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多謝郡主受教了
殺神穿成惡毒女配,改行禮佛養心 蒸汽啵啵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蘭么並非不尊重死亡,只是曾在亂世之中,活人都只配卑賤的存活,沒有人會在意死人的體面。
宣太醫的小鋤頭不太得勁兒,蘭么一直挖到陽光開始西斜,才終於見到了墳包主人的真容。
這是一具儲存完好的白骨,蒼白而易碎著,已經不著任何結締了。
唯有殘留在頭骨上,長而濃密的森森白髮,似乎在訴說著他的與眾不同。
宣太醫出於職業習慣,對白骨進行了簡單的判斷,而結果卻是叫人震驚的。
男性,已去世百年之久,身體非常的健康,更是活到了百歲高齡。
果然是一位非凡之人!
蘭么打斷了宣太醫的嘖嘖稱奇,直指著白骨前額上綠幽幽的粉末問了話。
“這便是磷嗎?”
宣太醫點了點頭。
他是說什麼都不敢親自動手刮骨取磷的,於是自覺的交出了作案工具,指導著該如何操作。
蘭么很快就上手了。
綠色的磷,被一刀刀的從白骨上刮下,盛進了藥瓶裡。
但空氣中迴盪著的咔咔聲響,卻直叫人心中發顫。
宣太醫不敢直視,索性撇過臉去,不由的看向了白骨周圍的陪葬品。
畢竟,他這個年齡段的男人,沒什麼特別的喜好,擺弄古玩算是其中一件。
白骨身上的衣服早已破敗不見,身側擺放了一些造型獨特,但不值錢的陶瓷,很顯寒酸。
唯有手指上的一隻璞玉戒指,興許還能稱得上是好物件。
不過,這隻手還握著一卷竹簡,珍惜的護於胸前,那才是真正稀罕的玩意兒。
要知道,大番國開國不久,便發明出了紙張,盛行至今,已經完全取締了繁重的竹簡。
如今再次看到,頓時就感覺是看到了一卷頗具年代感和歷史底蘊的古籍。
想及至此,宣太醫已經深深的陷入了盜墓無恥,與物慾私心之間。
不多時,蘭么將所需的磷粉取好了。
起身稍微舒展了一下,接著,再次拿起鋤頭,朝著方才翻出來的土,開始重新翻填,準備把墳包恢復原樣。
而這土也不偏不倚的,正好蓋在那一卷竹簡之上。
宣太醫見狀,心下猛然一慌,壓根來不及細想,本能的就伸手去將竹簡取了出來。
等反應過來時,心中一陣暗暗叫悔。
“郡主,你怎麼能如此戲弄我一個老人家。”
蘭么頓了頓,她自然有注意到宣太醫起的貪念,只是不知有什麼需要猶豫這麼久的,索性嚇唬了他一把。
“他都與泥巴混做一物了,又何須執著於一卷竹簡?”
宣太醫聽明白了郡主的話中,大有寬慰之意。
可再作一番細細思索,卻頓覺萬千思緒在腦中輾轉,因為,郡主這短短的一句話中,實則大有深意。
宣太醫雖未曾潛心禮佛,但多少也有一些耳濡目染。
此時,他記起了一則佛家的寓言小故事。
話說有兩位行腳僧人,在路邊看到了一具屍體。
第一位僧人,將屍體好生安葬,還做了佛法超度,而另一位僧人,卻目不斜視,揚長而去。
大多數人都會武斷的認為,前者是好僧,而後者則是壞僧。
但佛卻說,人死後,肉身無論是埋於地下,還是擺在路邊,皆會化作泥巴。
因此,埋是對,不埋也是對,不應執著於辯別清楚,埋還是不埋。
也就是說,與其看破世間真理,而不是執著於應該怎樣,又不該怎樣。
“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宣太醫喃喃自語道。
對於這位墳包主人而言,強留下一卷竹簡,是一種執著。
而對於自己而言,非要考慮清楚,拿還是不拿,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執著。
所以,郡主才會用這種最直接的辦法,讓自己眼看著要與竹簡失之交臂,方可逼出自己內心的真實選擇。
想及此處,宣太醫站直了身子,朝著蘭么深深一拜。
“郡主佛緣深厚至此,老夫受教,在此拜謝。”
對此,蘭么心中只是打出了一個問號。
算起來,這已經是第三個人,對自己說“受教了”,可自己明明什麼都沒教呀?
蘭么本想趁此機會,問個清楚的。
但從視野中的監視視窗中,看到賀殤那邊,事態似乎有了新的發展。
*
一隻杯盞被重重擲下,響起一道鏗鏘之聲,讓原本還在口若懸河的一眾朝臣們,驀然止住了議論聲。
接著,又傳來一句怒吼。
“你們廢話未免也太多了!”
眾人循聲看去,發現竟是賀老夫人,頓時便紛紛掩了怒氣。
因為,關於北境之事,她才是最有發言權的那一位。
賀老夫人從容起身,面容嚴肅,眼神堅定。
她從朝臣中間穿過,走上前去,直視著皇帝的眼睛,宛若一位騰滿戰意的將軍。
“寒武國,懼誰?”
皇帝亦是凝神回答道,“賀家。”
此話一出,朝臣們再次紛紛議論了起來,最終匯聚成一個疑問。
“大番國上下,無人不感恩賀家的付出,也深知賀家在北境的威懾力,只不過,賀家如今,這個……不幸人丁稀少,即便是賀老夫人再披戎裝,恐怕也已不敵當年。”
“誰說我賀家絕後了?”
說這話的,是賀殤。
只見她身形瘦高而挺拔,身穿一襲玄黑勁裝,暗藏的銀線閃爍著清冷的白光,高束的馬尾如一把紅纓長槍。
她的眸中同樣露出一股刻入骨髓的堅毅和果敢,並不輸賀老夫人分毫,而且更添了青年的熱血與冒險精神。
同樣的,她從席間走到了皇帝面前,與賀老夫人並肩而站。
頃刻間,似有一種無可阻擋的力量騰空而出,讓人無法忽視,眼前的這兩位女將軍。
接著,賀殤抱拳請旨道,“臣女賀殤,願代表賀家,再入北境軍營!”
此話一出,席間眾人紛紛發出欽佩的驚呼。
賀老夫人雖心有擔憂,但更慶幸著賀殤的成長,以及足以光耀賀家門風的處事風格。
皇帝驚歎之餘,亦是深知,此事若付諸實踐,至少能轉移寒武國的注意,這樣一來,他便有更多時間,尋找有效的應對之策。
只是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