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通濟渠和邗溝剛一開通,黃河和長江剛可以聯絡到一塊兒,隋煬帝馬上就釋出命令了,他下令從洛陽出發,沿著剛開鑿的大運河巡遊江南。
隋煬帝這次巡遊的排場實在是太大了,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空前絕後。為了搞這麼一次巡遊,共打造大小船隻一共十幾萬艘,實際投入使用的也有數千艘。第一等級叫水殿,是供皇帝,皇后和妃嬪們使用的。水殿裡頭還包括隋煬帝乘坐的龍舟,蕭皇后乘坐的祥赤,中高階妃嬪乘坐的福井舟和一般嬪妃乘坐的漾水彩舟。因為這些級別的舟船全是採用宮殿式設計的,所以顧名思義,把它們全部稱作為水殿。
以隋文帝本人乘坐的龍舟為例,它的長度是六十米,寬十五米,高度是十三米。船體共分成了四層,其中最上層是皇帝的宮殿,區分為正殿,內殿,還有東西朝堂。也就是說一個標準宮殿是什麼樣子,這裡面自然是一樣都不能少。接下來的第二和第三層一共有一百六十個房間。這裡是皇帝的辦公區,平時接見大臣或日常辦公。最下一層是服務區,是宦官和船伕工作的地方,這就是龍舟的整體結構。它不光長得像宮殿,而且到處是金銀珠寶來裝飾,插滿了羽毛,掛滿了流蘇,通體上下是金碧輝煌,所以叫它為水殿,一點兒都不誇張。
比龍舟稍微小一號的是皇后的赤舟,它只是比皇帝的龍舟小了一號,其他規格層級和龍舟是完全一樣的,也是四層結構,也是五彩煥然。這樣的一等級船隻一共是四十七艘,被稱為水殿級。
二等級是樓船級,主體來講是官僚在用。因為官僚也分等級,所以說諸王公主,還有三品以上的高官坐的是五樓船,在樓船裡面這是規格最高的。四品還有高僧高僧乘坐的叫三樓船。五品還有各國使節乘坐的叫做二樓船。五品以下的官員以及家屬們乘坐的船隻,只有一層高,這是船隊的第二個等級。船隊的第三等級是普通士兵乘坐的運兵船,在運兵船之下就是運輸船了,運輸依仗還有武器。那麼這些所有的船隻加在一起一共可以搭載多少乘客呢?按照學者最保守的估計是十萬人,這可是相當大的規模了!
這麼大規模的船隊在水面上鋪展開來,從頭到尾那就是二百里長!兩岸還有騎兵護衛,騎兵打出來的旗幟把田野都蓋住了,形容場面極其宏大。這麼大的船隊,從第一艘船出港到最後一條船離港,一共用了五十天,照這樣計算的話,無論是明朝的鄭和下西洋和清朝的乾隆遊江南,其實都沒法跟他比。因為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規模確實大,但是它的級別不夠高。乾隆遊江南是級別夠高,規模沒有這麼大。可以說隋煬帝這次巡遊,在中國任何時代都是望塵莫及。
這次巡遊不光規模大,船伕的排場也是空前絕後。隋煬帝的這些船都是靠縴夫拉著走的。據說就連船伕都不是一般的人,都是從江南挑選出的十五六歲妙齡少女,一千多個美女在岸上拉舟,看上去是相當的養眼。問題是這一千多的少女拉不動,又配上了一千隻小白羊。人力加畜力就可以將這支龐大的船隊給啟動了。為什麼不選勁頭更大的馬和牛呢?因為在古代羊是代表祥的意思。比方說晉武帝司馬炎那時候就是架著羊車在內廷裡到處走,羊車停在哪個夫人門口,他就去臨幸哪個夫人。
這些其實都是後人在抹黑隋煬帝才這樣說的,事實上這次巡遊用的縴夫絕對不是一千人,而是整整八萬人!絕對是史無前例,空前絕後。
還有就是這次巡遊的後勤保障也是空前絕後,隋煬帝這次巡遊所需要的物資,一律由沿途州縣供應。運河沿岸五百里內的州縣,一律給隋煬帝的船隊提供生活物資。皇帝這麼大排場擺出來,那些州縣更是唯恐送的不夠多,不夠精,所以他們全都是竭盡全力,就怕讓皇帝不滿意。
