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就先造這個丹鳳門和上面的丹鳳樓,就在這大明宮的原址上,一比一的給我重建出來。另外,在這丹鳳樓的外邊,建造一個大的平臺!”

說完,朱瞻基又看向了一旁的陳風,問道:“這次賣糧食,我們一共賺了多少?”

陳風回話道:“前前後後,低價高賣,大概賺了有近兩萬兩白銀。”

聽到後,朱瞻基當即道:“全部交給俞德義。”

說完又看向俞德義:“夠不夠?”

俞德義有點懵,是真懵。

這麼大的事情,就這麼兩句話,就直接決定造了?

可面對這位皇長孫殿下的詢問,俞德義還是謹慎的說道:“回殿下,具體夠不夠,需要多少,目前還不清楚,還得仔細計算後才能知道。”

“不過....”

“不過什麼?”朱瞻基道。

“不過,如果長孫殿下的要求只是修建城牆的話,兩萬兩白銀倒是差不多。之前我看過工部的一卷文案,記錄的是南京城一處宮門的造價,微臣想來,應該差別不大。”

聽到俞德義的話,在知道以南京城內的物價都足夠建造後,朱瞻基更是篤定的說道:“那不用計算了,肯定夠。”

俞德義愣了下:“微臣糊塗,還請教殿下,為何肯定夠?”

朱瞻基一笑:“建造這丹鳳門和丹鳳樓,所需材料不過尋常,耗費最大的不過人工,你可知如今西安城內的勞力有多廉價?”

聽到朱瞻基的話,俞德義恍然大悟。

對啊!

城外幾十萬災民,都快吃不上了,他們的勞力能有多少錢?

別說多少錢了,就算是按頓管飯,估計都是搶著做的。

“若是如此....殿下,微臣覺得,大概有個一萬兩出頭就差不多了。”

對此,朱瞻基直接說道:“既然是這樣,那就直接開幹,你連夜開始繪圖測量,出了方案後,我要你在兩個月內將這處城門建造完成!”

兩個月....

時間是有些緊,但是,如果是有充足勞力的情況下,還只是一個城門和城樓,倒是有可能實現。

大不過,原本一個人做的事情,兩個人做就是了。

想到這裡,俞德義當即便應了下來。

而在這件事情有了一個準確的結果後,另外一名工部主事忍不住的問道:“殿下,您日夜住在皇宮之中,咱們京都的皇宮也算不小了,又何必非要重建這大明宮呢?”

聞言,朱瞻基卻道:“沒見過,就想看看。”

聽到朱瞻基的話,這名工部主事頓時尷尬的直撓頭。

而朱瞻基則是聽著腦海中不斷冒出來的紈絝值增加資訊,高興不已。

只不過,相比於這名工部主事尷尬的心情,一旁的俞德義卻想的更多。

大多數人都以為他們這位皇長孫殿下有些過於胡鬧了,一座皇城說重建就重建,只是因為沒見過想瞧瞧。

但俞德義透過之前與這位長孫殿下的對話卻不難發現,這位皇長孫殿下可壓根不像表面表現出來的這般胡鬧。

回想當初皇長孫講修建水壩水庫時,自己曾詢問過哪裡來的人力物力。

可皇長孫卻只給他講了一句:五十萬人夠嗎?

當時只以為是長孫殿下是想驅使這麼多人,如今想想這五十萬人,所指的不正是那城外幾十萬的災民嘛?

剛剛長孫殿下就明確說出瞭如今廉價勞力的情況,也就是說,皇長孫殿下早就發現了這一點,並且預見到了很多的事情。

這一切,其實都是在長孫殿下的謀劃當中的。

可是,如若這一切真是自己猜測的這般,那長孫殿下為何要修建這些宮殿呢?

利用廉價勞動力來修建水庫水壩,從而將旱情和洪澇一勞永逸,這一點他不難理解。

可重建大明宮呢?

既然殿下都說了,要重建整個大明宮,哪怕如今只是先重建一個丹鳳門和丹鳳樓,但既然長孫殿下已經說了,那就代表著日後絕對會完成。

可這又是為什麼呢?

從之前的很多事,包括這一次誘使天下糧商入陝,俞德義可以完全肯定,他們這位長孫殿下絕對不會只是因為沒見過要瞧瞧。

一時間,俞德義實在有些想不明白。

但他也知道,這種事情關乎殿下的大計,自己是絕對不能在這個時候,這種場面下問的。

畢竟長孫殿下沒有說,那肯定就是不能說。

之前那劉福通就是一個教訓。

就當俞德義一時想不清楚長孫殿下到底是為了什麼目的時,一旁的朱瞻基卻開口說道:“行了,諸位,今兒咱們閒逛的時間也不短了,也是時候回去忙你們的事情了。”

聽到朱瞻基的話,眾人皆拱手應是。

但這話更讓俞德義可以確定自己對這位長孫殿下的猜測。

所有的一切,都在長孫殿下的謀劃當中。

就連今日他們看似偶然來到的這裡,其實也是長孫殿下故意引導下的結果。

不然這西安府這麼大,哪裡不能逛,非要逛到這裡?還幾句話就定下來重建大明宮的事情?

簡直開玩笑。

這一切,都是長孫殿下早已謀劃好的事情,只是借這麼一個機會,講了出來而已。

一時間,俞德義不由心驚。

這便是帝王手段啊.....

若此時站在他們面前的是老皇帝,那或許他並不會多想。

可他眼前這位,卻只是一個剛剛十八,初出茅廬的少年。而其行徑,卻已是如此老辣。若假以時日...只怕又是一位比肩當朝皇帝的帝王。

“這皇室之人,還真是不可小覷啊....”俞德義心中感嘆。

不過在感嘆之餘,俞德義也心中歡喜。

畢竟,身為臣子,最幸運的事情是什麼?是得遇明君!

當朝皇上朱棣,文治武功已算曆朝歷代皇帝之列的絕佳。如今這三代又出如此人物......他大明朝,百年興盛!

作為臣子,他也必然能隨明君,為後世傳頌!

遠的不談,只要之前長孫殿下所講的水庫水壩之事能建造完成,在這陝西之地,他俞德義必然千古流芳!

就當俞德義隨著眾人打算一同離開之際,無意間,俞德義突然聽到了身後長孫殿下朱瞻基與陳風的對話。

一時間,讓俞德義怔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