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白話西遊記【原著無刪節】 清風隨竹影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詩曰:佛即心,心即佛,心與佛互為表裡。若能認知無物無心,即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無形像,心靈圓融包容永珍。無實體即真實,無現象即實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來不去不迴歸。無差異無同一無有,難以捨棄難以取得難以理解。內外靈光歸一,一個佛國就在一粒沙中。一顆沙粒蘊含著無量世界,一個身心包含萬法。要理解此道,必須悟透無心的訣竅,無染無滯即為淨業。善惡千般都不受影響,就是南無釋迦葉。
卻說劉伯欽和唐三藏驚恐不已,又聽到有人叫著師父的聲音。
家僕們說:“叫聲的一定是山腳下的那隻老猿。”太保說:“是他!是他!”三藏問:“是什麼老猿?”太保說:“這座山原名五行山,因為我大唐王徵西定國,所以改名為兩界山。據古人傳說:
‘王莽篡漢之時,天降此山,壓住了一隻神猴,不怕寒暑,不需食物,由土神監管,讓他飢餐鐵丸,渴飲銅汁。自古至今,他都沒有凍餓而死。’這一定是他。長老不要害怕,我們下山去看看。”三藏只得依從,牽著馬下山。走了幾里路,只見那石匣中,果然有一隻猴子,露出頭來,伸出手,亂揮動著說:“師父,你才來啊?來得好!來得好!救救我,我保你去西天!”這位長老走近仔細觀察,你猜他是怎樣的模樣呢:尖嘴翹嘴,金睛火眼。頭上長滿苔蘚,耳朵上生著薜蘿。鬢髮稀疏的地方有青草,下頜無須,有綠莎。眉毛髒兮兮,鼻孔沾泥,非常狼狽,手指粗,手掌厚,身上沾滿塵土。然而他的眼睛活動,喉嚨發出聲音。
雖然語言流利,卻無法自控。這正是五百年前的孫大聖,如今難以完全脫離天羅。
這位太保確實膽大,走上前去,扯掉他頭上的青草,脖頸上的莎草,問道:“你有話要說嗎?”那猴子說:“我沒什麼話說,我叫他(指著三藏)上來,我有問題要問他。”三藏說:“你要問我什麼?”那猴子說:“你是東土大王派來取經去西天的嗎?”三藏說:“正是,你有什麼問題?”那猴子說:“我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只因犯了一些罪過,被佛祖壓在這個地方。前不久有個觀音菩薩奉佛旨意,前往東土尋找取經人。我請他救救我,他勸我不要再行兇,歸依佛法,盡心保護取經人,前往西方朝拜佛祖,功成之後便有好處。所以我日夜提心吊膽,只等師父來救我脫身。我願意保護你取經,做你的徒弟。”
三藏聽了心中歡喜,說道:“雖然你有這種善心,又受到菩薩的教導,願意出家修行。我沒有斧鑿,如何救得你出來?”那猴子說:“無需斧鑿,只要你肯救我,我自己就能出來。”三藏說:“我要救你,你又如何能自己出來?”
