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白話西遊記【原著無刪節】 清風隨竹影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太宗和魏徵在便殿下棋,交替著下子,佈置陣勢。正符合《爛柯經》所說:下棋的道理,重視嚴謹。高手著眼於中央,下手擅長邊緣,中手善於角落,這是棋士們的常規。常理說:寧願輸掉一子,也不願失去先手。攻擊左邊則留意右邊,進攻後方則觀察前方。先行者之後也有順勢而動,後行者之前也可先行。兩方都要保持生氣,不可連成一片。佈局不可過疏,也不能過擁。與其擔心自己的子,不如捨棄它而取得勝利;與其毫無計劃而孤軍行動,不如穩固防守以自補。對手眾我寡,先考慮保護自己;我方眾對手寡,努力擴大自己的勢力。善於取勝的人不爭鬥,善於佈陣的人不戰鬥;善於戰鬥的人不失敗,善於接受失敗的人不混亂。棋局起初必須正合,最後才能出奇制勝。對手若無事自補,說明有侵犯絕對的意圖;舍小而不救,說明追求大的目標。隨手下子者是沒有謀略之人,不思考而從應者是尋找失敗之道。《詩經》中說:“惴惴小心,如同處於險地。”這就是它的意思。
棋盤就像是地,棋子就像是天,透過顏色表達了陰陽變化的整體。下到微妙之處,笑誇當年爛柯仙(指楚國名士石崇)的智慧和才華。
君與臣二人在下這盤棋,正下到午時三刻的時候,一盤殘局未結束,魏徵突然在案邊趴下睡著了。太宗笑道:“賢卿真是為國家勤勞,為江山勞累,所以不覺得睏倦。”太宗聽任他睡著,沒有呼喚他,不一會兒,魏徵醒來,俯伏在地說道:“臣應該萬死!臣應該萬死!剛才昏迷,不知所為,求陛下寬恕臣疏忽之罪。”太宗說:“你有何疏忽之罪?起來吧,收拾殘局,我們重新開始下棋。”魏徵謝過恩寵,重新拿起棋子,就在此時,外面朝門上響起了大喊大叫。原來是秦叔寶、徐茂功等人,拿著一個滿是鮮血的龍頭,扔在太宗面前,啟奏道:“陛下,海淺河枯曾有所見,但這種奇事卻從未聽聞。”太宗和魏徵站起身道:“這東西是從哪裡來的?”
叔寶、茂功說:“在千步廊南、十字街頭,從雲端落下這顆龍頭,微臣不敢不奏稟。”唐王驚問魏徵:“這是怎麼回事?”魏徵轉身叩頭道:“陛下,這是臣做了一個夢斬的。”唐王聽後大驚道:“賢卿在瞌睡時,又沒有見身體動彈,也沒有刀劍,怎麼能斬下這龍頭?”魏徵奏道:“主公,臣的身體在陛下面前,夢離開陛下。身體在陛下面前還在下棋,眼中昏昏欲睡;夢離開陛下乘坐祥雲,心神抖動。那條龍,在剮龍臺上,被天兵綁縛其中。我對它說:‘你違背了天條,應該受死罪。我奉天命,來斬你斷了你的殘生。’龍聞聽悔恨,我精神振奮。龍聞聽悔恨,低頭收起鱗甘願接受死亡;我精神振奮,掀起衣袖邁步揮舞霜鋒。一聲刀過,龍頭就這樣落在空中。”太宗聽後心中既悲傷又歡喜。歡喜之處是讚美魏徵是個好臣子,朝中有這樣的豪傑,豈有江山不穩定之說?傷心之處則是在夢中曾答應救龍,卻沒想到最終卻斬了它。只能硬撐精神,傳旨讓叔寶將龍頭懸掛在市曹,明早通知長安的百姓,然後單獨獎勵了魏徵,官員們散去。當晚回宮,心中卻只有憂愁,想到那夢中的龍,悲傷地哀求求生,卻不知命運無常,難免有這樣的災禍。思念久了,漸漸感到神魂疲倦,身體不舒服。