這樣一來,每天光徵發來送飯的民夫就在十萬人以上,可謂是家家騷動,人人不安!那麼多東西送過來,隋煬帝一行吃不完的食物就地掩埋,這浪費確實太驚人了。隋煬帝為了自己巡遊,這麼浪費民力,耗費財力,讓他背上了昏君的罵名。
隋煬帝搞這麼大的排場一是為了安撫江南,同時最重要的還是炫耀文物。因為揚州可是隋煬帝的故地,當他第一次到揚州的時候,還是個二十歲的青年王子,後來他離開揚州的時候已經是三十多歲的成年人了。正是這十年揚州總管生涯,讓他積累了足夠的政治資本,才讓他奪嫡成功成功,當上了太子。
這次故地重遊,他已經三十七歲了,最重要的是他現在已經是龍飛九五,富有四海的大隋天子了。中國人自古就有衣錦還鄉的情懷,隋煬帝也是一樣的。
隋煬帝一來到揚州就下詔說揚州城裡的老百姓五年之內不用交租子了,揚州總管府轄區內所有的老百姓三年以內不用交任何租賦。另外就是所有的犯人都可以回家了,這可是一個萬民沸騰的好事情,他這是在討好揚州的老百姓。
當年隋煬帝還是晉陽的時候,他以揚州總管的身份安撫江南,他當時就是拜天台宗的智者大師為師,才贏得了南方人民的好感。現在智者大師已經圓寂了,但是隋煬帝和江南佛界的緣分沒有斷。就在大業元年的十一月,他就把天台山的一個高僧請到了江都宮。別看隋煬帝在外面是威風八面,他對著智皂和尚照樣是執弟子禮,真正是口稱弟子,畢恭畢敬。而且他對天台山的其他僧人也是噓寒問暖,表現的特別親民,這可是讓天台山的一眾僧人都感動萬分,就在當年,隋煬帝還在天台山修了一座氣勢磅礴的國清寺,歷經一千多年,國清寺現在還屹立在浙江的天台山中。
隋煬帝這次巡遊江南,收穫了江南人心,穩定了江南社會,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隋煬帝又在揚州辦了一件大事兒,就是炫耀文物。因為隋煬帝來巡遊江南的時候,文武百官穿的衣服以及乘坐的車輛都是北方胡人的裝束,就顯得有點土裡土氣。為了震懾江南,隋煬帝就讓何稠和牛弘重新定做了皇帝和皇后坐的車子以及穿的服飾,還有擺的各種儀仗包括文武百官在各個場合穿的官服。同時三萬六千人的皇帝儀仗隊伍的各種器物自己全部行頭全都煥然一新。每一件都是既符合禮儀傳統,又符合現實需要,看上去還特別的光鮮亮麗,這些都讓隋煬帝大喜過望。
以所穿的服飾給一個人定身份這在我們國家從古至今都一直存在的,就拿我來說吧,最早的時候我穿著農裝,拿著農具在田地裡幹農活的日子裡,別人都稱呼我是農民伯伯,雖然那時候年齡小,可輩分是一點兒都不低。後來十八歲那年,我參軍來到部隊,當我穿上一身戎裝的時候,大家都親切的叫我是解放軍叔叔。現在我整日穿著一身土裡土氣的工作服,周圍的人都喚我是工人老大哥……都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無奈我有些太不爭氣,被連降了三輩兒,不用自己介紹,從我的一身行裝中就可以看出我是混的一年不如一年。
一切準備就緒,隋煬帝就趕緊在揚州全用上,每一次巡遊,光儀仗隊就排出了二十多里長,這可就看的揚州人是目瞪口呆。因為當時的南方人都把北方人視做為野蠻人,雖然大隋靠武力征服了他們,他們的心並沒有全服。可是這一次隋煬帝下揚州,展示的全是最能夠體現中原禮樂文明的制度。這樣一來,南方人可就對這個政府開始心服口服了。可以說隋煬帝這一次巡遊和他開挖大運河,那算是把準了歷史的脈搏,看準了歷史的方向,隋煬帝將他的政治眼光和政治能力表現的是淋漓盡致。
但是與此同時,隋煬帝在巡遊過程中的鋪張浪費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於後來的人一提到巡遊江都,首先想到的就是奢侈腐敗,無形中就掩蓋了他巡遊江南所起到的積極作用,也可以說隋煬帝沒有把握好“度”,他做的有些過頭了。事實上,因為這次造儀仗,隋煬帝又動用了男丁十餘萬,花費的財力更是不可計數。更何況自隋煬帝上臺以來,這樣的大工程,大活動是一件接著一件,他就沒有消停過,這老百姓哪能受得了啊。凡事都要有一個度,過了這個度,好事可就變成壞事了,隋煬帝的雄心偉略可就變成殘暴不仁了。
