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6年,巴爾班蘇丹死後,留下了真空,他的繼任者們無法應付自如。一位有實力的突厥-阿富汗朝臣菲羅茲·卡爾吉,聚集起他的軍隊向德里挺進,德里正等待一位強力統治者來保障和平和秩序。1290年,菲羅茲·卡爾吉將自己變成了蘇丹卡爾吉,正式開始了自己王朝的統治,隨後是征服和地方統治者們的屈從。雖然他很快轉向虔誠和沉思,但他過去是巴爾班政權的高階官員,因而繼續著已故國王的政策。

許多朝臣不喜歡他的來世,他們希望看到獲得更多的領地,和對蒙古人的有力回擊,但蘇丹早已70多歲了,反對進行戰爭。1296年,他更有野心和不擇手段的侄子阿拉一烏德一丁·卡爾吉策劃了一場陰謀,蘇丹成了犧牲品。阿拉很快以野蠻的行政和更深地傾向於征服而聞名。

控制德里後,阿拉一烏德一丁開始組織自己的稅收體制,因為他需要更多錢來供養一支常規軍,用以保衛印度,抵抗外來入侵。因為引入可能給農民和商人帶來過重負擔的稅收體制,他受到了批評。此外,自在德干的軍事遭遇後,他知道印度南部的商人和王公們在與羅馬人和阿拉伯人的貿易中獲得了很多利益,於是讓他們支援他的官方開支。

自1296年登上王位後,阿拉攻打了特奧基裡,從深入半島的若干戰役中積累了大量財富。阿拉在這裡獲得的戰利品除了有珠寶和黃金之外,還有馬里克·卡富爾。卡富爾是改宗信仰伊斯蘭教的印度教徒,由於忠誠和對德干的深人瞭解,註定要在皇家隊伍中升至高位。蘇丹最終提升他為南部總督,自己則不得不回到北部遏制蒙古人的入侵。

事實上,卡爾吉蘇丹擊退過許多次蒙古人的攻擊,使印度免遭了降落到其他亞洲地區的大摧毀命運。阿拉的單邊價格政策可能傷害了印度的有錢階級,不過他是首位與印度婦女結婚的德里蘇丹。他甚至安排兒子們與印度公主們比如伊爾圖特密許等結婚,堅定地駁斥了要求將他的印度臣民伊斯蘭化的烏力馬們。他認為要使宗教遠離治國方略,並僱傭印度銀行家管理他的財政。他的漫長統治,特點是對遙遠地區的征服、對蒙古人的抵抗和堅定的經濟政策,一切都是透過直率地使用軍隊來實施的。

阿拉蘇丹的威嚴和有力的行政,遏制了印度內部週期性的反叛。不過在他於1316年去世後,短暫出現了一段關係緊張的時代。他信任的總督馬里克·卡富爾也在同一年被暗殺,龐大的蘇丹政權再次面臨繼位的老問題。已故蘇丹的第三個兒子穆巴拉克,透過從德干總督庫斯勞·汗那裡獲得的幫助,奪得了權力。總督自己也開始懷有登上王位的野心。他策劃了謀殺穆巴拉克的事件,但還是未能獲得王位,因為卡爾吉王國的權臣們不喜歡他。

已故卡爾吉蘇丹的三個兒子相繼被謀殺了,這些權臣們邀請旁遮普有能力並可信賴的總督加茲·馬里克來掌控王國。加茲向德里進發,擊敗庫斯勞後於1320年登基,稱號是蘇丹吉亞斯一烏德一丁·圖格魯克。這點陣圖格魯克王朝的奠基人隨後忙於鞏固阿拉一烏德一丁留下的、現在正遭受一系列反抗的大帝國。

新任蘇丹自己的父親是一位突厥奴隸,母親是印度人,與印度農民和地主有很深的親密關係。他降低了已故卡爾吉國王的高額農業稅。他為期五年的統治是以一種悲劇方式結束的,一座特意為迎接他從孟加拉戰場凱旋而建的亭子,倒塌時砸中了他,瞬間奪走了他和他長子的性命。

葬禮之後,他的二兒子穆罕默德·伊本·圖格魯克於1325年就任王位,一直統治到去世的1351年。新蘇丹受過很好的教育,但常常表現出軟弱的性格。受到蒙古人入侵和過高綜合成本的困擾,這位蘇丹謀求南方的財政支援,像阿拉蘇丹一樣,他開始在德干征戰。

穆罕默德蘇丹與前任不同,決定在特奧基裡附近興建新首都,以便與南方富庶地區離得更近。他把新首都命名為“道拉塔巴德”(意思是“財富之城”)。他下令官員們和家庭一起移到道拉塔巴德。這個地方在德里以南700英里處,缺乏合適的基礎設施遠離北部徵兵區,以至於人人都不喜歡新首都。

在南方逗留了八年後,穆罕默德蘇丹下令搬回德里,這個過程觸犯了眾怒,並花費了鉅額開支。由於缺少鑄造貨幣的白銀,蘇丹突然下令鑄造銅幣,這變成了另一場災難。蘇丹不久計劃採取行動,入侵波斯的呼羅珊王朝,不過被顧問阻止了。穆罕默德修建了許多新城市,並在德里建了一座新城,稱為圖格魯克堡,這座城市被令人印象深刻的城牆環繞,城牆上有巨大的柱子和瞭望塔,四周有13座城門可供進出。他在城裡豎起了著名的建築,包括千柱廳,現今躺在圖格魯克堡的廢墟中。

一條新公路橫穿這處遺址,這個難忘的廢墟和抬高的城鎮與獨特的圖格魯克陵墓相對而立,吉亞斯和他的兒子穆罕默德·謝赫二世就葬在下面。陵墓傾斜的牆壁由紅色的石頭砌成,四方形的結構,上面有白色大理石圓頂,顯示出與中亞和波斯影響的聯絡。

陵墓的入口和周圍的花園之間是巨大的門,整個建築坐落在一塊抬起的高地上。當時的摩洛哥旅行者伊本·白圖泰(1304—1377)留下了他造訪中東、非洲、印度、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和中國的回憶錄,根據他的記載,穆罕默德蘇丹是一位有文學修養的人。

伊本·白圖泰說,蘇丹性情多變,報復心強,同時也很大方。早期一位有名的歷史學家齊亞一烏德一丁·巴蘭尼(1284-1356)也記載了他統治時期的事件,巴蘭尼的記述雖然帶有偏見,但提供了不同德里蘇丹的基本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