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兵工廠後,我心情已經平復的差不多了,以大秦的軍事實力,加上之前的懷柔政策,還有嬴政收天下武器、把六國貴族帶到咸陽等措施,即便是後面有人想造反想必也翻不起多大的浪了。
只要心繫百姓,不讓百姓的生活過得比戰爭年代更苦,這個要求很簡單。
我越想越開心,想著只需要把趙高拿下,我不搶皇位,讓給自己的弟弟,應該也不會陷入政治鬥爭,現在文臣武將基本都混了個照面,我已經做好當個閒散王爺聊度此生了的。
於是我在咸陽到處晃悠,除了每天雷打不動的去找李斯學習法律條文和練習鬼谷吐納之術和蓋聶教的劍法外,我就只能溜溜鳥走走彎。
秦朝的娛樂專案也太少了,難怪都這麼有鬥志,感情精力全部都放在了打仗上面。
只是好景不長。
我沒想到的是才三個月車同軌,書同文的計劃就全面實行了,而且根本沒有按照我之前裁定的執行,而是由李斯主導,基本沿用秦律,根本沒有顧忌到各國的感情。
李斯這傢伙雖然是個學者,嘴卻挺嚴,現在才告訴我。
法令已經頒佈了,再講什麼都是無用功,估計這就是李斯的想法。
但這樣無疑會增加各國反叛的意願和機率。
於是我只能面見嬴政勸說嬴政改變這個觀點。
“之前李斯就跟我講這些都是他的意思,我想沒有你在中間他絕對不會這麼行事,只是考慮到你之前屢立戰功,加上李斯也為你說話,你也沒有過多染指寡人的新政,寡人也就沒有多問。
以為你有所悔改,沒想到你居然還是這個鬼樣。”
嬴政聽完我的來意後大怒的給了我兩巴掌。
但該說還是得說,雖然捱了兩巴掌,但是我還是跪著上前。
“各國都有自己的文法,如果直接這樣強制推行新政,必然會引起讀書人和貴族的不滿,您在世尚且可以壓住,一旦您百年之後,秦國將何以自處?”
“寡人有百萬雄兵,諸多良將,別說沒人敢反。即便是有,我堂堂大秦連六國在時都能滅,何況區區殘餘。”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旦百姓群起造反,即便是我大秦百萬雄兵,怕是也難以抵擋,望陛下三思。”
嬴政又是一腳。
“又是你儒家的這一套,我大秦要是將禮法早就亡國了,你作為秦國長公子,實在是太令我失望了。”
趙高本來一直都想辦法排擠我,只是我之前在楚國確實辦的漂亮,來咸陽後又一直規規矩矩,所以並沒有機會對我下手。
其實扶蘇只要自己不作區區趙高有什麼威懾。
只是沒想到嬴政居然這麼在意這項政策,我在執行的時候稍微改了下細節放慢了點節奏嬴政居然也這麼在意。
不過實話實說,嬴政對於扶蘇確實沒得說,可能也是李斯在中間調和了一下的結果,居然沒有直接找扶蘇對峙,而是自己改回了自己的原方案。
李斯估計也是怕我找事,居然也瞞著我,等法令完全通知下去之後再通知我。
本來嬴政要是直接說的話我都沒辦法否決,畢竟他才是這個帝國的實際控制人,一國之君。
之所以來這裡觸犯逆鱗也只是尋求內心的安慰而已,希望秦末揭竿而起的歷史可以改變的,看樣子太難了。
“既然父王主意已定,希望父王保重聖體,孩兒對政事難以決斷,但南方南離未定,東方臨海之濱也未完全臣服,北方有匈奴,天下還未大定,孩兒願在陣前當一小將替父皇分憂。
請父王恩准。”
嬴政畢竟還是心有不忍。
“那邊境多是未開發的險境,你只要多體貼寡人,待在寡人身邊也未嘗不可。”
但我此時已經心灰意冷了,六國百姓揭竿而起的直接原因是野心家太多,陳勝吳廣等都藉機行事,但究其根本還是因為秦始皇的步子走得太大太快,百姓適應不過來。
修長城、修路、改文,是秦始皇建立了中國大一統的基本制度和物質條件,但以當時的生產力,對於百姓來壓力太過沉重,百姓民不聊生,所以這些野心家們才會一呼百應,再加上胡亥趙高等人的嚴酷刑法和享樂,完全不把百姓當回事,更加重了百姓與秦朝的隔閡,最後推翻了秦朝。
既然勸不了秦始皇,那我只能養精蓄銳準備一戰了。
只是嬴政還以為我是跟他賭氣。
“既然如此,你去蒙恬那裡當個監軍吧。沒有朕的旨意不準還朝。”
說完嬴政袖口一擺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