夜半二更時分,突然聽到宮門外有哭泣之聲,太宗更加驚恐。正當他處於半夢半醒之際,又看見涇河龍王,手提著一個流血的頭顱,高喊:“唐太宗!還我命來!還我命來!你昨晚滿口答應救我,怎麼到天明時卻派人曹官來斬我?你出來,你出來!我和你到閻王那裡爭辯爭辯!”他拉住太宗,不停地喊叫,太宗被堵住口無法言語,只掙扎出全身汗水。就在這個難以解決的時候,只見正南方香雲繚繞,彩霧飄飄,有一個真人女子走近,用手揮動著楊柳枝,那沒有頭的龍悲哀地啼哭著,徑直朝西北飛去。原來這是觀音菩薩,奉佛旨前來東土尋找取經人,此時寄居在長安城土地廟裡,夜間聽到有鬼哭神號聲,特地前來驅散疑懼龍,救脫皇帝的災禍。那龍立刻去向冥府地獄,具體情況不在敘述之列。
太宗甦醒過來,只叫著“有鬼!有鬼!”這讓三宮皇后、六院嬪妃和侍從的太監整夜都戰兢兢地無法入眠。不知不覺到了五更三點,朝廷的文武官員都在朝門外等候朝會。但天亮了,太宗仍未出現,讓每個人都嚇得驚慌猶豫。直到日上三竿,才有詔書出來說:“朕心情不快,眾官免朝。”不知不覺已經五七日過去,眾官都擔心不已,正準備敲門見駕問候,卻聽到太后有旨意,召來醫官進宮診治,眾人在朝門等候傳話。片刻後,醫官出來,眾人詢問太宗的情況。醫官說:“皇上脈氣不正常,虛弱而又快速,瘋狂地說著見鬼,又診得到十分危急的跡象,五臟失去活力,恐怕不能堅持七日。”眾官聽到後大驚失色。就在這時,太后釋出詔書傳喚徐茂功、護國公、尉遲公入宮面見。三位公依旨,急忙進入分宮樓下。行禮後,太宗面色凝重地說道:“賢臣,寡人19歲領兵起兵,南征北戰,東破西除,歷經數載,從未有過半點邪念,而今卻看到了鬼!”尉遲公說:“建立江山,殺人無數,又怕什麼鬼?”太宗說:“你是不相信的。本宮的寢殿外,入夜時就有磚石亂落,鬼魅呼號,難以應對。白天還好,黃昏和夜晚難以忍受。”
叔寶說:“陛下請放寬心,今晚我和敬德將守宮門,看看有什麼祟異之事。”
太宗准許,茂功謝過恩典後離開。當晚天黑了,兩人整理好裝束,身著戰甲整齊,手持金瓜和鉞斧,守在宮門外。好將軍啊!你看他們如何打扮:戴著金盔閃閃發光,身披龍鱗鎧甲。胸前的寶鏡反射著祥雲,帶子和華彩的旗幟華麗奪目。一個將軍有著鳳眼向天,像星斗般明亮,另一個將軍有著環眼如電,照亮了月光。他們原本是英雄豪傑,有著舊時的功勳,只可惜落得千年稱為戶尉,萬古做門神。
兩位將軍侍立在門邊,一整夜過去了,卻沒有見到一點邪念。當晚,太宗在宮中安寢平安無事,黎明時宣召了兩位將軍,重重賞賜並說道:“朕自從生病以來,數日無法安眠,今晚因有二將軍威勢守衛,心情很是安定。你們現在請回休息,晚上再來值勤。”兩位將軍謝過恩典後離開。幾個晚上都守衛得很安寧,只是御膳有所減損,病情轉為加重。太宗又捨不得兩位將軍辛苦,再次傳喚叔寶、敬德以及杜、房等諸公進宮,並吩咐道:“這兩天朕雖然安穩,但不忍心秦、胡 二將軍整夜辛苦。朕想要召來巧手畫家,傳達二將軍真容,貼在門上,以免再勞他們。你們覺得如何?”眾臣照旨選出兩個擅長畫像的人,讓秦、胡兩位將軍按照原貌穿戴,畫了他們的肖像,貼在門上,夜間也就沒有再發生任何事情。
