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一死,天下一下子就變成了群龍無首的局面了,大大小小稱王稱帝的政權是有增無減,其中光是打著大隋旗幟的皇帝一下子就出現了三個。第一個是隋煬帝的孫子代王楊佑,他當時已被關中的李淵立為皇帝了。第二個是隋煬帝的侄子秦王楊昊,他是被宇文化及立為皇帝。第三個是隋煬帝的另外一個孫子留守東都的越王楊侗,當時正在給李密打仗,他也被東都的官員們立為皇帝。只要他們還在,隋朝就算還沒有正式滅亡。

楊佑是在大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也就是隋煬帝死亡的前四個月,就已經被李淵操縱著當上傀儡皇帝了,而且還把隋煬帝尊奉為太上皇。因為古時候通訊比較落後,隋煬帝的死訊過了一個多月才傳到關中,傳到長安之後。李淵是哭的特別傷心,並且還當眾發言:我作為一個大臣,面向北來侍奉君主,君主無道我不能救,現在君主死了我怎麼可能不哀痛呢?他話雖這麼說,心裡也早就樂開了花,他在關中可是早就在等待著這一刻呢。因為當時隋煬帝還沒有死,誰要是敢殺他那就是弒君。誰要是稱帝那就是大逆不道,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那就是道德有問題,那就會對以後的政治前途產生影響。

所以雖然李淵已經佔領了關中,並且已經攻破了大興城,但他就是不敢稱帝,他表面兒上就要尊奉隋朝,所以他才立楊佑當皇帝。可是現在隋煬帝死了,.這層顧忌也就不復存在了。那這時候小皇帝楊佑也就沒什麼用了。就在大業十四年的五月十日,也就是在隋煬帝死後兩個月,小皇帝楊佑就在李淵的操縱之下,頒下一紙詔書小皇帝楊佑禪讓。又過了六天也就是五月十六日,李淵就正式登基稱帝了,改國號為唐,定都長安,大唐的歷史就從這一天開始。

楊昊是被宇文化及擁立的傀儡皇帝,因此楊昊的結局必定要和宇文化及捆綁在一起。宇文化及在江都之戰之後,他帶領手下的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就踏上了回家之路。宇文化及實在是太差了,他雖然不是皇帝,但是他也裝模作樣跟個皇帝似的,每天就坐在大帳之中,面朝南方來接受其他大臣的拜見。大家有任何事兒給他稟報他都是坐在那裡沉默,不發一言,就是因為他太蠢了,他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回答大家的問題。千里行軍問題是非常多的,並且很多問題都是緊急問題,一個領頭人整天是以沉默面對所有問題,那不就是在耽誤事兒。宇文化及把隋煬帝的的那套排場全給繼承下來了,隋煬帝的後宮和珍寶都被他據為己有,然後就帶上這些累贅踏上了行軍之路。千里行軍帶著這麼多美女,那麼多珍寶,那可是不容易走的。雖然剛開始走的時候還可以走運河,坐在船上,可是走到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那裡,水路就斷了。因為當時天下大亂水路給截斷了,那就只能走陸路了。一到陸地上,交通運輸問題可就一下子出來了。

宇文化及到了彭城就開始搶劫老百姓,從老百姓手裡搶了兩千多輛牛車,他就把美女和財寶安置在牛車上。輜重他就讓士兵揹著走,這樣一來士兵和老百姓們可就不願意了,大家就認為他比隋煬帝還要殘暴。

另外宇文化及的猜忌心還特別強,他最猜忌的就是江都宮變的大功臣司馬德堪。他就覺得司馬德堪手下有那麼多驍果,他人又那麼聰明,這兩個條件加起來不安全。他就給司馬德堪升官了,讓他做禮部尚書,官兒挺大,但是他是個文職,其實就等於剝奪司馬德堪的兵權了。宇文化及要論荒淫和殘暴比隋煬帝是有過之而不及。要是論聰明才幹他不及隋煬帝的百分之一。這樣的人率領軍隊轉戰千里,他能順利嗎。

這支軍隊要從江淮地區回到關中,他就必須面對兩大敵人,一個是正在圍困東都的李密,另外一個就是已經佔領關中的李淵。李密和李淵可都是鉚足了勁兒要當皇帝的,他們是不能容忍一個新皇帝再存在,所以不管是遇到誰,他們都要打宇文化及。

