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性情本來相同,廣闊的海洋容納了無數。千思萬慮最終都是空想,各種色彩和諧融合。有一天功德圓滿,法性高隆明亮。不要讓差異走向東西,緊鎖固守內心。將它們收進丹爐內安放,煉成像金烏一樣紅豔的樣子。明亮輝煌,嬌豔動人,隨意出入乘龍飛翔。

話說三藏遵循菩薩的教誨,收留了悟空,與八戒、沙僧剪斷了二心,固守內心,鞍馬同心,齊心協力,向西天奔走。光陰如箭,日月如梭,經歷了夏天的酷暑,又迎來了秋天的寒霜。只見:

薄雲斷絕西風急,鶴鳴遠岫霜林錦。景色正淒涼,山長水更長。徵鴻飛向北方,玄鳥歸來南陌。旅途中感到孤單,衲衣容易受寒之苦。

師徒四人繼續前行,漸漸感覺到熱氣蒸人。三藏勒住馬說道:“現在正是秋天,怎麼會這麼熱?”八戒說道:“原來師父不知道。在西方有一個國家叫斯哈哩國,是日落的地方,俗稱為‘天盡頭’。每到申酉時,國王會派人上城,擊鼓吹角,聲音混雜如海沸騰。太陽真火落在西海之間,如同火燒水,聲音接連不斷。如果沒有鼓角聲混合在耳中,就會震殺城中的小孩子。這個地方熱氣蒸人,想必到了日落之處也是如此。”悟空聽了,忍不住笑道:“呆子別亂說!如果按照斯哈哩國,我們早就到了。師父一天三次改變主意,這樣拖延下去,從小到老,老了又變小,老小三生,還不到呢。”八戒說道:“哥啊,按你的說法,既然不是日落之處,為什麼這麼熱?”沙僧說道:“可能是天時不正,秋天行走夏天的緣故。”他們三個爭論不休,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莊院,紅瓦蓋的房舍,紅磚砌的圍牆,紅漆的門扇,紅漆的床榻,一片都是紅色的。三藏下馬說道:“悟空,你去那家人家問問情況,看看為什麼這麼炎熱。”悟空收起金箍棒,整理衣裳,裝作文雅的樣子,走到大路上,徑直走到門前觀察。門裡突然走出一個老者,只見他穿著一件黃得不黃、紅得不紅的葛布深衣;戴著一頂青得不青、黑得不黑的篾絲涼帽。手裡拄著一根彎曲不規則的竹杖;腳上穿著一雙既不新又不舊的草鞋。他的臉色像紅銅,鬍鬚如白練。兩道壽眉遮住了碧色的眼睛,嘴巴露出金黃的牙齒。

那老者抬頭一看,看見悟空,吃了一驚,拄著竹杖喝道:“你是從哪裡來的奇人?在我這門前做什麼?”悟空恭敬地回答:“老爺,不要怕我。我不是什麼奇人。我是東土大唐派來西方取經的僧人。我和我的師兄弟四人剛到寶方,發現天氣異常炎熱,一方面不明白原因,另一方面也不知道這個地方的名字,所以特地前來請教一下。”老者這才放心下來,笑著說:“長老不要怪我。我這老眼昏花,沒認出你的尊容。”悟空回答道:“不敢怪責。”老者又問:“你的師父在哪條路上?”悟空回答:“在南邊的大路上。”老者說:“請進來,請進來。”悟空高興地招手,三藏師傅和八戒、沙僧牽著白馬,揹著行李走近前來,對老者行禮。

老者看到三藏師傅容貌端莊,八戒和沙僧相貌奇特,既驚又喜。他只得請他們進屋坐下,讓僕人們泡茶,一邊準備飯菜。三藏聽到這話,站起身來表示感謝,說道:“請問大人,為什麼您這裡秋天反而如此炎熱?”老者回答:“我們這裡叫做火焰山,沒有春天和秋天,四季都是炎熱的。”三藏問道:“火焰山在哪裡?會不會阻礙我們去西方的路?”老者回答:“去西方是過不去的。那座山離這裡六十里遠,正是通往西方的必經之路,但山上有八百里的火焰,四周寸草不生。如果過了那座山,就算是銅頭鐵腦,也會化成汁。”三藏聽了大為驚訝,臉色變得蒼白,不敢再問。

