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輔剛開始的文化程度不高,也就上過二年私塾。
但經過這麼多年的歷練,他在實踐中學習文化,效果很好。
現在他也算得上文武雙全,這長史的工作,還難不住他,很快就上手了。
李輔得到長史的官職,也是六品的軍職。
但司馬家提出的條件,可比鍾家給鄧賢提出的還要苛刻,等於他賣身投靠了司馬家,一切都要以司馬家的利益為重。
李輔、鄧賢,表面上對孟達還是畢恭畢敬,但內心的怨念可不淺。
尤其是鄧賢,對孟達的怨恨更深!
第一次品級評定的時候,鄧賢的兒子和李輔的兒子,表現不分伯仲,都被評為七品,屬於下品上。
而孟達的兒子,由於本身的才學不夠,因為家世的原因,以及中正官的偏頗,勉強評了六品,屬於中品下。
第二次評選的時候,李輔、鄧賢兩人的兒子,進步都很大,很有可能晉級。
但孟達見不得鄧賢、李輔的兒子和自己的兒子平起平坐,悄悄和中正官吩咐不予晉級,就把鄧賢的兒子定在七品不動。
本來孟達也要把李輔的兒子也定為七品,但司馬懿搶先出手,和中正官提前打好了招呼,要把李輔的兒子評為六品。
孟達的地位不低,但和司馬懿沒法比,中正官選擇了順從司馬懿意思,孟達也不能把他怎麼樣。
孟達在阻止鄧賢兒子的品級晉級時,做的很隱秘,但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不久之後,在司馬懿的運作下,孟達壓制鄧賢兒子的事情,還是讓鄧賢知道了,他心裡對孟達的怨恨,又加重了一層。
前一段時間,鍾毓讓鄧賢給馬謖下套,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武器的管理、購買,本來就是鄧賢的職責所在,孟達在錢財方面,對鄧賢還是開放的。
但被李嚴查獲以後,還是走漏了風聲。
被申儀知道以後,就以孟達和馬叔常武器交易為由,認定孟達與蜀漢有勾結,寫密信狀告孟達。
曹丕、夏侯尚、桓階等好友亡故以後,孟達在朝廷沒有人說話。
司馬懿也想把孟達扳倒,安插自己的人手,就把這個事情報給了曹叡。
蜀漢賣武器給孟達的手下,這事確實有蹊蹺,曹叡也有些懷疑。
但他並沒有下令司馬懿查證,而是留中不發,在退朝以後,找到鍾毓,讓他去了解情況。
他算是找對人了,鍾毓連忙向曹叡彙報,這是他栽贓馬叔常的操作,以便牽連馬謖。
但似乎效果不好,馬叔常非常決斷,直接與馬家分家,離開了蜀漢,舉家遷往江東。
這樣一來,馬叔常屬於馬家分支,多大的事情,都牽連不到馬謖頭上。
但李嚴似乎抓住此事不放,因為事發時,馬叔常還是屬於蜀漢的馬家。
而且買賣的武器,是從馬謖手上流轉出來的。
李嚴還沒有正式舉報,不知諸葛亮會不會包庇馬謖。
總的來說,馬謖在蜀漢,日子也不那麼好過。
曹叡知道前因後果以後,有心敲打一下司馬懿。
就發公文把申儀訓斥了一頓,說他捕風捉影、公報私仇,以後再發生這樣互相拆臺的事情,嚴懲不貸!
當然,順便也帶上了司馬懿,讓他不要讓部下內鬥。
這頓訓斥,也讓申儀清醒過來,沒有足夠的證據,不能再舉報孟達了。
後來郭模叛逃告密,他有十足的把握,也要以身家性命擔保,為的是讓司馬懿相信。
其實,這次司馬懿也是豁出去!
孟達是不是真的叛亂,對他來說並不重要!
有申儀接應,還有李輔相助。
而且鄧賢是鍾家的人,司馬懿也已經得知,他不得不出力。
只要他能擒殺孟達,真的和假的沒有什麼區別。
司馬懿身為都督,鎮守宛城。
在魏國的軍事佈局中,宛城的防禦力量非常重要,與其他邊境地區的守軍相互呼應。
它與揚州曹休的軍隊、關中曹真的軍隊等,共同構成了魏國完整的邊境防禦體系。
司馬懿鎮守宛城,使得曹魏在荊州方向有了一個能夠穩定局勢的核心人物,有助於維持該地區的軍事平衡。
宛城的軍隊並不多,也就二萬人,大部分是司馬懿親自訓練出來的。
領兵的將領,除了他的二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還有徐晃、牛金等。
徐晃是曹操的心腹,曹丕把他和司馬懿放在一起,自然還有監視的作用。
司馬懿前往上庸平叛,事情到底怎麼樣,他心裡也沒有底,徐晃肯定是不能帶的。
於是,司馬懿留下八千兵馬,給徐晃留守宛城。
他親自率領牛金、司馬師、司馬昭等將領,和一萬兩千軍隊,前往上庸。
到達上庸城下,司馬懿看到城門剛剛關閉,斷定孟達毫無準備。
司馬懿估計,房陵、綏陽、昌魏、沶鄉四個城池的軍隊,並沒有集結過來。
司馬懿大喜!
他立即兵分八路,四路前去房陵、綏陽、昌魏、沶鄉四個城池,招降城裡面的軍隊。
另外四路,圍住上庸城的四個城門。
每個城門各兩千人,他們也不急於攻城,而是隔絕上庸城和外面的聯絡。
因為孟達沒有準備,另外四個城池的軍隊分散以後並不多,是在縣丞的統領之下,每處只有一千人左右。
在上庸城外面的軍隊,司馬懿並沒有太重視,分出的四支軍隊,每支只有一千人。
雖然這四路軍隊,相對四個城池的軍隊,在兵力上並沒有優勢,但他們並不是要攻城,而是勸說他們參加平叛。
這四個縣的縣令,都是朝廷直接任命的,都是忠於朝廷的。
如果當時孟達下達軍令,讓他們把軍隊集結到上庸城去,他們只能聽命。
軍隊一旦到了上庸城,他們也沒有辦法了。
如果縣令把兵權交出來了,他們整合軍隊,然後到拒不接受整編的城池,進行合圍。
這些城池的縣令,並沒有接到孟達的命令,都沒有抵抗司馬懿軍隊的底氣,乖乖接受了整編。
這樣一來,本來有一萬大軍的孟達,被司馬懿收編了四千,只剩下上庸城的六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