如此過了兩三天,又聽到後宰門乒乒乒乒地響起,晨光時分匆匆傳召眾臣曰:“前門多虧平安,今夜後門又有動靜,害怕又要驚殺寡人了!”茂功上前奏道:“前門由敬德、叔寶守衛,後門由魏徵守衛。”太宗准許奏摺,又宣召魏徵今晚守衛後門。徵接到旨意,當夜整理裝束,手持那誅龍的寶劍,站在後宰門前,真是一位英勇的將領!他的打扮如何:頭戴青色絲巾,額上擦拭乾淨,身穿錦袍,腰間佩掛玉帶,披著風外氅袖,衣裳飄動如霜飛。腳踩烏靴,姿態威武兇猛。眼睛圓睜,四周警覺,那個邪神敢靠近?一夜明亮,沒有鬼魅出現。儘管前後門都平安無事,太宗的身體卻逐漸變重。有一天,太后再次釋出詔書,召集眾臣商議後事。太宗還宣召徐茂功,囑咐國家大事,並對仿效劉備留下孤兒託孤的意思表達了思念之情。說完後,太宗沐浴更衣,等待時機。魏徵悄悄走近,拽著龍袍,奏道:“陛下請寬心,臣有一事,包管陛下長命百歲。”太宗問道:“病情已經入膏肓,命已經危險,你如何保得住?”徵說:“臣有一封信,進呈陛下,請帶到冥司,交給酆都判官崔。”太宗問道:“崔是誰?”徵說:“崔是先帝駕前的臣子,曾擔任茲州縣令,後升任禮部侍郎。在世時與臣結下八拜為交,關係深厚。他現在已經去世,在陰司擔任管理生死文籍的酆都判官,經常與臣在夢中相會。如果將這封信交給他,他會看在臣的情分上,必然放還陛下,讓陛下的靈魂回到陽世,轉為龍顏,復歸帝都。”太宗聽後,接過信函,藏於袖中,閉上雙目離世。三宮六院、皇后嬪妃、侍長儲君以及文武官員都哀悼戴孝,並在白虎殿上停放靈柩,不再細述。
太宗的靈魂漂浮茫茫,徑直走出了五鳳樓前,只見御林軍和馬匹迎來,請大駕出朝採獵。太宗欣然隨從,如虛幻般消失。行了一段時間,人和馬都不見了。他獨自在荒郊野地中漫步。正驚慌之時,只見一邊有人高聲大叫道:“大唐皇帝,過來這邊!過來這邊!”太宗聽後抬頭觀看,只見那人頭戴烏紗,腰間繫著犀角。他頭戴烏紗,飄帶柔軟,腰間繫著犀角,顯得金光閃爍。手持牙笏,祥和的靄氣凝結,身穿羅袍,隱約散發著吉祥光芒。
腳踩一雙粉底靴,踏雲逐霧;懷揣一本生死簿,註定存亡。鬢髮蓬鬆飄到耳邊,鬍鬚飛舞繞過腮邊。昔日曾為唐國的宰相,如今在閻王的座前侍奉。太宗行到那邊,只見他跪拜在路旁,口稱“陛下,請赦免臣錯遠迎之罪!”太宗問道:“你是誰?為何事而前來迎接?”那人道:
“臣於半月前,在陰司大殿上,見到涇河的鬼龍向陛下訴說救他而不殺之事。第一殿秦廣大王隨即派鬼使催促陛下,要召見三曹(指江山、冢宰、巢穴),臣已得知,所以前來候接,不料今日來得有些遲,還請陛下恕罪恕罪。”太宗道:“你姓甚名誰?擔任何官職?”那人道:“臣生前,在陽間侍奉先帝駕前,曾擔任茲州縣令,後升任禮部侍郎,姓崔名-。如今在陰司,擔任酆都判案官。”太宗大喜,親自走近扶住他的手道:“先生辛苦了。朕駕前魏徵有一封信,正好要交給先生,真是有緣相遇。”判官表示感謝,問信在何處。太宗立即從袖中取出信遞給崔-接收,並開啟閱讀。信中寫道:親愛的弟弟魏徵,向大都案契兄崔老先生致敬:記得我們過去互相關照,如同音容在耳。轉眼數年,未曾收到您的訊息。常常只是在節令時設蔬品祭祀,不知道您是否享用?還感謝您不棄,夢中示意,才知道您獲得了升遷。可惜陰陽隔離,天各一方,未能見面。如今由於朕太宗駕崩,料定要召見三曹,必然能與兄長再相會。千萬求您懷念我們的交情,方便一些,讓我陛下回陽世,這是非常愛護的。請再多表達感激之情。敬上。判官讀了信後,心情歡喜道:“魏徵前日夢中斬龍的事情,我早已知道,非常讚賞。而且他也一直照顧我的子孫,今天既有信來,陛下請放心,我將護送陛下回陽世,回到玉闕。”太宗向他表示感謝。