只看見門外一個年輕人,推著一輛紅色的小車,停在門旁,喊著:“賣糕啦!”大聖拔下一根毫毛,變成了一枚銅錢,向那人買糕。那人接過錢,不管好壞,開啟車上的衣裹,熱氣騰騰地拿出一塊糕遞給行者。行者拿在手中,猶如火盆中的灼炭,煤爐裡的紅釘。你看他左手倒在右手上,右手換在左手上,不停地說:“熱啊,熱啊,真難吃!”那人笑著說:“怕熱的話,就不要來這裡了。這裡就是這麼熱。”行者說道:“你這個人,真是不懂道理。常言說:‘不冷不熱,五穀不生。’他這麼熱,你這糕粉是從哪裡來的?”那人說:“如果想知道糕粉的來歷,就請問鐵扇仙吧。”行者問道:“鐵扇仙是誰?”那人說:“鐵扇仙有一把芭蕉扇。用它一扇,可以熄滅火,兩扇可以生風,三扇可以下雨,我們才能種植作物,及時收割,所以才有五穀滋養生命;否則,連寸草都不能生長。”

行者聽了,急忙走進屋子,把糕遞給三藏說:“師父放心,先別急著問,吃了糕再說。”長老接過糕,對著老者說:“老爺請吃糕。”老者說:“我家的茶飯還沒上,敢吃你的糕嗎?”行者笑著說:“老人家,不必賜茶飯。我問你:鐵扇仙住在哪裡?”老者問:“你問他幹什麼?”行者說:“剛才那個賣糕的人說,這位仙人有一把芭蕉扇。用一扇可以熄滅火,兩扇可以生風,三扇可以下雨,這樣你們這裡才能種植作物及時收割,得到五穀養生。我想找他要扇子,熄滅火焰山,然後讓這一帶安居。”老者說:“確實如此。但你們沒有禮物,怕那位聖賢不肯出來。”三藏問:“他要什麼禮物?”老者說:“我們這裡的人,十年才拜求一次。四隻豬,四隻羊,花紅表裡,時令的水果,雞鵝美酒,虔誠地沐浴祈禱,拜到仙山,然後請他出洞,在這裡施行法術。”行者說:“那座山位於哪裡?叫什麼名字?距離有多遠?等我去問他要扇子。”老者說:“那座山在西南方,叫翠雲山。山中有一個仙洞,叫芭蕉洞。我們這裡的信徒去拜仙山,來回要走一個月,大約一千四百五十六十里。”行者笑著說:“沒關係,我去就回。”老者說:“等一下,吃點茶飯,準備一些乾糧,必須兩個人作伴。那條路上沒有人家,而且有很多狼虎,不是一天能到的。別當兒戲。”行者笑著說:“不用了,不用了!我就去!”說完,突然消失不見了。老者慌張地說:“哎呀!原來是能騰雲駕霧的神人

暫且不說這家子供奉唐僧加倍。現在說說行者一下子來到了翠雲山,停下祥光,正要找洞口,忽然聽到丁丁的聲音,是山林裡一個樵夫在砍柴。行者迅速走過去,又聽到他說:

行者聽了,立刻向前行禮道:“樵哥,打擾了。”那樵夫放下斧頭,回禮道:“大師要去哪裡?”行者問道:“請問樵哥,這就是翠雲山嗎?”樵夫笑道:“沒錯。”行者又問:“有一個鐵扇仙的芭蕉洞,你知道在哪裡嗎?”樵夫笑道:“這芭蕉洞雖然有,但沒有鐵扇仙,只有一個鐵扇公主,也被稱為羅剎女。”行者說:“有人說他有一把芭蕉扇,可以熄滅火焰山,難道是她嗎?”樵夫說:“沒錯,沒錯。這位聖賢確實有這件寶物,擅長熄滅火焰,保護附近的人們,所以被稱為鐵扇仙。我們這裡的人並不需要她,只知道她是大力牛魔王的妻子。”