那猴興高采烈地說道:“這山頂上有我佛如來的金字壓帖。你只需上去揭開帖子,我就會出來。”三藏聽從他的話,轉身對劉伯欽說道:“太保啊,我和你一起上山看看。”伯欽猶豫地說:“不知道真假如何!”那猴大聲喊道:“是真的!絕不敢虛謬!”伯欽只好叫家僕牽馬。他扶著三藏,一同登上高山,攀爬藤蔓,一直走到山巔,果然看見金光萬道,吉祥氣息千條,有一塊四方的大石頭,石頭上貼著一封信封,上面寫著六個金字。“-、嘛、呢、叭、臁-”。三藏走近,跪在石頭前,朝向金字叩拜了幾次,然後向西禱告說道:“弟子陳玄奘奉命求經,如果有徒弟的緣分,揭開金字,救出神猴,共同證實靈山的真實;如果沒有徒弟的緣分,這些人就是兇頑怪物,欺騙弟子,不能帶來吉慶,帖子便揭不起來。”禱告完畢,他再次叩拜。拜畢後,他走上前輕輕地揭下了六個金字。只聽到一陣香風,他手中的帖子被風颳起來,在空中飛舞,大聲喊道:“我是守押大聖的人。今天他的苦難結束了,我們回去見如來,交還這封信封。”嚇得三藏和伯欽一行人仰望天空行禮。然後他們下山,來到石匣旁邊,對那猴說道:“帖子已經揭開了,你出來吧。”那猴高興地喊道:“師父,請您離開一些,我可以出來了,不要嚇到您。”伯欽聽了,帶著三藏等人往東邊走去。走了五六里遠近,又聽到那猴大喊道:“再走!再走!”三藏又走了一段路程,下了山,突然聽到一聲巨響,地裂山崩。眾人都感到驚恐,只見那猴已經來到三藏的馬前,赤裸裸地跪下,說道:“師父,我出來了!”他向三藏叩拜了四次,並迅速起身對伯欽行大禮說:“多謝大哥送我師父,又感謝大哥幫我解決了麻煩。”說完,他就去整理行裝,背起馬匹。
那馬看見他,腰軟蹄矬,嚇得戰兢不已。因為那猴原來是天上看護龍馬的,對馬有一定的法則,所以馬都害怕他。
三藏見他的意思是真心實意的,像是沙門中的人物,便問:“你叫什麼名字?”猴王說:“我姓孫。”三藏說:“我給你起個法名,方便稱呼。”猴王說:“不必費心,我已經有個法名,叫孫悟空。”三藏高興地說:“正好符合我們的宗派。你的模樣就像小頭陀一樣,我再給你取個外號,叫行者,好嗎?”悟空說:“好!好!好!”從此以後,他便被稱為孫行者。伯欽見孫行者一心想要出發,便轉身向三藏鞠躬告別說:“長老,你找到了一個好徒弟,真是欣喜欣喜,這個人確實了不起。我要告辭了。”三藏鞠躬行禮,表示感謝道:“非常感謝你的幫助,感激不盡。回家時請代我向夫人、令荊夫人問好,我在府中給你們添了很多麻煩,回去時再一一道謝。”伯欽也回禮,於是他們分道揚鑣。
接著說,孫行者請三藏上馬,他走在前面,揹著行李,赤身裸體,扭著步子前行。沒過多久,他們經過了兩界山,突然看見一隻猛虎,咆哮著搖著尾巴撲了過來,三藏在馬上驚慌失措。行者在路邊歡快地說:“師父不用怕他,他是來給我送衣服的。”放下行李,他從耳朵裡掏出一根針兒,在風中搖一搖,原來變成一條粗細如碗口的鐵棒。他拿在手中,笑著說:“這個寶貝,五百多年沒用過,今天拿出來穿上衣服。”你看他大步走上前去,迎著猛虎,喊道:“畜牲!你往哪裡去!”那隻虎蹲在地上,完全不敢動彈。孫行者揮起鐵棒,照著虎頭一擊,瞬間虎腦迸裂,牙齒濺落成塊,嚇得陳玄奘從馬上摔下來,咬著手指喊道:“天哪!天哪!劉太保以前打斑斕虎,還和它爭鬥了半天;而今孫悟空卻毫不費力地一棒子把這隻虎打得稀爛,真是強中之強!”
