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這位大名鼎鼎的皇帝,可是清朝歷史上的風雲人物哦!他生於1782年9月16日,在紫禁城的擷芳殿中呱呱墜地。他的童年生活一定很幸福,畢竟他可是清仁宗嘉慶帝的寶貝兒子呢!話說回來,他的原名是綿寧,後來即位後才改名為旻寧。
旻寧皇帝有個很霸氣的外號,叫“道光”,因為他就是清朝的第八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位皇帝哦!他在1850年2月25日與世長辭。
旻寧皇帝可是個非常努力的人哦!他勵精圖治,振衰除弊,為了國家可謂是鞠躬盡瘁。他對漕運鹽政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以海運代替河運,解決了漕運的難題,還為國家節省了一大筆開支。他還推行了票鹽制,讓兩淮鹽政變得“弊肅風清”。
旻寧皇帝還是個環保人士哦!他解除對部分礦藏開採的封禁,主張讓天地自然之利還之天下。這樣的舉措不僅讓國家獲得更多的資源,還保護了環境。
旻寧皇帝也是個反毒鬥士哦!他嚴禁毒品鴉片的輸入,從即位初就釋出上諭,對外嚴禁鴉片輸入,對內禁止鴉片的販賣、吸食和種植。他支援林則徐禁菸,次年批准《查禁鴉片煙章程三十條》,成為清代頒佈的最嚴厲、周密的禁菸令。可惜的是,他在1840年遭遇了英國發動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簽訂了《南京條約》,真是讓人扼腕嘆息啊!
儘管旻寧皇帝在位期間勤政圖治,但清朝的大江南北還是燃起了反清起義之火。儘管他朝綱獨斷,事必躬親,以儉德著稱,但清朝還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敗。看來歷史的發展真是不可阻擋啊!
話說這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也就是1782年9月16日,清朝的皇宮裡誕生了一個小皇子,名叫旻寧。這小皇子可了不得,出生時他老爸嘉慶帝顒琰還是個普通皇子呢!他的老媽喜塔臘氏則是顒琰的嫡妻,也就是嘉慶帝的次子(嫡長子)。看來這小皇子可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哦!
這小皇子旻寧從小就好學不倦,先後跟從編修秦承業、檢討萬承風學習。而且,他還經常和禮部右侍郎汪廷珍、翰林侍讀學士徐頲一起探討學問,簡直就是一個小小的學術達人!
時間飛逝,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歲的旻寧跟著爺爺乾隆皇帝去打獵,結果還真的打到了一隻鹿!乾隆皇帝高興得不得了,立馬賞賜旻寧黃馬褂、花翎。看來這小皇子真的很有打獵天賦啊!
又過了幾年,嘉慶元年(1796年),旻寧終於迎來了人生中的一大喜事——大婚!他的新娘是滿洲鑲黃旗布彥達賚之女鈕祜祿氏。這場婚禮可是相當盛大,簡直比電影還精彩!
就在旻寧結婚不久,嘉慶四年(1799年)四月,嘉慶帝按照密建皇儲的家法,親自寫上旻寧的名字,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鐍匣之內。看來這小皇子真的要成為大清的未來皇帝了!
然而,人生總是充滿了意外。在嘉慶十三年(1808年)正月,旻寧的嫡福晉鈕祜祿氏突然去世了,讓整個皇宮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但生活還得繼續啊!於是,旻寧又娶了佟佳氏為繼福晉,重新開始了他的幸福生活。
在嘉慶十八年,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天理教徒攻進紫禁城!在這場危機中,旻寧再次展現了他的英勇本色,用鳥槍擊斃了兩名賊人。嘉慶皇帝對他的表現十分滿意,封他為和碩智親王,並將他的御槍賜名為“威烈”。此後,旻寧備受嘉慶帝器重,嘉慶帝稱讚他“忠孝兼備”。看來這小皇子不僅有學問、有武藝,還有一顆忠誠孝順的心!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慶皇帝顒琰決定去熱河進行秋獮,作為兒子的旻寧當然得跟隨啦!那時候,嘉慶帝已經病得不輕,連走路都需要人扶。於是,一群重臣像是賽衝阿、索特納木多布齋、託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等,還有總管內務府的禧恩、和世泰等人就聚在一起,當著大家的面開啟了乾清宮的鐍匣,裡面藏著嘉慶四年的時候立的詔書,上面寫著旻寧是皇太子!