行者聽了大為驚訝,心中暗自想道:“又碰上了冤家!當年我擊敗了紅孩兒,他們說是她養的。之前在解陽山遇到她的叔叔,他也不肯與我和解,一直想報復;現在又碰到了她的父母,我怎麼能借到這把扇子呢?”樵子見行者陷入沉思,不停地嘆息,笑著說:“大師,你是出家人,有何憂慮?這條小路向東走,不到五六里,就是芭蕉洞了。不要心急。”行者說:“不瞞樵哥說,我是東土唐朝派來西天取經的唐僧大徒弟。前年在火雲洞,曾與羅剎的兒子紅孩兒有過一些爭執,我擔心羅剎會記恨,所以有些憂慮。”樵子說:“大丈夫見人憑相貌,只要以借扇為名,不要想太多往事的恩怨,我保證你能借到扇子。”行者聽了,深深地鞠了一躬,道:“謝謝樵哥的教誨,我就去了。”於是行者與樵夫告別,徑直來到芭蕉洞口。只見那兩扇門緊閉,洞外景色優美,真是個好地方!正是:

山上的石頭是山的骨架,石頭中蘊含著土地的精華。煙霧和霞光中蘊含著宿雨的滋潤,苔蘚幫助新綠生長。山峰高聳如蓬島,幽靜中花香瀰漫如海瀛。幾棵高大的松樹上棲息著野鶴,幾株衰弱的柳樹中傳來山鶯的歌聲。這真是千年古蹟,萬載仙蹤。碧梧樹上鳴叫著綵鳳,活水中隱匿著蒼龍。曲折的小徑上垂掛著蔥蘢的蔓藤,石梯上攀爬著葛藤。猿猴在翠綠的岩石上歡忻地迎接月亮的升起,鳥兒在高大的樹上歡喜地歌唱著晴朗的天空。兩旁的竹林投下涼爽如雨的陰影,一條小徑上花朵盛開得像繡花一樣濃郁。時而可以看到白雲從遠處的山嶺上飄過,沒有固定的形狀,隨風飄蕩。

行者上前喊道:“牛大哥,開門!開門!”洞門呀地一聲開了,一個毛兒女走了出來,手裡拿著花籃,肩上揹著鋤頭,一身樸素的藍色衣服,面容精神有道。行者上前迎接,合掌道:“女童,請你轉告公主一聲。我是前來取經的和尚,在西方路上,經過火焰山,特來借芭蕉扇一用。”那毛女問道:“你是哪個寺廟的和尚?叫什麼名字?我好通報。”行者說:“我是東土來的,叫孫悟空和尚

那毛女聽了立刻轉身進入洞內,跪在羅剎面前說道:“奶奶,洞外有個東土來的孫悟空和尚,要見您,請求借芭蕉扇,用來過火焰山。”羅剎一聽到“孫悟空”三個字,頓時如同加了鹽進火一般,怒火燃燒不已。她的臉紅得發紫,惡狠狠地發怒,口中咒罵道:“這個潑猴子!今天居然敢來!”她大聲叫道:“丫鬟,拿披掛,拿兵器來!”隨即拿了披掛,拿出兩把青鋒寶劍,整理好出來。行者在洞外偷偷窺視,看看她打扮得如何。只見她:頭上戴著花朵團成的手帕,身穿著繡著雲紋的錦袍。腰間繫著雙束虎筋絛,微露出繡裙和綃緞。鳳嘴弓鞋高三寸,龍鬚膝褲上有金銷點綴。手提寶劍,怒聲高呼,凶神惡比,容貌可怖。