行者拖著虎過來說道:“師父稍坐一會兒,等我脫下它的皮來,穿上行走。”三藏問道:“它哪裡來的衣服?”行者說道:“師父不必管我,我有處理的辦法。”好猴王,他拔下一根毛髮,吹了口仙氣,喊道:“變!”就變成了一把牛耳尖刀,然後他從虎腹上插開了皮,順著往下剝,剝下了整個虎皮,把爪甲剁掉,割下了頭顱,割成了一個四四方方的虎皮塊,提起來量了一量說:“有點寬了,一幅可以做兩幅。”然後他拿起刀,又裁成了兩幅。收起了一幅,把一幅圍在腰間,路邊拿了一條葛藤,緊緊地繫住,遮住下體說:“師父,咱們先走!先走!到了別人家,借一些針線再縫也不遲。”他又把那條鐵棒扭了一下,變回了針兒的樣子,收進了耳朵裡,背起行李,請師父上馬。
他們兩個繼續前行,長老在馬上問道:“悟空,你剛才打虎用的鐵棒怎麼不見了?”行者笑著說:“師父,你不知道。我這根棍子,原本來自東洋大海龍宮,叫做天河鎮底神珍鐵,又叫如意金箍棒。當年我大鬧天宮時,它可幫了大忙。它可以變化大小,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剛才變成了一個繡花針的樣子,收在了耳朵裡。只有在使用時才能取出。”三藏聽了暗自高興。又問道:“剛才那隻虎見到你為什麼一動也不動,隨你隨意地打他?”行者說:“師父,不瞞您說,就算是一條龍見到我也不敢無禮。我老孫有降龍伏虎的本事,能翻江攪海,見面能辨別真假,聽聲能判斷是非。大的時候可是量宇宙之大,小的時候能隱藏在一根毛髮之間!剝這個虎皮有什麼稀罕的?見到困難的地方,讓我展示本事嘛!”三藏聽了這番話,更加放心無憂,策馬前行。師徒兩個走著路,交談著,不知不覺已經天際星落,只看到:太陽斜斜地反射著餘輝,天涯海角都籠罩在雲霧之中。成群的鳥雀啁啾不止,尋找棲息的地方形成陣勢。野獸們成雙成對,回到自己的洞穴中,形成一片族群。一彎新月破晚霞,無數的明星閃爍。
行者說:“師父快走,天色已晚。那邊樹木繁茂,恐怕是個人家莊園,我們應該儘早找個地方投宿。”三藏點頭策馬前行,直奔莊園,到了門前下馬。行者撇下行李,走上前,喊道:“開門!開門!”裡面走出一位老者,開啟門,看見行者面貌兇惡,腰繫虎皮,就像個雷公一樣,嚇得腿軟身麻,口中含糊地說道:
“鬼來了!鬼來了!”三藏走近攙住行者說道:“老施主,別怕。他是我貧僧的徒弟,不是鬼怪。”老者抬頭一看,見到三藏的清雅面容,這才鎮定下來,問道:“你是從哪個寺廟來的和尚,帶著這個兇人來我門前?”三藏說:“我是唐朝來的,要去西天拜佛求經,順路經過這裡,天色已晚,特地來借宿一宵,明天天亮之前就離開。希望你能方便一下。”老者說:“你雖然是個唐朝人,但那個兇惡的卻不是唐朝人。”悟空厲聲高喊道:“老頭兒,你真是瞎了眼睛!唐朝人是我師父,我是他的徒弟!
我也不是什麼糖人蜜人,我是齊天大聖。你們這裡的人,也有些人認得我,我也曾見過你。”老者問道:“你在哪裡見過我?”悟空說:“你小時候不是在我面前割柴嗎?不是在我臉上挑菜嗎?”老者說:“你這傢伙胡說!你住在哪裡?我住在哪裡?我去你面前割柴挑菜!”悟空說:“你這個兒子真是胡說八道!你不認得我了,我原本是這兩界山石匣中的大聖。你再好好看看。”老者這時才恍然大悟說道:“你倒有點像他,但你是怎麼出來的?”悟空詳細地向老者講述了菩薩勸善、等待唐僧揭貼脫身的事情。老者隨即下跪,並把唐僧請進屋內,叫來老妻和兒女一起相見,並詳細告訴他們前事,大家都非常高興。然後他命人煮茶,喝完茶後,問悟空:“大聖啊,你也有年紀了?”悟空說:“你今年多少歲了?”老者說:“我傻傻地度過了一百三十歲。”行者說:“那我還是你的重孫兒!我自己都記不起出生時的年紀,但是在這座山下已經五百多年了。”老者說:“是啊,是啊。我還記得祖父曾經說過,這座山從天上降下來,壓住了一隻神猴。直到現在,你才脫離了身體。小時候見到你時,你頭上有草,臉上有泥,我還不怕你;現在你臉上沒有泥了,頭上沒有草了,看起來瘦了一些,腰間又纏著一塊大虎皮,和妖魔怪物有什麼差別呢?”
