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載德義傳佳話,一朝難民約共天涯。

曹仁的10萬大軍,被諸葛亮一把火燒在了新野,劉備帶著百姓撤到了樊城。

曹操這個氣呀,被火燒兩次了,是烤乳豬也燒熟了,你說,你們還能幹點什麼,不衝你是本家兄弟,高低給你整兩刀。

曹操一氣之下,下令,50萬大軍直取樊城。

劉曄進言,明公別急呀,成大事,民為本,先派人到樊城,以不想百姓塗炭為由,招降劉備,他不想降,是不顧百姓,咱方可得民心,他若腦袋不好使,降了,那不就是一本萬利嗎?

嗯,此計可行。

那麼,誰可為使呢?

劉曄心中早有人選,徐庶,徐元直。

這曹操聽完,直襬手啊,拉倒吧,好幾年了,白白吃我曹家大米,未向我獻過一計,說明心裡呀還有劉備,讓他去如放虎歸山,豈不是為劉備再添羽翼嗎?

徐元直素愛面子,如不回,恐招他人恥笑,成與不成,定會返回。

好,就命徐元直即刻啟程。

畫面一轉,樊城見到劉備幾兄弟,與孔明,這徐庶真是如岸魚得清水,枯木逢甘露,心情那個好啊。

二話沒說,將招降變為撂底,今曹操兵分八路,填白河而進,樊城恐不可守,需要早點打算去哪裡。

諸葛亮搭話,徐元直言之有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嗯。

眼見僱主無為,徐庶心滿,功城而回。

劉備幾度出言挽留,也未能讓徐庶改變主意,送走徐庶。

諸葛亮建議大軍即刻啟程,到劉琮的襄陽暫避。

可劉備心裡全是百姓啊,所謂民為眾,社稷次之,君為輕,置百姓於不顧,而自行奔逃,他做不到。

這劉備心裡堆滿了婦人之仁,可面上不能說呀。

可令人遍告百姓,有願者同去,不願者留下。

便依軍師之意。

劉備手下的打更人,變成了最亮的靚仔,一頓敲打,曹兵將要來了,有過江的過江,能有游泳的就游泳過去,快過江逃難。跟隨劉備一起避難了,都快集合。

兩縣之民得知劉備要走,異口同聲,吾等雖死,亦願隨使君前往。

當天十多萬百姓號泣而行,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更甚者家中喪事,行至一半,已匆忙隨走。

可見劉備的仁義之名,已烙人心,1800年前的渡河工具,匆忙運送十幾萬人過江,那死傷人數可想而知。

劉備聽著兩岸哭聲不絕,看著眼前悲慘景象,仰天嚎哭。

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呀!說著就欲投江而死,身旁兄弟幾個雖說不知真假,但是得攔呢,一眾人七手八腳攔住劉備,隨即哭作一團。

這歷經萬險,十萬百姓終於與劉備過了江。

到了襄陽,劉琮賢侄快開啟城門,我等只為救百姓,絕無他意,快開啟城門。

皇叔在下面嗷嗷直叫,怎麼辦?

只要汝將百姓留下,我等將士立即就走。

這蔡瑁早就恨他劉備不死,今天來投,豈能讓他入城,告訴手下,他劉備以百姓為掩護,想要奪取襄陽,來人吶,弓箭伺候。

放。

一陣箭雨過後,百姓死傷百餘人。

這時城中一將憤言,斥責蔡瑁等人乃是賣國之賊,隨後,帶部下斬殺看門兵卒,放下浮橋,迎接劉備殘部進城。

此人,正是日後蜀漢五虎上將之外的第一人,魏延,劉皇叔,快領兵入城,共殺奸賊。

魏延竟敢造反,可認得我大將文聘?

大將文聘,魏爺爺在此呢,不要打嘴炮。

劉備一看,得了,我本欲保民,反害百姓,我沒臉進了,我不入襄陽。

諸葛亮一歪嘴,又不按計劃走,下次做決定時候,和我商量一下,好歹我是二當家,江陵乃荊州要地,不如先去那裡暫歇。

走。

魏延心裡是一千多萬個為什麼?這劉備也沒誰了,啊,我這得罪了蔡瑁,你這說走就走,連句謝都沒有,這是人辦的事嗎?操。

一場大戰過後,魏延手下全軍覆沒。

魏延無路,只得投長沙太守韓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