可憐的嘉慶皇帝不久後就駕崩了,這可把旻寧給急壞了。但他畢竟是個有擔當的皇子,立刻就護送嘉慶帝的靈柩回北京。整個過程中他一直保持冷靜,處理各種事務,讓大家都很佩服。
到了八月,旻寧終於在太和殿登上了皇位,成為了新的皇帝!為了慶祝這一時刻,他還加封了一些重臣,比如託津、曹振鏞為太子太傅。同時,他還提拔了一些人才,比如伯麟被授予體仁閣大學士、曹振鏞為武英殿大學士。此外,他還封了阮福晈為越南國王,松筠為兵部尚書,慶惠為熱河都統。看來這位新皇帝真的很懂得如何籠絡人心啊!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旻寧一直努力工作,處理朝政。但有時候事情並不順利,比如道光四年(1824年)十月的時候,回部匪酋張格爾率兵進入了烏魯克卡倫,清軍圍剿失利,導致侍衛花山布等陣亡。為了平定叛亂,巴彥巴圖等率兵前去剿滅張格爾,雖然最終大敗張格爾,但這個過程也相當驚險。不過,旻寧並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他依然堅定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道光六年(1826年)七月,這可真是風雲變色啊!張格爾這傢伙竟然糾結了一大幫安集延、布魯特的回部部眾,一起闖進了清軍的哨卡。這一訊息傳開,喀什噶爾的回部部眾也紛紛響應,整個新疆地區都陷入了一片混亂。
旻寧皇帝一聽到這個訊息,立刻就坐不住了。他火速任命楊遇春為欽差大臣,率領大軍進剿張格爾。這楊遇春也是個人物,聽說他手握重兵,威風凜凜,可把張格爾嚇得不輕。
然而,張格爾也不是吃素的。不久後,他竟然攻陷了和闐城,這可真是讓人大跌眼鏡!旻寧皇帝氣得直拍桌子,立馬又任命長齡為揚威將軍,還讓武隆阿作為欽差大臣,與楊遇春一起協助管理軍務。看來這回是要動真格的了!
果不其然,八月的時候,回部匪酋巴布頂等人攻陷了英吉沙爾,張格爾也緊隨其後,攻陷了喀什噶爾城和葉爾羌。這新疆地區真是亂成了一鍋粥!
到了道光七年(1827年)正月,和闐地區的回部部眾投降了,但是好景不長,不久又被張格爾攻陷。旻寧皇帝真是愁得眉毛都快擰出水來了。他趕緊任命惠顯為駐藏大臣,希望能夠穩住局勢。
在四月份的時候,長齡等人終於攻克了喀什噶爾,但張格爾卻逃走了。這可真是個遺憾啊!不過大家也沒灰心,畢竟抓到了他手下的大批匪徒。
終於到了道光八年(1828年)五月,匪首張格爾被抓獲了!這可是個大喜訊啊!旻寧皇帝親自前往午門受俘,還宣佈了張格爾的罪行,最後將他處以極刑。這可真是大快人心啊!
不過,回匪安集延等人可沒這麼容易被打敗。在道光十年(1830年)九月,他們又攻陷了喀什噶爾,圍住了喀什噶爾城。旻寧皇帝氣得直哼哼,趕緊命玉麟前往新疆圍剿。經過一番激戰,十二月的時候,喀什噶爾、英吉沙爾的回匪終於被清軍平定了。這場戰役真是驚心動魄啊!
道光十一年(1831年),廣東的黎族亂匪開始鬧事,這可把旻寧皇帝給惹毛了!他立馬命令李鴻賓派兵去鎮壓,順便還找了個藉口,說在廣東貿易的英國人違反了禁令,讓李鴻賓等人去徹查辦理。這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貿易上的事情也管,皇帝大人還真是事無鉅細啊!
到了六月,旻寧皇帝又頒佈了一條新法令,明文規定了官民購買和吸食鴉片的罪責。看來這皇帝對鴉片問題可是深惡痛絕,決心要杜絕這個毒瘤。
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陶澍這個大嘴巴又上奏了,說英國的商船再次進入中國海域,有時候還不遵守約束,應該嚴懲。旻寧皇帝一聽,心想這陶澍是不是沒事找事啊,這不是挑起事端嗎?於是就駁斥了他。但話說回來,英國商船的行為確實讓人頭疼,這矛盾可不是那麼容易化解的。
九月,英國的商船再次闖入中國的主權海域,這下旻寧皇帝是真的坐不住了。他立馬命令沿海省份整飭水師,做好防禦準備。看來這局勢是越來越緊張了!
到了道光十三年(1833年)正月,臺灣嘉義的匪首陳辦終於被抓住並處死了。這可真是個大快人心的好訊息啊!二月的時候,四川越巂等處的少數民族亂匪又開始作亂,旻寧皇帝趕緊命令那彥寶、桂涵派兵去鎮壓。看來這皇帝可真是忙得不亦樂乎啊!
在道光十四年(1834年)六月,英國第一任駐華商務監督律勞卑抵達廣州,他要求與兩廣總督會見並直接磋商貿易事務,結果被拒絕了。於是,他率軍艦炮擊了虎門。這一舉動可真是驚動了整個朝廷,旻寧皇帝也是焦急萬分。
到了道光十五年(1835年)四月,兩廣總督盧坤、水師提督關天培上奏請求增修廣州炮臺,並制定了《防範洋人貿易章程》。看來這朝廷對洋人的防範可是越來越嚴密了。
最後來到了道光十八年(1838年)四月,鴻臚寺卿黃爵滋上疏說鴉片的危害極大,主張嚴厲禁止。十二月的時候,旻寧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派他前往廣東禁菸。這一舉動可是大快人心啊!大家都在期待著禁菸的成功。
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旻寧皇帝下令給林則徐,讓他用禁販鴉片的名義去通知英國和各國在廣東的洋商,讓他們知道咱們國家的禁菸決心。於是,林則徐就在虎門開始銷燬鴉片,這可是個大動作啊!
