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將幾個碗挨個倒上水,第一個遞給了原身的爺爺,一個遞給了原身的爹,一個遞給了大女兒,最後一個才放在了自己面前。

“爹,渴了吧,趕緊喝碗水吧。”

雖然現在已經到了春天,可天還冷,家裡也沒有暖水瓶,帶點水到地裡,用不了多久就涼了。

這會兒身體再好的人也不敢喝涼水,要是因為喝涼水拉肚子耽誤了上工那可就虧大了。

要是家裡有人給送水,那就喝點。要是沒人送,忍忍也就過去了,等到下工了回家喝就好。

眾人正喝著水,一個男孩子風風火火的跑了進來。

“娘,快讓我喝口水,渴死我了。”

這應該就是原身那個到處亂跑的二哥了。

大姐叫王珠珠,二哥叫王大剛,小弟叫王二剛,而她以後就是老三王娟娟了。

原身的父親叫王大栓,是家裡的老大,所以兄弟幾個分家後,爺爺奶奶跟著他。

他還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這一大家子壯勞力可不算少。

要知道姥爺家可就他一個男孩,剩下的幾個都是女孩,而且都比他大。

兒子多了有時候也要發愁的,即使這個年代娶媳婦的彩禮不高,可身為農民掙得更少。

兒子要成家,房子也要準備好。

原身的爺爺奶奶帶著三個兒子拼了命的幹,下地要掙滿工分,冬天降溫,土地凍的邦邦硬也要帶著兒子們都去挖溝渠。

就這麼拉拔著幾個孩子長大,蓋了三個土坯房,給三個兒子都娶了媳婦,才分了家。

如今年歲是越來越大,可家裡的孫子輩又像雨後春筍般一茬一茬的生了出來。

可現在也不讓做生意,出門要開介紹信,買東西要用票,農民除了種地,養點雞賣雞蛋,也沒有別的進項。

就連養雞也有限制。

他們這還好,按規定一家能養五隻雞,因為地方偏,來檢查的人少,他們還能再在房子後面再多養幾隻,只要別被人發現就行。

饒是如此,攢下來的幾個雞蛋也就夠拿到公社換點鹽和針頭線腦的,也就不剩什麼了。

一分錢都要掰成八瓣用,這話是一點也不誇張呢。

甚至有的人,活了半輩子都沒攢夠一百塊錢。

掙錢太難了,可也只能一分一分的慢慢攢起來。

也不是沒想過別的辦法,也有人走上大半天到縣城去,就為了自家攢了好久的雞蛋能多賣兩毛錢。

有那運氣好的,能囫圇個的回來。

有那運氣不好的,被帶著紅袖箍的革委會帶走,雞蛋全都沒收不說,還要被打的頭破血流的,再關上幾天。

好不容易回了家,又要被全村開會通報,上臺檢討,挨批鬥。

農民本就老實,被這一通折騰完,在村裡都抬不起頭。

膽子大的還能正常生活,膽子小的大病一場後連見人都畏畏縮縮的。

這個年代,還真是歷史上特殊的一個年代。

那時候看書的時候,寥寥幾頁就寫完了,可這個年代的人,卻真真實實的過了這麼多年。

自己既然來了這,也得謹言慎行,不出挑,不找事,隨波逐流就好。

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長大,才好謀求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