兩人正談話間,忽然見到一對青衣童子,手持幢幡和寶蓋,高叫道:“閻王有請,有請。”太宗隨同崔判官和兩個童子一同前行。
突然出現了一座城,城門上掛著一面巨大的牌匾,上書“幽冥地府鬼門關”七個金色大字。青衣童子搖動幢幡,引領太宗徑直走進城內,沿著街道前行。
只見街旁,先主李淵、先兄建成、故弟元吉走過來說道:“世民來了!世民來了!”建成和元吉上前揪住太宗,準備要奪取他的性命。太宗躲閃不及,被他們抓住。幸好崔判官喊來一名青面獠牙的鬼使,驅逐了建成和元吉,太宗才得以脫身離開。走不了幾里,就看到一座碧瓦樓臺,真是壯麗無比,只見:彩霞飄飄萬重疊,紅霧隱隱千條現。怪獸頭猛烈嵌於簷口,鴛鴦片輝煌的瓦片。門上裝飾赤金釘,檻上鋪設白玉扇。窗戶透出明亮的朝陽,簾欄幌動閃爍紅光。樓臺高聳直插青天,廊廡平行連結著寶院。獸鼎散發出香雲,燈火明亮照亮了宮扇。左邊有勇猛的牛頭,右邊威武的羅馬面。接鬼送亡轉金牌,引魂招靈系素練。這座樓宇被稱為陰司總會門,下面就是閻老和森羅殿。太宗正在外面觀看,只見那樓內裡叮叮噹噹,有仙香奇異,外面有兩對提著蠟燭的人,後面則是十代閻王降階而至。這十代閻王分別是: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
十王出現在森羅寶殿,向太宗鞠躬行禮。太宗謙虛地下拜,不敢前行。十王說道:“陛下是陽間的人王,我們是陰間的鬼王,彼此身份有別,無需客氣過謙。”太宗說:“朕在治理天下之時犯了錯誤,怎敢與陰間和陽間、人與鬼的道理計較?”十王聽後,再三謙虛。太宗前行,徑直進入森羅殿上,與十王互相行禮之後,分坐主客。
約過片刻,秦廣王拱手進言道:“涇河的鬼龍告訴陛下同意救他而反而殺了他,這是怎麼回事?”太宗說:“朕曾在夢中聽到老龍請求救助,朕當時答應他沒有問題,但沒想到他犯了罪該由人曹官魏徵處以死刑。朕宣召魏徵在殿上下棋,無意中斬了他。這是人曹官出奇制勝,也是龍王犯罪該死,豈是朕的過錯?”十王聽聞,跪地行禮:“自從那龍還未誕生之前,南斗星的死亡簿上就已經註定他將被人曹之手殺死,我們早已知道。只是他在這裡辯駁,一定要陛下來這裡受審,我們才將他送入輪藏,轉世去了。今天再次勞煩陛下光臨,希望您原諒我們的催促之罪。”說完,命令判官:“趕緊取來生死簿,看看陛下陽壽和天祿應有多少?”崔判官急忙去司房,將天下萬國國王的生死簿逐一檢閱,只見大唐太宗皇帝的名下注定是貞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驚,急忙拿起濃墨大筆,在“一”字上加了兩畫,然後將簿子呈上。十王仔細檢視,發現太宗的名下注定是三十三年,閻王驚訝地問道:“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回答:“朕登基已經十三年了。”閻王說:“陛下請放心,還有二十年的陽壽。既然這次對案明瞭,請陛下回到陽間。”
太宗聽了,躬身表示感謝。十閻王派崔判官和朱太尉兩人,送太宗回魂。太宗離開森羅殿,又起身向十王詢問:“朕宮中老幼安好如何?”