然而,五月份的時候,英國的水手竟然殺了咱們的村民林維喜。英國領事義律不肯交出兇手,這簡直就是侵犯咱們中國的法律主權啊!這件事後來被稱為“林維喜事件”。
到了九月,英國軍艦在虎門外的穿鼻洋挑釁,水師提督關天培率領部隊迎擊。他們可是嚴陣以待,準備跟英國人好好幹一場!
十二月的時候,旻寧皇帝決定停止跟英國人做生意,同時任命林則徐為兩廣總督,全面負責廣東地區的禁菸工作。看來這皇帝可是下了決心要跟鴉片鬥爭到底啊!
時間來到了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正月,旻寧皇帝的皇后鈕祜祿氏去世了。大家都很傷心,上尊諡為“孝全”,她的兒子奕詝由靜貴妃撫養。這可真是個悲傷的月份啊!
五月,英國艦隊在廣東海面集結,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了!林則徐率領大軍嚴密設防,讓英國軍艦無機可乘。他們可真是機智勇敢啊!
然而,六月的時候,英國軍艦還是北犯了定海,他們瘋狂屠殺,佔領了定海。這可真讓人氣憤啊!但是,七月的時候,英國軍艦繼續北上,直抵天津。直隸總督琦善跟義律在大沽口會談,琦善竟然向英人妥協了!
旻寧皇帝迫於英軍的囂張氣焰,竟然把林則徐、鄧廷楨交給了軍機處嚴加議處。這可真讓人心寒啊!九月的時候,林則徐、鄧廷楨被革職了,琦善代替他們成為了署理兩廣總督。這可真是讓人無語啊!
十二月的時候,琦善竟然擅自跟義律訂定了《穿鼻草約》,私自答應割讓香港,開放廣州,還賠償煙價。這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啊!看來這皇帝也是被逼無奈啊!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英軍突然發起了猛烈的攻擊,他們瞄準了虎門的沙角、大角炮臺,大舉進攻。這可讓旻寧皇帝措手不及,他被迫下詔向英軍宣戰。看來這英軍還真是惹毛了皇帝啊!於是,旻寧皇帝趕緊派奕山為靖逆將軍,前往廣東主持戰事。這奕山將軍可得加油啊!
到了二月,英軍繼續進犯廣東的虎門,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虎門海戰。關天培這位英勇的水師提督力戰殉職,讓人不禁淚目。然而,在跟英人的交涉中,因為朝廷的妥協退讓,琦善大學士被奪職,還被逮問,連家都被抄了。這可真是個大快人心的訊息啊!
五月,《廣州和約》的簽訂讓廣州人民義憤填膺。這和約簡直就是喪權辱國啊!於是,廣州三元里的人民紛紛奮起抗英,他們可不是好惹的!
時間來到了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英軍攻陷了長江吳淞炮臺,江南提督陳化成力戰犧牲,上海也失陷了。這英軍真是越來越囂張了!七月,英軍艦隊竟然侵入南京江面,欽差大臣耆英跟英駐華全權公使璞鼎查在南京江面英艦上談判。這可真是讓人氣憤啊!他們竟然在人家家門口談判,還答應了英國一方提出的全部條款。
旻寧皇帝批准了中英《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答應割地、賠款、五口通商。看來這皇帝也是無奈啊!最後在十月,皇帝還去閱圓明園八旗槍兵,這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啊!看來這皇帝也是閒得蛋疼啊!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的三月,英國女王頒佈了香港皇家殖民地憲章(也就是《英王制誥》),任命璞鼎查為首任總督兼駐港英軍總司令。這一下子,香港就變成了英國人的地盤,璞鼎查這傢伙也搖身一變成了大老闆!八月,耆英跟璞鼎查在虎門簽訂了《五口通商章程》。哎呀,這五口通商,可不是什麼好事,感覺像是賣國條約一樣。九月,上海也開埠了,這下子上海也成了外國人的天下。
時間來到了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的五月,耆英跟美國代表顧盛簽訂了那個什麼《中美望廈條約》。哎呀,這還不是賣國條約嗎?九月,耆英又跟法國代表簽訂了《中法黃埔條約》。看看,這都什麼跟什麼啊!
然後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六月,耆英給比利時來華談判的專使蘭納發了個照會,說可以按五口通商章程的辦法通商。這照會一發,比利時人高興得不得了。十一月,上海道臺宮慕久公佈了與英國駐租界的先河。十二月,廣州人民不幹了,他們反對英人入城,結果幾千人衝進了府署,把府署弄得一團糟。看來這廣州人民也不是好惹的!