那羅剎走出門,高聲喊道:“孫悟空在哪裡?”行者上前,躬身施禮道:“嫂嫂,我在這裡向您行禮。”羅剎怒氣衝衝地說道:“誰是你的嫂嫂!不要對我行禮!”行者說:“尊府的牛魔王,當初曾與我結義,我們是七兄弟之間的親戚。聽說公主是牛大哥所命,我怎麼能不稱您為嫂嫂呢?”羅剎說:“你這個潑猴!既然有親戚關係,為什麼要陷害我兒子?”行者假裝不知道,問道:“您的兒子是誰?”羅剎說:“我兒子是山枯松澗火雲洞的聖嬰大王紅孩兒,被你害了。我們一直在找你報仇,今天你自己送上門來,我是不會放過你的!”行者滿臉笑容地說:“嫂嫂,您誤會了我。您的兒子因為抓了我的師父,要蒸要煮,幸好觀音菩薩收他去,救出了我的師父。他現在在菩薩那裡做善財童子,已經得到了菩薩的正果,不生不滅,不垢不淨,與天地同壽,日月同庚。您竟不感謝我保命之恩,反而怪我,這是什麼道理!”羅剎說:“你這個巧嘴的潑猴!雖然你沒有傷害我的兒子,但你怎麼能到我的面前來?什麼時候能見一面?”行者笑著說:“嫂嫂想見您的兒子,有什麼難的?您先借我扇子,我用來熄滅火焰山,送我的師父過去,然後我就去南海請菩薩來見您,再把扇子還給您,有什麼不可以的!那時候,您看他有沒有受到一點傷害。如果有一點傷害,您也有理由怪我;如果他比以前更加美麗,您還應該感謝我。”羅剎說:“潑猴!少說廢話!把頭伸過來,等我砍上幾劍!如果你能忍受疼痛,我就借扇子給你;如果你忍受不了,就讓你早點見閻王!”行者雙手合十向前,笑著說:“嫂嫂請不要多說。我伸出光頭,隨您的意願砍多少下,只要沒有力氣就算了,但是我一定要借扇子來用用。”羅剎不等他說完,雙手揮動劍,砍向行者的頭上,咚咚咚咚地砍了十幾下,可是行者完全沒有認真對待。羅剎害怕了,轉身要逃走。行者說:“嫂嫂,你要去哪裡?快借我一下!”羅剎說:“我的寶貝不輕易借給別人。”行者說:“既然不肯借,那就受我一棒!”

好猴王,一隻手扯住,一隻手從耳朵裡掏出棒來,晃動了一下,變得粗細如碗口。羅剎掙脫了他的手,舉劍迎擊。行者隨即揮動棒子猛烈地打擊。兩人在翠雲山前,不顧親情,只顧仇恨。這是一場激烈的戰鬥:

羅剎原本是修煉成妖怪的,因為兒子的仇恨而對行者發怒。行者雖然憤怒,但因為師父的阻攔而忍耐。他先是提出借芭蕉扇的請求,展示出勇猛的氣概和忍耐的性情。羅剎無知地揮舞劍砍向行者,行者卻有意識地提到親屬關係。女流怎麼能與男兒相鬥,最終男子的力量壓倒了女流。行者的金箍鐵棒兇猛無比,羅剎的劍鋒銳利而密集。他們相互交戰,恨意深重,不肯罷休。左擋右擋,施展武藝,前衝後擋,展現奇謀。他們戰鬥到沉酣之處,不知不覺天色西斜。羅剎急忙拿出真扇子,一扇揮動,陰風撲面,令行者無影無形,無法留住他。羅剎獲勝後回去了。

這場戰鬥中,羅剎女與行者相持到了晚上,看到行者的棒子威力強大,而且他的技巧周密,料敵如神,羅剎知道自己無法勝過他,於是拿出芭蕉扇,一扇揮動,陰風呼嘯,將行者吹得無影無形,無法再被留住。羅剎取得了勝利,返回了原地。

