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退,陶謙可樂壞了,擺酒席宴請劉備,一封書信便讓其退兵,何等的威風啊。

正因如此,陶謙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陶謙有一言,諸公做個見證,老夫年邁多病,二子不才,不堪國家重任,玄德公乃帝室之貴胄,德廣才高,可領徐州,老夫情願乞閒養病。

實話實說,陶謙是真想讓位,這徐州乃四戰之地,多面迎敵,而且地理上無險可守,自己不好戰,倆兒子不爭氣,大爭之勢,手握要地,如同熱芋在手啊。

他劉備一顆仁心,交給他,徐州百姓也不會吃苦。

劉備呢亦有自知之明,就倆字,不要。要了,就是趁人之危,要了,就是不仁不義,縱使二弟三弟和在座諸位好言相勸,也沒用,就是不要。

說白了,他也知道徐州不好接。

玄德公如此不相從,此間近處有一小邑,名日小沛,足可屯軍,請君暫駐軍,以此保徐州,何如啊?

劉備還能說啥呢,做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吧,暫駐就暫駐唄。

山東這邊,曹操回防還算及時,被偷家的怒火,今一早全撒了,把呂布堵在濮陽被人一頓揍啊,你沒聽錯,就是曹操被呂布一頓揍,為啥呀?

因為有陳宮,都說一個善謀之士,可抵千軍萬馬,此話一點都不假呀。

在陳宮的妙計頻出之下,曹操是一敗再敗,一退再退呀。

話說回來,曹操不也有謀士嗎。

哎,有,可是太輕敵,謀士沒權。

嘿,呂布大喊,曹操何在?

前面騎黃馬的便是。

走。

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他曹孟德做得就很好。

主公快走。

被呂布趕出濮陽的他,率殘部退回鄄城,暫作休整。

咱回到徐州,兩讓大印的陶謙身染重病,看來是夠嗆。

可就這樣,老人家頭腦還是蠻清爽的,經過後續彙報,他知道了,曹操退兵的原因,是因為呂布在後方牽制,但假以時日,那睚眥必報的曹孟德,必將再次血洗徐州,所以為了黎民百姓,三讓徐州,必須抓緊,命人急招暫駐小沛的劉備。

陶公,這怎一病至此。

起來。

徐州岌岌可危啊,萬望劉使君可憐可憐百姓,以漢家城池為重啊。

子仲啊,劉公乃當世人傑,望汝善事之。

嗯。

老話講,臨死之託大於天,劉備看著徐州大印,如果再推辭就顯得自己矯情了,只好無奈接受,就這樣劉備不費一兵一卒一刀一劍,便撿了一個徐州。

這山東的曹老闆得知徐州情況,那是氣炸連連,肝肺都冒火了。自己大仇未報,陶謙先死,還有那志在必得的徐州,卻毫不費力的落在了賣鞋的劉備手裡,豈能不惱啊,我要先殺劉備,再鞭打陶謙之屍,以雪先父之仇。

主公,下令吧。

慢,首席謀士荀彧進言,咱這大本營基本被呂布蠶食殆盡了,你這在攜大軍趕往徐州,等你再回來。這兗州可就徹徹底底的成為呂布囊中之物了,若萬一徐州再拿不下來,你曹孟德可就徹底無家可歸了。

縱然不為先君報仇,徐州也是勢在必得。

曹仁、夏侯惇。

在。

你二人守住鄄城。

是。

攻打呂布,先掃除後患。

是。

相比第一次的匆忙,這次佈置縝密,呂布毫無意外地被趕出了濮陽。

不服輸的呂布還想再幹,陳宮勸導,可拉倒吧,上次能贏皆因曹操大意,眼下人家動真格的了,還是修整旗鼓為主,暫避鋒芒為先吧。

可你當時勸我攻打山東時,卻說曹操不足為懼。

不那樣說,你敢幹嗎?

最後,陳宮為其選了一個最佳落腳地點徐州,劉備的地盤。

什麼?

眼下劉備地位的確上不得檯面,可是袁紹、袁術、張邈等大咖,容不下自己,沒轍,呂布只能屈駕徐州。

這劉備得知呂布來投,力排眾議出城30裡迎接呂布。

我主僕自與王司徒計殺董卓之後,又遭李傕、郭汜之變,飄零關東,諸侯多不能相容,僅以敗軍之將來投使軍,共圖大事,未審君意如何?

一番言辭,強調自己殺董卓扶漢室的功勞,自己功勞太大,各諸侯嫉妒導致不容,到你這實屬無奈之舉。

劉備能說啥呀,你功高,你牛逼,我這大廟小神不入你法眼,行啊,來徐州給你。

呂布一看,臥槽,這麼隨意嗎,剛想起大印。

張飛一瞪眼,陳宮走到劉備面前,有道是強賓不壓主,請使君勿疑,他明白任何東西講究一個火候,就這麼拿了,關羽、張飛這倆股東不會讓,天下諸侯也皆會認為呂布仗勢欺人,所以想拿徐州需要契機。

說句題外話,三讓徐州可以理解,是劉備讓呂布,到底是何意呢?

是羅老想塑造劉備仁慈厚道的形象,還是說劉備隱忍太深,另有所圖。

說實話就劉備這演技,呂布是看不透。

今有一小沛,將軍若不嫌棄,權且歇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