剛巡遊過江南,隋煬帝又打算出巡塞北了。他此次出巡塞北的規模以及規格一點兒也不遜於遊江南,依舊是花團錦簇,耀武揚威,氣勢恢宏。
經過隋文帝時期的一系列戰爭,突厥對隋朝的壓力已經有了很大的緩解。特別是開皇二十年的時候,隋朝扶植親隋的啟民可汗當上突厥的大可汗,讓他掌管整個漠北草原,成為隋朝的藩屬國,雙方的關係就更加友好了。到隋煬帝上臺之後,啟民可汗還曾經親身入朝,當面向隋煬帝表示忠誠。儘管如此,隋煬帝還是不敢對漠北的突厥帝國掉以輕心,他還是想透過出巡,親自到啟民可汗的牙帳走一走,向他展示一下兒大隋帝國的神威。
在大業三年的四月份,隋煬帝就下詔親自率領五十萬大軍,十萬匹戰馬,還有和尚,道士,尼姑等宗教人士以及百戲班子,從大興城出發巡遊塞北大草原。隋文帝率軍前往,代表的是大隋強大的武力。宗教人士代表的是文治,之所以不帶儒生前往,那是為了達到入鄉隨俗的的目的。那是因為草原沒有儒家思想,但是他們有自己的原始宗教。藝人主要代表的是國家的繁榮昌盛。俗話說:藝術無國界,從來都是國家之間文化交流的一個主要手段,隋煬帝也不例外。隋煬帝所帶去的這些藝人都是表演的噴水,吐火,還有背山這一類,當時叫幻術,積木今天叫做魔術。這些帶有魔幻色彩的的表演,可以增加大隋朝的神秘感,這也算是一種隱性的震撼。
隋煬帝一次性帶這麼大隊伍出巡塞北,他也怕把啟民可汗給嚇著了,從而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隋煬帝便派長孫勝這個突厥通先去跟啟民可汗知會一聲。因為啟民可汗當年歸順大隋,也是長孫勝牽針引線的結果。
隋煬帝的五十萬大軍擺成了一個四四方方的方陣,隋煬帝以及他的家屬,還有文武百官,放在正中間。因為這些人沒有抵抗力,最容易受到攻擊,,就讓他們在核心區待著,士兵再圍著百官一層一層像包粽子那樣圍上去,同時在抽調騎兵作為機動部隊在四周側應,一切準備就緒,隋煬帝便率領這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北上了。
啟民可汗這邊自然是也不敢怠慢,帶領他的部下,還有附屬國部族的這些首領,都趕到榆林來拜謁隋煬帝。隋煬帝可是早就做好了準備,為了顯示大隋的國威,他讓宇文凱照著突厥可汗的樣子打造了一個超大規模的牙帳。
啟民可汗來拜謁隋煬帝可是帶著自己的手下還有附屬部落的酋長,一下子就來了三千五百人。隋煬帝的手下大手一揮,示意讓他們全進去,當這三千五百人全進去以後,一下子把啟民可汗給震住了,這可是他們生下來都沒見過這麼大的帳篷!他們向四周那麼一環顧,這裡面竟還有隋煬帝的儀仗隊呢!這也有好幾千人,我的乖乖啊,世間怎麼還能有這麼大的超級帳篷……真真可讓啟民可汗這些人全驚掉了下巴。
待雙方分賓主坐好之後,馬上百戲就開始上演了。唱歌,廣場舞,伴隨著柔美的旋律輪番上演。剛過一會兒功夫,魔術雜技也上場了,有的在噴火,有的在背山,一會兒變出一條蛇,一會兒變出一條魚,就這樣折騰著,這個大帳照樣是隻顯得熱鬧,但卻一點兒也不覺得擁擠。這一來,可真是自慚形穢了,這大帳跟自己的牙帳相比,簡直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這其實就是一種很好的震懾。
這還不算完,隋煬帝還讓宇文凱打造了一個觀風行殿,裡面不僅能裝下幾百個侍衛,最重要的特點是它還能走。也就是說這個行殿的下面是裝有輪軸的,所以說它可以由人推著走,而且走的還挺快,即使放在現在,我們都覺得太神奇,太不可思議了。