羅剎女和行者拼鬥到天晚,看到行者的棒法威力強大,但她也有解數週密,料到行者難以抵擋。於是她取出芭蕉扇,一揮之間,一股陰風扇向行者,將他扇得無影無形,無法留住他。羅剎女得勝後返回了原地。

而大聖卻在空中飄蕩,左邊沉不下來,右邊墜不得立足,就像旋風中飄舞的敗葉,流水中漂浮的殘花。他在空中滾了一整夜,直到天亮,才落在一座山上,雙手抱住一塊峰石。他靜下心來,仔細觀察,才認出這是小須彌山。大聖長嘆一聲說:“這個厲害的女人!怎麼把老孫送到這裡來了?我記得當年我曾在這裡向靈吉菩薩求助,讓他降服黃風怪救我師父。那黃風嶺一直往南有三千多里,現在卻轉到了西邊,應該有幾萬裡了。等我下去問問靈吉菩薩有沒有什麼訊息,好回到原來的路上。”

就在大聖猶豫之際,突然聽到一陣鐘聲響亮,他急忙下山坡,徑直來到了一座禪院。門前的道人認出了行者的模樣,立刻進去報告:“門前是前年請菩薩降服黃風怪的那個毛臉大聖又來了。”菩薩知道是悟空,連忙下寶座迎接,並進入內部行禮道:“恭喜!來取經了嗎?”悟空回答道:“還差一點!還差一點!”靈吉說:“既然還沒有得到雷音,怎麼回到了這荒山?”行者說:“自從去年受到盛情降服了黃風怪,一路上不知經歷了多少艱辛。現在到了火焰山,無法繼續前進。詢問當地人,得知有個鐵扇仙芭蕉扇,可以扇滅火焰,老孫特地去尋找。原來那仙女是牛魔王的妻子,紅孩子的母親。她說我把她兒子當作觀音菩薩的童子,不讓常常見面,對我懷恨在心,所以不肯借扇子給我,與我爭鬥。她見我棒法難以抵擋,就用扇子把我一扇,扇得我飄蕩不定,直到落到這裡。因此特地來到禪院,詢問回去的路。從這裡到火焰山,不知有多少里程?”靈吉笑道:“那個女人叫羅剎女,又被稱為鐵扇公主。她的芭蕉扇本是崑崙山後,從混沌開闢以來,天地產生的一件靈寶,是太陰的精華葉子,所以能夠滅火氣。如果扇到人身上,會使人飄飛八萬四千裡,才能停下陰風。我這座山到火焰山,只有五萬多里。這還是因為大聖有留雲之能,所以才停下來。如果是凡人,根本無法停下。”行者說:“厲害!厲害!那我師父怎麼能夠度過那一關?”靈吉說:“大聖放心。這次來,也是唐僧的緣法,讓大聖成功。”行者問:“怎麼算是成功?”靈吉說:“我當年受到如來的教誨,得到了一顆定風丹和一柄飛龍杖。飛龍杖已經降服了風魔。這顆定風丹還未使用過,現在送給了大聖,保證那個女人扇你也無動於衷,你就可以取得扇子,扇滅火焰,不就功德圓滿了嗎!”行者低頭行禮,感激不盡。菩薩從衣袖中取出一個錦袋子,把那顆定風丹放在行者的衣領裡,然後用針線緊緊縫好,送行者出門道:“不必客氣。往西北上去,就是羅剎的山場了。”

行者辭別了靈吉,乘坐筋斗雲,迅速回到了翠雲山。他用鐵棒敲打著洞門,喊道:“開門!開門!我孫悟空來借扇子使使!”門裡的女童聽到後,立刻趕來報告:“奶奶,借扇子的又來了!”羅剎聽到訊息,心中感到害怕:“這個猴子真厲害!我的寶貝扇子要吹走一個人,要飄飛八萬四千裡才能停下來,他怎麼一吹就回來了呢?這次我要連續搧他兩三下,讓他找不到回去的路!”她急忙整理好形象,雙手提著劍,走出門來說道:“孫行者!你不怕我,又來尋死!”行者笑著說:“嫂嫂不要小氣,我一定會還給你的。只要能保住唐僧過山,我就會歸還扇子。我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不是那種借東西不還的小人。”

