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成立蜀軍政府後,滇軍因佔據了自流井和貢井,不肯放棄這塊肥肉,仍然賴著不肯回雲南。

他們宣稱滇軍作為“援川軍”,需要暫駐敘州,維護鹽場的治安。其目的很明顯,就是繼續撈取當地鹽場的稅收和截留鹽款。

當時雲南都督蔡鍔,電令留在四川的“援川滇軍”,只承認重慶的蜀軍政府。

蔡鍔認為大漢四川軍政府是“袍哥政府”,堅決不予承認,並且隨時準備進取成都。

因此,夏之時派人與敘州的滇軍聯絡,承諾給“援川滇軍”發放軍餉,兩軍聯合起來,共同討伐成都的袍哥“偽政府”。

此時,身居成都的尹昌衡,依仗軍力雄厚,趾高氣揚,準備迫使蜀軍政府就範。

他給重慶的張培爵去信,指責蜀軍政府“樹黨組兵”“眾矢日集”。

威脅道:“你重慶蜀軍的兵力不及趙爾豐和傅華封,他們都被我一一打敗了。現今我大漢四川軍政府擁兵二十萬,如兩軍武力相對,我軍必勝!”

在四川東西兩個軍政府劍拔弩張,準備大打出手,一決雌雄的時候。中華民國政府出面進行調解,希望促成兩個政府的合併。

經過民國大員的耐心勸說,成渝的軍政府首腦雖然都同意合併統一,但是雙方對於合併後的一些重大問題,仍然存在很多分歧。

如軍政府的名稱,是用“蜀軍政府”還是“大漢四川軍政府”?

省會所在地是放在成都?還是重慶?

兩個政府的官員如何安置?

誰任正職,誰任副職?

等等,雙方互不相讓。

成都的大漢四川軍政府由於經費緊張,快要揭不開鍋了,官員和士兵的薪餉都難以兌現。

尹昌衡盛氣凌人地向張培爵提出,成渝馬上就要合併了,蜀軍政府先撥付二十萬元(銀元)政務費給大漢四川軍政府應急,就當作蜀軍政府顯示合併誠意的見面禮。

目前,蜀軍政府由於沒有抽到自流井和貢井鹽場的稅收,經費其實也很緊張。

張培爵認為以前容忍滇軍霸佔鹽場,是想聯合滇軍對付“袍哥政府”。現在成渝即將合併,滇軍也就用不上了。

因此,他決定設法禮送滇軍回雲南,以奪回自流井和貢井的鉅額稅收。可是,張培爵不知道如何才能打發走滇軍。

有人給都督張培爵出主意,胡景伊和雲南都督蔡鍔是軍校的同學,你趕快聘請胡景伊為蜀軍政府高階顧問。

然後派他代表重慶蜀軍政府,去敘州與滇軍進行談判。

各位看官,胡景伊是何方神聖,竟然要張培爵請他去辦這件棘手的大事?