李密當時已經保衛東都洛陽了,洛陽城裡就是越王楊侗,宇文化及一路越往北走,越接近洛陽,李密和城裡的小皇帝楊侗心裡就越不踏實。對於李密來說,洛陽城裡的楊侗是老敵人,現在是老敵人還沒有打下來。又來了宇文化及這麼一個新敵人,他要是兩頭都打的話,那不就是腹背受敵了,李密覺得不踏實,楊侗這個皇帝也不踏實,因為正是這個宇文化及把他的爺爺隋煬帝給幹掉了,屬於是不共戴天之仇。他是一定要打宇文化及的。從政治角度還是倫理角度,他都必須要打。可是他就困在這麼一座孤城裡,李密這時候就已經讓他夠嗆了,再加上一個宇文化及,他哪能受得了啊。所以宇文化及一來可就都很緊張,這就意味著宇文化及和李密共同的敵人了。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政治人物都長著一雙翻雲覆雨的手。面對著宇文化及這麼一個共同的敵人,李密和楊侗兩個人居然握手言和了。李密這時候向楊侗稱臣不打他了。楊侗也立即封李密為魏公,並且當眾宣佈,打宇文化及的工作就由李密全權負責。這樣一來宇文化及可就要倒黴了,因為他跟李密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人。不論是文韜還是武略,他可是都趕不上李密一個零頭。

幾個回合的鬥智鬥勇下來,宇文化及是連吃敗仗,眾叛親離。跟他一起的文臣武將都紛紛離他而去。十萬士兵當時也就只剩下兩萬人了。這還打什麼天下,那這樣一來,宇文化及可就心灰意冷了,覺得他打不過李密。於是他就開始借酒消愁,天天就喝酒買醉,而且一喝醉就在那裡罵宇文智及,說我本來不知道你們這些破事兒,是你硬拉著我讓我當頭兒的,現在我們是一事無成,就被困頓在這裡了。我們還背上了弒君的惡名。天下可就誰也容忍不了我們。我們就要馬上面臨滅族之災了,你說這是不是由你引起的?

宇文智及回應到:當初我是讓你當頭兒,可你也沒有拒絕啊,當時你不也是挺高興的,而且當時你也沒有額外獎賞我什麼。現在怎麼一敗了怎麼就讓我來負責。你完是在要讓我負責,乾脆你把我殺了,帶著我的頭去投降竇建德……

哥倆就在那裡互相埋怨,互相掐架,一看領導人整天不知道幹別的,就知道整天掐架,手底下計程車兵就更絕望了,跑的就更多了。到這個份兒上,宇文化及雖然愚蠢,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是必死無疑了。於是他就嘆了一口氣說到:人固有一死,那幹嘛不當一回當皇帝的癮。這時候他就把他立的那個傀儡皇帝楊昊給毒死了。那這樣第二個傀儡皇帝楊昊也就死於非命。

現在打著大隋旗號的皇帝就剩下留守東都洛陽的楊侗了,事實上李密在楊侗手下當這個大臣還是非常合格的。他每次一打勝仗就趕快向楊侗報捷。楊侗對李密也是加官進爵,雙方的關係看上去是比蜜還要甜。本來楊侗被李密圍困了很久了,並且是屢戰屢敗,而且糧草不濟,如果不是宇文化及這個新勢力出現的話。估計他城破也就用不了幾天。現在因為宇文化及這麼一出來,李密居然向自己稱臣,這對楊侗來說可是意外之喜,他就非常開心。

沒過多久楊侗可就開心不下去了,因為東都洛陽發生了激烈的流血衝突。而且楊侗也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因為李密歸降,楊侗非常高興。他手下的文臣和武將的態度可是截然不同,文臣普遍都跟皇帝一樣都很開心,尤其是楊侗最信任的那個宰相袁文都,讓李密歸降就是他的主意,他看到這個主意的效果這麼好,他就天天對著自己豎大拇指。

那些武將們可就不開心了,當時最不開心的就是楊侗最倚重的那個軍事統帥王世充。王世充本來是江都統首,後來因為東都告急,隋煬帝才派他到東都洛陽幫著楊侗打李密的。他來了之後就一直跟李密打仗,現在他看到楊侗和袁文都都對著李密笑了,並且還要引李密入朝輔政,那他當然不高興了。他就挑動手下的那些將領們和士兵去了。

他對大夥講:袁文都那個笨蛋,純粹就是一個刀筆隸,根本就沒有謀略,每天就知道說李密好,他們不知道李密絕非人下之人,他們這樣做純粹是養虎遺患,總有一天他會被李密吃掉。而且他們居然還想要李密到洛陽來輔政,李密一旦進入洛陽,最倒黴的一定是咱們這幫兄弟,因為咱們都是武將,咱們可是真幡真槍跟李密打過仗的,殺死過人家父兄子弟的,李密一旦當了官兒,他能不找咱們報仇嗎?到那時候咱們可就是死無葬身之地。他可是在挑動士兵們仇恨袁文都,搞不好就會引發兵變的,所以這些言論傳到袁文都耳朵裡,他可是又氣又怕。