十王說:“都很安好,只是擔心御妹壽命似乎不太長久。”太宗再次拜謝:“朕回到陽世後,無物可以酬謝,只能答謝一些瓜果。”十王高興地說:“我們這裡有西瓜、東瓜,只缺南瓜。”太宗說:“朕回去就送來,就送來。”從此,他們相互揖別。
那太尉手持引魂幡,走在前面引路,崔判官緊隨其後保護太宗,徑直離開幽司。太宗抬頭四望,發現不是原來的路,便問判官:“這條路不對嗎?”
判官回答:“不是不對。在陰司裡就是這樣,有去路,沒有來路。現在我們將陛下送回陽間,讓陛下游覽地府,同時也教陛下投師超生。”
太宗只得隨著兩人,跟著他們前行。一直走了幾里路,忽然看到一座高山,陰雲低垂,黑霧籠罩空中。太宗問道:“崔先生,那邊是什麼山?”判官回答:“那是幽冥背陰山。”太宗感到驚恐,“那我怎麼透過?”判官說:“陛下請放心,有我們引領。”太宗戰戰兢兢地跟隨著兩人,爬上山岩,抬頭觀看,只見:形狀多凹凸,地勢更崎嶇。像蜀嶺一樣險峻,高度似廬山。並非陽世中的名山,而是陰間的險地。荊棘叢生,隱藏著鬼怪,石崖閃爍著邪惡的魔力。
耳邊聽不到獸鳥的嘈雜聲,眼前只見鬼魅行走。陰風悽悽,黑霧瀰漫。陰風悽悽,是神兵口中的飛灰,黑霧瀰漫,是鬼魅在暗地中噴出的氣體。遠望什麼都看不見,左右看去盡是兇惡的亡魂。那裡有山嶽,有峰巒,有嶺陵,有山洞,有溪澗;但是山上不生草木,峰頂不插入雲天,嶺陵不經行人,山洞不納雲霧,溪澗不流水。岸邊都是魑魅魍魎,嶺下盡是神魔。洞中關押著野鬼,澗底隱藏著邪惡的靈魂。山前山後,牛頭馬面喧鬧不停;半掩半藏,餓鬼窮魂時哭泣。催命的判官神情焦急地傳達信票;追魂的太尉大聲呼喝著催促文書。急行者形如旋風,勾魂使黑霧紛紛飛舞。太宗完全依靠判官的保護,渡過了陰山。繼續前進,又經過了許多衙門,每個地方都充滿了悲涼的呼聲,惡怪令人膽戰。太宗再問:“這是什麼地方?”判官回答:“這是陰山背後的十八層地獄。”太宗問道:“有哪十八層?”判官解釋道:“請聽我說:吊筋獄、幽枉獄、火坑獄,陰寂無聲,煩惱萬分,都是因為生前犯下無數罪孽,死後在此受苦受罰。酆都獄、拔舌獄、剝皮獄,哭泣悲傷,淒涼悲慘,都是因為不忠不孝傷天理,出爾反爾墮入此罪門。磨捱獄、碓搗獄、車崩獄,皮開肉綻,抹嘴諮牙,是因為欺瞞無情不公道,巧舌如花暗中侵害他人。寒冰獄、脫殼獄、怞腸獄,面垢發蓬,憂愁皺眉,都是因為大欺小欺愚蠢之人,導致災禍積聚自身。油鍋獄、黑暗獄、刀山獄,戰戰兢兢,悲切淒涼,都是因為強暴凌虐善良之人,自作自受痛苦。
血池獄、阿鼻獄、秤桿獄,人們被剝皮掏骨、折臂折筋,只因為謀財害命,殺生宰畜,墮落千年不得解脫,永遠沉淪。一個個被緊緊束縛,繩子纏繞捆綁,擦身而過的是赤發鬼、黑臉鬼,手持長矛短劍;牛頭鬼、馬面鬼,手持鐵簡銅錘。只聽得他們痛苦地皺眉臉色血淋淋,呼天叫地卻無人救援。人生之中千萬不要欺騙他人的心,神鬼都明明白白,沒有誰可以逃脫善惡的報應,只是爭取早來還是晚來而已。”太宗聽說後,內心充滿了驚惶。