原來,胡景伊,四川巴縣人。精於計謀,人稱小諸葛。

曾赴日本留學,與蔡鍔是東京陸軍士官學校的同學。

胡景伊回國後,任四川陸軍武備學堂管堂委員兼教習,負責訓練中下級軍官。

他從第一期學員中曾選拔尹昌衡、周駿、劉存厚等十人赴日本學習軍事。

因此按照傳統規矩,胡景伊是尹昌衡、周駿和劉存厚等人名義上的老師,其資歷地位頗高。

後來,胡景伊在雲南陸軍講武堂擔任總辦,並負責訓練新軍,認識了很多滇軍將領。

兩年後又到廣西,擔任新軍協統。

武昌起義爆發後,廣西新軍宣佈獨立。

新軍中的革命黨仿照黎元洪任湖北都督的先例,擬推舉胡景伊任廣西都督。

可是胡景伊認為目前的政局,誰勝誰負還不明朗,當反清政府的都督不知是禍還是福。

如去任都督,又害怕革命失敗後會禍及自己。如不去上任,又害怕革命黨不放過自己。於是乾脆逃到上海去觀望形勢。

過了一段時間,當他看到革命黨得勢後,又後悔不已。

重慶獨立後,閒得發慌的胡景伊,想擠進蜀軍領導層。但是重慶的革命黨人看穿了他的為人,不願意接納他。

現在張培爵主動請他當高階顧問,胡景伊在落魄之時被重用,他認為機會來了。再小的官帽也是官帽,於是欣然同意去當說客。

誰知胡景伊雖然當上了張培爵的高階顧問,但是心裡仍然憎恨蜀軍政府。

他作為蜀軍政府的“全權代表”,去敘州與滇軍談判時,鐵了心要吃裡扒外。

胡景伊未和蜀軍政府商量,竟擅自同意,只要滇軍離開四川,就送給滇軍三十萬元(銀元)的開拔費。

他準備從財政上整垮蜀軍政府,以此作為送給尹昌衡的一份厚禮。

胡景伊代表蜀軍政府簽訂協議後,連招呼也不給重慶方面打一個,就直接去成都投靠尹昌衡了。

三天後,滇軍由敘州撤至重慶。派人去向蜀軍政府索要三十萬元開拔費時,張培爵才知道,胡景伊同意蜀軍政府贈鉅款給滇軍這件事。

把本來就經費緊張的蜀軍都督張培爵,氣得捶胸頓腳。

張培爵派人去與滇軍交涉,說由於蜀軍政府經費短缺,只能贈送三萬元作為開拔費,滇軍便賴在重慶不走。

張培爵沒有辦法,只好咬牙東拼西湊,籌齊三十萬元開拔費,才把“客人”打發回滇。

胡景伊到成都後,把蜀軍政府的底細和盤托出,使尹昌衡在合併談判中佔據了主動。

由於胡景伊既有士官生的學歷,又有在廣西任新軍協統的經歷,尹昌衡便把這個名義上的老師,拉成自己的心腹官員。

卻說重慶和成都兩個軍政府,經過各方調停,雙方同意派出代表,在位於成渝中間的城市榮昌進行談判。

蜀軍政府都督張培爵權衡利弊,認為現在重慶政府實力明顯不如成都政府,於是決定作出巨大讓步。

他認為,四川人民受苦太深,不能再發生內亂了。成渝必須迅速合併,以實現全川的統一。

他高風亮節地發表《成渝兩軍政府合併後政見書》,表示兩個軍政府合併後,推薦尹昌衡任正都督,自己願意屈就副都督職務。

經過艱苦的談判,雙方達成了兩個軍政府合併的條件。然後雙方代表立即赴渝,簽訂《成都四川軍政府、重慶蜀軍政府協議合併草約》。

協議草約最後確定,成渝原先的兩個軍政府同時撤銷。以成都為四川省會,重新組建“中華民國四川軍政府”,另外在重慶設立軍政府下屬的鎮撫府。

雙方同意尹昌衡出任新政府都督,張培爵任副都督,夏之時任重慶鎮撫府總長。

重慶的蜀軍改編為川軍第五師,熊克武任師長兼重慶鎮守使。

協議經過雙方軍政府蓋章批准後生效,並通告全國,南京政府立即給予承認。

成渝政府順利合併,四川全省終於實現了統一。

可是,尹昌衡對革命黨人雲集的重慶並不放心。特別是重慶設立的鎮撫府,組織體系龐大,革命黨的官員多,人心不穩,經費開支也很大。

尹昌衡十分擔心那些革命黨,弄不好隨時可能把鎮撫府變成第二個獨立的都督府。

因此,重慶鎮撫府成立沒多久,尹昌衡派人去重慶進行威逼利誘,遊說年僅二十四歲的夏之時出國去留學,並答應贈送三萬元學費。

夏之時為了維護都督的權威,他不計個人得失,向尹昌衡發電,同意辭去鎮撫府總長職務,即時出洋留學。

尹昌衡為了加強自己的勢力,決定將全川的軍權託付給小諸葛胡景伊。

他還通電全國,吹噓胡景伊“學識優長,謀猷閎運……”。允宜特任全川陸軍軍團長,兼軍事參議院副院長,各鎮均受節制。

重慶鎮撫府原本是蜀軍政府在成渝合併時爭來的機構,是同盟會員堅守的一個戰略據點。

尹昌衡為了削弱同盟會的力量,趁夏之時辭職出國留學的機會,立即任命胡景伊兼任重慶鎮撫府總長職務。

他想利用這個“諸葛軍師”的謀略,來鎮住當地的革命黨人,穩定四川的半壁江山。

胡景伊擔心重慶方面不服,便調來一個機槍營護送,星夜兼程趕去重慶赴任。

重慶的大多數革命黨人認為,重慶鎮撫府總長職務應該由原蜀軍政府的官員來擔任,不接受胡景伊來任職,師長熊克武甚至親率重慶駐軍去攔截。

張培爵雖然恨死了胡景伊,但是為了顧全大局,他說服重慶方面的官員,被迫接受洋洋得意的胡景伊來當鎮撫府總長。

可是,令尹昌衡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胡景伊在重慶坐穩後,與早就看不慣尹同學的周駿勾搭在一起。

