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道長見壯士槍法精妙,非常興奮,這正是四川老家的張門蛤蟆神槍功夫!

他脫口讚道:“蛤蟆神槍,名不虛傳!”

忙問:“壯士認識張玉麟嗎?”

壯士答道:“在下正是蛤蟆神槍張玉麟的徒弟,名叫廖春雷。”

廖春雷答完話,挺起大槍在陣地上橫衝直撞,猶如翻江倒海一般。負隅頑抗的西方劍俠,都成了他槍下之鬼。

這時,智涵和劉自強領軍從南門殺過來,與無為道長會合後,一齊向東門殺去。

聯軍抵擋不住,從東門敗退出去,慌忙逃回到大沽的聯軍駐地。

眾軍士衝進租界後,拆除內部電線,砸毀電杆和通訊設施,最後放火燒掉教堂、妓院和大煙館。

就在這時,探哨傳來了好訊息。

張德成聽到無為道長巧施火牛陣,殺退了租界內的聯軍,準備來慰勞攻打租界的將士。

那天,滕德勝陪同張德成,一起來看望無為道長等將士。

智涵見到救命恩人時,趕緊上去雙膝跪下,向張德成大帥行跪拜大禮。

張德成忙將智涵扶起來,同時感謝他和無為道長,在老君廟救助之恩。

無為道長很掛牽張德成離開老君廟後的情況,張德成簡要作了介紹。

他逃離老君廟後,在朋友家治好了傷。然後回到靜海縣設立神壇,率領拳民武裝起義,反抗西方侵略軍的進攻,在天津打了幾個勝仗。

接下來,張德成表揚了無為道長等人,巧驅水牛陣,把聯軍趕出租界,為天津保衛戰立下了功勞。

站在旁邊的李叫花有些好奇,問智涵:“張大帥什麼時候救過你的命啊?”

智涵笑笑道:“記得十四年前,張大帥在山東泰安的山林裡,救了一個差點被活埋的小叫花子。”

李叫花打趣道:“哦,原來你我是同行啊!都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哈哈哈……”

閒話少敘。

卻說天津保衛戰,在“坎字團”和“乾字團”義軍的殊死拼殺下,中國軍隊取得了初步勝利。

可是清廷沒有抓住有利戰機,乘勝將侵略軍趕出國門。反而下令清軍和義和團大軍,停止進攻聯軍。

同時命令軍機大臣榮祿,派人到外國使館去商議停戰,幻想用割地賠款換來和平。

可是,聯軍卻利用這個機會,暗中調兵遣將,做好了攻打天津城的準備。

他們趁中國軍隊防守鬆懈的時候,偷偷從大沽增兵,聯軍又進入了租界。

在小小的天津租界內,暗藏的聯軍達到兩萬多人。

聯軍見攻城時機已經成熟,便令日軍充當反攻先鋒。

日軍全部穿上中國老百姓的服裝,裝扮成一支義和團軍隊。

找到幾個漢奸帶路,趁中國軍隊不備,悄悄來到天津南門城牆邊。

日軍先用炸藥爆開南城一角,又用炮火轟塌了多處城牆,首先攻入天津城內。

聯軍突然發起攻擊,那些幻想和平的清軍措手不及,率先逃出了天津城。

聯軍的大隊人馬隨後衝進城內,在鼓樓上架設機槍,向百姓瘋狂掃射。數萬百姓慘遭殺害,天津城內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一些洋人瘋狂洗劫造幣廠、衙門官府、珠寶店,火燒民房,姦殺擄掠,無惡不作。

守城清軍逃跑後,在天津城西南,張德成面臨“坎字團”孤軍作戰的險惡局勢,但他毫不退縮。

命令“坎字團”義軍,堅守在天津城西南的廣仁堂一帶,與日本侵略軍展開巷戰。

在一條大街的日軍陣地上,日本武士手握打刀,連續砍死無數義軍。

這時張德成已經殺紅了眼,他脫去上身衣服,手持大鋼刀衝上去。

但見他跨步挑撩似雷奔,埋頭刀、攔腰刀、斜削刀,絕招頻出,眨眼間已砍倒十幾個日本武士。

日本隊伍裡有人突然開槍,子彈將張德成的大腿打穿了一個洞。幾個日本武士趁機衝上來,要殺死張德成。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個光頭壯士手提瓜形流星雙錘,衝上去救助張德成。

只見壯士手中流星鐵錘絕招頻發,“追魂射箭”“倒撞金鐘”“泰山壓頂”,鐵錘飛過之處,日本人紛紛擊倒在地上。

這時,無為道長帶領生力軍趕來增援。

雙方在街巷裡激戰一天一夜,“坎字團”傷亡慘重。張德成被迫下令撤出天津南門,退至楊柳青一帶休整養傷。

且說義軍在休整期間,無為道長打聽到光頭壯士是四川老鄉,便請他來喝茶聊天。

道長見這壯士身材結實,頭上光溜溜,大肚皮微微挺起來,活像一尊羅漢菩薩,心中暗自好笑。

壯士自我介紹,名叫曾義,是四川石板灘人氏,曾到峨眉山拜師習武。

少時在龍泉驛“興隆號”鐵鋪當學徒,後來到山東做五金生意。

看見外國人橫行霸道,到處欺負中國人,便參加義和團,希望驅除洋人和洋教。

無為道長今天心情很好,要智涵把使大槍的廖春雷也請來一起聊天。

有道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無為道長離開家鄉,在外面櫛風沐雨幾十年,心裡一直掛念著四川老家。

