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賜父帥佩劍在此,請陛下過目。”雲再興取下背在背上的劍躬背彎腰,雙手舉劍過頂恭敬遞上。

隨侍太監上前接過,雙手捧回遞給軒轅正豪。接劍在手,軒轅正豪細細一看果是自己賜給鎮遠將軍雲定興的龍淵劍。

此劍雲定興從不離身,尋常之人想看一眼都難,更別說贈予隨身,此子能拿劍為證與雲定興關係定不一般。

鎮遠將軍雲定興忠心不二,最得軒轅正豪信任,此子又是雲定興信任之人,遂不再疑依其言下令拔營帶上傷員隨他北撤。

軍行五十餘里,至扶風隘,隘口刀槍林立,隘後旌旗密佈,似有大軍屯集於此。

“小將軍,隘後是來接朕的援軍?”一路之上雲再興只催急走,不曾釋疑,到扶風隘見有大軍駐於此地軒轅正豪再忍不住主動發問。

“陛下,隘後並無大軍,是小將布的疑兵。不過陛下駕到此隘便算脫險,扶風隘易守難攻,就算羽人追來,小將也可據險禦敵保陛下安泰。”雲定興答道。

聽他如此一說,軒轅正豪心中疑惑盡去,已猜到是雲再興布疑兵嚇退黑羽所率羽人西路軍,陡然明白為什麼一見面雲定興什麼也不說便催他拔營急走。

不由暗贊再興有膽量有謀略,更想知道再興是如何布疑兵嚇退羽人,遂問道:“小將軍用何謀略使羽人統帥黑羽心生畏懼主動撤走?”

雲再興細說前因後果。

原來數日之前長孫校尉點燃狼煙,有人報到雲定興帳下,其時定興所能調動兵力不足一萬,急馳千里支援不但難解軒轅正豪之危,還可能搭上一萬精銳。

但皇帝有難又不能不救,只得傳令四方,令大軍向扶風谷集結。

其時定興之子云再興在帳下聽用,聽完父帥號令有不同意見,他建議父帥在傳令集結的同時,拔給他三千飛騎星夜馳援霞萌關。

雲定興覺得他年紀尚幼難堪重任又立功心切才有此冒險的建議,不予採納,斥他退下不得干涉軍務。

再興見父帥不納己言,跪地泣曰:“父帥,陛下被困霞萌關,燃雙重狼煙告急,已危如累卵,若不及時馳援會有失君之憾請父帥三思。”

“陛下雙重狼煙告急,說明敵軍甚重,你率三千援軍去救,如何救他脫險?”雲定興斥道。

他暗怪兒子少不更事,君王受困滋事體大,一旦救援不成帝君命喪必擔救援不力之責,會有殺頭之厄。

“兵法雲,兵形水,依利行,依勢止,只要父帥給孩兒三千飛騎多撥軍旗,孩兒自有妙策退敵。”雲再興胸有成竹。

“一派胡言,勝可期不可為,你從軍不久,寸功未立就敢輕言必勝,速速退下,再敢胡言休怪軍法無情。”雲定興不敢拿兒子性命冒險。

“父帥,孩兒甘立軍令狀,若不能退敵救回陛下,甘當軍法。”雲再興把話說死。

“你……”雲定興深恨兒子不懂他一片苦心,又不能在眾將面前明言,一時氣結說不出話。

稍頓,又對軍法官說道:“速拿文房四寶來。”

“得令!”軍法官送來文房四寶放在帥案之上。

“雲再興,過來立軍令狀。”雲定興被兒子架在火上,只能依從兒子讓他立軍令狀領兵去救。

如兒子失敗領罪,這一紙軍令狀救不了兒子性命,但能救雲氏一門。

“得令!”雲再興站起身走到帥案旁,接過父帥遞過的筆皺眉苦思如何落筆?雲定興親自為他磨墨。

在磨墨的同時細聲勸兒子趁軍令狀未立,還有挽回餘地及時回頭不要再執迷不悟。

雲再興假裝沒聽見,握筆深思暗想軍令狀該如何寫,直氣得雲定興想拿石硯砸破兒子的榆木腦袋。

待他墨磨好,雲再興蘸墨揮毫在紙上洋洋灑灑寫下一行字:

今有鎮遠大將軍長子云再興甘領三千飛騎馳援霞萌關救駕,若不能盡全功甘受刀斧加頸之罰。

寫完拿出自己的私印蘸印泥蓋上,蓋完又請父帥雲再興蓋帥印,軍法官蓋法印,三印齊蓋軍令狀便算完成。

一式兩份,一份留在帥帳,一份由雲再興親執。

事已至此再無轉寰,雲再興把最精銳的三千精騎撥給兒子,又問他需要多少弩箭?多少刀槍?

雲再興全不要,只要旌旗三萬,戰鼓三百,領齊所要之物三千飛騎開撥直驅霞萌關。

離開營地,雲再興先派斥候輕騎疾進,去霞萌關刺探軍情,得知羽人派兵三萬把皇帝軒轅正豪圍在霞萌東關上。

領兵將領是羽人第二強者黑羽。

有此情報,雲再興又把軍史官叫來問他要有關黑羽的詳細資料。

由於是在行軍途中,所帶資料有限,像黑羽這種羽族的重要人物,也只帶了生平簡介。

聊勝於無,雖只有生平簡介卻也比什麼都不知道要強,好在簡介上記錄了黑羽最重要的缺點-生性多疑。

於是雲再興便利用其缺點,把三千精騎分做兩部,各部一千五百人。

其中一部兩馬並騎前行與身後的騎兵用長兩丈的兩根竹杆相連,兩竹扦左右並立,每根竹杆間隔三尺處綁一面旌旗,一杆能綁六面。

如此一來便造成旌旗蔽日的假象,斥候遠觀難辨真假。

另外一千五百騎尾拖樹枝掃起塵煙,造成大軍過境的假象,布疑兵恐嚇黑羽。

雲再興如此安排是料定圍困霞萌關的羽軍最怕人族的援軍,如此故佈疑陣造成大軍馳援的假象必使羽軍軍心震動,怕被反包圍悄悄撤圍退去。

如此安排畢竟是做假,初行之時雲再興並不敢用,直到長孫校尉在東關燃起三重狼煙,勢已十萬火急他才冒險一試。

疑兵開到扶風谷不敢再進,一過此谷便是一馬平川,萬一與羽軍斥候照面天機盡洩起不到恐嚇之效,不但救不了被困的皇帝,還可能把自己的三千精騎撘上。

就算可以撤退,不搭上三千精騎,他自己的項上人頭必定不保,軍中無兒戲,何況他還白紙黑字立下軍令狀。

好在黑羽疑心重,他又佈署得法,成功嚇退羽人,順利救下軒轅正豪及剩下的御林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