想來想去他就跟幾個大臣謀劃先下手為強,別等著王世充來收拾咱們,咱們先收拾他,就在宮門那裡安排幾個衛兵,等王世充入朝的時候一舉把他擒獲,然後把他幹掉。政變真的能順利執行的可都是少數。其中有一個大臣段達膽子比較小,他就唯恐不能收拾了王世充,反倒會引火燒身,所以他就越想越怕,他就乾脆把這個訊息透露給王世充了。

王世充手裡可是有兵,索性他就一不做二不休,帶兵就直接來攻打洛陽城的城門了,袁文都就率領那些宿衛計程車兵來守衛,他們根本就不是王世充的對手,到了凌晨王世充就把洛陽的城門給攻破了。眼看就要殺進宮來,這時候就趕快讓人跟王世充喊話:我這個皇帝還在呢。你一個大臣率這麼多人打進宮來是什麼意思啊?

王世充先下馬跪拜,然後說:我之所以率兵打進宮來,主要是袁文都他要害我,我是來殺他的,不是來殺您的,您只要讓我殺了他,我照樣還聽您的。沒辦法,楊侗只好痛哭流涕,把袁文都就交給王世充了,王世充二話不說就把袁文都給處死了。

袁文都一死,楊侗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王世充雖然表面上對楊侗還客客氣氣,但是第一時間就把楊侗的侍衛換了一遍兒,這不就等於把楊侗給看管起來了。楊侗也就只好任命王世充為左僕射總督內外諸軍事,把軍政大權就全交給他了,楊侗從這時候就當了傀儡皇帝了。

就在王世充殺袁文都的時候李密正趕著上朝呢,可是在半道上就聽說袁文都被幹掉的訊息,這時候他也就明白自己跟洛陽的聯盟關係也就結束了。所以他就直接回到自己的地盤兒了,又跟洛陽就對峙上了。

王世充這裡馬上就厲兵秣馬就要攻打李密,其實王世充和李密打仗一直是敗的多勝的少,所以他後來都打怕了,他就龜縮在洛陽城裡不敢出來。他現在之所以又主動找李密打,除了心裡有一口惡氣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洛陽城被圍了這麼久,糧食是越來越少。如果王世充這時候還不出去打的話,到時候餓也要把他餓死。所以沒辦法,打是不得已的選擇。問題是他手下的那些士兵跟李密打了那麼多的仗,他們都很少打贏過,就會很怯陣。

怎樣才能讓城裡這些食不果腹計程車兵一起去攻打李密呢?王世充也是一個聰明人,他就想了一個主意,一箇中國古代經常使用的辦法,那就是裝神弄鬼。他就跟一個叫張永通計程車兵做了一個口兒,就讓他在士兵裡散步,他連續三天都夢見周公了。所以就在士兵中分享著有一個士兵連續三天夢到周公……

王世充一看時機成熟,他就趕快找了一個巫師來解夢,這是周公在透過張永通的普通士兵給王世充傳話呢,讓他儘管率兵去打李密,周公就在天上保佑大家。所以這些士兵一聽到巫師解夢都個個信以為真,主動請戰。

這樣李密就選了三萬精兵就去打李密了,王世充主動來找李密打仗,這時候他不應該應戰。首先是這些精神亢奮計程車兵就不好打,李密至少避其風頭,挫挫他們的銳氣,把他們的精氣神磨沒了再說。再加上李密一直擔任著打宇文化及的任務,他可是剛剛打過幾場惡仗,李密也是損兵折將,他這個時候是急需休養生息,從他現在的自身素質來說,他也不應該打。

另外就是李密手下可是有幾大糧倉,他應該是手裡有糧心裡不慌。他不應該著急,他應該耗著王世充,從這些來說李密根本不著急和王世充打這一仗。李密本來就是一個傑出軍事家,這些道理他應該懂。開始他也確實想深溝高壘,不想理睬王世充的挑釁把他給耗著。

問題是他手下剛接收了宇文化及手下的一些敗兵降將,那些人新換了一個主人,那都是立功心切,都想好好表現一把。再加上他們都知道李密厲害,王世充不厲害,所以就攛掇著李密打,所以就整天七嘴八舌得對李密說,只要答應了這些地盤兒可都歸我們了。李密被大夥說的頭腦一發熱,居然決定打了。

