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遜茂春並沒有停下的意思,繼續提很無理的要求,他道“華夏在克木城擊殺了不少天竺國孔雀軍團成員,也要賠償。”

張陽聽後面色依然平靜,繼續問道:

“說完了嗎?”

約翰遜茂春想了想,也沒有什麼要求要提,便說道:

“沒了。”

張陽又看向羅剎國大使,問道:

“有事嗎?”

羅剎國大使看過秭歸之戰的直播,知道華夏武聖軍團戰鬥力強悍,所以,才會邀請光明國大使、倭國大使、天竺國大使一起來見張陽,目的就是給張陽施壓。讓張陽放棄帶領武聖軍團參加血脈擂臺鬥陣比試。

他的主要目的已經被光明國大使說了,但是,如果他不說點什麼又感覺大老遠跑來找張陽一句話都不說有點丟人,他道“我需要華夏保證我羅剎國人在華夏的安全。”

張陽聽後既沒答應也沒拒絕,問道:

“還有嗎?”

羅剎國大使也不再提其他要求,他道“沒有了。”

張陽又看向天竺國大使和倭國大使,問道“你們還有事嗎”。

倭國大使還是時透一夫,他來見張陽的首要目的是要回被俘虜的倭國覺醒者;其次,是向張陽表明倭國、光明國、天竺國、羅剎國共進退的決心,至於要華夏賠償倭國戰爭損失之事,他知道張陽絕對不會答應,也只是用來打掩護。他將他的要求說出來。

張陽聽後同樣是既沒答應也沒拒絕,而是看向天竺國大使。

天竺國與華夏在克木城交戰,已經知道華夏武聖軍團戰力強悍,不願意再招惹華夏。他這次完全就是打醬油,順便表明和光明國、羅剎國、倭國共同進退的決心。並沒有提出過分的要求。

張陽見四國大使已經將話說完,他道“既然事情已經說完,你們可以滾了”。

光明國大使約翰遜茂春見張陽不但沒答應他們,還下了逐客令,臉色難看,他道“別給臉不要臉,等光明國的光明使者一到,後悔都來不及。”

面對漢奸約翰遜茂春的威脅,張陽壓根就沒在意。不過,他兩次和約翰遜茂春的接觸下來,隱隱感覺到約翰遜茂春並非是那種無腦之人,約翰遜茂春提出這些無理的條件恐怕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很可能是為某件事做鋪墊。

事實正如張陽所料,約翰遜茂春明白並非是光明國本土人,他想要在光明國立足,就要有足夠的功勞。他的目的就是要遏制華夏發展,以此作為功勞在光明國立足。

想要遏制華夏發展,正常手段肯定不行,只有聯合華夏周邊的倭國、羅剎國、天竺國組成聯軍,倒是兵臨城下,強迫華夏屈服。

張陽雖然隱約感覺約翰遜茂春目的不簡單,但是,短時間內他也想不出約翰遜茂春的目的,只好將主要精力放在訓練武聖新軍上,至於約翰遜茂春提出不讓武聖軍團參加血脈擂臺鬥陣比試之事,張陽壓根就沒放在心上。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武聖新軍已經初步形成戰鬥力,但是,距離張陽想要的結果還差很遠。無奈之下,張陽只好將部分武聖新軍化成武聖軍團成員,這才勉強達到張陽想要的效果。

就在張陽將參加血脈擂臺的武聖新軍訓練好之後,血脈擂臺鬥陣比試也如期而至。

此次張陽面對的是號稱從無敗績的羅剎國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一入場,就迎來陣陣喝彩聲。尤其是羅剎國人,他們雖然見識到華夏武聖軍團的實力,但是,他們還是認為馬其頓方陣是無敵的,最多也就是戰損比高一些罷了。他們紛紛猜測馬其頓方陣會在損失多少的前提下擊敗華夏武聖軍團。

“以我看來,損失應該會在五成,畢竟華夏武聖軍團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你也太高看華夏武聖軍團了,以我看來損失不會超過兩成。”

“華夏前次的對手都是倭國,無論從身高、戰馬等都佔有優勢,所以才會打出驚人的戰績。現在他們面對的對手是我們,無論從身高,還是戰馬都是我們佔優勢,我覺得會無損吃掉華夏武聖軍團。”

就在羅剎國討論需要損失幾成的戰損才能吃下華夏武聖軍團的時候,張陽也領著他剛訓練而成的武聖新軍進入戰場。

因為武聖新軍訓練時間過短,部分武聖新軍的戰鬥力還達不到張陽的要求,他只在四萬五千武聖新軍中選擇了三萬名戰鬥力達標的武聖新軍,剩下的兩萬人員,張陽用武聖軍團來補充。

然而,當羅剎國人看到張陽只帶了五萬人進入血脈擂臺之時,他們滿臉疑惑,又開始紛紛討論起來。

“張陽確實夠張揚,竟然只帶了五萬人參加血脈擂臺鬥陣比試,這是看不起我羅剎國還是覺得必輸無疑,想給華夏保留點家底。”

“依我看來,他是擔心華夏覺醒者全部戰死血脈擂臺,這才只帶了五萬人參加血脈擂臺比試”

“現在是張揚,等下打到他自閉。”

“他已經沒有機會自閉了,會被我們無敵的馬其頓軍團撕成碎片。”

就在羅剎人自戀的時候,華夏人也在激烈討論。

經過連續幾次的勝利,華夏人已經有了一些自信。但是,當他們看到羅剎國馬其頓方陣時,也不由得心中打鼓,不知道武聖軍團能否戰勝從無敗績的馬其頓方陣。

“我們應該能勝吧。”

“自信點,把應該去掉,我們肯定能勝。”

“五萬人真的能打贏羅剎國十萬人組成的馬其頓方陣?”

“你不相信武聖新軍也應該相信武聖軍團,即使不相信武聖軍團,也應該相信張陽。”

“我還是覺得取勝的可能性不大。”

不僅華夏人,羅剎人在討論這場血脈擂臺鬥陣比試,倭國人也在討論。倭國自從吃了幾次敗仗,對張陽和武聖軍團產生了強烈的心理陰影。甚至倭國小孩不聽話,一直哭的時候,他就對小孩說“再哭,張陽來了”。倭國小孩聽到張陽的名字,便不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