接下來是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的十一月,容閎等跟著馬禮遜學堂的校長去了美國留學,這可是開了近代留學的先河啊!然後以皇五子奕誴為恪親王綿愷後。這可真是給皇家添了個人才啊!
到了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的二月,耆英跟瑞典、挪威簽訂了五口通商章程。然後給皇四子奕詝指婚,女方是太僕寺卿富泰的女兒薩克達氏。十月,皇帝命令京師及各省編查保甲。這可真是忙得不亦樂乎啊!
接下來是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正月,皇帝重申不準法人擅入內地傳教。二月,薩克達氏被冊封為皇四子奕詝的嫡福晉。然後青浦教案發生了。五月,俄羅斯想在新疆通商貿易,結果被拒絕了。十二月,英駐滬領事阿利國給香港總督文翰上書,建議對中國再次發動戰爭,以便獲得更多利益。這英國人真是貪得無厭啊!
最後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二月,葡萄牙澳門總管亞馬勒非法宣佈澳門為自由港,停徵關稅,還下令封閉粵海關衙門。十二月,皇太后在慈寧宮去世,然後梓宮被移到了綺春園的含暉殿。唉,真是讓人傷心的一年啊!
道光三十年正月初,朝廷上下沉浸在一片哀悼之中,因為我們的皇太后剛剛去世,上大行皇太后諡為“孝和”。這位太后在世時深受眾人敬愛,她的離世無疑給整個朝廷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此時,皇帝旻寧也病重在床。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於是緊急召集宗人府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以及總管內務府大臣文慶等重臣,共同商議後事。
在眾目睽睽之下,旻寧開啟了秘匣,裡面藏著御書:“皇四子立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訢為恭親王。”這訊息一出,整個朝廷都炸開了鍋。原來皇帝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為了確保皇位順利傳承。
二月二日,旻寧病逝於圓明園慎德堂,享年六十九歲。皇太子奕詝即皇帝位,以第二年為咸豐元年。這樣的安排既穩定了朝廷局勢,也使得新皇帝能夠順利接手國事。
新皇帝即位後,追封藩邸嫡福晉為皇后,上諡“孝德”。這樣的諡號充分體現了皇帝對先皇后的敬重與懷念。此外,皇七弟奕譞被封為醇郡王,這也是對其能力與地位的肯定。
二月間,左都御史柏葰和內務府大臣基溥受命為孝和睿皇后營建昌西陵。皇帝對此事非常重視,確保皇后能夠得到應有的尊榮。
四月,上大行皇帝尊諡為“成”,廟號宣宗,陵為慕陵。這是對先皇的最高禮讚,彰顯其在位期間的功績與貢獻。
然而,外患也不容忽視。四月十二日,沙俄強佔中國黑龍江口廟街,易名為尼古拉也夫斯克。這是對中國主權的嚴重侵犯,朝廷上下為之震驚。
為了應對這一危機,九月間,暫安奉大行皇帝梓宮於慕陵隆恩殿。此舉意在向先皇致敬,同時也為了凝聚人心,共禦外侮。
十月,孝德皇后梓宮奉安於田村。皇帝對皇后之死深感悲痛,此舉表達了對皇后的無盡哀思。
面對內憂外患,清廷也積極應對。十一月,詔允祁寯藻等所擬軍機處章程九條。這九條章程旨在提高軍機處的效率和應對危機的能力。
然而,就在清廷忙於應對內憂外患之際,十二月,洪秀全於廣西金田起義,正式拉開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序幕。這一事件無疑給本已動盪不安的時局帶來了更大的衝擊和挑戰。
道光皇帝可真是個大忙人啊!他一登上寶座,英國那邊的鴉片走私就越來越猖獗。從道光元年十一月到道光十四年三月,這短短的十三年間,道光皇帝可是沒閒著,釋出了好多上諭啊!
他一會兒摘去那些走私鴉片的洋商的頂帶,表示一下我們的嚴正態度;一會兒又命令廣東和各省的督撫去查禁銀兩出口和鴉片進口,加強海關監管。還讓兩廣總督阮元等人在各個港口查拿鴉片煙販,好像成了個“禁毒先鋒”似的!
然後,他又定了些失察鴉片煙的條例,嚴禁外商用貨換銀,還禁止鴉片入口。同時,他還在考慮怎麼截斷鴉片的來源,以及怎麼禁止洋錢流通。哎呀,這可真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對抗鴉片啊!
他還命令內閣通諭嚴禁內地種賣鴉片,好像一下子就成了個“禁毒鬥士”。然後又讓山東巡撫訥爾經額去妥議嚴禁種賣鴉片的章程,這可真是“上下一心、全民禁毒”啊!
道光皇帝還不忘查清楚外船囤積私銷鴉片的積弊,並酌議杜絕辦法。他可是個實幹家啊!然後他又命令內閣通諭各省嚴禁兵弁吸食鴉片,這可是為了整頓軍隊紀律啊!
