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趙醇帶人殺了過來,身邊的軍士,一個個放下武器投降。

燕王紅著眼睛朝著晉安侯大喊一聲,“你可害苦我了!”說著,抽出身上的佩劍,朝著晉安侯刺去。

晉安侯沒有防備,更是沒想想到燕王會突然發難,瞪大看了眼睛,看著燕王的長劍將自己刺了個對穿。

晉安侯死不瞑目,燕王也好不到哪去。

對他來說,成王敗寇,失敗了就意味著死亡,他惱恨晉安侯,也惱恨自己的無能。

殺掉晉安侯,趙醇也帶著禁軍,趕了過來,將他團團圍了起來。

趙醇不由怒聲道:“趙老三,父皇母后呢?”

燕王聞言,頓時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隨後,卻是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哈,老四,本王被父皇給耍了,你也不會有好下場的!”

趙醇聞言,頓時一臉的疑惑。

就在他要開口再問的時候,劍光再閃,燕王抬手抹了自己的脖子,自刎而死。

“什麼意思?老三,你給我說清楚!”趙醇見狀,連忙撲了上去。

只不過,燕王殿下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半個脖子都被割破,雖然還沒有嚥氣,但已經是迴光返照,想要說什麼,卻只吐出一口血來。

燕王和晉安侯身死,武安、靖安、平安三軍,皆投降,至此,皇宮完全收復。

皇宮經此叛亂,被摧毀了不少建築,損失不小。短短的幾個時辰,被殺死的宮女太監,就有三成

好在,一眾嬪妃都在,容貴妃死在宮殿內,據說是被叛軍探途美貌,混亂中誤殺而死,皇后和宜妃,卻是被發現雙雙死在了皇宮裡的天牢內。

發現他們的時候,兩人身上佈滿了抓痕。

他們在宮內大打出手的事情,是無數人都看見的

根據猜測,應該是宜妃被抓入天牢後,皇后娘娘氣不過又去天牢找宜妃,結果兩人再次大打出手,最後皆死在了天牢。

不少人對此,抱有懷疑態度,然而,人已經死了,也沒有懷疑的兇手,此事便就此定論。

最後,最大的疑案便是,陛下了。

叛軍攻進皇宮,御書房被燒,陛下不知所蹤是的,就是不知所蹤。

初時,所有人都以為是燕王弒君,放的這把火。

然而,審問過叛軍之後,這才得知,燕王攻破懷德門的時候,御書房的大火就燃起了。

撲滅大火後,御書房內,雖然有不少屍體,但是經過勘驗,都與陛下的身形不符。

趙醇得知如此,下令尋找,不過,整個皇宮都被翻過來都沒有陛下的身影。

李想看著被燒成焦炭的御書房,思緒卻魂歸天外。

從他回京查案開始,所有事情,都有一隻大手在幕後推動。

原本他以為一切都是永嘉皇帝的安排,目的便是為了除掉隱患,穩固朝綱。

現在看來,好像不是那麼回事,

漢王死了,燕王和晉安侯死了,張首輔死了,皇后、容貴妃和宜妃也死了。

魏王殿下聽聞張首輔和容貴妃身死,不知道為什麼,竟然瘋了。

成年皇子中,唯獨淮王趙醇一人倖免,還手握陛下聖旨,手握禁軍虎符。

燕王和魏王皆是永嘉皇帝的兒子,虎毒尚且不食子,即便他再狠,也不可能如此結果。

眾人的目光皆聚焦在永嘉皇帝身上,卻忽略了一個人,與陛下身影不離的魏老太監。

魏老太監雖身殘,卻是有的一身好武藝,這一點李想是親身經歷過的。

在這個世界,李想見過不少武功高強的人,但是在他的心裡,魏老太監的武功最高。

就算所有人都會死,但是魏老太監肯定不會。然而,他也失蹤了,這就耐人尋味了。

三個月後。

燕王造反,叛軍圍城的影響,已經消散了不少,城內的屍體也處理乾淨,京城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朝堂上,已經少了許多生面孔。

張首輔,魯國公,等曾經在朝堂上,呼風喚雨的大佬們,都已經是昨日黃昏。

現在的內閣首輔,乃是曾經的戶部尚書,現在的錢首輔,禮部尚書楊慎,也成功擠進內閣。

太和殿內,錢首輔抱著芴板出班請奏

“殿下,陛下已失蹤多日,國不可一日無君,臣請殿下,順應天意,早日登基,穩定人心。”

此言一出,大殿內的一眾大臣,紛紛跪了下來,“臣等附議,請殿下早日登基,穩定人心。”

端坐在龍椅下方的趙醇聞言,卻是連連擺手,“如今父皇生死不明,本王怎可在此時登基,此事不妥,諸位愛卿無須再提。”

這個話題,在朝堂上經常被提起,不過每次都被趙醇拒絕了。

叛軍亂城,陛下失蹤,沒有留下遺詔,大乾頓時陷入到無主的時間段。

趙醇身為大乾唯一的成年皇子,自然是所有大臣心目中最合適的人選。

初時,大臣們只是讓淮王代為監國,對此,趙醇也沒有拒絕,現在正是國難之時,他身為皇子,自然要站出來。

然而,三個月過去,永嘉皇帝依然沒有訊息。

大臣們,頓時坐不住了,紛紛請求趙醇登基為帝。

只是,永嘉皇帝的屍體,一日沒有找到,趙醇卻是遲遲不敢登基。

不過,就如錢首輔所言,大乾泱泱大國,不可一日無君,這都三個月了,若是再拖延下去,恐生變故,畢竟京城之外,還有許多隱患存在。

於是,大臣們紛紛請奏,和趙醇打起了持久戰。

朝堂上,群臣唾沫橫飛,視死如歸的請奏淮王殿下,登基大位。

看這情形,再過一段時間,即便趙醇不肯,也由不得他了。

散朝之後,趙醇身心俱疲,朝著朝堂上一直磨洋工的李想,使了個眼色,這才走出太和殿。

李想無奈,走出太和殿之後,和錢首輔、楊慎等人,打了個招呼,便徑直往永和殿走去。

御書房被燒,淮王監國,便將旁邊的永和殿,作為處理政事的地方。

來到永和殿,守在門口的鄭三寶,便一臉諂媚的小跑了過來,“李大人,您可來了,殿下在等著您呢!”

李想點了點頭,卻是沒有直接進去,而是按照規矩,在殿外求見,等待宣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