一家人聽了這樣的話,都大笑起來。老者頗有智慧,立刻安排了齋飯。飯後,悟空問道:“你姓什麼?”老者說:“我們姓陳。”三藏聽了,下來行禮說道:“老施主,我和你是同姓。”行者說:“師父,你是唐姓,怎麼和他是同姓?”三藏解釋道:“我俗家也姓陳,原籍海州弘農郡聚賢莊人氏。我的法名是陳玄奘。因為大唐太宗皇帝封我為御弟三藏,姓唐,所以被稱為唐僧。”老者聽到同姓,也非常高興。行者說:“老陳,給你們添麻煩了。我已經五百多年沒洗澡了,你去燒點水,我們師徒洗個澡,臨走時再向你致謝。”老者立刻吩咐燒水,拿來盆,點上燈火。師徒洗完澡後,坐在燈前,行者說:“老陳,還有一件事麻煩你,借我些針線用用。”老者說:“好,好,好。”便讓媽媽拿針線來,遞給了行者。行者看著師父洗澡,脫下一件短小的白布直裰沒穿,他把它披在身上,將那虎皮脫下,連結在一起,打成了一個馬面狀的摺子,繞在腰間,用藤條勒緊,走到師父面前說:“老孫今天這樣打扮,比昨天怎麼樣?”三藏說:“好!好!好!這樣的樣子,才像個行者。”三藏說:“徒弟,你不嫌舊了,那件直裰你就穿上吧。”悟空拜謝道:“多謝!多謝!”然後他去找些草料餵馬。這時各種事情都處理完畢,師徒和老者各自回去休息。
次早,悟空起床,邀請師父一起上路。三藏穿好衣服,指示行者整理行李。正準備告別時,看到老者已經準備好洗臉水和齋飯。齋飯後,他們離開了老者的住所。三藏騎上馬,行者帶路,不知不覺中飢渴得到了滿足,夜宿天亮,此時正處初冬,只見到:林中紅葉凋零,千株松柏蒼翠秀美。尚未開放的梅花散發著幽香,溫暖的短暫白晝,春天已經來臨,菊花凋謝,荷花盡展,山茶盛開。寒冷的橋上古樹爭著生長,曲澗裡潺潺溪水流淌。淡淡的雲朵欲雪滿天漂浮,北風猛烈,扯動衣袖,傍晚的寒意是如此難以忍受。師徒們已經走了一段時間,突然聽到路邊有聲音傳來,六個人衝了出來,手持長槍短劍,利刃強弓,大聲喊道:“和尚!別走!把馬和行李留下來,饒你一命!”把三藏嚇得魂飛魄散,跌下馬來,無法說話。行者扶起他說道:“師父放心,沒事的,他們是送衣物和錢財給我們的。”三藏說:“悟空,你是不是有些聤耳?他說讓我們留下馬和行李,你卻問他要什麼衣物和錢財?”行者說:“你管好衣物、行李和馬,等我和他們爭一爭,看看誰能勝出。”三藏說:“好漢不敵四手,四手不如八手。他們六個大漢,你這樣小小一個人,怎麼敢和他們爭鬥呢?”
行者膽量本就大,不容分說,走上前來,雙手叉腰,對著那六個人施禮說道:“諸位有什麼原因,阻止貧僧去路?”其中一個人說:“我們是山寨的頭目,出於好心的山主。我們的名字眾所周知,你可能不知道,我們現在要你留下一些東西,讓你過去;如果半個字也不答應,我們會讓你成為碎屍粉骨!”行者說:“我也是傳世的頭目,多年的山主,卻沒有聽說過諸位的大名。”那人說:“你不知道吧,我告訴你聽聽:一個叫做喜從眼中看到的,一個叫做怒從耳中聽到的,一個叫做愛從鼻中聞到的,一個叫做思從舌中嚐到的,一個叫做欲從意中產生的,一個叫做憂從身體內心而來。”悟空笑道:“原來是六個盜匪!你們卻認不出我這位出家人是你們的主人,反而來阻攔我們。把你們劫來的珍寶拿出來,我與你們平均分成七份,就饒了你們吧!”盜匪們聽了這話,有喜的喜,有怒的怒,有愛的愛,有思的思,有欲的欲,有憂的憂,一起亂嚷道:“這個和尚太無禮了!你的東西根本不存在,現在反過來向我們要東西!”
