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郭嘉遺計定遼東,曹操統一北方
三國演義的英雄豪傑那些事兒 南方小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膝下無骨終不在,悲觀門滅死何哀!
此時的鄴城,只剩謀士審配和侄子審榮在苦苦支撐。
審配,你主袁尚已敗逃中山,冀州受不住了,末日已盡,為何,還不快快投降?莫非,要等漳河之水把冀州城全部衝光。
審配嘆息,雖說他辛毗沒有骨氣,降了曹賊,但畢竟是同鄉,這麼久沒見家中爹孃姊妹,肯定甚是想念,命人全給帶了,
大人,卑職已將辛毗家屬老小,80餘口全部提來,把他們都請到這來。
遵命。
審配看了看這城樓離地面有10米,城門到辛毗處也差不多10米,按勾股定理推算,城樓到辛毗處應該14.14米,再加上背光,這一家人可能無法看清對方表情,沒轍,做人做到底,把一家80多口的腦袋剁了,丟在城下,這樣沒有背光,還縮短了4.14米,應該可以。
啊。
啊。
啊啊……
啊,辛毗在馬上看到城頭上扔下來人頭後,父親,父親,自己從馬上暈厥,掉了下來。
這玩笑歸玩笑,這審配為什麼砍他一家80多口呢。
一會便知,自從曹操到了鄴城下,審配是日夜堅守,三天三夜未眠,六十好幾的人了,這身子骨哪受得了啊,終於在第四天的傍晚昏睡過去。
侄子審榮知道,硬守鄴城是徒勞的,同時也不想再讓叔父受此大罪,開啟城門,自刎於曹賊面前。
這曹軍魚貫而入,輕鬆拿下鄴城,夢中的審配也自然被俘。
當辛毗見到滅門仇家,眼睛都瞪出血了,拿過徐晃手中的馬鞭,朝審配後背一頓抽啊,給審配疼的是齜牙咧嘴,但未有半句求饒之言。
曹操喜歡忠義之士,給他審配一次請降的機會。
不降,我生為袁氏臣,死為袁氏鬼,可速斬我。
好吧,我成全你,還有何言?
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此後葬於城北。
多謝。
審配受死之前,告訴辛毗,你降曹之日,
大哥辛評羞憤而死,死前叮囑,待你攻城之日,當著你面,斬你滿門,以血辛家之恥。
辛毗聽完,當場悲絕,差點死。
河北義士,何其如此之多,可惜袁氏不能善用啊。
眾將隨我,這曹操剛想進城,發現一熟人陳琳,當初一篇檄文罵得曹操狗血淋頭,今天,你陳琳作何解釋?為何侮辱我祖我父?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而已。
丞相,斬了他。
殺了他。
斬了他。
好個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明日帶上檄文,隨我同到袁紹墓前祭奠本初。
進城。
曹操曾提出唯才是舉,別跟我說什麼道德品行,只要是人才我就用,何況他陳林,只是罵了自己爺孫三輩而已,能寫出如此酣暢淋漓的檄文,就是罵自己八輩,也要重用。
後來曹操每次征討的出師藉口,都是他陳林主筆寫的。
次日,曹操一行來到袁紹墓前,還沒開始祭奠呢。
這許攸就開始嘚瑟上了,曹阿瞞能有今天,都是自己出謀劃策所得,一副恃才傲物的姿態,讓人厭惡,被許褚當場斬殺。
曹操知道後,情緒沒有太大波動,命人厚葬。
接下來,祭奠儀式隨著陳琳口中的檄文開始,也隨著檄文結束。
曹操這邊拿下了冀州,屯居平原的袁譚動了,得知袁尚逃亡中山,直接帶人殺了過去,袁尚敗走幽州,投了二哥袁熙,袁譚招降了袁尚舊部,想回冀州跟曹操嘚瑟一下,直接被曹洪斬於陣中。
為了徹底收復北方,曹操揮師北上,先後奪取了幷州和幽州。
謀士郭嘉因長途勞累,而染重病,不得已中途回了易州。
曹操帶兵一路追殺袁熙和袁尚,哥倆被揍得只能投奔遼東的公孫康。
當曹操回到易州,郭嘉已死多日,年僅37歲。
曹操每日望洋悲嘆,回想過往,郭嘉為自己出謀劃策,立功無數,這英年早逝,曹操怎能不心痛呢。
手下眾將看著主公如此悲傷,也不是事啊。那劉備老是和荊州的劉表搞小動作,實在不行,咱們先回許昌吧。
主公稍待,無需幾時,後二人首級送至,即可回兵。
眾將聽聞,心想完了,主公傷心過度,腦袋繡逗。倆人遠在遼東,腦袋怎麼可能自己飛來。
丞相,遼東公孫康遣人送袁尚、袁熙首級而至。
哦,眾將不可思議的。
同時,曹操卻更加心痛,因為這一切都在郭家的預料之內,他臨死前給曹操留了一封信,讓其千萬不要兵發遼東。如果出兵,二袁與公孫康必定聯手,如果按兵不動,時間一久,雙方猜忌,必定內鬥。
大家的年齡和我差不多大,唯獨奉孝年齡最小,我本來想託大事給他,哪裡知道,他英年早逝,上天真是太殘酷了,搞的我心腸崩裂,傷心不已。
曹操在悲痛中,徹底統一了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