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李老漢的觀點對張三完全沒有產生任何影響,那並不準確,至少在挑選假餌的種類上,張三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原本他計劃使用米諾或匙型假餌,但是在聽完李老漢的講解後,他決定改變原本的決定,挑選了一個魚形軟餌,嘗試模仿李老漢所描述的布條的動作。
魚形軟餌是一種由矽膠或軟橡膠製成的小魚形狀的釣魚誘餌,它是軟餌的一種。製作這種釣組的過程相對簡單,首先,將曲柄鉤穿過擬餌的頭部,然後在主線上放置一個子彈銅作為重量,接著使用一個或兩個太空豆將子彈銅固定在合適的位置。
另外,還有一個更簡便的方法,那就是省去曲柄鉤,直接將市面上出售的成品鉛頭鉤穿過軟餌,這樣甚至省去了子彈銅的使用。
張三是一個較為懶散的釣魚愛好者,他總是尋求最便捷的方法,於是選擇了使用鉛頭鉤搭配軟餌;與他的懶散身體相反,他的大腦十分活躍,總是能構思出許多巧妙的技巧。這次,他的大腦又靈光一現,在鉛頭鉤上加了一個亮珠,彷彿是小魚的瞳孔,以提升釣魚的效果。
皮爾已經佔據了船尾的位置,張三便決定跑到船頭去垂釣。遊艇停在距離小島大約一米的位置,向左拋竿就能將魚鉤扔到小島附近。他可以嘗試在靠近岸邊的水域尋找魚群,而向右拋竿則可以探索更廣闊的水面。
起初,張三決定在水面進行搜尋,當誘餌進入水中後,他透過旋轉輪和魚竿的操作,使誘餌在水體上層移動。隨著他對魚竿的操控,那條帶有紅點的淺灰色橡膠小魚時而迅速前進,時而在原地擺動,偶爾還在水面上進行短暫的躍動,宛如一條受到驚嚇的小魚。
儘管張三對自己的操控技巧感到十分自信,認為已經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但奇怪的是,沒有一條魚上鉤。他在左右兩側反覆嘗試,甚至沒有一次遭到魚的襲擊。
"哦,三。我釣到魚了,這就是你所說的大魚嗎?"正當張三感到極度沮喪的時候,船尾傳來了皮爾那太監般的嗓音。張三轉頭看了看,只見大胖子正提著一條不足一尺長的魚向他炫耀。
"這不過是把小水果刀罷了,離真正的大刀還差得遠呢!"張三表面上滿是輕蔑,但內心卻充滿了嫉妒。這條撅嘴雖然大小不算特別大,但也絕對不小,至少它已經開花了,而自己的卻連一點動靜都沒有。
不久,船尾再次響起了歡呼聲,然而這次並非皮爾捕到了魚,而是楊偉成功釣到了一條撅嘴魚。雖然它的體型比皮爾釣到的那條還要小一些,但仍然值得慶祝。
"嘿,張三,你可能需要更換一下你的假餌,試試看能否有所改善。"當看到皮爾和楊偉紛紛成功釣到魚時,坐在船頂與艾米和胡老闆一起觀看比賽的老巴布忍不住開口,向張三提出了建議。
“接受他人的建議,才能豐盛自己的餐桌!”張三早已對自己的選擇失去了信心,現在老巴布的建議正好給了他一個機會,他決定順勢換上一個1厘米的浮水米諾。
實際上,張三積極尋求變化的做法立即產生了效果。他剛丟擲魚竿,就感覺到竿尖下沉,這是魚兒正在攻擊假餌的訊號。張三已經等待這個感覺整整一早上,他全身的肌肉和神經末梢都一直處於緊張狀態。
當魚餌被魚攻擊後的十萬分之一秒,張三立即開始收杆刺魚。他的動作非常標準且及時,但效果並不理想。不是因為沒有刺中魚而導致魚逃脫,而是刺中的魚太小了。張三甚至不需要使用輪子,僅憑手上的感覺就能判斷出,這條魚的大小可能與之前皮爾他們釣到的那兩條魚差不多。
最終,上來的確實是一條不足一尺的撅嘴魚,張三輕而易舉地將它釣了上來。接著,他用手指抓住魚鉤的鉤背,用力一抖,魚兒就啪嚓一聲掉回了水裡。對於這麼小的魚,張三一點兒興趣都沒有,儘管這種魚長到這個大小時,全身都是肉,不管是用清蒸還是燜煮的方式,味道都非常好。
經過大約半小時的忙碌,四個人共同努力,成功釣到了九條翹嘴鮊。其中,最大的一條由皮爾所釣到,而最短小的一條僅有手掌長度。最後,這些魚都被安全地放回了大自然。
“老伯,這些魚的體型似乎有點小,有沒有體型更大的呢?”張三忍不住了,他走進船艙向那位經驗豐富的李老漢詢問。
“並非魚兒體積小,我猜測是因為我們的船隻過於顯眼,導致大魚都不敢靠近。你們能不能把魚鉤再拋得遠一些試試看?” 李老漢正坐在船艙內稍微休息一下,這種不需要捕魚還能賺錢的日子實在太少了,好不容易抓住一個機會,正好可以補充一下睡眠。
“言之有理,我再嘗試一下。”張三滿腹的話語,被老漁民的一句話硬生生憋了回去,對方的言辭確有道理。像翹嘴鮊這種水面掠食性魚類,其警覺性非常高,所以這條大遊艇突然停在這裡,大魚肯定不敢輕易靠近!
