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項梁等人被押到嬴政面前跪倒在地,王賁沈淵也來到嬴政面前報告?
“啟稟王上,刺王殺駕的兇徒,已經全部捉拿活口,其餘叛賊已經全部誅殺。”王賁率先對著嬴政說道。
“啟稟王上,經過臣的檢查,這些叛賊的確是兩批人馬,其中一批已經驗明正身,乃是異族所派出來的殺手。很有可能就是之前爆炸事件的那一批異族。”沈淵在王賁說完之後對著嬴政說出了自己檢查屍體的結果。
“嗯,那這些活捉的審問過了嗎?”嬴政聽完二人的話,指著跪在地上的項梁等人問道。
“還未曾審問,抓到的第一時間就帶到王上面前,請王上發落。”
聽完沈淵的話,嬴政走到了項梁面前。
“摘下他們的面巾。”嬴政對著看押項梁的斗木獬等人吩咐了一句。
斗木獬等人上前,一把扯掉項梁他們臉上的蒙面巾。
看著眼前的幾個人,嬴政對他們開口問道,“你們曾是其他六國哪一國的人?”
項梁項羽抬起頭,眼睛死死的盯著嬴政,眼神充滿了對嬴政的殺意。
“我乃是大楚大將項燕後人。”
聽到項梁的話嬴政恍然大悟。
“原來你就是那個寡人一直沒找到項梁?”
“正是。”
“那想必你身邊這位容貌與你有幾分相似的就是項羽?”
“秦王好眼力。”
“寡人能問問你,為何會對寡人有如此大的恨意?先是聯合異族攻佔壽春,如今又是再次聯合異族與韓國襲擊寡人的車駕。”
“你滅我家國,屠我百姓,如此不共戴天的仇恨,你竟然問我為何對你恨意如此之深?”
“好,那寡人來問你,雖然我大秦滅了楚國,但是寡人滅了楚國之後可曾濫殺無辜百姓?”
“這…這倒是不曾。”聽到嬴政的問話,項梁說話遲疑了。
“那寡人可曾屠戮你楚國王族?”
“也不曾。”項梁倔強的一扭頭,不再看向嬴政。
“可是你殺了我爺爺還有無數的我楚國士兵。”項羽此時在一旁大聲喊道。
“好,既然你這麼說,那寡人問你,你爺爺項燕生前在楚國身居何職位?”
“統兵大將軍。”
“那我再問你,你楚國士兵的職責是什麼?”
“身為一個士兵,一個軍人,職責自然是保家衛國,擊退來犯之敵。”
“那我再問你,你楚國與我大秦之間的戰爭是何戰爭?”
項羽聽嬴政說到這裡,嘴巴張了張,想說什麼卻沒說出來。
嬴政接著說道,“楚國與我大秦之間,進行的乃是滅國的戰爭。將軍士兵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乃是自古有之。為何他人能死於戰爭之中,你楚國之人就不能死於戰場之上?”
“想當年,你們楚國也是這天下一等一的大國,如今幾十年過去了,我大秦仍然屹立不倒,而你楚國卻已經泯滅於時間長河之中。”
“你可曾想過為何?”
“七國之間的戰亂,打了二百年,每一年都在打仗,每一年都在死人,受苦受難的都是百姓,而非你們這些貴族。”
“說起來可笑,七國中,除了我大秦,你們那個國家不是幅員遼闊,水草豐美,佔據大片的上好資源,而我秦國不過是偏居一隅之地,環境苦寒,但是最後留存下來的卻是我秦國。”
“你們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嗎?七國亂戰,天下百姓流離失所,因此而喪命者不知凡幾,你們想過嗎?”
“戰亂之時,百姓填不飽肚子,易子而食,民間赤地千里的時候,你們見過嗎?當然,你們或許聽說過,因為你們是貴族,你們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肯定可以在書上或者聽先生說過。”
“但是在戰亂年代,那都是活生生的事實。如果寡人不曾統一天下,那麼如今這天下依然還是戰亂不止,不知還會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曝屍荒野。”
“如今這天下止戈,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是因為寡人。是寡人給了他們活下去的機會。”
“而你們,卻只記得寡人滅了你們的國家,毀了你們的宗廟社稷,可是你們誰記得戰爭之時的那些皚皚白骨?你們聯合異族,攻佔壽春,你們可知,如今的壽春百姓過得是什麼生活?”
說到這裡,嬴政背過身,目光看向不遠處的泰山說道,“沈淵,告訴他們如今的壽春城是什麼樣子。”
“是。”沈淵轉身對著項梁二人,“自異族攻佔壽春以來,歷時一年三個月,壽春城人口銳減三成。城中百姓,大多被異族無故屠戮致死,或是被異族藉口給他們治病,實則拿他們做人體實驗致死。城中婦女,被異族當街凌辱或是抓走帶回其駐地姦淫者不知凡幾。”
項梁等人聽沈淵說完,呆若木雞。
“你們回壽春看過嗎?”嬴政開口問項梁。“看來是沒有了。”
“現在你們還覺得你們做的事是正確的嗎?你們還想將這重新拖入戰爭的泥潭嗎?”
項梁二人沒有搭話。
嬴政接著吩咐,“沈淵,吩咐影衛,好生招待這些人,不可怠慢,許其可以自由活動,不必拘禁。待寡人於泰山的封禪大典結束之後,安排人,帶他們去壽春以及其他被異族佔領的地方看一看。”
“是。”
“好了,繼續上山。”
隨著刺殺事件的告一段落,嬴政等人繼續向著山上行去。
經過半日的奔波,眾人抵達泰山之巔。
“今日天色已晚,明日開始封禪大典。”到了山巔,看著昏暗的天色嬴政吩咐了一句。
翌日,正午時分,封禪大典,正式開始。
嬴政身穿玄色袞龍服,頭戴十二旒冠冕,手捧和氏璧雕刻的玉璽,腰間佩戴的玉佩隨著嬴政的腳步環佩叮噹。
一旁的太祝,口中唸誦著祭天檄文:“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廿有六年,初並天下,罔不賓服。親巡遠黎,登茲泰山,周覽東極。從臣思跡,本原事業,祗頌功德。治道執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大義休明,垂於後世,順承勿革。皇帝躬聖,既平天下,不懈於治。夙興夜寐,建設長利,專隆教誨。訓經宣達,遠近畢理,鹹承聖志。貴賤分明,男女禮順,慎遵職事。昭隔內外,靡不清淨,施於後嗣。化及無窮,遵奉遺詔,永承重戒。”
嬴政在太祝唸誦完祭天檄文之後說道,“自今日始,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乃至萬世,傳之無窮。”
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封禪大典也接近尾聲。
嬴政對著天地立誓,“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鎮九州龍脈,衛我大秦,護我社稷,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將身化龍魂,護我神州,永世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鑑,仙魔鬼神共聽之。”
大典結束之後,嬴政命李斯製作石刻,將祭天神文刻於碑上,以留後世傳承。
隨後,嬴政在鐵鷹衛的保護下,從泰山山陰下山,禪於梁父山。
下山以後,嬴政吩咐趙高,“趙高,傳令李斯,讓其擬一道詔書,封朕於泰山之陽上山時為朕遮風擋雨的松樹為五大夫。”
“喏。”趙高領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