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的這個行業一出,果然順應民心。

那些狗都嫌棄的半大孩子,終是專業對口了。

報紙上有時事政治版塊,軍事版塊,民生版塊,因為是國家承辦,沒有很出格的娛樂版塊。

梁爽已經將活字印刷術的辦法言傳身教給翰林院的人,只要底稿校對好,直接批次印刷就行,引得大家直拍大腿。

而梁爽也花錢,僱人寫了月初人靠衣裝首秀的文章,來增加熱度,奈何沒有照片。

要是有照片,那還不亮瞎他們的狗眼?

當晚,康敏就趁著夜色聞風而來。

康敏:“我家狗兒子還聽話吧,啊哈哈哈!”

梁爽:“挺好的,上個月還拿了獎金呢!”

康敏:“說來慚愧,殿下不知,臣雖是從二品,可是俸祿卻少的可憐,如今小兒子還送錢回來補貼家用,臣真不知該喜還是該憂。”

梁爽暗道,如今梁國翰林院的主要職能是編修書籍,撰擬冊文,為皇室解經講史,與政治了然無涉,屬於職清事簡的文人閒職,能有什麼油水可言?【1】

梁爽:“康大人,您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康敏自然是看出來,如今新聞部一出現,賣報紙使得翰林學院有了微薄的收入,證明梁爽這個人,靠譜!

康敏點頭,“自然是託殿下的福,不過,臣有別的主意。”

梁爽聽完康敏的一番話,點頭。

“聽君一席話,勝似一席話呀!”

梁爽拍手。

依照梁國現在的書籍水平,成冊在賣的書籍都是僱人抄寫的,書籍種類少,價格昂貴。

因此,書籍在名流中傳閱較多,亦有口口相傳者。

而專業對口的康敏,自然是想到了其中可以利用的生意經。

康明:“……到時,花重金或買或借閱大儒手中的珍藏,利用活字印刷術,我們就會有無數本書籍出來,既可以賺錢,也可以解決了寒門書生讀不起書的窘境。”

梁爽;“就是建一個圖書館唄!”

康明:“何為圖書館?”

梁爽:“跟你的藏書閣差不多,可以免費閱讀,可以借閱,可以購買。”

康敏深深作揖,“若成,老臣替全天下的寒門讀書人感謝殿下。”

康敏就是出身寒門的讀書人,一路攀巖,其中的辛酸史,不可對外人道也。

梁爽:“問題不大,印刷廠的人手,可得選好,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才是最重要的,至於購買書籍嘛,就登報吧,廣而告之,至於圖書館嘛。”

梁爽已經在度孃的幫助下,在天子腳下選了一個好位置,並附贈了圖紙。

梁爽:“圖書館的圖紙,我已經有想法了,等明日你和工部尚書諮詢下陛下的意見吧。”

畢竟,她區區一個親王,不能說一不二。

梁爽:“不過,話說你專門來一趟是為何?”

康敏有些臊得慌,“本想聯合殿下開一個書店,賣賣書掙銀子,但是殿下高義,臣自愧弗如。”

梁爽:“圖書館也可以掙錢呀!”

但是既有免費的書籍看,買不買都無所謂了。

兩人都想到了這一層。

梁爽:“江山代有才人出,康大人可以從中選一些寒門讀書人培養,假以時日,都是大人的左膀右臂。”

康敏恍然大悟,自己是寒門出身的讀書人,府裡無門客名流之輩,就是有,也是養不起的。

康敏:“多謝殿下指點。”

梁爽:“本王也是看重你的文人風骨,不然不會堂而皇之的讓你培養自己的勢力。”

文人墨客皆有自己的風骨,而寒門出身卻能躍龍門的康敏,無非是一個好的榜樣。

次日,女皇陛下單獨召見了翰林院康敏、工部尚書林忠、戶部尚書懷孟樂。

康敏簡單說了幾句圖書館的事情。

女皇陛下:“眾愛卿覺得如何?”

林忠:“一切聽陛下安排。”

懷孟樂:“前期的投入可控的話,能批次印刷書籍,其中的利潤巨大,這個先機必然由陛下掌控,不然。”

聰明人都知道,活字印刷術的出現,書籍的價格走低,必然會給人工抄書以及圖書行業帶來血雨腥風。

女皇陛下:“長遠來看,可觀。”

女皇同意後襬擺手,讓她們具體細節請示梁爽,就讓人散了。

懷孟樂早已經習慣了陛下的騷操作。

倒是康敏還是有種雲裡霧裡的感覺。

懷孟樂:“不懂就請示慶王,慶王聰敏又禮賢下士。”

康敏:“這倒是真的,慶王可謂賢王也。”

至於林忠,她是忠貞的保皇派,無功無過的那種官員,沒有什麼大作為,但是聽話。

因此她把此事,第一時間就安排給了自己的得力下屬寧寬,

三人小分隊一聚集,其中兩個就是梁爽岳母。

趁著梁爽沒有來,懷孟樂思忖,“不然把我狗兒子也送進來?”

畢竟眼前的兩個老傢伙兒,都是兒子在慶王府裡。

可是自己正值壯年,兒子也才堪堪五歲。

寧寬:“莫要無端抹黑慶王。”

懷孟樂看看已經成為梁爽忠實擁護者得寧寬,尷尬笑著,“這不是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嘛!”

寧寬:“慶王殿下志在四方,不在於後院。”

三個人達成共識,齊齊點頭。

梁爽三言兩語就安排好了幾人的工作。

康敏代表翰林院,先登報向天下藏書人借書,說明了慶王殿下發明瞭活字印刷術,描述了有了圖書館後的美好藍圖,書山書海,爾等可共讀之。

而寧寬則是拿著梁爽給的有色圖紙,開始召集人手施工。

懷孟樂則是後勤工作組,哪裡需要錢,就往哪裡跑。

而施工的進度,在梁爽的刻意透露下,每天登報彙報進度。

百姓們緊跟時事,也有參與感。

翰林院宮外辦事處,本來就是一個臨時租賃的門頭房。

主要是將宮裡印刷好的報紙,拿出來售賣。

如今,直接變成了眾人投餵書籍的場所。

如今,書籍實在十分寶貴,很多人戀戀不捨的拿出書,想到報紙上鼓吹的正義之辭,還是狠心借出去了。

想到自己以後也可以免費去讀天下書,把書借出去的人,都十分開心。

翰林院這邊進度很不錯,有專人將貢獻出書籍的人員登記在冊,後續就有人將書送回宮中。

將內容稽核校對之後,就開始排版印刷。一個月後,字跡工整漂亮的書局就堆滿了翰林院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