他還通飭禁菸禁紋銀出洋,好像一下子就成了個金融監管專家。最後,他還讓閩浙總督程祖洛等妥善斟酌肅清洋麵私販鴉片的策略,這可真是“海陸並進、無處不在”的禁毒行動啊!
看看道光皇帝這十三年來的忙碌勁兒,真是個“禁毒先鋒”啊!可惜的是,那時候的清朝已經是個破落戶了,再怎麼努力也挽救不了那頹廢的命運。不過,至少他盡力了,也算是個有擔當的皇帝吧!
話說道光六年,也就是1826年的六月,天氣熱得都能烤雞蛋了。就在這個時候,乾隆年間處死的大和卓波羅尼敦的孫子張格爾,看準了機會,利用南疆維吾爾族人民對清朝參贊大臣靜斌的不滿情緒和宗教影響,糾集了安集延、布魯特兵500多人,還在英國的支援下,雄赳赳氣昂昂地侵入了我大清的新疆。這老小子真是野心不小,居然想復辟和卓家族統治,一雪前恥。
訊息傳到京城,道光皇帝一下子就急了。這還了得!叛軍都攻佔了和闐、英吉沙爾,還圍攻喀什噶爾呢!於是他趕緊釋出諭令,要求嚴守東四城,尤其是阿克蘇這個地方,得加意固守。看來這皇帝也是挺有戰略眼光的,知道阿克蘇是扼守新疆的要地。
然後,道光帝迅速部署平叛。首先在軍事上,他任命伊犁將軍長齡為揚威將軍,還讓陝甘總督楊遇春一起統領萬餘大軍,前去新疆滅火。皇帝對長齡和楊遇春說:“你們一定要一鼓作氣,把這幫叛軍掃除乾淨,以彰顯天朝的威嚴。但也要小心謹慎,不可輕進,別中了敵人的奸計。”這皇帝還挺有智慧的,知道打仗既要勇猛也要謀略。
在政治上,道光帝也沒閒著。他懲辦了一批貪橫不法的官員,還把民憤極大的駐疆大臣定了罪。同時向回城居民宣示恩威,實行嚴格的區別對待政策。那些“甘心助逆”的,堅決不寬貸;被脅迫的群眾,只要投降,都可以得到寬恕。這一招真是高明,一下子就孤立了叛軍。
後勤供應也不能忽視。於是皇帝派了辦理糧餉的大臣恆敬駐守哈密,確保糧草和其他軍用物資的供應不斷。這可真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啊!
道光六年,那可真是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啊!那時候,張格爾叛軍氣勢洶洶地朝清軍的主要集結地阿克蘇衝去,就像一頭狂奔的野牛,誰也擋不住。他們一路挺進,轉眼就到了離阿克蘇只有80裡的渾巴什河。這可把清軍急得團團轉,心想這可咋整啊!
正當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楊遇春等人果斷指揮清軍兩面夾擊,像兩把大鉗子一樣緊緊地夾住了叛軍。一番激戰之後,清軍大獲全勝,擊斃和俘虜了1千多名叛軍。這一下子,大河以北的地區就徹底肅清了,叛軍的囂張氣焰也被打壓下去。
然而,剛喘口氣,道光帝就得知了一個壞訊息:喀什噶爾城失守了!這可把皇帝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趕緊頒發諭令,提出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取喀什噶爾,分兵斷敵歸路,主力則從英吉沙爾等處前進,兩路大軍會合夾攻。
各路清軍接到命令後,像一群餓了三天的狼一樣迅速集結在阿克蘇。長齡、楊遇春、武隆阿等人紛紛表示:“遵旨!我們這就去收拾那幫叛軍!”他們立刻派陝西提督楊芳率部向戰略要地柯爾坪進軍。楊芳帶著大軍分兩路突襲,就像兩把鋒利的刀子切開了叛軍的防線。僅僅用了幾天時間,3000多名叛軍就被消滅得乾乾淨淨。
清軍收復喀什噶爾後,長齡留下來守城,楊遇春和楊芳則帶著大軍分別向英吉沙爾、葉爾羌和和闐進攻。楊遇春兵行如風,很快攻克了英吉沙爾和葉爾羌。而楊芳也帶領清軍在毗拉滿擊敗了5千名叛軍,順利攻克和闐。至此,南疆西四城全部收復!
可是,張格爾這個頑固的傢伙還不肯認輸,他重新拼湊了一支500多人的叛亂隊伍,打算在除夕之夜偷襲喀什噶爾。長齡得知訊息後,立刻派楊芳帶兵去搜剿。楊芳分兵三路追擊,就像三隻獵豹一樣緊緊咬住叛軍不放。終於在喀爾鐵蓋山追上了叛軍,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叛軍被全部殲滅,張格爾也被生擒。
這下子,張格爾叛亂終於被徹底粉碎了!清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道光八年五月,張格爾被解送京師,道光帝親自在午門受俘。他頒發諭旨,歷數張格爾的種種罪行,真是罪大惡極!平定張格爾叛亂對於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確保西北邊疆的和平安定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道光帝一生最大的功績之一!
