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楊崇德收到高曉蘭傳來書信,大意說:高家長輩反對與楊崇德的相處,要與瀘州大戶定親。高曉蘭不願意,離家躲避去了。
因為牽念高曉蘭,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的楊崇德在徒弟小余的陪同下趕到了雲頂寨。
他們到丁字街老茶館喝茶,然後悄悄找熟悉的茶坊打聽。那茶坊告知:高小姐帶著一個丫環出走了,丫環半路托熟人給寨子上捎了信回來,說他們乘船去萬縣了。估計小姐去了萬縣的奶媽那裡,寨子上的東家也著急派人跟去了。
楊崇德以前幫助寨子上管家修造私宅,有些情分。從管家哪裡又問到奶媽姓張,住在萬縣馬臺街東頭。
楊崇德師徒二人僱了騾子下山,然後又乘船直奔萬縣。
待他們到張奶媽家一問,說小姐來的當天就走了。雲頂寨的人第二天也來過,現在不知小姐去向。
二人失望地離開張奶媽家。
走到街口,碰到有人在吵架。
一個高個子眉眼肅然、面帶怒色:“你是孫氏子孫,後又習周家技藝,你究竟代表哪家?”
那矮個子說:“我兩方都代表,能贏就算!”
高個子說:“你混蛋!孫家要跟周家比武,你站在哪方?”
那矮個子說:“你太保守了。魯班會就是要切磋交流,提高技藝。爺爺就說過要打破門戶觀念,更何況我們都是一個祖師爺的徒子徒孫。”
楊崇德聽出了門道,上前一步說:“是啊,我覺得這師兄說得有道理……”
那高個子斜看了楊崇德一眼,根本不理會他,只用右手指尖在魯班尺上輕輕一點:“你代表周家也可以,那你必須宣佈以後絕不會打著孫氏後人的幌子去接單幹活,尤其不能拿爺爺的名頭出去招搖。”
矮個子怒了:“憑什麼!那是我爺爺!”
楊崇德皺起了眉頭。心想:按理說並不是拜了師就只能習一家之藝了,只要你有能力,只要師傅肯教,你完全可以繼承好幾種技藝,並不是學了這家就不能學那家。但民間門戶之見很深,的確流行這種觀念。
想到這裡,楊崇德便出言相勸:“提高技藝之後回去傳承發揚本門技藝,這並不衝突啊?”
高個子冷笑著對矮個子說:“不衝突?好,我問你,臘月二十魯班會,你站哪邊?”
啊……楊崇德都忘了,今年臘月二十的川南魯班會在萬縣舉辦,各州縣泥木石匠都派代表參加。以前他跟隨爺爺、父親參加過多次。魯班會要祭拜祖師爺,重申行幫的規矩、制度。中間有修造技術交流。參會要交納一定會費,參加這個魯班會可以交流資訊、資源共享,最關鍵的是可與各地會員邦聯一團,遇到大事可以相互照應。
矮個子說:“今年的魯班會是爺爺主持,我回去問爺爺啥意見。”
楊崇德問:“敢問你們是孫老師傅家人?”
矮個子答:“正是,我叫孫三。請問你是?”
楊崇德答:“我是隆橋驛的楊石匠。”
矮個子孫三說:“爺爺多次講過楊石匠,知道你們。還有幾天才開魯班會,你們這麼早就來了?”
楊崇德說:“我們順便來辦點事情,所以提前了。”
孫三又說:“今年有比武節目哦,你們帶了作品來麼?”
楊崇德說:“往年都是家父帶隊參加。去年家父仙逝,所以今年我做主了。來得匆忙,還沒有準備。”
楊崇德從萬縣張奶媽的訊息分析,高曉蘭應該平安無事。於是,他決定參加完魯班會再走。
楊崇德籌辦了些糖果糕點,到孫府拜會這次主持大會的孫家老把頭。孫家老把頭以前見過楊崇德,就以禮相待,並告訴他這次魯班會的比武,以展示和觀摩為主,並且有朝廷大員要來出席。希望各州縣、各門派都拿出看家本領來。
拜見完孫把頭,楊崇德有了主意。他去買了紙筆,住進客棧,便也準備參加比武大會。
到了魯班會比武那天,人們先參觀孫家水碼頭的水磨木板加工房,那是孫老三利用周家師父發明的巨大轉盤鋸子,改進接上轉軸,用水磨帶動,那鐵鋸前後拉動,四個人配合送進圓木,一塊一塊的木板就改造出來,旁邊板材堆積成山。“這個機器高明!節省了多少的壯勞力哦!”所有人看了都嘖嘖稱奇!
在臨時準備的展場上,有精雕木屋模型、千年烏木雕觀音、稀世紫石羅漢等,精緻、絕美,就像朝貢的工藝品。還有工匠們研發製造的奇奇怪怪的各種新工具,一個比一個精湛,工匠智慧盡在奇思妙想中。
參觀的人讚不絕口,久久不願意離開。
楊崇德展示的是自己繪製的十餘幅工程設計圖,有橋樑、有民居、有城堡、有宮殿。那年代,一般工程是不繪製圖紙的,即使有也很簡單。所以楊崇德的展示吸引了很多人觀看,京師來的管事劉都統更是讚不絕口。
魯班會接近尾聲,楊崇德心中牽掛高曉蘭,就與徒弟小余打點準備離開萬縣。孫把頭卻帶來一紙官文,說:“祝賀楊師傅,您要進京做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