有的時候不需要看戰爭的過程,只需要看戰爭的準備就可以把結果猜個八九不離十。王世充在打仗前先召開誓師大會,他對將士們這樣講:諸君啊,你們以為今天打仗是在較量勝負嗎?不對,今天打仗是決定你們的生和死,如果這一仗打贏了,榮華富貴就都是我們的了,如果我們打輸了我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所以請諸位好好打,因為你們不是為國家而戰,而是為自己的死生而戰……這樣的動員確實給力,直指人心,他這一動員就把手裡的三萬士兵變成哀兵了,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哀兵必勝”。

李密本來就瞧不起王世充,何況現在剛剛打贏了宇文化及,他這時候就更不把王世充放到眼裡了。雖然他現在是決定打了,居然是連條壕溝也不挖,根本就沒準備任何防禦工事。李密這邊兒可就是驕兵,中國還有一個成語叫“驕兵必敗”。

兩軍一交戰,李密這邊兒果然是稀里嘩啦的兵敗如山倒,一路是丟城失地,一直就退到虎牢關。李密在河南的地盤兒丟了大半兒。這時候他該帶著她手下的殘兵敗將往哪裡去呢?他們一時都找不到落腳的地兒了。

李密第一個想到的戰略要地是黎陽,也就是楊玄感當初起兵的地方,也就是今天河南的浚縣。自從李密把翟讓殺了之後,他就把翟讓手下的那員大將徐世積派到黎陽,讓他去守黎陽倉了。李密當初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去投奔徐世積去,因為他那裡有黎陽倉,那裡有糧,再加上自己手裡有兵,在經過一陣子休養生息,那些失地沒準兒還能收復回來,那就可以東山再起。

他把這個主意給手下人一說,馬上就有人不同意了,說投奔徐世積不好吧,徐世積不是咱們的人,他是翟讓的人,當年你殺翟讓的時候,徐世積差點陪著死,不是一刀都砍到脖子上了。那現在我們兵敗再去投奔他,他不是我們的弟兄,萬一他直接把我們活捉了怎麼辦?

李密一想覺得也對,那麼多被我提拔起來的人在我危難的時候都背叛我,更何況是跟我有過節的徐世積,所以他也就不敢去了。所以殺翟讓的後遺症這時候才是真的展現出來了。既然徐世積那裡不能去,還要找個落腳地兒。李密想來想去,又一個人浮現在他的腦海之中,那就是關中的李淵。當年李淵起兵的時候還推帶過李密,李密當時還拿人家當小弟看待,現在風水輪流轉,人家李淵已經牢牢佔據關中,現在已經稱孤道寡了,可是當年不可一世的李密,卻成了喪家之犬了,連個落腳地兒都找不到,是何等的悲哀啊。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李密現在也只能仰仗李淵當年和他的聯盟情誼,來收留他。李密這時候也就沒有別的辦法可選,只好率著兩萬多的殘兵敗將出了虎牢關,投奔唐朝了。

李密歸唐,河南可就成了王世充的天下了。王世充這時候就開始派他手下的雲定興和段達等人去遊說小皇帝楊侗,讓他識時務者為俊傑,讓他趕緊趕緊禪讓。別看楊侗還只是一個孩子,在這關鍵時候,說的是義正辭嚴,楊侗這時候就對他們講:天下是我的天下嗎?是高祖文皇帝的天下,如果天意忘隋,那我也就用不著禪讓,讓王世充直接來殺我好了。你們都是老臣舊,舊臣,如果連你們都說出這樣的話來,我還有什麼希望。

這時候對於楊侗來說,說什麼話都沒有用了。王世充這裡看楊侗不肯主動配合,就不和她玩兒了,就直接把他軟禁起來,然後自己演了一套三讓而受之的把戲,就登基稱帝了。建立國號為鄭。王世充一當上皇帝,沒過一個月,王世充就讓自己的侄子王仁則和一個家奴,帶了一瓶毒酒就去找楊侗了。求生是人之本能,何況楊侗還只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所以就對王仁則說苦苦哀求,說你能不能再給王世充說一聲,他當時許諾我不殺我。這時候王仁則肯定不會和他商量,直接就拒絕了。楊侗一看這樣不行。就再請求,說我既然是必死無疑,我也就認了,能不能在我死之前讓我在拜謁一下兒我的母親?王仁則又是搖頭拒絕了。這時候楊侗已經是萬般無奈了。他就跪倒在地,焚香禮佛,對佛祖說了這樣一句話:佛祖啊,請你保佑生生世世不要讓我在投生到帝王之家。說完之後就飲藥自殺,也不知這藥是山寨貨,還是楊侗生命力過強,喝下藥去後,他就是不死。王仁則也是一個沒有耐心的人,用一條白鏈就把楊侗給勒死了,結局和他的爺爺隋煬帝一模一樣。楊侗死了三個月後,他的親兄弟,就是禪讓給李淵的楊佑也在長安死於非命,這樣隋朝也就徹底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