所以呢,隋煬帝坐在那個觀風行殿裡,沿途的那些牧民都覺得是神仙駕臨了,所以是離著十里遠就望風拜服了,當這個殿從他們面前走過去,久久都不敢把頭抬起來。
就這樣到了大業三年,隋煬帝和蕭皇后一路招搖,就來到了大利城,也就是啟民可汗最早起家的地方。到了這裡,啟民可汗帶頭就跪倒在隋煬帝面前,給隋煬帝捧上美酒,而且還依照草原民族表示恭順的最高規格——把自己小臂上的肉割下來給隋文帝吃。隋煬帝可是曾經親自率兵到草原上和突厥鐵騎打過仗的,他可是領略過突厥當年的強大。看著現在不可一世的突厥可汗居然跪拜在自己面前畢恭畢敬,隋煬帝也是心潮澎湃,於是此情此景,他就賦詩一首。
詩意是說:如今我親自駕臨啟民可汗的牙帳了,可汗的百姓都把這個氈房向我開啟了,就好像每天他們向著太陽開啟。啟民可汗就像漢朝的呼涵耶單于那樣,在我面前叩首了。他手下的其他這些首領們也像漢朝的圖奇單于一樣,接踵而來在我面前跪拜了。他們向我獻上了羔羊和美酒,面對此情此景,我終於覺得自己比漢武帝還強。因為漢武帝打匈奴,只是把匈奴打跑了,他當時只是登上了一座空空的單于臺。而我現在呢,是讓和當年的匈奴一樣強大的突厥人拜倒在我面前,讓他們對我心服口服……隋煬帝賜給啟民可汗一人一口大金缸,並且還給了突厥百姓二十萬段絹帛作為獎賞。
隋煬帝在這次出巡期間拒絕了啟民可汗要求穿華夏服裝的要求,在中國古代,改變衣裝和改變民族文化其實是可以相提並論的,其實啟民可汗之所以這麼做,也是一個最大程度的恭順,意思說我都願意不做突厥人了,甘願永遠做大隋的人。
在這一點兒,好大喜功的隋煬帝表現的還是相當明智的。他婉言拒絕了啟民可汗的請求,並對他說:各個民族有自己的生存環境,各種環境就應有適合他們配套的服飾。突厥人民是馬背民族,整天騎馬打獵,還是穿原來的衣服比較方便。你要是真的恭順的話,內心恭順就足夠了,何必非要改變服飾呢?
這一點兒隋煬帝絕對是高瞻遠矚,如果讓突厥人都改穿華夏衣冠,那就等於隋朝對突厥人實現直接統治了,這個在當時是不可能做到的。無論從兩個政權的自然地理條件來看,生活環境來看,還有民族習性來看,隋朝都是不可能完全改造一個突厥門族的。那既然不可能改造突厥民族,如果是現在就讓他們改變服飾的話,以後一定會惹麻煩的。與其到日後捧著一個燙手山芋沒法整,還不如現在索性讓他還按照原來的民族天性去生活。另外一點兒就是,隋朝如果想維護啟民可汗在他部落中的地位,就必須儘可能的讓他和突厥老百姓保持一致。如果他穿上華夏衣冠的話,他的子民就會認為他是一個外人,那樣就會和他離心離德,那樣的話,隋朝苦心培植的親隋勢力不就要倒臺了。
就在這次北巡期間。在大業七月二十九日,隋煬帝下詔發丁百萬修築榆林以東的長城。而且轉過年來,也就是大業四年七月,他又一次發男丁二十萬再修長城,而且修的時候還請啟民可汗參觀。他這是在告訴突厥人民,作為一個皇帝,他不能放棄對突厥的警惕和防範。並且隋朝北部的邊防,絕不能建立在啟民可汗一個人孝忠的基礎之上。
隋煬帝這次北巡進一步鞏固了隋突之間的友好關係,而且對於東北還有西北部族也是一個強有力的震撼。
隋煬帝這次北巡和他其他活動一樣也是大量的消耗了國力,五十萬大軍,十萬匹戰馬,光糧草就不是一個小數目,那同樣他還是讓老百姓付出了沉重的負擔。隨著隋煬帝辦成的大事情越多,收到的鮮花和鼓掌越多,那麼他就會越來越覺得自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就會越來越輕視別人的意見,越來越看不起芸芸眾生了,一旦有了這樣的情緒和傾向,對於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利的國家領導人而言,就是相當危險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