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晉文公平亂得四邑
君臣那點事別樣的史記 侯秋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話說翟軍圍困王城,周公孔看糧食消耗殆盡,遂迎太叔帶入城為王。太叔帶稱王之後,立叔槐為後,每日與其在後宮淫樂,一切政事悉交頹叔、桃子、周公孔料理。那翟軍統帥赤丁看救出叔槐,自己使命已經完成,也不計較其他領軍回國覆命去了。
再說周襄王投奔鄭國,等抵達鄭國氾地,終究心虛,怕見到鄭侯,鄭侯給個臉色好歹,乃停止不前,就地駐紮下來。鄭文公聽聞周王停駐氾地,笑道:“天子今方知翟不如鄭也。”遂命一批磚瓦匠急往氾地為周王俢房蓋屋,隨後又置辦大量吃穿用品,前來慰問周王。周王見到鄭侯,面有慚色。而鄭侯像以前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樣,對周王恭敬備至,周王也漸漸安心下來。
周王在氾地安定之後,料想當今諸侯以楚、秦、晉為強,又楚是蠻夷,可信度不高,遂向秦、晉發出求援。前文所述晉文公得到周王請求平亂復位之事正是此事。
且說晉文公收到周王平亂復位請求,即召叢集臣商議。狐偃道:“昔日齊桓公之所以能大合諸侯,稱霸天下,正是因為尊崇天子的緣故。況且我們晉國國君一再更迭,老百姓都習以為常,不知君臣之義。如果今天我們能夠幫助周王平定太叔之亂,不僅能威震諸侯,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我國百姓明白君臣之義,知道國君是不可以隨便更換的。”晉侯道:“聽說天子也向秦國發出求援,秦君有恩於我,萬一秦國也出兵怎麼辦?”狐偃道:“今日所議之事公也,往日秦侯對君之恩私也。公、私不能混淆在一塊。如果今天把勤王之功讓給秦君,那稱伯的就一定是秦君了。試問你甘願把方伯之位讓給秦君嗎?”聽罷狐偃一番解釋,晉侯方不再猶豫,即令趙衰統兵討伐太叔帶。
話說趙衰領兵剛剛離去,晉侯便得到河東守臣來報,說秦君已經統領大軍,到達黃河西岸,不日將渡河救援天子。晉侯急問狐偃現在怎麼辦。狐偃道:“秦軍東上勤王,過河之後必須經過草戎和麗狄,秦國與這兩國素來沒有交往,這也是秦軍停在黃河岸邊遲疑不敢貿然東進的原因。我們不妨行賄二國,讓二國阻斷秦軍東上的道路。同時可派人前去告訴秦君,我們已經發兵救援天子在路上了。如此,秦軍必回。”晉侯聽罷大喜,即吩咐狐偃之子狐射姑帶上金帛之類行賄草、麗二國,另派胥臣前往黃河岸邊向秦君說明情況。等胥臣來到黃河西岸見到秦穆公,向穆公說明情況,一來草、麗二國借路沒有交涉下來,二來穆公也不願意與晉文公鬧僵,穆公遂答應胥臣班師回國。
對於這次突發事件,秦、晉雖然以和平方式收場,但秦、晉作為兩個大國,其爭端已初見端倪。其後秦、晉之間又如何爭鬥,待以後分解。
且說趙衰統領晉軍討伐太叔帶,一路勢如破竹,不日便抵達王城。王城守軍看太叔帶不理朝政,每日與翟女廝混,誰肯賣力守城,加上有周公孔做內應,很快王城便被晉軍攻破。王城告破,太叔帶、翟女死於亂軍之中,頹叔、桃子則突圍出城,不知下落。
趙衰攻破王城,一方面派人前往氾地迎接周王復位,另一方面派人急馳晉國,向晉侯報喜。晉侯聽聞叛亂已平,急趕來王城拜見周王,或者說是向周王討賞來了。等周王見到晉侯,感激之情不能自已,果然對晉侯大加封賞。此次封賞周王贈送晉侯大批金帛不說,還特地把溫、伯、陽樊、攢茅四邑劃歸給了晉國,其封賞之厚遠勝昔日的齊恆公。
對周王厚賞,晉侯大喜過望,對周王再三感謝之後,遂統兵回國。等晉大軍回至太行山之南,接近四邑,晉侯遂使魏犨接收陽樊之田,顛頡接收攢冒之田,欒枝接收溫之田,自己則帶領趙衰親自接收伯之田。顛頡、欒枝前去接收還比較順利。但魏犨到達陽樊邑都,拿出天子詔書,要陽樊守臣蒼葛聽命於晉國,那蒼葛憤然不服,拒開城門接納魏犨入城。無奈魏犨派人前去詢問晉侯怎麼辦。晉侯寫書一封於蒼葛,書曰:
四邑之地天子已經賞賜給晉國,我們接收順理成章。閣下如果不願意受晉國節制管轄,可帶百姓離去,我們保證不加阻攔。
蒼葛接書,知道自己硬頂下去,實屬無理。遂傳令下去,願意歸周的就跟著自己離去,不願意歸周的可以留下來。結果跟隨蒼葛離去的百姓有多大半。這些人遷徙到周地軹村定居下來。陽樊這一地也算得到了解決。
再說伯邑這一地。那伯邑守臣朱烏和陽樊守臣蒼葛一樣也不願聽命於晉國。等聽說晉侯要來接收伯邑,朱烏向屬下散佈說,晉兵包圍陽樊,把陽樊男女老少殺光了。伯邑上下聽朱烏這麼一說,恐懼萬分,紛紛表示,誓死保衛伯邑邑都伯城。等晉侯帶領一班晉兵來到伯城城下,看城門緊閉,伯城軍民在城樓上手持兵刃嚴陣以待,晉侯感覺有點棘手,問跟隨一起來的趙衰怎麼辦。趙衰道:“伯邑軍民之所以拒絕我們,是對我們不瞭解。如果我們示之以信,伯邑可不戰而降。”晉侯急問怎麼示之以信。趙衰說道:“請君上向外宣稱,軍隊只有三天的糧食了,如果三天之內還攻不下對方城池,就班師回國。”
晉侯依計而行,後三天晉兵對伯城裝腔作勢比劃著攻了幾下。到第三天夜裡,有伯城守軍墜下城牆,投奔到晉營,向晉侯報告,他們已經知道陽樊根本沒有朱烏宣稱的屠城之事,他們已經商量好了,計劃明天晚上做內應,開啟城門迎接晉侯入城。晉侯道:“寡人已經和屬下約定攻城三日為期,一旦三日攻不下來就撤軍。今三日期滿,寡人怎麼能毀約呢?再說我們軍中確實也沒糧了。”伯城守軍道:“我們那邊已準備好了。君上不如暫留一日,攻下城來再走。即使沒糧的話,這邊距離樊陽不遠,從陽樊運幾車糧食過來也費不了多長時間。”晉侯道:“誠實守信是做人的準則。三日無功收兵上下都知道了。如果再遲延一日,就是不講信用。得到伯城而失去信用,以後有誰還會聽從我呢。”於是,第二天黎明,晉兵後撤。看晉軍如期後撤,伯城守軍相互轉告,晉侯寧可放棄伯城,也不肯失信官兵,的確是個有道之君啊!於是紛紛墜下城樓,追趕晉軍,投奔晉侯。那晉軍說是後撤,實則磨磨蹭蹭行軍速度和螞蟻爬行差不多。等看到伯城守軍紛紛來降,晉侯反戈一擊,又返回伯城。朱烏無奈,只得開啟城門,向晉侯乞降。至此,伯邑也歸到了晉國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