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茜自從在阿蒲面前哭了一次後,整個人似乎都輕鬆了很多了。都茜覺得有時候找個物件,也並不是為了尋找依賴。只是想尋找一個相互成長的人。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見好多人,很多人其實都是擦肩而過。相遇就是緣分來說的話,那麼人與人的緣分也有很多很多。社恐的都茜來說,她每去認識一個新朋友對她來說都是一挑戰。
都茜會很害怕別人的拒絕,別人的不贊同自己,別人對自己的觀點提出的歧義,她保持了一副完美主義的模樣。當然也是這完美主義的包袱,讓她產生了情緒的崩潰。
也許她是神經質的,也許她是偏激成性,每個人其實都是會發瘋。都茜在看許許多多的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的時候,都只是想在裡面找到一些同感,好讓自己不那麼孤獨。
都茜有時候覺得孤獨就快把自己的喉嚨給握住了一樣,越是掙扎的想要,人生就越是痛苦兮兮的。越是對痛苦的領悟,都茜就越是想拿刀捅向自己,看看自己能承受的最大痛苦的程度是什麼樣的?
都茜想著改變,其實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好像失去了改變的勇氣。她總想有人推她一把,哪怕這個人可能會把她推下懸崖。她只是想著改變這樣的現狀吧。離開一個舒適區確實是很難的,每個人都不想放棄自己原本擁有的東西,但還期待著擁有更多的其他的東西。
都茜在舍與得裡面糾結了很久很久,不想舍卻想得,這是她痛苦原因得一個解釋方法。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都茜也不可能一直的依賴玲姐。也已經不能什麼難題都找她了。她也是在成長吧。
阿蒲跟她說:“我知道你現在處於一個迷惘期,你每天的能在書店裡沉下心來看書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了,這對於成年進入社會工作的人來說。”
都茜低下頭:“我只是沒辦法面對社會,在書裡找找別人的觀點,看看別人看社會是怎麼看待的。簡而言之,看書只是一種想在書中得到同感的期待,來沖淡自己的孤獨感,同時忘掉自己在現實社會里所面對的問題。”
阿蒲:“文藝青年有個通病,就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因此而產生了一些對於現實的悲觀的看法。簡單來說,就是自己待在自己的世界太久了,長久的沒有去接觸與你相反的觀點。你就變得自己成自己世界的獨裁者。雖然說是自己世界的獨裁者,威武霸氣,所以在面對一些否定的時候,自己就會變得很難接納。”
阿蒲繼續說:“所有一切產生自我懷疑的想法,在文藝青年的腦子裡就會痛苦。但是在理科思維的人眼裡,所有對立面的東西,其實都是合理性存在的。既然有正面必然也有反面。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你們的腦子對於痛苦的感受力度會比常人高好幾分。”
都茜抬了頭,醒了醒神:“我們會把痛苦放大,放大無數倍,來逼得自己可憐兮兮,然後想求全天下的人都來看看這個可憐的人。她經歷了什麼。她是那麼慘。”
阿蒲想了想回:“這時候,有些人,可能就會批判了,因為格局不夠大,腦子才是都是一些阿貓阿狗的事情。假如格局夠大的話,注意力早就轉移了其他事情上去了,自然沒有了那些把點放大的更痛苦的情緒了。是否真的是這樣呢?我還是覺得每個人的思維方式的不一樣。”
都茜眼珠突然往左上方,轉了一圈,她說:“以前阿,剛工作的時候,玲跟我說:‘提高格局的方法,一讀書,二旅遊,三見人。我覺得你搞前面兩樣比較好,畢竟你社恐。’玲總是帶給我很多的建議,但是我好像都沒有好好遵從,還是像小孩一樣吊兒郎當的讓時間給溜過去了很多。”
阿蒲語重心長的說:“不要覺得現在來不及了,不要覺得現在就晚了。你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學習一樣東西真的不分年齡。我認識有的姑娘30了才學習化妝,普通人肯定覺得都30了底子都成了,學習化妝也太晚了。其實我覺得一點都不晚,哪怕你40歲去學習化妝,誰還能阻擋你一顆變美的心呢。”
都茜點點頭說附和著說:“對的。”
阿蒲重複了一下都茜的話:“玲姐說提高格局的方法:一讀書,二旅遊,三見人。這個好像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其實不管是哪種方法,我覺得都是要培養自己的避免成為自己世界的昏君。”
都茜有些疑惑看著阿蒲:“昏君?”
阿蒲回覆到:“對的,昏君。假如你看書或者跟人聊天是為了獲取贊成、獲得迴響,這對於普通人來說,都是很平常的。這也跟你前面說的一樣,為了緩解孤獨。當然這另一方面限制了自己思考方式的多樣性。當你聽到不喜歡的觀點,或者不是自己熟悉的領域的東西,你就會逃避,覺得無稽之談。你就會自然而言的產生一種輕蔑的態度。當然這樣長久下去,就成了自己世界的昏君啦,思維就會變的越來越老化。”
都茜點點了,思考了一會:“社交平臺的性質其實都差不多,像我們發朋友圈,有人給我們點贊,我們就會開心。要是有人評論了你的照片很醜,大多數女生應該就把那個人直接拉黑了。我們發朋友圈的時候,點贊對於一個人是一個鼓勵機制。當然點讚的越多,我們的虛榮心就越是滿足。那麼我們如何避免跟別人交流,只是為了尋求贊同,或者想從對方獲得迴響呢?”
阿蒲:“我覺得可以嘗試去接觸自己陌生的領域,耐心的跟自己不贊成或者不贊成自己的人交流。也可以閱讀一些自己不喜歡的或者不贊成的立場的文章。就是要嘗試衝破自己一味地獲取贊成、獲得迴響的思維牢籠。勇敢的去面對不喜歡自己的人,或者不喜歡自己觀點的人。他們給你帶來的思維開拓性往往更大”
都茜託著腮幫子,在思考。她覺得阿蒲說的話也很有道理,這對於自我成長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這也跟自己現在的迷茫也相關。為何會縮回自己的世界尋求安全感,而不敢去面對那些否認自己或否認自己觀點的人?所謂害怕就是害怕自己不被贊同?這好像對自我成長才是最為弊端的。有些人其實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思維老去了。
都茜說:“看來我的思維也老去了,我好像很難接受不喜歡自己的人,也很難去接受那些不贊同自己觀點。好像我就是秦始皇,不允許不同的觀點。看來,我還是得多多去嘗試你所說得那樣,接觸陌生的領域,相反的觀點。培養自己的思維活化,自己才能活的更好。”
阿蒲看這都茜,點點頭。他說:“不著急,慢慢來。人生嘛,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