道光二十年十二月,琦善和義律這兩位大人物在廣東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談判。哎呀,這場談判可不是一般的刺激,英國那邊提的條件簡直比咱們的宮廷劇還要狗血!琦善這個老實人,被英國佬給忽悠了,居然擅自簽了字。這可把道光帝給惹毛了,心想你這不是添亂嗎?於是,皇帝大人一氣之下,把琦善給抄家革職了。
接著,道光帝派了奕山、隆文和楊芳這三位大將去廣東指揮作戰。看來,皇帝大人是要動真格的了!
時間來到了道光二十一年一月七日,英軍也不甘示弱,對談判進展的不滿讓他們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虎門之戰就這麼爆發了。
一聽說英軍進攻,道光帝立刻下令對英宣戰。他派了侍衛內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還從全國各地調兵萬餘人趕赴廣東。這架勢,簡直比過年還要熱鬧!
二月二十三日,清軍開始進攻虎門炮臺。哎呀,這場面真是驚心動魄!清軍士兵們英勇抵抗,但奈何英軍太狡猾,他們還是失守了。最終,虎門炮臺落入了英軍之手。
僅僅過了三天,二月二十六日,英軍又出動海陸軍,攻破了虎門橫檔一線各炮臺和大虎山炮臺。他們順著珠江一路直逼廣州,這速度簡直比閃電還要快!
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一看這形勢,知道硬拼不是辦法。於是他決定力戰殉國,給英軍來個“驚喜”。可惜的是,英軍太強大,關天培最終還是英勇犧牲了。
這真是一場波瀾壯闊的戰爭啊!看來,這清朝和英國之間的恩怨情仇還真不是一般的複雜呢!
哎呀,你知道嗎?過去從江西、江南那兩個省,還有湖廣等地徵來的漕糧,都是透過大運河運到京師、通州這些地方。可是啊,你知道嗎?這漕運官員們可是經常利用職務之便,中飽私囊呢!而且啊,運河還會受到水患的破壞,運費還高得離譜。
那時候,有個叫英和的戶部尚書,他可是個聰明人。他建議用海運代替河運,這海運啊,在元代和明代永樂年間就曾經實行過。道光帝一聽,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就交給有漕糧的省去討論。結果呢,兩江總督琦善和安徽巡撫陶澍這兩個大佬就請求把蘇州、鎮江、太倉這四府一州的漕糧全部用海運。道光帝一聽,立馬就答應了,還讓江蘇布政使賀長齡趕緊去海口,跟地方官一起僱商船,分兩次就運走了。那些安徽、江西、湖廣離海口比較遠的地區,還是繼續用河運。
為了防止那些經紀人耍花樣、阻留、刁難,道光帝還特地下令在上海設了個海運總局,讓理藩院尚書穆彰阿跟倉場侍郎一起駐天津驗收。就這樣,道光六年春夏,第一次海運漕糧就成功了!900只船運了160餘萬石漕糧呢!這種運法一直持續到光緒二十六年。
不過啊,後來因為財用匱乏,道光帝就下令從本年開始,直省的河運、海運都要改徵折色。這折色啊,就是把你繳的田糧折成銀子、紗布、帛這些。哎呀,這一下子可真是省了不少錢呢!不過啊,這折色也不是長久之計,畢竟田糧還是要靠河運、海運才能送到京師去呀。
旻寧這皇帝當得可真是有點兒“虎頭蛇尾”啊!一開始,他在外國鴉片面前可是堅定不移地採取了先王一貫的禁止政策。他派林則徐這個大英雄,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去廣州禁菸,簡直就是給林則徐撐腰嘛!後來呢,他還讓林則徐當了兩廣總督,這地位,簡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啊!
當旻寧聽說虎門銷煙的訊息時,他高興得就像個孩子一樣,手舞足蹈的。那感覺,就像是贏得了全世界!
可是,好景不長啊!英國那邊兒不樂意了,發動了侵略戰爭。旻寧一開始還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天朝”軍隊肯定能速勝!但當英國的艦船北犯,直接開到天津海口,還向清政府提出割地賠款的要求時,旻寧可就傻眼了。他一下子就從主戰的立場變成了主撫,也就是妥協的立場。
這時候,他的身邊有兩個人,一個叫穆彰阿,一個叫琦善。他們把英國的強盜行為歸罪於禁菸,旻寧一聽,覺得好像有點道理,於是就撤了林則徐和鄧廷楨的職。真是讓人無語啊!
