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的人回來,聽到的,就是柳氏的嚎哭聲。

原來,墨老三在下山前,就吩咐了墨陳氏,讓她早點回來,她心急,想到昨天晚上聽到的幾句零碎的話語,到了中午,她就忍不住了,帶著兒孫回來了。

墨陳氏剛到家門口,就看到了墨柳氏推人的那一幕,只覺得頭暈目眩:家門不幸啊!

後來就是,墨老三追上長孫,家裡人都看到了墨東榮的腳趾,全都呆住了。

而後,就是其他人知道真相後,怒斥柳氏。

這樣不孝順的兒媳,不得直接休掉,留著過年嗎?

可是,柳氏嫁入墨家,除了剛開始因為多年無出伏低做小了幾年,後來一口氣生了兩個兒子,就抖了起來,日子過的就舒服了很多,要是被這種理由休回去,回去會連累孃家人,就是再嫁也沒有人敢要哇!

所以,她寧可被打,也不願意被休,正在哭求著墨大勇呢。

在鄉下,大家生活枯燥的很,這種休妻的大事,讓大家都很感興趣,紛紛圍在墨老三的院子外面不願意離去。

墨音聽了幾耳朵之後,知道真相之後,有點無語。

好好的,只是想證實墨東榮是不是真的被砍斷腳趾之事,怎麼會演變成現在兩敗俱傷的局面?

不過,墨老三一家越慘,她越高興!

墨音心裡哼著不知名的調子,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回家了。

……

墨音進入空間,發現空間裡還是之前的樣子,好像沒有天黑的樣子?

她看了下曬在茅屋前的藥材,竟然已經有半乾的樣子了!

她立即喜滋滋的給藥材翻了個面。

空間能曬藥材,就更隱蔽了!

待到出了空間,立即又去東北角弄好好幾株水桶粗的破竹。

這破竹高大,倉庫裡面現在都是藥材,可不能被壓壞,就直接扔在空間祭臺的附近帶回家。

破竹下面最粗的部分,比她家的以前的鍋還要大!

墨音將那部分留著做水桶,用比灶臺小的那部分修理了一下,才剝掉皮,放入灶裡開始煅燒。

大了放不進去,可沒法子做鍋。

反正她是打算放在山上用的,到時候弄一個小一點的就好了。

在燒鍋的時候,她也沒有閒著,又用這種大竹子做了幾把單弩和一些弩矢。

竹子越粗壯,做出來的東西質量越好!

等竹鍋燒好,又將弩和弩矢放進去鍛燒,她開始製作一把硬竹刀。

是刀,肯定要有刀鞘的。

竹刀配竹鞘。

墨音找了一段粗竹子,剝皮剖開,將中間部分又切掉一些,挖空清理乾淨後,從灶口放進去。

有點長,要分兩次燒,行不行的,也看試試才知道。

她在鎮上看過衙役的武器,按照竹鞘內部的寬度,做了一把可以插進竹鞘的直刀來。

一邊細細的刮出刀鋒,另一邊厚背,用刻刀雕出手柄的位置,整刀一體。

硬竹刀做好,那邊的竹鞘的一頭已經燒紅了,連忙夾著換了一個方向,然後加了些柴火,把竹刀也塞了進去。

等到竹鞘燒好,拿出來一看,中間燒了兩次的地方除了顏色深一點,倒是沒有壞,但品質如何,就不知道了。

墨音小心的盯著硬竹刀,燒紅後換位置,也是小心翼翼的,儘量讓兩邊燒的一樣,萬一燒的不一樣,中間硬還好,萬一變脆了,這刀豈不是廢掉了?

最後,硬竹刀燒好冷卻的時候,看到還有一些剩餘的柴火,墨音心中一動,將一片片竹葉小心的投進火中。

這次,她準備了一鍋水放在旁邊,手裡拿著鐵嵌,盯著灶內竹葉的變化。

先將一片已經燒紅的拿出來,放在一旁冷卻。

按照邪道的記憶,這個時候就可以拿出來了。

第二片,多等了幾分鐘才拿出來,放在一邊冷卻。

然後去夾第三片,放入水中……

“嗤”等到水汽冒完,就聽見“啵”的一聲,竹葉斷開了!

墨音:……

終究不是真鐵,所以不能當成鐵來對待。

她將剩下的都夾出來冷卻,然後繼續把竹葉放進去煅燒。

這竹葉,天然的邊緣鋒利,如果燒的好,就是最好的暗器——竹葉飛刀!

至於哪一種最好,可以試一試,別的沒有,這竹葉,多的是!

燒了一堆經過比較之後,墨音發現,越是燒通透的葉子,越脆!

難怪邪道的記憶中是燒紅就要拿出來!

幸好其他東西她都是按那個步驟走的。

又燒了一些竹葉,等柴火沒了,墨音才打著哈欠歇下。

……

雞鳴三遍

墨音揉著眼睛坐起來。

洗漱之後,背起揹簍出門,向村外走去。

出來的時候,發現墨老三家的人推著推車出來了。

隱約能看到,車上躺著的,是墨老三。

原來,墨老三被柳氏推倒,撞到了頭,當場就流了血,墨陳氏回來後,幫他用了一些藥包扎過的。

墨家本來就是不普通人家,這種小病小痛還是能自己解決的,只是,這次他受的傷在頭部,不知道是沒有沒有處理好,導致發炎,然後發燒了,這下子,孝子賢孫可緊張了,趕緊拿出推車,準備把人送到鎮上醫治。

墨音在人群中看到了柳氏,看來是獲得了諒解,沒有休掉。

不過,對方只是跟到村口,就沒有跟出去,只有墨老三的三個孝子扶著板車出發。

墨音人小腿短,哪裡比的上那些成人的速度,很快就掉在了後面。

她也不急,用自己的速度勻速前進。

順便捋一下記憶。

自從得了空間,她小時候忘記的事,都想起來了,只是這些日子總是忙忙碌碌的,沒時間去翻,久了,怕又忘記了,剛好現在好好的捋一捋。

其實,墨家雖然淪落到這裡來,除了機關術被邪道刻意隱瞞沒有傳下之外,他最後學的那醫術,傳了那本百草集下來,就是阿公傳下來的那本。

甚至,在墨音阿公那一代,三兄弟都是讀了書的。

大阿公考了童生,沒有考上秀才,但在這個村裡,卻已經是非常厲害的存在了,所以,他做了里正和族長。

阿公和墨老三兩人都沒有考上童生,但阿公對藥材感興趣,學的不錯,成了採藥師。

墨老三那時候年輕氣盛,覺得自己不比兩個哥哥差,在外面混了一段時間,帶了一點錢財回來,老老實實的娶了一房媳婦,在家務農。

後來也從來不提在外面的事。

所以說,墨家老一輩的三兄弟,都是有見識的人。

第二代,也就是阿公家的大伯了,雖然沒有考上童生,但如今也管著一家糧店。

倒是墨老三家的三個,真的像是泥腿子。

可能是因為不甘心,所以,他死命的扒上她爹,想讓自己的孫子出人頭地,光耀門楣。

只可惜,他選錯了人,只想著長子長孫,卻忘記不是所有的長孫都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