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場考武藝、內場考策論兵書。

只有武力的貧家子如何考,不僅有武力,還懂軍事策略的富家子弟又是另一種考法。

先考問軍事策略,比如孫吳兵法什麼的,合格的對武藝的要求放低,更注重策略;不合格的只看武藝。

這樣就能更大限度的選拔專業人才,而且還是術業有專攻,有帥才的單獨選出來,可以做先鋒的勇士也會不少。

天才,天才的想法!

突然間明瑤覺得回來也沒什麼不好的。

如果武舉是這樣的,那她很樂意負責,也很願意去觀看,還能更準確的瞭解一下這些人才的品行和才幹,以後也好知道怎麼用他們。

“對了,還有一點,這武舉也得男女均可才是。”

現在科舉是不分男女,也選拔女官了,但武舉可不是,畢竟武舉選出來的是要上戰場的,戰場上還是男子更多,女子在裡面還要避嫌什麼的,忒不方便,但明瑤是女的啊。

如果主將是女子,那什麼男的女的,有什麼不方便的。

“你還不死心?”

明瑤的身份肯定是不用武舉的,那她要女子參加做什麼,每一個主將想在自己的隊伍裡有一個女子,除非這個主將是她明瑤自己。

但為什麼?

她本就不需要去戰場。

若是要當官,完全可以挑一個清貴的職位,即便想要一個實權的位子,也可以去六部當個侍郎嘛。

給她兵部侍郎又能如何,如今她大勝而歸,又有爵位在身,雖然還是有點兒不合適,但他就任性這麼一次又能怎樣,也沒人能說什麼,但她偏偏都不要,一心一意想著要上戰場。

“戰場那麼危險,你何必去冒險!兵部侍郎哪兒不好了?”

越說李隆基越氣。

“你去了兵部,那尚書位子豈不早晚是你的,不過是等一等。”

兵部自然是六部之一,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源於三國魏五兵制,兩漢尚書職務本不涉軍事,如今兵部設有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

如今那兵部尚書早晚要退,不過是因著明瑤年齡尚淺,不能很快坐上尚書的位置罷了。

但李隆基可以在現在的尚書致仕以後,選一個年齡更大的尚書,給她做個過渡,等明瑤三十再給她尚書,要是明瑤去了,李隆基就會給她把一切安排好,她就等著升官就行了。

而且李隆基也有要給六部尚書升品級的意思,到明瑤的時候可就不是這麼個等級了,既安全又能滿足明瑤對軍事的喜歡。

況且兵部負責的軍事政務可是包括:天下軍衛武官的選授、軍師卒戍軍籍的管理、山川要害奧圖的製作、馬政以及皇帝車輦諸事的管理、正常的參與軍政大事的決議等,是個實打實的級別不如權利的位子。

多少人想進都進不去呢,李隆基為了安撫明瑤甚至願意給她空出來個二把手的位置,她卻是不屑一顧,難免讓李隆基生氣。

“我又不是為了當個什麼官,掌個什麼權,我就是想上戰場……”

若說錯,那也該是李隆基啟蒙時候的錯。

李隆基自幼給她講的便是史書列傳,平生未嘗一敗的“人屠”白起、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多多益善的韓信、壓的匈奴抬不起頭的衛霍、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瑜以至於本朝隨著太宗皇帝一起打天下的各位將軍,包括太宗皇帝本人……

哪一位不夠耀眼!

從明瑤還是一個還年幼的孩子開始,就已經心嚮往之,或許李隆基還得慶幸,明瑤心向往的是他們共同的特點,而不是特立獨行,既是將軍又是皇帝的那位,畢竟如果明瑤想當皇帝那就有點兒不好辦了。

“誰都知道危險,我也知道,但我早已心馳神往。”

總有人去戰場,總有人死在戰場上,誰都知道那兒很危險,可能喪命,但總有一群人不為名利的向那兒奔跑。

“皇帝舅舅,我想去!”

寂靜。

死一般的寂靜。

站在書房外面的高力士悄悄的往回縮了縮身子。

天知道為什麼他這麼倒黴!

明明以前和明瑤一起說話,自家陛下都跟多少年沒見了一樣,笑的那叫一個燦爛啊!

嘴上再怎麼罵也是笑著的,而心情一好,李隆基往往會重賞當值的太監宮女,是個實打實的美差,所以他才親自在門口侍候的,這次兩人竟然意見不合了,而且還在這兒沒關門的剖析起內心來了。

他可不想聽兩人討論這個,這不是他這個太監該聽的啊!

要是陛下想起他,知道他聽了這些惱羞成怒了怎麼辦。

在這宮裡,你不能什麼秘密都不知道,但也不是什麼秘密都能知道的,有些秘密知道的人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