他見到廖春雷和曾義,猶如見到了親人一般。幾人聊了一陣家常後,道長想起了張玉麟的蛤蟆神槍。

他曾在家鄉的玄武觀,遠遠望見張玉麟用大槍與人切磋。但是不知蛤蟆神槍的來歷,便向廖春雷打聽。

廖春雷喝了一口茶,慢慢聊起了張玉麟的蛤蟆神槍和自己拜師學藝的故事。

張玉麟是中江玄武觀的四大武林高手之一,從小隨父親學武。

其父張信春,使一杆青龍戟神出鬼沒,在乾隆年間考中了武舉人,被聘為乾隆皇帝的御前侍衛。

張玉麟不但繼承了青龍戟和青龍掌等張門功夫。

還以青龍掌為樁架,把戚繼光秘傳的“金槍二十四式”槍術與張家戟術相結合,創造出一種特殊的“戈戟術”。

這種“戈戟術”有三個顯著的特點,其一是以“下平槍”為主;

其二是化用“單戟六法”為槍法;

其三是門戶緊,高不攔,低不拿,當中一點難招架。

在雙方交戰時,槍勢低平,騰躍突兀,黏敵穩準,疾如蛤蟆掠食,敵人防不勝防,在江湖上傳名為“蛤蟆神槍”。

張玉麟的“蛤蟆神槍”問世後,名震四川武林,慕名來學神槍的青年才俊擠破了張家大門。

清廷知道張玉麟的“蛤蟆神槍”後,準備聘他進京做御前侍衛。

但他不願意為皇帝效勞,便隱退桑耕。人們難覓其蹤跡,故稱其為“張神仙”。

有一天上午,一個面露飢寒色的農婦送小兒子來到張家。

稱小孩名叫廖春雷,今年十三歲。其父親病故,她無錢養活一家人,準備把小兒子送到張家做放牛娃。

張玉麟發了善心,立即將廖春雷收下。

原來飢餓的廖春雷,在張家每餐能吃飽飯,身體見風就長。不到兩年時間,身軀已長得高大敦實。

他人又踏實勤快,是張家做家務和農耕的一把好手。

張玉麟每次晨練的時候,廖春雷就悄悄去偷看。

張玉麟發現後,見他誠實可信,便收廖春雷為徒,親授“蛤蟆神槍”絕技。

廖春雷對師父所傳的張門武術一練就痴,一痴就精通。

當西方列強入侵我國北方時,廖春雷毅然入伍,憑一杆“蛤蟆神槍”,神出鬼沒,威震敵膽。

可是,廖春雷的頂頭上司畏敵如鼠。有幾次部隊開上前線,上司還沒有見到洋人,就帶隊逃跑了。

廖春雷對上司失去了信心,主動退出軍營,準備去濟南府投軍。

廖春雷到山東後,見到義和團“助清滅洋”運動風起雲湧。他決定參加義和團,被安排到了坎字團,成了無為子的部下。

那天他見到洋人大力士刺傷了王二武,便衝上去用“蛤蟆神槍”絕技,將大力士刺死。

無為道長聽到這裡,讚道:“張門蛤蟆神槍,果真名不虛傳,更可喜的是後繼有人!”

卻說洋人佔領天津城後,首都北京告急,城內軍民人心惶惶。

張德成將“坎字團”大軍開到天津至北京之間,在通州和廊坊一帶布成阻擊陣地,防止聯軍攻進北京。

不久,駐天津的二千多名洋人組成多國聯軍,以保護北京東交民巷的十一國公使為藉口,準備分乘幾列火車進入北京。企圖出其不意地佔領首都,逼迫清廷就範。

坎字團派出的探子得到這個訊息後,立即報告首領張德成。

張德成令滕德勝帶一萬餘人,立即去切斷廊坊附近的鐵路,阻止洋人乘火車進入首都北京。

滕德勝率領義和團勇士,來到楊柳村車站附近,預先埋伏在鐵路兩旁的樹林和青紗帳中,準備阻擊聯軍的列車。

無為道長首先令勇士們拆掉站前的一段鐵軌,毀壞鐵路的路基,使火車不能前行進站。

同時砍斷電杆上的通訊電線,切斷聯軍與北京和天津城的一切聯絡。

當聯軍乘火車到達楊柳村後,發現前面的鐵路和車站被毀,火車不能開進車站,聯軍司令派幾十個洋人下車去檢視情況。

躲在青紗帳裡的義軍,突然箭矢齊射,把下車的洋人全部射死。

聯軍司令大驚,急忙命令火車後退。可是,火車剛後退幾十丈,就脫軌卡住了。