羅剎憤怒地罵道:“你這猴子!真是無理,不懂事!你還沒有報復奪子之仇,卻要借扇子,怎麼能如你所願!你不要走!吃我一劍!”孫行者毫不畏懼,揮動鐵棒與她相對抗。他們兩個互相交戰了五六個回合,羅剎女漸漸手軟,而孫行者身體強壯,善於對敵。他看到情勢不對,立即拿起扇子,對著孫行者扇了一下,但孫行者卻巋然不動。孫行者收起了鐵棒,笑著說:“這次和上次不一樣!無論你怎麼扇,如果我不動一下,就不算是個漢子!”羅剎又扇了兩下,果然孫行者沒有動。羅剎慌了,趕緊收起寶貝,轉身回到洞裡,緊緊關上門。

孫行者見她關上了門,便施展手段,開啟衣領,把定風丹放在口中,然後變成一隻小蟲子,從門縫中鑽進去。只見羅剎喊道:“渴了!渴了!快給我倒茶!”近侍的女童立刻拿來一壺香茶,滿斟一碗,冒著茶沫。孫行者看到很高興,嚶地一飛,停在茶沫下面。羅剎非常口渴,接過茶,喝了兩三口。孫行者已經進入了她的肚腹之內,現出原形,大聲喊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羅剎大驚失色,叫道:“小的們,把前門關上了嗎?”他們回答:“已經關上了。”她又問:“既然關上了門,孫行者怎麼還在屋裡喊叫?”女童回答:“他在你的身上喊叫。”羅剎說:“孫行者,你在哪裡施展法術?”孫行者說:“我一生不會施展法術,都是些真本事,實際手段。我已經在你身體裡玩弄了一番,看到了你的內臟。我知道你現在又飢又渴,我先送你個坐碗解渴!”說著,他用腳一蹬。羅剎的小腹疼痛難忍,坐在地上痛苦地呻吟。孫行者又說:“嫂嫂不要推辭,我再送你個點心充飢!”他用頭頂了一下。羅剎疼得在地上打滾,臉色蒼白,嘴唇發白,只能求饒:“孫大哥饒命!”

行者停下手腳說:“你剛才才認出我來嗎?我看在牛大哥的面子上,就饒你一命。快把扇子拿來給我用。”羅剎說:“叔叔,這裡有扇子!你出來拿走吧!”行者說:“我已經看到扇子了。”羅剎讓女童拿來一把芭蕉扇,放在旁邊。行者探到她的喉嚨上面,說:“嫂嫂,既然我饒了你一命,就不在你的腰肋下面刺個洞,而是從口中出來。你把嘴巴張大一點。”羅剎果然張開了嘴。行者變成一隻小蟲子,先飛了出來,停在芭蕉扇上。羅剎不知情況,連張了三次嘴,叫道:“叔叔出來吧。”行者恢復原形,拿了扇子,說道:“我就在這裡,謝謝借給我!謝謝借給我!”他邁開步子,往前走去。女童們連忙開啟門,讓他離開洞穴。