然後,旻寧派投降派琦善當欽差大臣去廣東跟英國談判。他的要求是琦善既不要給英國割地賠款,也不要跟英國發生軍事衝突。這想法,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不讓強盜搶東西,還不跟他搏鬥,這怎麼可能呢?琦善對英方讓步,私自同意把香港割讓給英國。這一下子,旻寧可就怒了,把琦善鎖拿,然後派楊芳和奕山去跟英軍作戰。結果呢?楊芳沒能阻止英軍向廣州城前進,而奕山則是先冒險後投降。
最後,在二十二年八月,英艦開到南京下關江面,這時的旻寧已經絕望了。他被迫派耆英和伊里布跟英軍簽訂了《南京條約》,這可是清朝第一個屈辱條約啊!從此,中國就步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從古代邁入了近代。而旻寧呢,也就成了唯一一個既跨古代又跨近代的皇帝。
說真的,旻寧在鴉片戰爭中的立場動搖、指揮失敗,讓中國蒙受恥辱,這實在是讓人覺得挺可悲的。但更可悲的是,他在事件結束後並沒有反思,沒有任何振興王朝的舉措。這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啊!
旻寧小哥當上皇帝后,那些皇宮裡的老規矩,他可是一點兒都不想遵守。首先呢,內府按照慣例給他送來了40方硯,每塊硯上還都刻著“道光御用”四個大字。旻寧看了直搖頭,覺得這麼多硯臺放在自己這兒,簡直是浪費資源。於是,他一拍大腿,決定把這些硯臺分給臣子們,讓他們也沾沾“御用”的福氣!
再說說筆的事兒吧。以前皇帝用的筆,都是特製的紫毫中最硬的,筆桿上還刻著“天章”、“雲漢”之類的字樣。但旻寧覺得這筆也不咋地,用著不舒服。於是他一拍腦袋,讓戶部尚書英協揆到市集上去買那種一般常用的純羊毫、兼毫兩種。這可把英協揆給難倒了,心想:“我一個戶部尚書,居然要跑到市集上去買筆,這皇帝到底在想啥呢?”
還有旻寧的褲子,膝蓋處破了個洞,讓人在上面補了一塊圓綢,這就是傳說中的“打掌”。結果呢,底下的臣子們一看,紛紛效仿。一次,旻寧看到軍機大臣曹振鏞的褲子膝蓋處也有補綴痕跡,便好奇地問:“你的褲子也打掌嗎?”曹振鏞一愣,然後笑道:“褲子易做,但花錢多,所以也打補丁。”旻寧聽了直搖頭:“你們在宮外做東西便宜,我在宮內還要五兩。”
這就是我們的旻寧皇帝,一個不按套路出牌、自帶搞笑光環的皇帝。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是皇帝,也得接地氣,也得懂得節約和實用!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的夏天,熱河的陽光格外燦爛。這一年,嘉慶帝已經六十一歲了,但他的身體依然豐腴,精神也十分強固。七月十八日,嘉慶帝興致勃勃地前往熱河秋獮,這次他帶上了皇次子智親王旻寧和皇四子瑞親王綿忻,希望與他們共享狩獵之樂。
然而,事情並沒有按照嘉慶帝的計劃發展。二十四日,當他們到達熱河行宮時,“聖躬不豫”,也就是身體突然出現了不適。嘉慶帝並沒有太在意,當天他還是堅持到城隍廟拈香,又到永佑宮行禮。但到了二十五日,病情嚴重起來,當夜嘉慶帝就崩逝了。
關於嘉慶帝的死因,歷史學家們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可能是年逾花甲的嘉慶帝身體肥胖,加上天氣暑熱和旅途勞頓,誘發腦、心血管病而猝死。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
嘉慶帝突然在熱河避暑山莊病逝,這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按照清朝的家法,應該立即派大臣急馳北京,到乾清宮取下正大光明匾後的秘密立儲敕書。然而,當時並沒有這樣做。
據包世臣所撰《戴公(均元)墓碑》文記載當時情狀,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春,戴均元拜文淵閣大學士,晉太子少保,管理刑部。七月,戴均元和託津等隨從嘉慶帝到熱河秋獮,“甫駐蹕,聖躬驟有疾,不豫。變出倉猝,從官多皇遽失措”。戴均元和託津督促內臣翻檢皇帝遺物,最後在嘉慶皇帝近侍身邊的“小金盒”裡找到了傳位詔書,鐍匣沒有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開啟時也沒有儲君等在場,這是違背清室家法的,有的學者認為“‘鐍匣’隨嘉慶帶往避暑山莊的記載,實難徵信。”此為歷史疑雲之一。
這時,總管內務府大臣禧恩站了出來,他建議由旻寧繼位。這一建議的提出,表明嘉慶生前並未就嗣之事在大臣中公佈,否則禧恩也不會等到嘉慶帝逝世後才提出建議。而且,禧恩的建議並沒有公啟鐍匣,這也讓託津、戴均元等大臣們猶豫不決,沒有表態。
禧恩只是內務府大臣,按照“家法”,他沒有資格“建議旻寧繼位”。可是他又為什麼違背“家法”而這樣“建議”呢?這就引發了歷史學家的疑問,此為歷史疑雲之二。