“嘿,皮爾、哈里斯,我認為我們需要將誘餌拋得更遠一些,因為我們的船隻體積過大,可能會讓大型魚類暫時不敢靠近。”張三特意走到船尾,將李老漢的建議轉變為自己的想法,然後向正在船尾努力工作的皮爾和哈里斯傳達。
“沒事的,我覺得這種魚也蠻有趣的,我打算換用德州釣組去探索一下深水區域是否還有其他型別的魚。”哈里斯沒有接受張三的提議,他依然玩得很開心。
“我和哈里斯正在競賽,你最好還是回到你的船頭去釣魚。”皮爾並不打算採用張三的釣魚方法,他直接開始催促張三離開。
"這是我首次嘗試這種釣魚技巧,我需要先適應一下,魚的大小並不重要,關鍵是尋找合適的感覺。"楊偉並沒有聽取張三的建議,他仍然堅持使用亮片。
“不願意聽就不聽吧。”張三感覺受到了冷落,憤憤地回到船頭。既然他們不聽取我的建議,那我就給他們展示一下,等我們成功捕魚後,他們自然會明白我的方法是正確的。有時候,無需多言,行動勝於雄辯。說再多不如做一件實事。
如果希望投擲更遠的距離,首先需要更換為更硬、更長的釣魚竿。路亞竿的硬度通常分為六個等級,從軟到硬依次為l、l、ml、m、mh、h。其中,ml和m等級的竿子在實際使用中更為常見。
張三匆忙地回到船艙,首先尋找了一根長度為米1的mh釣竿子,然後他又開始在自己的假餌箱裡翻找,試圖找出哪種假餌能夠投擲得更遠。
張三翻遍了他的擬餌箱,卻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選項。無論是亮片、米諾還是vib,它們都太輕了,只能扔到6米遠的地方,再遠就難以達到了。在他的擬餌箱裡,唯一能夠滿足他打遠需求的似乎只有幾個波扒,但這些波扒是專為海釣設計的,體積稍微有些過大。
波扒這個詞源自英語中的poppr,它在英語中的意思是發出噼啪聲。在描述它撞擊水面時,用湧來描繪其在水面上的撞擊聲。
波扒的造型呈現為一條小型魚類,其頭部較寬,並且嵌入了一個內陷的小洞。在水中行進時,透過拉動它,水的阻力可以製造出巨大的水花和拍擊聲,從而吸引那些享受追逐小魚的激進型魚類前來進行攻擊。
"大點就大點吧,先試試再說。"他經過長時間的思考,終於下定決心,但是這次他換了一根魚竿,沒有再使用路亞竿,而是直接從他的海竿包裡抽出了一根4.2米的遠投竿。
張三不再使用路亞竿的主要原因是他的路亞竿太細弱,無法將這種大型波扒投至遠方,如果勉強使用,可能會對魚竿造成損壞。相比之下,使用遠投竿就更加合適了。張三的遠投竿最小號也能承受錘負重1克以上的重量,對付這些波扒簡直是小菜一碟。
第四十六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