他們輪番使用槍劍,衝向行者,行者卻毫不在意地揮舞著棍子亂砍,乒乒乓乓的聲音響個不停,砍了七八十下。悟空站在那裡,裝作不知道。那盜賊說道:“好和尚!你的頭可真硬!”行者笑道:“將就能過關就行了!你們也打得手疲勞了,老孫倒要拿出一根針來戲耍戲耍。”盜賊說:“這和尚倒像是個行針灸的醫生變的。我們可沒有病,說什麼動針的話!”行者伸手從耳朵裡拔出一根繡花針,抖開,卻變成一根鐵棍,有碗口粗細,拿在手中說:“別走!讓老孫打你們一棍,試試手段!”這六個賊聽了嚇得四散逃跑,被行者一步步追趕,一個個都打死了。他剝了他們的衣服,奪走了他們的財物,笑嘻嘻地走過來說:“師父請繼續前行,這些賊已經被我消滅了。”三藏說:“你真是惹上大麻煩了!即使他們是盜賊,也不應該判處死刑;你如果有手段,只要驅趕他們就行了,怎麼會都打死了?這是無故傷害人的性命,作為和尚怎麼能做到這種地步?出家人連掃地都怕傷害螻蟻的生命,更何況愛惜脆弱的飛蛾呢。你為什麼不分清對錯,就亂打死人?完全沒有一絲慈悲和善良之心!以後還是在山野中無人知曉吧;如果在城市中,如果有人和你有些衝突,你也會行兇,拿起棍子亂打傷人,我怎能做你的白客,又怎能脫身呢?”行者說:“師父,如果我不打死他們,他們卻會打死你。”三藏說:“我這個出家人,寧願犧牲自己也決不敢行兇。如果我死了,那也只是一個人的生命,但你卻殺了六個人,如何能說得過去?如果這事告到官府,就算是你的父親做官,也無法辯解。”行者說:“老實告訴師父,五百年前,當我在花果山稱王作怪的時候,也不知道殺了多少人。假如像你說的那樣告到官府,倒也能給我些積案。”三藏說:“正是因為你放縱自己,橫行霸道,欺天騙人,才遭受了五百年前的困境。現在既然出家了,如果還像當時那樣行兇,只是傷害生命,就無法去西天,也無法做好和尚!真是可惡!可惡!”原來這猴子無法忍受別人的氣,他看到三藏只是不停地嘮叨,壓制不住內心的怒火,說道:“既然你這樣說,說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那就不要多管閒事,我回去吧!”三藏沒有反應,他一瞬間離開,說了一句“老孫走了!”三藏急忙抬頭,卻已經看不見他,只聽到一聲呼嘯,他已經跑向東邊離去。留下三藏孤零零地點點頭,自己嘆息,悲傷不已,說:“這傢伙!這麼不受教育!我只是說了幾句話,他怎麼就消失無蹤,直接回去了呢?唉!唉!唉!也許是我命中不該遇到他這樣的徒弟,讓他進入我的門下!現在想找他找不到,想叫他他聽不見,來去無蹤!”現在只能捨棄自己的生命,回西方去,不要倚仗別人自主張。
那位長老只能整理行李,放在馬上,卻沒有騎馬,一隻手扶著錫杖,一隻手握著韁繩,悽悽涼涼地往西方前進。走不了多久,前面山路上出現了一個年老的婦人,她捧著一件綿衣,綿衣上有一頂花帽。三藏見她靠近,急忙牽馬,站在右邊讓路。那老婦問道:“你是從哪裡來的長老,孤孤悽悽地獨自在這裡行走?”三藏回答道:“弟子是奉聖旨前往西方拜見活佛求取真經的東土大唐僧人。”老婦說:“西方佛寺位於大雷音寺的天竺國境,離這裡有十萬八千里遠的路程。你這樣一個人獨自旅行,又沒有伴侶,又沒有徒弟,你怎麼能走得過去呢?”三藏說:“弟子最近收了一個徒弟,他性情頑固、兇惡,我勸他幾句話,他不接受教導,於是離去了。”