與此同時,遠在北京皇宮的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也收到了嘉慶帝在熱河行宮去世的訊息。她立刻發出了懿旨:“今哀遘升遐,嗣位尤為重大。皇次子智親王,仁孝聰睿,英武端醇,現隨行在,自當上膺付託,撫馭黎元。但恐倉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諭,而皇次子秉性謙沖,素所深知。為此特降懿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靈,以順天下臣民之望。”
這個懿旨對於旻寧嗣位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當旻寧在熱河接奉懿旨時,他激動得伏地叩頭,感激涕零!也正是因為這個做法,讓母子二人的感情更加親近。後來所有正史只記載了避暑山莊公啟鐍匣之事,卻忽略了這份懿旨的重要性和對旻寧繼位的影響。
話說那日,道光皇帝旻寧,跪在金鑾殿上,滿臉嚴肅地復奏皇太后:“本月二十五日,我那皇父突然身體不適,到了晚上病情加重,眼看就不行了……那時,御前大臣、軍機大臣、還有內務府大臣們,急忙開啟了那個神秘的鐍匣。裡面有皇父的親筆,寫著:‘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寧為硃諭。’這些大臣們啊,都強烈建議遵從大行皇帝的命令,為了國家社稷,讓我繼承大統。我可是百般推辭啊,他們就是不聽。結果呢,二十九日那天,我迫於無奈,只好接受了這重任。我的皇父皇母啊,他們對我真是好得沒話說,我感動得頭都磕爛了……現在我把鐍匣裡的皇父硃諭呈給您看,同時我也寫了個謝恩的摺子,一起給您。七月二十九日。”
說到這康熙爺繼位啊,那還是孝莊太后拍板的。但那次啊,用的是順治的遺詔名義宣佈的,而不是直接用皇太后的“懿旨”哦。而孝和皇太后讓旻寧繼位這事兒呢,雖然被後世稱讚為無私之舉,但在當時可是違反了“祖制”和“家法”的哦。更讓人費解的是,太后她老人家怎麼就這麼確定嘉慶指定的皇位繼承人就是旻寧呢?要是懿旨和遺詔有衝突了,那又該如何是好?這可是歷史上的未解之謎之三哦。
《清史稿·託津傳》記載了一個讓人笑掉大牙的故事:“話說那天,仁宗皇帝在熱河的避暑山莊突然掛了,這事兒搞得大家都手忙腳亂的。託津和大學士戴均元,這兩位大佬啊,他們聯手開啟了那個神秘的寶盒,然後讓宣宗小朋友順利即位。”
《清史稿·戴均元傳》也提到了這個故事:“那天,戴均元跟著皇帝去熱河度假,結果皇帝突然身體不適。於是,他和託津這兩位大佬趕緊指揮一幫太監,翻箱倒櫃地找那個神秘的金盒。終於,在一番折騰之後,找到了一個小金盒。他們開啟盒子,發現裡面有皇帝的親筆信,指定宣宗為皇太子,然後大家就奉宣宗為新皇帝。”
但是啊,這兩條記載和《清史稿·宗室禧恩傳》的記載就不一樣了。包世臣寫的《戴公(均元)墓碑》更是爆料了當時的一幕幕喜劇:“在嘉慶皇帝臨終的時候,託津、戴均元這兩位大佬緊急指揮一幫太監,像拍電影一樣翻箱倒櫃地找那個神秘的金盒。最後,終於被一個近侍找出了那個小金盒。但是啊,據《清史稿·宗室禧恩傳》記載,禧恩建議立旻寧為皇帝,而託津、戴均元居然猶豫不決,這可真是笑死人了。而且啊,託津、戴均元開啟金盒的時候,當事人旻寧居然不在場。這可真是讓人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啊。”
看來啊,這個歷史疑雲之四還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呢!
《清宣宗實錄》裡也有一段記載,讓人捧腹大笑。裡面寫道:“仁宗皇帝病得厲害,快掛了,於是召集了一堆大臣,包括賽衝阿、索特納木多布齋、託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等等,還有內務府的禧恩、和世泰。他們一起開啟了那個神秘的鐍匣,宣讀了仁宗皇帝的親筆信,指定旻寧為皇太子。然後,仁宗皇帝就掛了。那些跟去的大臣們,就按照皇帝的遺旨,讓旻寧即位。旻寧哭得死去活來,好久才緩過勁兒來。”
《清宣宗實錄》是咸豐皇帝修的,他可不想和自己老爹的記錄衝突啊。這段記載也算是把這件事給說圓了。在相關的檔案裡,“公啟鐍匣”被寫成“公啟密緘”,感覺更神秘了。
不過啊,這裡面還是有個矛盾的地方。前面《清史稿·宗室禧恩傳》說,是禧恩建議立旻寧為皇太子的,但是《清宣宗實錄》裡卻沒說這事兒。這可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啊,這歷史疑雲之五可真是夠嗆。
總的來說啊,旻寧能繼位,那可是得到了多方支援的。有宗室的支援,有皇太后的懿旨,還有弟弟瑞親王綿忻的贊同,最後還有軍機大臣們開啟鐍匣的御書聖旨。看來啊,這旻寧能當皇帝,那可真是天時地利人和都佔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