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裡靜悄悄的,房間裡都黑著燈,人們都在沉睡中,孫樹棠收了寶劍系在腰間,悄悄地落到院子裡,四下看看,然後在廂房門口停了下來。

門口有四個人在看守,都已睡著了。孫樹棠實施了點穴法,把四個看守的人點了穴。他用劍削開了門上的鎖,推門進去了。

房間黑濛濛的,牆邊有兩個黑影,發出了“嗚嗚嗚……”的聲音。

孫樹棠走了過去,替他們解開了綁繩,食指豎在兩唇之間,“噓噓……”示意他們不要出聲。

馮瀟瀟、小猴子,會意地點了點頭。孫樹棠給了他們每人一片花瓣,他們吃了,頓時覺得疲勞全消,身輕如燕。他們走到了院子裡。

孫樹棠拔出寶劍在按鈕上按了三下,口中唸唸有詞:“天地黃黃,一劍成舟。”說完寶劍立刻變成了一隻小木船浮在半空中,孫樹棠小猴子,馮瀟瀟,坐了上去,小船飄飄搖搖地升上了夜空,向著山裡飛了過去。

在沿途在河邊找到了李浩,他們坐著小船一起飛到了密林深處,緩緩地落了下來。

在小溪邊洗了臉,點上一堆篝火,燒了些開水,孫樹棠把小灰兔儲藏揹包裡的熟肉,酒拿了出來,幾個人在篝火邊,喝酒吃肉,聊天。

孫樹棠看著大家親密歡樂的樣子,在小船上時他想:“馮瀟瀟純真,小猴子實在,小李浩也是個為朋友拼命的孩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善良,純正。現在有了煉丹的書籍,不如和他們一起修仙吧。”

篝火熊熊,映紅了每個人的臉,在這安靜的夜晚,大家脫離了戰鬥遠離了敵人,都輕鬆下來。

“師傅,我們休息一天明晚去刺殺黃蜂刺吧。”小猴子說,大家都說好。

“不好。”孫樹棠接著說:“不好。官兵,道士他們加起來有四五千人,我們鑽進人海里,凶多吉少,說不定還要喪命呢?”

“那你說我們每天干什麼呢?我們要報仇,史天賜把你刺傷,這仇我們不能不報呀。”李浩恨恨地說。

“我是這麼想的。大部隊,最好的是速戰速決,時間長了,他們糧草也是個問題,人吃馬喂的一天要多少錢。我們現在去了他們當然高興,我們躲藏起來,他們過不了幾天自然就會退兵的。”

“那這幾天我就要好好玩玩,哈哈哈……”馮瀟瀟笑了,銀鈴般的笑聲。

“想得美呀。”,“不過我們還有更好的事情。告訴你們吧,天大的好事情。”孫樹棠說。

“什麼天大的好事情?”馮瀟瀟問。

你聽我說……孫樹棠濤濤地講起了遇到大仙藍采和的事情。大家聽了都驚喜萬分,都說要是沒有藍采和大仙,孫樹棠就會被淹死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都別說了,聽我講。”大家都不說話了,孫樹棠接著說:“我還拜了藍采和大仙的為師,他送給我修仙煉丹的書籍。我們都是善良的人,明天開始,我就教你的‘雲龍拳,’另外我們一起採藥,一起學道,一起煉丹,一起修仙……”

“太好了!太好了!”大家都興奮地跳了起來。

果然三天之後,官兵撤離了,黃蜂刺也逃走了。他們下山召集被趕走的道士重新回到道觀,主持每天的法事。組織起村民成立護法隊保衛村子與道觀,村民的生活漸漸安定下來。道觀的法事又開始紅火起來。

目前已經有收回了10幾個道觀,道士每天做法事收取金錢,以維持道觀的開銷,每月有了盈餘就讓老英雄戴騰雲收取,用來作為開展下邊工作的經費。

長時間的戰鬥,大家身心疲憊,孫樹棠打算在這裡休整一段時間,以備再戰。

他們收拾行裝,拿了些米、面、肉、酒,就找了個寬敞的山洞裡住了來。山上有很多野菜,再打些山雞,他們的伙食相當不錯。

每天早上起來,孫樹棠教他們紅龍拳,白龍拳,黑龍拳,雲龍拳,休息後吃早飯,然後“打坐、站樁”練出丹田氣。

“打坐、站樁”練出丹田氣,很有規矩,

一、上吸下呼法 二、金丹直灌法

三、旋轉金丹法 四、呼吸封丹法

五、自然歸回法

大家練習的很認真,每天都有長進。

下午吃完飯休息一會兒,就開始學習修行課程學習“通玄真經”。

三修心,就是悟道研究天地,學習“悟真篇”。

晚上吃完飯大家研究修仙,就是“煉丹”。

道家的修仙與眾不同,他的修仙主要是煉丹,服了丹藥仙氣大漲,漸漸地就會成為神仙。

當然煉丹有許多專案,各種金丹也有不同的功效;有強身健體的,有治療疾病的,有增強仙氣與武功的。

煉丹也有不確定性,有時煉丹失敗,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好的結果。

煉丹最高境界就是煉丹的次數被稱為“轉”,“轉數多”最多為“九轉”也許會煉出絕好的金丹。他們就這樣緊張忙碌的學習著,他們的武功大漲。

一個月後,他們精神飽滿,又踏上了剷除惡道清理門戶的征程。

他們又先後收復了嘉善縣、德清縣、湖州縣等7個縣城的道觀,因為聽說黃蜂刺就躲在衢州縣,孫樹棠又準備剷除黃蜂刺收復衢州縣道觀。

在衢州縣位於九華山,這裡民風淳樸,人傑地靈,信奉道教的人很多,道觀每日裡香火不斷,而且有很多家庭經常請道士做道場,可以說這個道觀很富有。

觀主是黃蜂刺的弟弟,叫做黃崇光,人稱外號,鐵公雞,見錢就賺,可以說他富得流油,但貪得無厭,依然想辦法榨取村民的錢財。

原來黃崇光在四川雲龍觀分觀,但因浙江吃緊,峨眉山雲龍觀道長派他來衢州縣道觀做方丈。

這裡雖然是魚米之鄉,但村民受到原來的方丈迫害,民不聊生,個個怨聲載道,人人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