兩人竟然揹著都督尹昌衡,悄悄去投靠竊取中華民國總統職務的袁世凱。

胡景伊派親信攜巨資赴北京,向袁世凱輸誠效忠,並賄賂總統身邊的要員。希望將尹昌衡擠出四川,以便奪取四川都督寶座。

讓胡景伊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天大的陰謀,袁世凱竟然默許了。

原來,袁世凱與趙爾豐是兩親家,他的三兒媳是趙爾豐的女兒。

趙爾豐被尹昌衡誅殺後,三兒媳得知訊息後如五雷轟頂,天天哭哭啼啼,向夫君和公公哀求要為父報仇。

此外,袁世凱準備拉攏東北王趙爾巽。趙爾巽提出一個條件,就是要為其弟趙爾豐“昭雪罪名”。

他說趙爾豐既已交出政權和軍權,同意四川獨立自治,尹昌衡就不應該殺害他。

有人說趙爾豐在幕後策劃了成都兵變,那完全是栽贓陷害。因此,請求袁世凱為弟伸冤,懲辦“黃眼狼”尹昌衡。

不久,西藏的叛國分子在外國唆使下,派兵攻入川西境內,巴塘和裡塘相繼失守。叛軍進至打箭爐時,全川震動。

胡景伊趁機鼓動袁世凱,任命尹昌衡為徵西軍總司令,帶領川軍精銳去平叛。尹昌衡不知是袁世凱的調虎離山計,欣然同意徵西,以定川邊之亂。

尹昌衡短暫離開四川,按理應該由副都督張培爵來代理四川都督。

可是尹昌衡決定選擇一個自己靠得住的心腹官員,來幫他臨時看守四川。他作繭自縛,竟然推薦胡景伊來接替自己,擔任護理四川都督。

尹昌衡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落入了袁世凱和胡景伊設定的陷阱中。

胡景伊一旦掌握了大權,便施展起他的諸葛詭計,整治政壇異己。

首先是搬掉副都督張培爵這塊絆腳石,設法將他由副都督降為民政部長。

後來,胡景伊為了徹底擠走張培爵,乾脆自己兼任民政部長,把張培爵趕出了四川。

胡景伊拉攏第二師師長周駿、第四師師長劉存厚為嫡系,獨攬了四川的軍政大權,後來如願以償地被袁世凱正式任命為四川都督。

尹昌衡率領徵西軍攻克巴塘和裡塘,進抵昌都,接連打了幾個大勝仗。川軍不辭艱辛,前後歷時一年有餘,全部收復了敵佔地區,取得了徵西平叛的大勝利。

尹昌衡信心滿懷,準備率凱旋之師回四川復職。

尹昌衡順利平叛的訊息傳到北京,袁世凱在驚喜的同時也意識到,尹昌衡的勢力要是不加以遏制,將會對自己當皇帝造成威脅。

胡景伊為了阻止尹昌衡回成都奪取都督寶座,便趁機勾結袁世凱,不讓尹昌衡回成都。

於是,袁世凱任命尹昌衡擔任川邊經略使職務,將他留在了藏區。

胡景伊因畏懼尹昌衡在四川的影響力,對他仍然不放心。又與袁世凱密謀,以“議決川邊諸事”為由,將尹昌衡誘騙到北京。

袁世凱強令尹昌衡支援自己稱帝,被尹斷然拒絕後,決定將他殺害,為親家趙爾豐報仇雪恨。

幸好民國陸軍總長段祺瑞與尹昌衡有師生之誼,經過段祺瑞的力爭,尹昌衡僥倖保住了性命。

胡景伊又透過運作各種關係,要害死大恩人尹昌衡。袁世凱最後以莫須有的“虧空公款罪”,將尹昌衡判了九年徒刑。

尹昌衡在四川的親信部下,特別是四川原保路同志軍的成員,恨透了陰謀家胡景伊。他們聯合起來抗議,發起擁尹逐胡運動。

宣佈胡景伊“蹂躪議會”“破壞法律”“賣官殃民”“引狼入室”等十大罪狀。逼迫胡景伊交出軍政大權,並把他趕出了四川。

胡景伊於心不甘,準備捲土重來,奪回失去的領地和寶座。

他運用諸葛計謀,與在川的親信將領周駿、劉存厚等勾結起來,依仗袁世凱的北洋政府撐腰,又重新回到四川掌權。

重慶的熊克武、楊庶堪等革命黨人,積極響應孫中山發動的二次革命號召,率先在重慶興師討袁,並通電斥責胡景伊為袁世凱的鷹犬。

熊克武的討袁軍,迅速攻佔了四川的永川、榮昌、隆昌、內江等地。袁世凱立即任命胡景伊為威武將軍,督理四川軍務,率軍鎮壓討袁軍。

胡景伊調遣周駿、劉存厚等部,與各路討袁軍分別激戰於瀘州、綿陽等地。袁世凱又抽調北洋軍三個混成旅入川,打敗了熊克武的討袁軍,熊克武被迫逃亡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