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當地百姓不用為一些病痛發愁,張仲景內心也越來越欣慰的時候,一場災難卻是悄然而至】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由於戰事頻繁百姓顛沛流離,日常飲食本就不怎麼潔淨,再加上到處都有兵士的屍體,因此引發了一場規模龐大的瘟疫!】

漢武帝的臉色瞬間就難看了起來,瘟疫這東西的威力他是知道的。

且不說史書上的記載,就說平時的風寒著涼就已經十分難受,而這瘟疫的傳播性更是極強。

若是一不小心就是一城一地的百姓全部遭殃!

而且放在那種戰亂的年代,根本沒有人有能力或者願意去管百姓的死活。

各方勢力混戰,任何資源都是短缺的,藥品糧食這些東西更是求之不得,又怎麼會主動拿出來救這些毫無利益可言的百姓呢?

【因為連年征戰,各地接連爆發瘟疫,尤其是在洛陽,南陽和會稽三地,成千上萬戶人家沾染一病不起】

【這三處地方已經十室九空,剩餘的也家家戶戶有哀泣的聲音,百姓們飽受病痛折磨苦不堪言】

【就連張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原本張家乃是一個不小的家族,人口有兩百多人在當地也有著相當的聲望】

【可是從建安初年開始,不足十年的時間之內,有三分之二的人相繼感染瘟疫離去,這讓張仲景的內心十分悲痛,看著離開的親人和苦苦掙扎的百姓,張仲景的內心十分焦急】

【可偏偏在這種時候,還有人趁機坑蒙拐騙昧著良心騙取百姓的血汗錢,那些庸醫甚至是一些術士甚至不看病情,不做診斷就開了“藥”,甚至還有什麼所謂的能夠長生不老的“仙丹”】

說到這裡,陳寧狠狠地在自己內心之中罵了兩句。

就連自己現在手握系統都不敢說能夠永遠不老,一直活著,這群騙錢的王八蛋是怎麼能夠開得了這種口的?

始皇帝更是冷哼一聲,若是之前自己或許還有些糊塗,但是自從隨著陳寧出現以來他也漸漸地明白了許多道理。

壽數天定無需自擾,每一代人都有著自己應該要去做的事情,自己只需要做好自己的那一份就夠了。

至於什麼長生始皇帝已經沒有那樣的追求了。

況且上蒼已經讓自己的身體恢復健康而且增加了一些壽命,只要能夠將扶蘇培養出來始皇帝也沒有什麼遺憾。

至於海外的那麼多國家,自己能做的就是盡力發展,後人願意打就打不願意打也無所謂,只要不讓人欺負了就好。

尤其是這些術士,始皇帝在之前陳寧的提醒之下已經找來了一些小老鼠做實驗,結果那些老鼠吃下丹藥沒過多長時間就一命嗚呼了。

始皇帝也徹底意識到這些傢伙完全就是騙人的。

甚至不只是騙人,那些所謂的“仙丹”還會對身體造成巨大的傷害!

沒想到這些騙子不僅想要皇室的恩寵,還將這種歪主意打到了百姓的身上!

而戰亂頻發,就算是僥倖躲過戰亂存活下來的百姓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因為瘟疫最終離去。

【面對庸醫當道,百姓受苦的局面,張仲景下定決心向著瘟疫宣戰!】

【然而當時的戰爭不斷,那些未能來得及處理的屍體都會成為瘟疫的源頭,這源頭不滅就很難根除】

【張仲景這一場和瘟疫的戰鬥,一打就是數十年歲月!】

此時尚為長沙太守的張仲景聽著陳寧的話語眉頭微微皺起來。

不過隨後也就釋然了。

“數十年?”

張仲景的口中微微出聲。

“可既然上蒼說我被後世之人成為醫聖。”

“也就是說,最終我還是贏了!”

“若能解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莫說數十年,便是數十個輪迴又當如何?”

他微微抬頭,朝著天空之中的光幕緩緩行禮。

“在下不慕虛名,惟願上蒼助我,能讓黎民百姓早些脫離病痛折磨。”

陳寧看見了,他並沒有停止。

【張仲景辭去長沙太守職位,潛心研究醫術,他“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將前人的智慧結晶和自己多年的行醫經驗相結合,寫出了一篇傳世醫書《傷寒雜病論》】

【張仲景不僅僅學習前人的思想,更是四處收集民間偏方加以驗證,並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修改完善】

【足足數十年的時間,這部《傷寒雜病論》終於問世!】

【《傷寒雜病論》對於華夏醫學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更是在整個華夏曆史之中著名的醫學典籍之一,直到兩千多年後都對醫學產生著深遠影響】

【《傷寒雜病論》之中有著許多著名的方劑,這些方劑在千百年的歲月之中更是證明了功效,且對所對應的病症有著相當明顯的療效】

【中醫之中有著大量的藥方都是從《傷寒雜病論》之中演變而來,而張仲景也因此被稱為“方劑之祖”】

【《傷寒雜病論》這部典籍集秦漢以來的一部醫藥理論大成之作,乃是華夏醫學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更是為後世的華夏中醫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先例】

“如此成就倒也當的醫聖的稱呼!”

始皇帝看向了畫面之中的張仲景。

身為醫者,醫術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一項,然而醫者濟世救人,有一顆仁慈的心甚至比其自身的醫術更加重要。

若不然不但不會成為一代名醫,甚至有可能成為禍害百姓的罪魁禍首。

庸醫害人,這可不是簡單的四個字,若無仁慈之心便不足以稱為醫者。

而張仲景能夠為解蒼生疾苦放棄官身,隱居深山之中潛心鑽研醫書,又不斷遊歷各地救治百姓增加自己的經驗,數十年如一日不斷努力付出。

如此心胸,稱為醫聖毫不為過!

【可惜,張仲景一生之中為了百姓救治病痛,可是自己的身體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調養,最終積勞成疾】

【張仲景在臨終之際吩咐自己的徒弟們將自己的棺槨運送到長沙,路上靈繩斷在什麼地方就在什麼地方下葬】

【最終在行走到當年熬製“祛寒嬌耳湯”的南陽時靈繩斷裂,徒弟們也按照張仲景的吩咐在此下葬】

【而這一天則正好是冬至,於是後世便多了這樣一條習俗,在冬至的時候吃餃子,也就是祛寒嬌耳湯演變的食物,用以紀念這位偉大的醫者】

【張仲景一生為天下蒼生,為黎民百姓,其醫聖之名更是名副其實】

【入選華夏風流人物之一,現發放獎勵】

【獎勵過目不忘之能及後世醫書及醫學理論,發放至張仲景任職長沙太守之時】

【希望醫聖能夠承前人思想,並後人智慧,在醫道一路能走得更遠,解天下蒼生於病痛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