老婦說:“我有一件棉布直裰和一頂鑲金花的帽子,原本是我兒子使用的。他只做了三天和尚,不幸短命身亡。我剛剛去他的寺廟,哭了一場,告別他的師父,帶了這兩件衣帽過來作為紀念。長老啊,既然你有徒弟,我就送給你這衣帽吧。”三藏說:“領受老婦的盛情,但是我的徒弟已經離開了,不敢接受。”老婦問:“他去了哪裡?”三藏回答:“我聽到一聲呼嘯,他回東方去了。”老婦說:“東邊不遠,那就是我的家,想必他去了我的家。我那裡還有一篇咒語,叫做定心真言,又叫緊箍兒咒。你可以暗自默唸熟悉,牢記在心,不要洩露給任何人。我去趕上他,叫他回來跟著你,你把這衣帽給他穿戴。如果他不服從你的指令,你默唸這咒語,他就再也不敢胡作非為,也不敢離開了。”三藏聽了,低頭鞠謝。那老婦化作一道金光,回到東方去了。三藏知道是觀音菩薩授予的真言,趕緊拾起土壤點燃香菸,虔誠地朝東方施禮。禮畢後,收起衣帽,藏在行囊中間,然後坐在路旁,默唸那定心真言。他來回默唸幾遍,念得非常熟悉,牢記在心。
與此同時,行者別了師父,藉助筋斗雲,徑直飛向東洋大海。他按住雲頭,分開水道,直接到達水晶宮前。龍王早已驚動出來迎接,把他迎進宮內坐下,行過禮,龍王說:“聽說大聖經歷了困難,我感到遺憾!想必是已經恢復仙山,回到古洞了吧。”悟空說:“我確實有這個心思,只是又做了和尚。”龍王問:“做什麼和尚?”行者說:“我受南海觀音菩薩的勸善之言,正法修行,隨同東土唐僧,前往西方朝拜佛祖,皈依沙門,而且改名為行者。”龍王說:“這真是可喜可賀!這才叫做改邪歸正,懲惡揚善。既如此,為什麼不繼續向西前進,又東回來了呢?”行者笑道:“那是因為唐僧不瞭解人性。有幾個盜賊攔路搶劫,我解決了他們,但唐僧就對我嘮嘮叨叨,對我指責了一些事情,你想想看,我能夠忍受嗎?所以我離開了他,打算回本山去,所以先來看您一下,請求幾杯茶喝喝。”龍王說:“請受降!請受降!”當時龍子龍孫捧來香茶獻上。
茶喝完後,行者回頭一看,發現牆上掛著一幅描繪圯橋三進履的畫。行者問道:“這是什麼景緻?”龍王回答道:“大聖,你先來到這裡,所以不太瞭解。這叫做圯橋三進履。”行者問:“為什麼是三進履呢?”
龍王解釋道:“這仙人是黃石公,這位小子是漢朝的張良。石公坐在圯橋上,突然把鞋子掉到橋下,就叫張良去取。這位小子馬上去取,跪在面前獻上。這樣三次,張良毫無一絲傲慢和懈怠之心,石公因此喜愛他的勤勉,夜晚傳授天書,指示他扶持漢朝。後來果然在運籌帷幄中決定勝利,遠征千里獲勝。太平之後,張良放棄官職歸隱山中,和赤松子一起遊玩,最終覺悟成為仙人。大聖,如果你不保護唐僧,不全力以赴,不接受教導,最終還是一個妖仙,無法成就正果。”悟空聽了沉吟片刻沒有說話。龍王說:“大聖自己判斷,不可圖快樂,誤了前程。”悟空說:“不要多說了,我還是去保護他吧。”龍王高興地說:
“既如此,不敢久留,請大聖早點行動,不要疏忽了你師父。”行者見他催促著離開,急忙起身,離開海中,乘雲駕馭,告別龍王。剛走,卻遇到南海菩薩。菩薩說:“孫悟空,你為什麼不接受教誨,不保護唐僧,來到這裡做什麼?”行者慌忙在雲中施禮說:“多虧菩薩善言相救,確實有個唐朝僧人來了,解開了緊箍咒,救了我的性命,我成為他的徒弟。他卻責怪我兇惡,我才離開他一會兒,如今要去保護他。”菩薩說:“趕緊去吧,不要錯過機會。”說完各自離去。
