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河姆渡的稻田,在屈家嶺吃上久違的粳稻米飯。
隨著原始人族在對農業的探索,原始人族在耕耘被天災焚燒後的土地發現其更為肥沃,於是火耕刀種便因此發明而來。
荃公土伯隨著族長,手持石斧將荒野上的樹木砍倒,形成一片隔離圈後,將裡面的樹木、荒草焚燒。
一天一夜,當火焰熄滅,遺留的草木灰成為最好的肥料,又因經過火焰焚燒後,土地鬆散,用石質或骨質的耜就可以輕鬆將土耕耘播下種子。
等到肥力不夠,再焚燒另一片荒地,以此迴圈。
在此期間,又發明了石鏟、石鋤用來鋤草,石鐮、蚌鐮用來收割。
在新石器聯盟的馬家浜部落,除了引河水灌溉,已經出現直筒形水井,使得更廣大的地區可以灌溉耕耘,不用聚集在河流的二級臺地或河網地區。
農耕文明的發展,使得原始人類居住的範圍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
跟隨狩獵隊伍,荃公土伯深入洪荒叢林,與不姜山不同,新石器部落的狩獵中,會佈置大量的網罟、陷阱、欄柵,節省體力的同時,獵取洪荒猛獸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這次又捕獵到了一百多頭那父,因為太多,所以將幾隻體形碩大的送往部族內宰殺,剩餘的將圈養在部族外的獸欄中,待食用時再去屠宰。
至於其中小牛,則繼續餵養,等到養大再吃掉。
為了慶祝今天的收穫,也為了感謝荃公土伯的幫助,部族還特意相送一條馴養成熟的狗。
可惜因為不能再帶其他活物行走諸國錄,荃公只能卻之不恭,沒有接受這隻充滿靈性的生靈。
“那荃公土伯,你們可想要什麼?”
荃公道:“我想學制陶。”
在進入新石器部落聯盟後,製陶術便成了這個時代製造技術的代表。
透過燒製塑造成便於使用的形態各異的泥坯,獲得如儲存食物、水,烹煮飲食的甕、罐等陶器。
陶土一般就地取材,並按照用途加入各種羼和料。
如細泥陶與泥質陶用作於容器、食器,而為了使陶器受熱時不至於裂開,在陶土中加入適量砂礫的夾砂陶,則用作於炊器。
又因為各地材料不同,在河姆渡會在陶土中新增稻殼,而在有些地區則會加入高嶺土燒製出白陶。
此地的陶器製作方法一般分為兩種,用手捏成泥坯的小型陶器,以及搓成泥條然後盤築成形,再從裡外兩面加工使之結實、光滑的大型陶器。
而在仰韶部落中,還會將即將成型的泥坯放在可以轉動的圓盤(陶輪)上,透過轉動修整泥坯不規則的地方使泥坯完整。
當泥坯成型,尚未乾透時,用工具將泥坯的表面打磨,燒製出來表面光亮的陶器,為磨光陶。
還可在泥坯上刻畫花紋,鏤出形狀,或在泥坯表面塗抹一層薄薄的特殊泥漿,透過燒製後,泥漿的部位就叫‘陶衣’。
在泥坯繪上顏料後再燒製就是‘彩陶’,與燒成後再塗抹顏色的彩繪陶不同,彩陶的顏色不易脫落。
泥坯燒製過程中,採用滲碳的方法,燒製出來的陶器便是‘黑陶’,呈黑色。
當進入燒製陶器的步驟,先是將成型的泥坯晾乾,然後用火燒製,如果是用明火燒,則會由於溫度較低,受熱不均勻,而產生紅褐等異色痕跡,陶器的斷面也會有未燒透的夾心。
於是在燒製陶器的逐漸演化中,形成了特製的陶䍃,使得泥坯可以受熱均勻,提高質量,顏色統一。
小小陶器能夠以土而造,房屋自然也可以據此而建。
此時龍山部落正在興建居民之所,荃公土伯來到後,便開始製造長方形的土坯。
隨後砌牆師傅,用土坯錯縫壘砌,以黃泥做黏合料。
等房屋曬乾,再架樑、蓋頂。
然後在屋內填土夯實,鋪上一層草拌泥、一層白灰面,夯打成硬麵,一間土坯房也就大功告成。
與龍山部落不同,當來到南方部族,河姆渡的房屋基本則是由木頭所製成的幹欄式建築。
利用柱頭和柱腳榫卯、平身柱與梁枋交換榫卯、轉角柱榫卯、受拉桿件帶梢釘孔的榫卯、欄杆榫卯、企口板等榫卯,建造出來的木屋形態各異,結實堅固。
在河姆渡學了木工,又入磁山學習紡織。
新石器部落聯盟已經有石質或陶質的紡輪,一般為圓形,中間鑽有一圓孔。
在孔中插入一根木棒,轉動圓餅狀紡輪時所產生的力偶使麻、絲等原料纖維抱合和續接,從而製作成線。
然後用一端固定在立樁上,另一端系在腰間的簡陋織機,將線來回穿梭編織,製成布品。
“咦?”
聽到土伯驚疑之聲,荃公隨著他的眼神看去,只見織布師傅手持一把銅製小刀,利用鋒利的刃面熟練的將布分割。
荃公稍稍感受,就道:“這是在野外撿拾的自然銅,透過冷鍛製造而成。”
又向織布師傅一問,果然如此。
不過隨後織布師傅又說:“看兩位小兄弟對銅器喜歡,不如去姜寨看看,聽聞那裡有頗多銅器。”
荃公土伯對視一眼,那倒要去瞧看看了。
含銅量高的自然銅,透過冷鍛還可製成小型銅器,但含有大量鉛、鋅的銅礦石,則很難透過冷鍛製作。
而普通的溫度又很難將銅融化,於是在陶窯被廣泛利用後,裡面的高溫(1000℃左右)正好接近了銅的熔點,在高溫條件下,銅礦石熔為銅液,冷卻後便可定型。
在一番尋覓自然銅後,荃公也如願製成了一柄銅刀。
如果說,第一柄石刀,是人與動物的界限。
那麼這一柄銅刀,則將人族野蠻時代與文明時代劃分開來。
這不是巧合,因為這柄銅刀代表了其背後蘊藏的製陶業等製造技術的成熟,是對於火、水等能源使用能源利用的提高,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是數百萬年來原始人族根據需要、經驗累積出的智慧結晶。
而這個時間點,正是夏朝。
進入夏部落聯盟的核心偃師二里頭,大量的鑄銅作坊佔據部落一角,琳琅滿目的刀、錐、錛、鑿、鏃、戈、戚、鼎、斝、爵、盉等定製銅器擺放在作坊之外,等待貴族派人前來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