前進一段時間後,看到一群鬼卒,各自持幢幡,跪倒在路旁說道:“橋樑使者前來接陛下。”判官喝令讓開,上前引領著太宗,走過金橋。
太宗又看到另一座銀橋,橋上行走著一些忠孝正直之人,公平正直之人,也有人持幢幡引領;另一邊還有一座橋,寒風凜冽,血浪滾滾,哭泣聲不絕。太宗問道:“那座橋叫什麼名字?”判官說:“陛下,那叫奈河橋。如果到了陽間,一定要留下記載,那座橋下都是漫過的水,險峻狹窄之路。宛如一條搭在長江上的繩索,又像是火坑浮現在世界上。陰氣逼人寒冷透骨,腥風撲鼻刺鼻。波浪翻滾,往來的人無法渡過;赤腳蓬頭,進出的都是鬼魂。橋長數里,寬只三尺,高有百尺,深卻千重。上面沒有扶手欄杆,下面有搶人的惡魔。枷鎖束縛身體,打擊著奈河危險的路。你看橋邊的神將兇惡頑強,河裡的冤魂真苦惱,椏杈樹上掛著各種顏色的絲衣;壁鬥崖前蹲著辱罵公婆的無禮婦人。銅蛇鐵狗爭相搶食,永遠沉溺奈河沒有出路。詩曰:時聽鬼哭與神號,血水渾浪萬丈高。無數牛頭馬面守崗,猙獰地守護奈河橋。”正當說話間,那幾個橋樑使者早已回去了。太宗心中又驚又惶,點了點頭暗自嘆息,默默地悲傷,跟隨著判官和太尉,順利地渡過了奈河惡水、血盆苦界。前進又來到枉死城,只聽得嘈嘈嚷嚷的聲音,明明在說著“李世民來了!李世民來了!”太宗聽到這叫喊聲,心頭驚恐膽戰。見到一群身體折斷、無頭鬼魅,上前攔住,都在喊道:“歸還我命!歸還我命!”太宗慌亂地躲藏起來,只喊著“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判官說:“陛下,那些人都是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都是那些冤枉犧牲的人們,他們沒有獲得超生,也沒有人管束,他們是可憐而飢餓的孤魂。如果陛下能給他們一些錢財,我才能幫助他們。”太宗說:“寡人到此空手,哪裡有什麼錢財?”判官說:“陛下,陽間有一個叫相良的人,他寄放了一些金銀在我這陰司。陛下只需留下一份借據,我可以作保,借他一庫金銀,給這些飢餓的鬼魂,這樣就能透過了。”太宗問道:“這個人是誰?”判官說:“他是河南開封府的人,名叫相良,他在這裡有十三庫的金銀。陛下如果借用過他的財物,回陽間後就還給他。”太宗非常高興,願意留下名字借用。於是立下文書,借用了金銀一庫,並讓太尉分發給那些飢餓的鬼魂。判官又吩咐道:“這些金銀可以平均使用,供給你們大唐爺爺過去,他的陽壽還早。我得到十王的同意,送他回魂,教他在陽間舉辦一個水陸大會,給你們超生,再不會有生前的煩惱。”眾鬼聽了,得到了金銀,紛紛退去。判官命太尉搖動引魂幡,領著太宗離開了枉死城,往平陽大路上飄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