孫行者轉過雲頭,徑直回到東路。瞬間落在紅磚牆下,站在那裡。八戒見到他非常高興地說:“師父,師兄回來了!回來了!”三藏和老者一起出門迎接,一同進了屋子。行者把芭蕉扇靠在一邊說:“老官兒,這就是那把扇子嗎?”老者說:“正是!正是!”唐僧高興地說:“我的好徒弟,你功勞真是太大了。為了拿到這個寶物,你可是費了不少力氣。”行者說:“費力倒也不算什麼。那個鐵扇仙,你知道是誰嗎?她原來是牛魔王的妻子,紅孩兒的母親,名叫羅剎女,又叫鐵扇公主。我在洞外向她借扇子時,她就提起了仇恨,用劍砍了我幾下。我用棒子嚇唬她,她就用扇子扇了我一下,我飄飄蕩蕩地被吹到小須彌山上。幸好遇到靈吉菩薩,他給了我一顆定風丹,指引我回去的路,我又回到了翠雲山。然後又遇到了羅剎女,她又用扇子扇我,但我一動也不動,她就回到了洞裡。於是我變成了一隻小蟲子,飛進了洞裡。她正要喝茶,我就鑽到茶沫下面,進入了她的肚子裡,做了手腳。她疼得受不了,不停地求我饒命,願意把扇子借給我。我就饒了她,拿了扇子出來。等過了火焰山,我會還給她。”三藏聽了非常感激。師徒們向老者告別離開。

一路向西走了約四十里,漸漸變得酷熱,熱得人都要被蒸熟了。沙僧說:“我的腳底都燙得要命!”八戒也說:“我的爪子燙得好痛!”馬比平時跑得更快,因為地熱難以停下,非常難以前進。行者說:“師父請下馬,兄弟們別走。等我用扇子吹滅火,等到風雨之後,地面涼一些,我們再過山去。”行者舉起扇子,徑直走到火邊,用力一扇,山上的火光烘烘地騰起來;再一扇,火勢更加猛烈;又一扇,火足有千丈高,漸漸燒到了行者的身體上。行者急忙回頭,已經將兩股毫毛燒光了,徑直跑到唐僧面前喊道:“快回去,快回去!火來了,火來了!”唐僧爬上馬,與八戒、沙僧一起往東走了二十多里,才停下來,問道:“悟空,怎麼回事啊!”行者丟下扇子說:“不管了!不管了!被那傢伙騙了!”三藏聽了,憂愁得眉頭緊鎖,心裡悶得慌,止不住兩眼淚水流下來,只說:“怎麼辦才好!”八戒問:“哥哥,你急急忙忙叫回去是怎麼回事?”行者說:“我用扇子吹了一下,火光烘烘地燃起來;第二下扇子,火勢更盛;第三下扇子,火頭飛起有千丈高。如果我們跑得不快,連毫毛都會被燒盡的!”八戒笑道:“你常說雷打不傷,火燒不損,現在怎麼又怕火了?”行者說:“你這個傻瓜,完全不懂事!那時候我用心防備,所以不受傷害;今天只是為了吹滅火光,沒有使用避火訣,也沒有使用護身法,所以把兩股毫毛都燒光了。”沙僧說:“如果火勢這麼大,沒有通往西方的路,我們該怎麼辦?”八戒說:“只要選擇沒有火的地方走就行了。”三藏說:“哪個方向沒有火?”八戒說:“東方、南方、北方都沒有火。”又問:“哪個方向有經書?”八戒說:“西方有經書。”三藏說:“我只想去有經書的地方!”沙僧說:“有經書的地方有火,沒有火的地方沒有經書,真是進退兩難啊!”

師徒們正在胡亂討論之時,突然聽到有人叫道:“大聖不必煩惱,先來吃些齋飯再商議。”四人回頭一看,只見一個身披飄風氅的老人,頭戴偃月冠,手持龍頭杖,腳踏鐵靴,身後跟著一個長著雕嘴魚腮的鬼魂,鬼頭上頂著一個銅盆,盆裡盛著一些蒸餅和米飯,站在西路下面恭敬地說:“我原是火焰山的土地,知道大聖保護聖僧無法前進,特意獻上一頓齋飯。”行者說:“吃齋飯無妨。但這火光什麼時候才能熄滅,讓我師父過去?”土地說:“要滅掉火光,必須找羅剎女借芭蕉扇。”行者走到路邊撿起扇子說:“這不就是嗎?可是越扇火光越旺,怎麼回事?”土地笑著說:“這把扇子並不是真的,你被他騙了。”行者問:“那怎樣才能得到真的?”土地再次躬身笑道:“如果你要借真的芭蕉扇,就得去找大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