這時行者很快看到唐僧在路邊坐著發愁。他走上前說:“師父,你為什麼不走路?還在這裡幹什麼?”三藏抬頭道:“你去哪裡來的?讓我走又不敢走,動又不敢動,只能在這裡等著你。”行者說:“我去東洋大海老龍王家拿點茶喝喝。”三藏說:“徒弟啊,出家人不要說謊。你離開我還不到一個時辰,怎麼就到龍王家喝茶了?”行者笑道:“不瞞師父說,我會乘筋斗雲,一筋斗有十萬八千里的路程,所以能及時來回。”三藏說:“我說話有點重了,你就怪我,生氣地離開了我。像你這樣有本事的,去拿茶喝;像我這樣沒有本事的,只能在這裡忍飢挨餓,你心裡也過不去吧!”行者說:“師父,如果你餓了,我去化齋給你吃。”三藏說:“不用化齋。我包袱裡還有些乾糧,是劉太保的母親送的,你去拿碗盂找點水來,等我吃點糧食再走路。”行者去解開包袱,在包裹中間看到幾個粗麵燒餅,拿出來遞給師父。又看到一領光豔豔的綿布直裰和一頂嵌金花的帽子,行者說:“這是東土帶來的衣帽嗎?”三藏隨口答道:“是我小時候穿戴的。戴上這頂帽子,不需要教經,就會念經;穿上這件衣服,不需要演禮,就會行禮。”行者說:“好師父,讓我穿上吧。”三藏說:“怕長短不合適,你穿上看看吧。”行者於是脫下舊的白布直裰,穿上綿布直裰,大小正合,戴上帽子。三藏看著他戴上帽子,就不再吃乾糧,默默地念緊箍咒一遍。行者喊道:“頭疼!頭疼!”那師父不停地又唸了幾遍,把行者疼得滾來滾去,抓破了嵌金的花帽。
三藏擔心扯斷金箍,停止了唸咒。停止唸咒時,他的頭就不再痛了。他伸手摸頭,感覺像是一根金線,緊緊地勒在上面,取不下來,揪不斷,它已經長出根了。行者從耳朵裡拿出一根針,插入金箍裡亂動。三藏又怕他動壞了,又開始唸咒,他依然感到疼痛,疼得抖蜻蜓,翻筋斗,耳朵發紅,臉面發紅,眼睛脹大,身體發麻。師父見他這樣,又不捨得,再次停止唸咒,他的頭也不再痛了。行者說:“原來是師父咒我的。”三藏說:“我念的是緊箍經,怎麼能咒你?”行者說:
“你再念一次看。”三藏真的又唸了一遍,行者確實又痛了,只喊:“別唸!別唸!你一念動我就痛!這是怎麼回事?”三藏說:“這一次你要聽我的教訓了?”行者說:“我聽教了!”“你再敢無禮嗎?”行者說:“不敢了!”他口裡雖然答應,心裡仍然存有壞心思,他晃了一下那根針,大小適宜,朝唐僧就想下手,這時長老口中又唸了兩三遍,這猴子跌倒在地,掉落了鐵棒,無法抬手,只喊:“師父!我明白了!別再念!別再念!”三藏說:“你怎麼欺心,竟敢打我?”行者說:“我並沒有敢打,我問師父,這種法術是誰教給您的?”三藏說:“是之前一個老婦人傳授給我的。”行者大怒道:“別說了!這個老婦人,肯定是觀世音菩薩!她為何要這樣害我!等我去南海找她算賬!”三藏說:
“既然這法術是她傳授給我的,她必然已經先知道了。如果你找到她,她開始唸咒,那麼你就會死了吧?”行者聽了覺得有道理,真的不敢動身,只能折回心思,跪下哀求道:“師父!這是她逼迫我的法術,讓我隨你西行。我不會去招惹她,你也不要相信常言,只管唸經。我願意保護你,再沒有退悔之意了。”三藏說:“既然如此,就催我上馬吧。”行者這才死心塌地,振作精神,整理綿布直裰,扣好馬鞍,整理行李,向西方快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