。”

“我先問你,若是將這琉璃盞給那街邊的乞丐卻不准他轉手倒賣,你說他會用這碗做什麼?”

“乞丐手上換不了銀子,賣不出去的東西,即便是天下獨一無二的寶物,那也只能成為廢物。”朱標理所當然的答道。

“好,不錯。”

“那說是賣給一戶普通的農戶,一百兩銀子一盞的琉璃碗,和三個銅錢一個的陶瓷碗,你說他會要哪一個?”

朱元璋淡淡答道:“自然是會選三枚銅錢一個的瓷碗。普通的貧苦人家哪裡拿得出來那麼多銀子,買一個只需要幾枚銅錢便能替代的東西?”

“不錯,這一點你說的很對。”

“對於普通人來說,衣食住行,尚且都顧不得周全。自然是不會要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

一邊說著,趙行嘿嘿一笑。

“再說了,平民老百姓身上的那點肉,小的就和蚊子腿似的。從他們的身上掙錢根本就沒意思。”

“咱要掙錢,就去宰肥羊。”

趙行一邊說著,一邊又從箱子裡面拿出來另一隻琉璃碗。

“這兩隻一模一樣的琉璃碗,一隻賣一兩銀子,另一隻我卻能賣出一千兩甚至一萬兩銀子,還得讓他們求著我賣給他。”

聽著趙行這話,朱元璋神色微動,微微抬眸,一雙眼中帶上幾分凝重和威嚴。

這一路走來,他便發現趙行此人,最擅長的便是操縱人心。

這整個鳳陽縣,就像是一個牢不可破的鐵桶一般。

其中的每一個縣民,全都在維護他。

還有研究所的那些研究員,對他忠心耿耿。

這些人的手上掌握著製作火器的技術,他們忠心於趙行。

可若是趙行心懷不軌,謀逆造反,這些人,便會成為他手上最快的一把刀。

趙行此時還沒有意識到危險。

只是以為朱元璋目光沉沉地看著自己,是因為等著聽自己品牌效應的計劃。

朱標更是直接把問題問了出來。

“這分明是一模一樣的東西,你一個賣一百兩銀子,另一個賣一千兩一萬兩銀子,大傢伙肯定買便宜的,怎麼會求著你去買那個貴的呢?”

趙行正色道:“這就是我要說的品牌效應了。而且這個辦法很簡單,可以重複利用,不需要成本。”

“我們只需要塑造自己的特色,講那麼幾個故事,稍微引誘一下。讓所有人認定,只有從我們手上賣出去的東西,才是有價值,有意義,有概念的。”

“然後再搞什麼飢餓營銷和名人代言,應天府的那一群肥羊們,一定能夠狠狠地薅下來一層毛來。”

一邊說著,趙行嘿嘿嘿地笑了起來。

面上的表情看起來格外的叫人覺得奸詐。

朱元璋如今反倒是覺得,這小子更適合當個奸商,而不是為民請命的父母官。

“名人帶鹽?”朱標微微皺起眉頭,面上帶著幾分警惕。

“鹽不是你能打的注意,若是敢借此販賣私鹽,是抄家滅九族的大罪。”

“我說的不是那個炒菜用的鹽。”

趙行見著這些人連這麼簡單明白的話都聽不懂,一時有些著急。

“我們請一個名氣高的或者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來用我們的產品,將他的身份跟我們的產品掛鉤,那麼自然會有一些人跟風去買。”

“就像是他們用著同樣的東西,就能離自己崇拜的偶像更近一步。或者是,同那些大人物用一樣的東西,心中會覺得自己的身份地位也有所提高。”

“那飢餓營銷又是何意?是讓鋪子裡的小二們一個個的餓著肚子去賣東西嗎?”想著趙行這個詞背後的意思,朱標的面色也漸漸冷了下來。

他若是想要一些錢財,倒也勉強能夠允許。

可若是當真做出如此毫無人性之事,讓人餓著肚子去賣東西,賣不出便不許吃飯,也過於嚴苛了。

“你的想象力可真豐富。”

趙行沒好氣的翻了個白眼。

“不給員工飯吃,他們怎麼有力氣給你幹活?”

“我說的飢餓營銷,是讓那些來買東西的人不能一次性吃飽了。”

“你們拿著這批貨回到了應天府,要做的事情也很簡單,一是也塑造出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價值,二是找到一個足夠出名的人,就算是你們能夠碰瓷到皇帝的名號,也算你們有本事。”

“到時候對外宣傳,此物乃是稀世珍寶,從海外遠洋而來,歷經一路波折,乃是海外奇國的神賜之物,或者是再編一些故事。”

“和什麼愛情之類的扯點關係,東西就會好賣得很了。”

“價格標高一點兒,每段時間只限量賣那麼三五個。”

“這樣說你能明白嗎?”

趙行一口氣說完,端起桌上的茶水猛的灌了一口。

接著噗的一下噴了出來。

“臥槽,真難喝!”

滿嘴茶葉渣子的味兒,叫趙行直皺眉頭。

他還是更喜歡喝奶茶。

茶葉水兌點奶,加點蜂蜜,裡頭再加煮爛的紅豆,簡直完美。

上輩子作為一個肥宅,快樂水和奶茶都是沒有斷過的東西,這輩子穿越過來了,一旦有了基礎條件,趙行就第一個把這些東西弄了出來。

虧待誰都不能虧待自己的嘴。

邊上朱元璋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心中琢磨著,看來趙行斂財的方法還不少。

這鳳陽縣的縣衙當真如此破敗嗎?

怕不是他給外人看的一個假象。

“我已經明白此意,這批貨便先行拿走了。”

“貨款。”

趙行將自己的手往朱元璋的面前伸了伸。

“貨款?”

朱元璋微微愣神。

緊接著,便明白了趙行的意思。

“說吧,要多少兩銀子才能帶走這批貨?”

“一共一百個琉璃盞,三萬兩銀子拿走。”

朱標一算。

算下來一個琉璃盞便是三百兩銀子。

哪怕是路上折損了一些。

回到了應天府,只要這些琉璃展能賣到五百兩銀子都是穩賺不虧的。

然而,他們在應天府能賣到的價格遠遠不止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