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送了三個孩子去了學堂,小兒子在村子裡的學堂,晚上就回來了,大兒子和二兒子就得半個月回來一次。反正離開的時間還充裕,不能浪費了時間,況且兩個兒子在家,自己就不好作弊了,所以就把需要上學的兒子都打發走了。
張子清讓柳紫煙在家裡把昨天買的布料都做成成衣,棉被之類的,自己就進了深山。沒辦法,她的手工和原主可不一樣,就剩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了,可不能掉馬。更重要的是她想去探探深山。
張子清站在山腳看著眼前巍峨的高山,山腳下的樹木稀稀拉拉的有被人踩過的痕跡,但是隨著腳步的前進,慢慢的愈發的挺拔,也再沒有了人類的痕跡。
張子清找了一根還算粗壯的樹木在前面敲敲打打以免碰到蛇蟲之類的動物。張子清別的不害怕,就害怕那些沒有骨頭的無脊椎動物,軟趴趴的嚇人的很。
一路艱難的向前走著,路過的藥材張子清也沒有放過都移到了空間裡,真到了逃荒的時候,藥材也是緊缺的物品。想到這裡,張子清一陣懊惱,昨天怎麼就沒想起來買些藥備著呢。現在只能現採了。雖然你原主不懂醫術,但是自己懂啊,到時候就說買的,誰有那個功夫去究其根本呢。
不愧是人類罕至的地方,藥材就是多,張子清也不知道踩了多少,只感覺到腰痠的不行。她也沒有把藥材採絕,只挑了合適的年份久的採了些,剩下的大半都是留給其他人或者是在深山居住的動物的。
別看動物不像人類那樣採藥,但是凡事吃草的動物他們都是吃百草的,這樣哪裡不舒服就靠剩下的草藥就能解決。當然了,食肉動物怎麼處理不舒服,她就不知道了。
時間過得很快,到系統提前定的時間一到,張子清就換身踏上了回家的路,根據系統的描述,今天的路程竟然還沒有到十分之一,可見山的廣闊。
張子清也不是沒有想過,在災荒到來的時候,躲進深山是不是可行,但說實話,誰也不能保證到時候山裡還有水,況且深山深處還有著大量的兇獸,很明顯不是明智之舉,那隻能趁著有時間來看看有什麼可以帶走的了。
“娘,你回來啦。”回到家就看到小兒子剛作好功課抻著懶腰就出來了。
“嗯,回來了,功課做完了,你姐姐在廚房嗎,你可有幫著你姐姐幹活?”張子清放下揹著的揹簍,任由小兒子把裡面的野菜收拾乾淨晾曬,洗了把手問道。
“有的,幫姐姐劈了柴,然後姐姐架上火不需要我,我就去做功課了。”柳千尺知道自家母親向來沒有君子遠炮製的想法,爹爹在世的時候也是要幫忙的。孃親說不勞而獲是世上最為無恥的行為,柳千尺深以為然。
“那就好,我去廚房看看,你繼續收拾野菜吧。”張子清看著忙碌的小兒子吩咐一句,就向著廚房走去,剛到門口就看見女兒乾脆利索的收拾好灶臺,正準備端飯菜。
“娘,你回來了,怎麼樣,累不累,飯菜好了,馬上就可以吃飯了。”柳紫煙聽見腳步聲,抬頭一看是張子清,還以為自家母親走了一天餓了,馬上開口道。
“不累,來,我幫你端過去。”張子清搭了把手,兩個人很快的把飯菜擺好。
“千尺,先吃飯,等吃完飯,咱們一起收拾。”張子清看著還在擇菜的小兒子,喊道。
“好,馬上來。”柳千尺洗過手後,跟著向飯桌走去。
“娘,你的野菜在哪裡挖的,真大真新鮮,要不要明天我也跟著去。”柳紫煙只一打眼就看見了門口又大又嫩的野菜。
“不用了,我也是偶然碰到的,明天不一定有,即便有,以現在的天氣也不會很多,娘忙的過來,現在的重中之重就是把布料棉花什麼的製成成品。”張子清可不敢跟他們說自己進了深山,要不然指定是全家反對的,而且自己去更方便。對了,之前說的練武也應該準備起來了,就先打好基本功吧。
“對了,咱們之後還不知道在路上會碰見什麼人什麼事,打鐵還需自身硬呢,從明天開始,你們兩個早些起床,先繞著村子跑幾圈鍛鍊身體,打好基本功,等你們大哥二哥回來,一起叫你們招式。”張子清就怕孩子們起疑,畢竟原主和原主的丈夫就是往上三代也都是沒有武藝的。
“這本練功的書還是我在別處無意間找到的,從包裝上來看,應該是上品,咱們一家都跟著練,對了,紫煙,之後要是咱們村子的人有興趣的話,你們就帶著他們一練。”張子清連忙解釋完,又很快的轉移了話題。
就這樣三個人就著怎麼才能有效鍛鍊的話題結束了晚飯又一起動手收拾好了野菜,才都洗漱休息。
第二天,張子清等兩個孩子出門晨跑,就做好了飯菜,雖然想把大包子拿出來讓他們補充營養,但是沒有材料啊,之前拿出來的小半扇豬肉,都醃製起來等以後吃了,現在只能繼續吃糠咽菜了。
吃過早飯,張子清又揹著揹簍,帶著水上了山,至於早上看見兩個孩子鍛鍊心起疑問的眾人,現在也就還是在疑問的階段,買糧食還是半信半疑的熱點上呢,暫時不會關注這裡的。所以張子清很放心的繼續自己的薅羊毛事業。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氣候任然是乾燥為主,甚至還時不時的颳起了大風,村民們抓緊時間也把糧食收回了家中,剛開始還不相信村長說的災荒,可是在官府提前收了農稅之後,老百姓們就坐不住了。
“難道村長說的是真的,要不然官府怎麼提前收稅了。”村裡的大喇叭孫大娘問道。
一行人吃過晚飯,天熱的實在是睡不著,就都聚在了村子口的大樹下聊天。
“早就跟你們說,要相信村長,你沒看族長他們都跟著買了糧食嗎。聽幾天去鎮上的人說,糧食漲價了呢。”這是一向看不上孫大娘大喇叭嘴碎的李大媽嗆道。
李大媽可不想這些傻子,村子裡大多數都是和她一樣,跟著買了許多的存糧,這麼多人買再加上傳來的風言風語,這不,今天的糧價就漲了。
“就是就是,孫大娘,還有你們沒有買糧的,明天趁早去吧,過段時間,或許想買都買不到了。”有人好心的建議著。
眾人心裡嘀咕著,買了的想著是不是應該再買點,但是村長說了,做成濃粥夠全家吃上兩個月的就行,買太多運是個問題,萬一被人搶走了,得不償失。沒買的有些擔憂明天的糧價,但也明白多少應該備些,即便沒有災荒,在家也是要吃的,就是量再放大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